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全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7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面。
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1)、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
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
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
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1)、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
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
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第四章1.何谓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是膜蛋白中与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蛋白,只有用去垢剂是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
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
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第四章1.何谓内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内在膜蛋白是膜蛋白中与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蛋白,只有用去垢剂是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 :就是研究与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得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得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得细胞分子水平以上得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活史得科学,细胞学得确立就是从Schlei den(1838)与Schwann(1839)得细胞学说得提出开始得,而大部分细胞学得基础知识就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就是细胞得分子生物学,就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得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得、化学得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与蛋白质等大分子得构造、组成得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得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得表现得控制等。
二、简答题1、细胞生物学得任务就是什么?它得范围都包括哪些?1、任务: 细胞生物学得任务就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她学科得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得本质。
2、范围: (1) 细胞得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得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得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得地位,以及它与其她学科得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得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就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得结合、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得技术成就与分子生物学得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得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得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大全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0.2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
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1838)和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二、简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范围: (1) 细胞的细微结构; (2) 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3) 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
第二章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1)一切有机体都有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6)细胞是多层次非线性的复杂结构体系7)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8)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装配与自组织能力的体系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细胞膜、 DNA与 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 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 RNA)芯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的,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是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
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 RNA构成的病毒,称为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病毒称为朊病毒。
病毒具备了复制与遗传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但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病毒自身没有独立的代谢与能量转化系统,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结构、原料、能量与酶系统进行增殖,是彻底的寄生物。
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只是具有部分生命特征的感染物。
病毒与细胞的区别:(1)病毒很小,结构极其简单;(2)遗传载体的多样性(3)彻底的寄生性(4)病毒以复制和装配的方式增殖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第四章1.何谓内在膜蛋白 ?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是膜蛋白中与膜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蛋白,只有用去垢剂是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出来。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目录第一章绪论 (1)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 (1)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14、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1)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2)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2)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2)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3)1、举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 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 (3)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3)4、研究细胞内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涉及哪些实验技术?他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3)5、什么是模式生物?举例说明模式生物的使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3)6、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4)第四章细胞质膜 (4)1、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4)2、膜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各自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4)3、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4、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4)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细胞生物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篇一:翟中和第四版细胞生物学1~6章习题及答案】ass=txt>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二、填空题1、细胞分裂有、和三种类型。
2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3、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和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展开研究的科学。
5、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人是荷兰学者。
三、问答题:1、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3大基本问题是什么?答:①基因组是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表达的?②基因表达产物是如何逐级组装成能行使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各种细胞器的?这种自组装过程的调控程序与调控机制是什么?③基因及其表达的产物,特别是各种信号分子与活性因子是如何调节诸如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等细胞最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2、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①生物膜与细胞器②细胞信号转导③细胞骨架体系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⑤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⑦细胞死亡⑧细胞衰老⑨细胞工程⑩细胞的起源与进化3、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病毒(virus):非细胞形态生命体,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必须在活细胞体内复制繁殖,彻底寄生性。
3、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和结构的细胞,细菌是原核细胞的代表。
4、质粒:细菌的核外dna。
裸露环状dna分子,可整合到核dna 中,常做基因工程载体。
作业一: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所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客观地、恰当地估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内容。
由于细胞生物学运用了近代物理、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它主要研究细胞各种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研究细胞总体的和动态的功能活动,包括细胞生长分裂、发育分化、遗传变异和演化,以及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和功能活动的分子基础。
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实际上是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结合,即细胞分子生物学。
可见,细胞生物学的兴起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可分割的。
从生命结构层次来看,细胞生物学介于分子生物学与个体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相互渗透。
因此,细胞生物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学科,和分子生物学一起同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
在我国基础科学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它广泛渗透到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免疫生物学等的研究中,并同农业、医学和生物高技术发展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以医学为例。
医学作为一门维持人类健康、防治人体疾病的应用性学科同细胞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的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
如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很多疾病的诊断简单而精确,使癌症等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2.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你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答:从细胞的发现到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大约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这段历程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阶段:①细胞的发现;②细胞学说的建立;③细胞学说的经典时期;④实验细胞学时期;⑤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完善。
第一章绪论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2)关系:细胞生物学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其研究内容与范畴往往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交错在一起,甚至目前很难为细胞生物学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答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
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细胞学说、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的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1)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①细胞的发现(1665-1674)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描述了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r”。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1858)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两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③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各种主要的细胞分裂形式和细胞器被相继发现,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重大生命过程。
2、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直径大于 0.2 微米,如细胞的大小及外部形态、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细胞核、核仁等。
3、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分子水平以上的结构,直径小于0.2 微米,如内质网膜、核膜、微管、微丝、核糖体等。
4、细胞学: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细胞学的确立是从Schleiden (1838)和 Schwann(1839)的细胞学说的提出开始的,而大部分细胞学的基础知识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得到。
5、分子细胞生物学:是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是指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主要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技术,分析研究细胞各种结构中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构造、组成的复杂结构、这些结构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及遗传性状的表现的控制等。
二、简答题1、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它的范围都包括哪些?1、任务:细胞生物学的任务是以细胞为着眼点,与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兼容并蓄,来阐明生物各级结构层次生命现象的本质。
2、范围: (1)细胞的细微结构;(2)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结构;(3)大分子结构变化与细胞生理活动的关系及分子解剖。
2、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2、关系: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许多高等学校在生命科学的教学中,将细胞生物学确定为基础课程。
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日益明显。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
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
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
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
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
●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
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
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
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
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
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
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仅供参考目录第一章绪论 (1)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 (1)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14、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为什么? (1)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1)2、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存在形式? (2)3、怎样理解“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试比较病毒与细胞的区别并讨论其相互的关系。
(2)4、试从进化的角度比较原核细胞。
古核细胞及真核细胞的异同。
(2)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3)1、举例说明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在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2、光学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新发展?它们各有哪些突出优点? 为什么电子显微镜不能完全代替光学显微镜? (3)3、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3)4、研究细胞内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涉及哪些实验技术?他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3)5、什么是模式生物?举例说明模式生物的使用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3)6、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4)第四章细胞质膜 (4)1、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4)2、膜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他们各自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4)3、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4、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4)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5、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 (5)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5)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5)2、比较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ABC超家族的异同。
(5)3、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5)4、比较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原生动物细胞应付低渗膨胀的机制有何不同。
(5)5、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与功能类型: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根据:胞吞泡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胞吞泡的大小差异)功能:调控细胞对营养物的摄取和质膜构成等;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5)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6)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内的两种产能细胞器? (6)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内呈现的动态特征。
(6)3、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6)4、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能量代谢的中心? (6)5、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 (6)6、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
(6)7、光系统、捕光复合物和作用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 (7)8、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7)9、试比较光合碳同化三条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7)10、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7)11、简述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和非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论点及其实验证据。
(7)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8)1、细胞质基质的结构组分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理解。
(8)2、为什么说细胞内膜系统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密切联系的动态性整体? (8)3、试述内质网的主要功能及其质量监控作用。
(8)4、试述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理功能。
(8)5、蛋白质的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9)6. 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9)7、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 (9)第八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0)1、何谓分泌性蛋白合成的信号肽学说,涉及的主要组分如何协同作用? (10)2、试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途径。
(10)3、试述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以及其各自主要功能。
(10)4、怎样理解细胞结构组装的生物学意义? (10)第九章细胞信号传导 (10)1、何谓信号传导中的分子开关机制?举例说明。
(10)2、如何理解细胞信号系统及其功能。
(10)3、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效应蛋白、第二信使、生物学功能) (10)4、概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1)5、概述细胞表面受体的分类(配体、受体、信号转导基质) (11)6、图解细胞表面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信号通路 (11)7、概述细胞信号的整合方式与控制机制。
(12)第十章细胞骨架 (12)1、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对生命体的自组装原则有何认识。
(12)2、出支持作用和运动功能外,细胞骨架还有什么功能?怎样理解骨架的概念? (12)3、细胞中同时存在几种骨架体系有什么意义?是否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浪费? (12)4、为什么说细胞骨架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组织者?细胞内一些细胞器和生气大分子的不对称分布有什么意义? (13)5、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 (13)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质 (13)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3)2、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13)3、染色质按功能分为几类?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13)4、组蛋白与非组蛋白如何参与表观遗传的调控? (14)5、试述DNA到染色质的包装过程。
DNA为什么要包装成染色质? (14)6、分析中期染色体的3种功能原件及其作用。
(14)7、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14)8、如何保证众多的细胞生命活动在巨小的细胞核内有序进行? (14)第十二章核糖体 (14)1、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他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14)2、何谓多核糖体?以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15)3、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以及蛋白质合成上的异同点。
(15)4、有哪些实验证据表明肽酰转移酶是rRNA,而不是蛋白质?rRNA催化功能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5)第十三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15)1、什么叫细胞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15)2、细胞周期时间是如何测定的? (15)3、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有哪些? (16)4、试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16)5、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有何生物学意义? (16)6、说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和向两级移动的运动机制。
(17)7、试述动粒的结构及功能。
(17)8、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17)第十四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17)1、简述p34cdc2/cyclin B蛋白激酶的发现过程 (17)2、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17)3、举例说明CDK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 (18)4、说明癌症的发生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为什么抑癌基因突变在细胞水平上是隐形的,却表现为典型的显性孟德尔遗传? (18)5、为什么说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18)6、什么是肿瘤干细胞? (18)第十五章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 (18)1、何谓细胞分化?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 (18)2、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以何种方式调控的? (18)3、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哪些?请予以说明。
(18)4、什么是干细胞?它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和各自的基本特征? (19)5、什么是诱导多能干细胞,试论述其理论与医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19)6、从PGC到精子的分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信号途径必不可少?他们如何作用以保证精子的形成? (19)7、从PGC到卵子的分化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信号途径必不可少?他们如何作用以保证卵子的形成? (19)8、生殖细胞进入减数分裂与否是如何调控的? (19)9、什么是神经管细胞分化过程中的旁侧抑制? (19)10、举例说明BMP分子、Shh分子如何通过浓度梯度来调节细胞分化。
(19)第十六章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20)1、试述细胞凋亡的概念与形态特征,并指出其与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20)2、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何在? (20)3、动物细胞凋亡的基本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0)4、细胞凋亡受到哪些因素的调控? (20)5、什么是“Hayflick界限”? (20)6、复制衰老的可能机制是什么? (20)第十七章细胞的社会联系 (20)1、细胞通过哪些方式产生社会联系?细胞社会联系有何生物学意义? (20)2、细胞连接都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21)3、细胞黏着分子有哪些? (21)第一章绪论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2)关系:细胞生物学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其研究内容与范畴往往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交错在一起,甚至目前很难为细胞生物学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答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
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细胞学说、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的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1)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①细胞的发现(1665-1674)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描述了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r”。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1858)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两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