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未来商业模式

2、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今后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3、中国互联网进化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PC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对称,移动互联网解决了效率对接,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搭建一个底层建筑,使上面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标。无论是找客户、找恋人还是找伙伴。

4、中国电子商务进化论:B2B——B2C——C2C——C2B——C2F,从商家对商家、到商家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商家、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

5、中国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城市格局。“北上广深”正在变成“北上深杭”。传统贸易的衰落将广州拉下马,跨境电商的兴起将杭州扶上位,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7、中国产业链的流向正在逆袭。以前是先生产再消费: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未来一定是先消费再生产:消费者——设计者——生产者。因此,传统经销商这个群体将消失,而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中国广告业态的进化论:媒介为王——技术为王——内容为王——产品为王。传统广告总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响人,比如央视的招投标。后来的互联网广告开始依靠技术实现精准投放,比如按区域、按收入、按时段投放。再后来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好的广告能自发传播,而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9、中国商业角逐的核心先后经历了:地段——流量——粉丝三

个阶段,房地产经营的就是地段,传统互联网经营的就是流量,自

媒体经营的是粉丝。而未来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之争,“核

心粉丝”的瞬间联动是未来商业的“引力波”。

10、中国媒体的进化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信息流。媒体正在由集中走向发散,由统一走向制衡。自媒体的兴起

将产生两大结果,第一激起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文字作为人的一

种基本属性终于被找回,感性的一面被激发,可以滋润这个越来越

机械化的世界。第二,中国的话语权开始裂变,普通民众迫切要求

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权,比如春晚到底该邀请谁。而未来人人都是

一个自媒体,信息流的产生让媒体消亡。

12、中国社会的传统关系网被不断撕裂,以价值分配为关系、新的链接正在形成,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进行价值传输。新的社会

架构讲究的是“规则”而不是“关系”。而你所处的地位和层级,

是由你所带来的价值决定的。

14、对于未来每个人来说,有一个东西会变的很重要,那就是信用。行为——信用——能力——人格——财富。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你的行为推导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后以信用度是支点,能力为杠杆,人格为动力,联合撬动的力量范围,就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15、传统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托固定公司,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重复固定的劳动,属于被动式劳动。未来社

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靠自身特长,点对点的对接

和完成每一个需求,充分融入到社会每一个环节,属于主动式创造。因此整个社会财富将实现裂变式增长。

16、中国99%的公司和集体都将消失,各种垂直的平台将诞生。

大量自由职业兴起。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平台+

个人。每个人都将冲破传统枷锁的束缚,获得重生的机会,关键就

看你是否激发了自身潜在的能量。这才是一场真正解放运动!

17、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即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

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

18、未来如何拥有自己的产品?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创意——表达——展示——订单——生产——客户。当你有一个想法时,你可

以先表达出来,然后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这样的平台会越来越多),

然后吸引喜欢的人去下单,拿到订单后可以找工厂生产(不用担心量

太少,今后的生产一定会精细化和定制化),然后再送到消费者手里。

19、中国今后将无工可打。打工的本质是定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不承担结果。随着雇佣时代的结束,你必须主动思考和去解决问题,并竭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否则你就没

有存在的价值。中国人的工作方式正在从“谋生”到“创造”升级。

20、中国今后将无生意可做。传统社会只所有生意可做,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

要商人的商业行为去对接他们,并从中谋利。而互联网搭建起的商

业基础会越来越完善,今后两者可以随时精准连接。所有的中间环

节都没有了,赚差价的逻辑也就不存在了。“经商”一词需要再定义,温州人的那一套思维彻底落伍了。

22、中国人找回信仰的逻辑是这样的:新规则——新秩序——新精神——信仰。具体来说就是:中国正在建立一套完善而合理的社

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各尽其才,各取所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

秩序,而秩序的运转将产生新的精神,比如契约精神。精神的碰撞

激发起内心的向往,一旦我们心有所属,这就是信仰。

24、中国商业未来十年内的主题都将离不开“跨界互联”,以互联网+为基础,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渗透、兼并、联合,从而构成了商

业新的上层建筑。这就是《跨界战争》一书所描写的内容(已出版上市)。不同业态将互相制衡,最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而形成新

的商业生态系统。

25、中国未来社会的完善,离不开一批有“匠心”的人:也就是那些脚踏实地的人。比如工匠、程序员、设计师、编剧、作家、艺

术家等等,因为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

魂填充!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将获得提升,将获得尊重。

27、中国今后的私有财产会更加神圣。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围绕利益展开,而且目标简单而明确,财富分配不再需要依靠政府主导,

而是一种天然的价值回馈。汇聚大家之私,即成社会之公,此乃民

富国强。

28、中国未来只有三种角色,自下而上依次是:价值提供者——价值整合者——价值放大者。价值提供者是依靠个体劳动创造直接

财富,比如:司机、医生、律师等等,影响力大了可以靠名声创富,比如明星、作家、大导演、名主持等等。价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

会资源间接创造财富,主要指的是企业家和各种组织的领导者,他

们促进社会资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价值放大者是依靠平台或财

富的力量去撬动企业和项目的成长,他们往往是大平台的拥有者或

财团掌控者,比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巴菲特、孙正义等等,

他们促使社会财富呈爆发式增长。三个阶层不是固化的,而是可以

流动的。

30、中国未来将建立一个伟大的“超级互联网公司”,将BAT收入囊中,通过高效协作和行业细分,来优化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

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边边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费一个螺丝、不放

弃一个灵魂,将整个社会带入价值创造和吸收的大循环。

一、自媒体的兴起

自媒体兴起的态势已经成为现实,作为目前最热的概念,叫好和唱衰的都有,当然也有认为自媒体并不新鲜的。跟云计算这样的概

念一样,自媒体也是伴随互联网一点点生长出来的,当然你如果想

追溯,也可以追溯到传统媒体上的个人专栏,乃至街边的小海报上。

就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来看,自媒体的形态一直都在变,从BBS个人账号,到博客、网络专栏、个人网站、微博大账号,乃至

微信。

而自媒体聚合网站,也从新浪博客、Blogbus、博客网的时代,

来到了虎嗅、i黑马、雷锋网、钛媒体等等。

从个体大号看,程苓峰的云科技、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乃至薛蛮子的蛮子文摘,都在进行个体的探索。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自媒体聚合网站的商业发展逻辑,可行的商业模式道路,当然这也跟自媒体的发展相

二、自媒体商业化

本文探讨的主要是有商业化需求自媒体的方向,而明星、名人和大公司CEO微博这类自媒体,并不依靠自媒体来进行直接的商业转

化获利,其内容也“干货”很少,媒体性不足。一句话定义,不想

依靠媒体内容换钱的自媒体,不是典型的自媒体。

比如杨幂和李开复是依靠微博赚钱来养活或者补贴自己的收入么?他们只需要利用微博扩大影响力,从而在其他领域获利即可。这需

要区分开来。而有直接商业诉求的诸如蛮子文摘,属于自媒体一类。

另外,酒红冰蓝、杜子健等一批微博营销大号,也不被归为本文探讨的自媒体。微博营销大号的发展,可以再开一个文章讨论。这

些大号在微博开始的黄金时期积累起来,目前新的营销大号衍生能

力已经萎缩。现在更具个人自媒体色彩的留几手、天才小熊猫等更

有潜力,打住不表。

三、商业化自媒体的相对优劣势分析

自媒体具备内容优势:

第一,速度优势。提供干货速度快,出了一个事件,传统媒体记者以及网媒记者还在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证,自媒体可以直接开始深

入分析。

第二,阅读体验优势。可以有更自由的表达,更鲜活的写法,更个性的色彩,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媒体要有更严肃的写作原则,

容易枯燥,阅读体验原则必须坚持客观平衡,而自媒体没有这些束

缚,如果是记者的自媒体,可以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态度,更多吐槽和爆料。

第四,信誉优势。媒体环境原因,公众对有信誉的自媒体信任度没有问题、甚至比官媒更高。有相当多的情境下,受众更趋向于相信个体,人际传播力量更有效。

劣势:

一是量产水平偏弱,每天一篇供应几乎已是极限,一些自媒体只有遇到自身领域的事件或者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才会动笔,一周一篇甚至一个月一篇。

二是渠道能力弱,自媒体个人影响力巨大,不需要渠道传播,属于极少情况,甚至这部分自媒体为0,因为所有自媒体都有不断扩大影响力和传播渠道的需求,微博+微信+个人网站+给自媒体聚合网站投稿+给网络媒体投稿+给传统媒体写专栏,这几个都需要上。但自媒体单打独斗,受众增长速度不快,领域容易被局限,容易遇到瓶颈。

三是商业化能力还很弱,议价、定价能力弱,数量多价格乱,无法被大型广告机构代理。

从媒体发展史看,一个媒体如果不能商业化生存,那么就不是典型意义的商业媒体,也没有前途和商业价值。自媒体也是如此,不能通过付费或者广告进行商业化生存,没有商业意义,那么自媒体也没有未来。

自媒体如果能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不能仅凭兴趣和激情写作,也需要商业模式的供养。

猜你感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