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师生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9.40 KB
- 文档页数:1
《幼学琼林》—师生教案【教材分析】从明朝开始,《幼学琼林》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
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的上是一部百科全书。
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本文旨在告诉我们学生未必不如老师,学生要懂得感激老师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朗诵、背诵《师生》,体会《师生》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师生》,体会和理解《师生》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学生未必不如老师,老师要善于教导学生,学生要懂得感谢老师的道理。
【教学重点】1、能背诵节选内容,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2、掌握《师生》这段话,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导入揭题1、导入: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我们若能遇到一位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事啊。
而如果能遇到一位既严格要求,有关怀备至的老师,你的一生,其实已经从此改变。
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出示课题:《师生》2、一起板书课题。
二、汇报自学情况1、同学们在课下自学了至一课,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汇报2、用的什么方法学生汇报三、初读正音1、自读: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诵读:谁能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完后进行评价,看他读的好在哪里,哪里还有问题。
四、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1)听录音: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齐声背诵五、借助注解,查字典理解文意1、自主理解。
卷一:天文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五星就是“七政”,又称“七纬、七耀”。
《尚书•尧典》中记载道“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宋蔡沈传云:“七政,日月五星也。
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犹人之有政事也。
”《易.系辞》云:“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
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
得失由政,故称政也”。
可见,古人将天象与政事紧密联系,强调天人结合,总是讲究“顺乎天,应乎人”,观天象而论行政的得失。
其实,这里的“顺乎天”就是查“七政”了。
《史记•天官书》中记载道:“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五星,是指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五星,又叫“五纬”。
这五颗星最初分别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把这五颗星叫金、木、水、火、土,是把地上的五原素配上天上的五颗行星而产生的。
金星,古名“明星、大嚣、太白”,光色银白,亮度特别强。
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是天空看起来最亮的天体,最亮时比天狼星还要亮。
金星于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诗•小雅•大东》中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木星,古名“岁星”,甲骨文中的“岁”字即指“岁星”。
古人把木星的周期与农事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木星和太阳活动周期相近。
木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居十二次的一次,故名岁星。
水星,古名“辰星”,离太阳最近,看上去总是在太阳两边摆动,离开太阳最远不超过三十度。
中国古代把一周天分为十二辰,每辰约三十度,故称水星为“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以其红光荧荧似火而得名。
火星在天上的运动,时而由西往东,时而由东往西,很迷惑人,故名“荧惑”。
土星,古名“镇星”。
土星每约二十八年绕天一周,每年进入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叫“岁镇一宿”,意思是好像轮流坐着二十八宿一样,故名镇星。
“三才”,是指“天地人”。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地生成了万物,人也生在天地万物之间。
人是为了补充天地所没有做与所不能做而生的,借助天地生成的万物生活,晨出暮归,刀耕火种,渴了喝口流水,饿了吃点食物。
古代文化幼学琼林--师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一些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古代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欣赏;- 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鉴赏能力。
而教学难点则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 通过讲解与示范,介绍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 进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一些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3. 作品欣赏:- 通过投影或展示屏幕展示一些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思考。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传承与保护:-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5. 总结与反馈:-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询问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深入思考。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为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七、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古代文化知识,可以组织相关的参观、研讨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幼学琼林师生全文及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里的师生那部分!啊,那可是本超级厉害
的书呢!就好比是知识的宝藏库。
里面关于师生的内容,那可真是精彩极了!比如说“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这句话啥
意思呢?就是说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像坐在温暖的春风中;学
生感激老师成就学业,就像仰承及时的雨化育。
这不就像我们在成长
路上遇到了一位超级英雄,指引着我们前进嘛!你想想,要是没有老
师的教导,我们能有今天的进步吗?
再看“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这桃李在公门不就是说老师的弟子众多嘛,就像那满树的桃子和李子。
而苜蓿长阑干则形象地表示老师饮食的简陋,哎呀,老师们为了我们
付出了那么多,真的太不容易啦!就好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和感恩吗?
还有“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谓弟子优于师傅”。
这多形象啊,学生就像那不断成长超越的后浪,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多让人骄傲啊!这不正说明了老师教导的成功吗?
总之,里关于师生的内容真的是既有趣又有意义。
它让我们更加明
白师生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珍贵,多么值得我们去珍惜和维护。
老师就
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没有他们,我们怎么能走得稳、走得远
呢?所以啊,我们一定要尊敬老师,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就是我的观点,你们觉得呢?。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一)展开全文在编者看来,中国传统的蒙学读本,编得最好的,大概要数这部《幼学琼林》了。
首先,相对而言,它较少封建伦理说教,而主要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其次,它包罗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全部传统知识类型的一个缩影,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再次,正文部分就有释文,人们读起来颇党明白晓畅,毫无滞碍,而且释文简洁允当,决不拖泥带水;最后,它不为字数所限,不拘短长,只求偶句成对,颇便诵读。
正因为如此,此书成篇后,续作不绝,增补如缕。
清人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
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三点水)。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但是书中也有一些属于封建时代的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难以认同。
幼学琼林《师生》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幼学琼林《师生》原文及翻译【导语】:师生【原文】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1];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2]。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蒙书诵读第—课〔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第—局部“天文〞的起始局部,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累积言语,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打算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安排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打算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根底上,让学生进行回忆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到达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到达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商量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根底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能了解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打算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衣钵真传为当世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含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幼学琼林》,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经典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幼学琼林》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序言、天文、地理、人事等四个篇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幼学琼林》的基本内容和经典语句。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天文、地理、人事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幼学琼林》,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幼学琼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幼学琼林》的第一部分,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幼学琼林》内容的理解、经典语句的运用以及案例分析的深度。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幼学琼林》基本知识和经典语句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参观文化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地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诗词朗诵会、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讲座或活动,增进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家校合作。
幼学琼林读后感范文大全对《幼学琼林》的理解和感悟《幼学琼林》被古人称为“小型百科全书”。
书名中的“琼林”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源于唐代皇家内库琼林库,寓意本书堪称典故宝库;二是源于宋代皇帝设宴款待新科进士的琼林苑,寓意学童早日金榜题名。
因为这本书的原名是《幼学须知》,所以它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比如:“两刖卞和之足”告诉我们,不要总觉得自己说得一定是对的,也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中的“披星戴月”和“沐雨栉风”都被用来形容人辛苦劳作,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不懒惰的好习惯;“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不能不自量力,但还是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挑战!这本书里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想:如果一个人能符合这本书的全部道理,那么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这个寒假,我读的好书是《幼学琼林》,全书共四卷,从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到婚姻家庭、风俗礼仪和鸟兽花木等方面来写的。
最初此书称《幼学须知》又叫《成语考》、《故事寻源》编著者是明朝的程登吉,清朝嘉庆年间经邹圣脉补充。
《幼学琼林》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故事和道理。
如:“年”的传说使我了解了很多的知识。
传说很久以前,每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年”兽都要去村中吃人,人们为了避免“年”兽的袭击,每年的大年三十都要逃到山上躲避。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有个人经过村子,了解此事后留了下来,到了夜晚时分,“年”兽又来到了村庄,此时村中灯火通明,并响起了噼呖啪啦的鞭炮声,把“年”兽吓的魂飞魄散,狼狈地逃窜了。
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声。
从那以后每年的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光通明、守更待岁。
还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心心相印、志同道合,这些都是朋友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因为其难得才特别的珍贵,我们要更加的珍惜友情,好好对待朋友。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蒙学读本之一,我一定要认真读这本书,从书中找到更多的知识,大家不妨也去看看。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幼学琼林》卷一: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妇女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饰《幼学琼林》卷三: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太守处死了她,东海因此三年大旱不雨。
邹衍:战国时人,燕惠王听住谗言把邹衍抓进,就凭记忆谱写了一首《霓堂羽衣曲》。
孟嘉:晋代人,桓温的参军,曾随桓温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却没有感觉到,桓温叫人不要告诉他,良久命人交还给他,并命孙盛作文嘲笑阵嘉,孟嘉也作文应答,言辞非常得体。
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东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属本,木则旺于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离而司夏,丙丁属火,火则旺于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当兑而司秋,庚辛属金,金则旺于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皞:音浩。
古人用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和方位,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干对应,他们的对应关系是:中央:戊己,黄色,属土。
春:东方,甲乙,青色,震位,属木夏:南方,丙丁,红色,离位,属火秋:西方,庚辛,白色,兑位,属金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属水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晷:日影。
日晷: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的仪器。
冬至到而葭灰飞,立秋至而梧叶落。
用芦苇灰测量冬至时刻,是古代一种测量方法。
在用布缦密封的房间内,放好测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两端堵上芦苇灰,等到冬至时刻,阳气就会生长,将灰吹得飞起来。
梧叶落:传说有一种金井梧桐,立秋时至,则落一叶。
上弦谓月圆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谓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尽谓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复苏谓之朔,初一日之号;月与日对谓之望,十五日之称。
望:月满之日,日在东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遥遥相望,故称望日。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传诵不绝。
《幼学琼林》经典警句、格言30句,字字珠玑,句句精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
——《幼学琼林·卷四·花木》解释: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人们喜爱他们的花与果实,来往不绝于树下,自然踩成一条小路;若是苦李,即使生在路旁,也会为人所摈弃。
以铜为鉴,可整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解释: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能够知道王朝兴衰得失的理由。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机者非明哲。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解释:能认清楚形势的才是好汉,对于事情将要发生之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
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幼学琼林·卷一·地舆》解释:能认清楚形势的才是好汉,对于事情将要发生之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幼学琼林·卷三·人事》解释:智能要圆通品行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却要细。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幼学琼林·卷一·天文》解释:一个人的心里担心的事太多,就与杞人忧天没什么两样;做事情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和夸父追日没什么差别。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幼学琼林·卷一·岁时》解释:最可厌恶、最可憎恨的人情世态是:在别人得势时就炎热,在别人失势时就冰凉。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幼学琼林·卷一·地舆》 解释: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德,学富五车。
《幼学琼林》师生全文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分段解读【注释】 (01)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
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之先河。
(02)绛帐:红色的帷帐。
(03)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
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
(04)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里七十取其约数。
(05)振铎:摇响有舌的铃铛。
古人布政施教时,常常振铎以吸引民众。
(06)舌耕:用口舌授课换取粮食,即以教书谋生。
(07)西宾:坐在西边的宾客。
古时对家庭教师的尊称。
(08)函丈:古时讲学者与听讲者座席之间相距一丈。
后用函丈指代讲学的座席。
(09)束脩:送给老师的报酬。
脩,古时指干肉。
【译文】东汉的马融设帐授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女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
家塾教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座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注释】 (14)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语出《荀子》【译文】“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
《幼学琼林》人事全文大学首重夫明新,小子莫先于应对。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
恕罪曰宽宥,惶恐曰主臣。
大春元、大殿选、大会状,举人之称不一;大秋元、大经元、大三元,士人之誉多殊。
大掾史,推美吏员;大柱石,尊称乡宦。
贺入学,曰云程发轫,贺新冠,曰元服初荣。
贺人荣归,谓之锦旋;作商得财,谓之稛载。
谦送礼曰献芹,不受馈曰反璧。
谢人厚礼曰厚贶,自谦礼薄曰菲仪。
送行之礼,谓之赆仪;拜见之赀,名曰贽敬。
贺寿仪曰祝敬,吊死礼曰奠仪。
请人远归,曰洗尘;携酒送行,曰祖饯。
犒仆夫,谓之旌使;演戏文,谓之俳优。
谢人寄书,曰辱承华翰;谢人致问,曰多蒙寄声。
望人寄信,曰早赐玉音;谢人许物,曰已蒙金诺。
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思慕久,曰极切瞻韩,想望殷,曰久怀慕蔺。
相识未真,曰半面之识;不期而会,曰邂逅之缘。
登龙门,得参名士;瞻山斗,仰望高贤。
一日三秋,言思慕之甚切;渴尘万斛,言想望之久殷。
暌违教命,乃云鄙吝复萌;来往无凭,则曰萍踪靡定。
虞舜慕唐尧,见尧于羹,见尧于墙。
颜渊学孔圣,孔步亦步,孔趋亦趋。
曾经会晤,曰向获承颜接辞;谢人指教,曰深蒙耳提面命。
求人涵容,曰望包荒;求人吹嘘,曰望汲引。
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
借重鼎言,是托人言事;望移玉趾,是浼人亲行。
多蒙推毂,谢人引荐之辞;望作领袖,托人首倡之说。
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月旦评。
逢人说项斯,表扬善行;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党恶为非,曰朋奸;尽财赌博,曰孤注。
徒了事,曰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必苛求。
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
曰觊觎、曰睥睨,总是私心之窥望;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之纷纭。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
望开茅塞,是求人之教导;多蒙药石,是谢人之箴规。
芳规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
《幼学琼林》师生
全文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分段解读
【原文】马融(01)设绛帐(02),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孔子居杏坛(03),贤人七十,弟子三千(04)。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05);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06)。
师曰西宾
(07),师席曰函丈(08)。
学曰家塾,学俸曰束脩(09)。
【注释】 (01)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
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