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信息表
- 格式:docx
- 大小:33.54 KB
- 文档页数:5
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土壤样点(3种方式,见图1)
根据农户一块地的实际情况(3种选1种方式),在十字叉部位采集
(1)对角线式(地块面积小,接近正方形)
(2)棋盘式(地块面积大,地块平坦,但地块的肥力有强有弱)
(3)蛇形式(地块不平坦,肥力不一样的长条形地块)
图1
2、采集土壤方式
铁锹挖个“V”型土坑,深度一般为20cm左右,贴着土坑边儿挖取一锹土,用小刀竖着划掉铁锹两边的土,留在铁锹上的土为条形,再把条形土装袋。
图2
3、分取土样(四分法)
第一步:将同一地块取得的所有条形土壤混合在一起,
第二步:混合好后画十字叉,
第三步:将白色部位的土壤丢掉,留黑色部位的土壤约2斤,晾干后装如袋子。
图3
4、土壤样品标签
用铅笔按图4的内容写两个标签,一个装入袋子里,另一个贴在袋子外面。
图4。
土壤普查样品采集方案一、引言土壤普查是对土壤资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普查的基础,其质量和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普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符合科学规范的土壤普查样品采集方案。
二、采样目标1.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的质地、颜色、结构等。
2. 评估土壤的肥力:包括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3. 检测土壤的污染情况:包括土壤中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含量。
4. 研究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数量等。
三、采样点选择1. 根据调查目标确定采样点的数量和分布密度。
一般情况下,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调查区域内,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作为采样点。
例如,如果调查的是农田土壤,应选择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区域进行采样。
3. 避免选取受人为干扰的区域作为采样点,如道路旁、建筑物周围等。
4. 采样点应避免坡度较大的地段,以免土壤发生侵蚀或混合。
四、样品采集方法1. 采用不锈钢或塑料工具进行样品采集,避免使用铁质工具以免造成样品污染。
2. 采样时应先清除表层杂质,然后使用清洁的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每个采样点应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合。
3. 对于不同土壤层次的采样,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分层采样,并标明采样深度。
4. 采样时应随机选择不同位置进行,避免在同一位置重复采样。
5.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与植物根系接触,以免样品中含有过多的根系残留物。
6. 采样完成后,将样品放入干净的密封袋中,并在袋上标明采样点的编号和采样深度等信息。
五、样品保存与运输1.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采样后应将样品存放在避光、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以避免样品的变质。
2. 样品的运输应注意避免振动和温度变化,可采用冷藏或冷冻方式进行运输。
3.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有毒物质、化学药品等接触,以免发生样品污染。
六、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1. 样品送达实验室后,应根据调查目标进行相关的土壤分析,包括理化性质、肥力状况、污染物含量等。
土壤采样记录填写须知
1、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
判断方法: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成细条并弯成直径为(2.5~3)cm 的土环,根据土环的形状确定质地。
砂土:不能搓成条;砂壤土:只能搓成短条;轻壤土:能搓成直径为3mm的条,但易断裂;中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时易断裂;重壤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易断裂;粘土:能搓成完整的细条,能弯曲成圆圈。
2、颜色描述
主色在后,副色在前。
如:黄棕色、黑红色等。
3、土壤湿度分为5级
①干:土块放在手中无潮润感觉;
②潮:土块放在手中,有潮润感觉;
③湿:手捏土块,在土团上塑有手印;
④重潮:手捏土块时,在手指上留有湿印;
⑤极潮:手捏土块时,有水流出。
4、植物根系含量分为5级
①无根系;
②少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少于5根;
③中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有5~15根;
④多量:在该土层,每50cm2内多于15根;
⑤根密集:在该土层中根系密集交织。
5、样品类别:指表层样或土壤剖面。
⼟壤污染场地现场调查采样⽅案场地现场调查采样⽅案1.1、采样点布设原则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2014)、《污染场地⼟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等相关导则或指南要求,同时结合前期现场调查,针对该场地编制现场调查的详细采样⼯作计划及完备的项⽬现场调查与风险评估初步⽅案,并提交给委托机构进⾏评估并获得认可。
实施过程将严格按照采样计划与调查⽅案执⾏,直⾄完成采样与送检分析⼯作并形成样品数据分析成果。
场地调查评估的⽬的是确定污染程度与具体分布范围,并且为确定场地治理策略提供技术基础。
为确保必需的样品数⽬,同时防⽌过多采样⽽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本单位将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充分运⽤专业判断来确定采样⽅案。
(1)⼟壤布点密度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与《东莞市环境保护局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及修复⽅案设计招标⽂件》(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2016)中相关要求,采样单元⾯积不⼤于1600 m2(40 m×40 m⽹格)。
东莞市⼯业固废处理站场地⾯积约20亩(13333.3 m2),点位布设不得低于《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中的40 m×40 m⽹格密度要求。
(2)采样点分布根据前期现场调查及历史污染状况,本次采⽤系统⽹格布点与专业判断布点相结合⽅式进⾏采样点布设。
调查⽅案中确定的采样点位与样品分析指标应能够充分反映现场污染特征及污染范围。
1)⼟壤布设采样点时,分初步布点和加密布点。
初步布点时确保采样点覆盖场地全部⾯积,即⾄少满⾜40 m×40 m⽹格密度(9个点位)要求,且要求⽣产车间、仓库、堆场、污⽔池等区域⾄少有⼀个采样点;加密布点时应在已查明有污染但未确定污染边界的区域进⾏布点,以进⼀步明确污染边界。
土壤45项采样方法
土壤采样可是个很有趣又很重要的事儿呢。
对于土壤45项的采样呀,咱得先选好采样地点。
这就像是给土壤做体检,得找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能专挑那种特别奇怪或者被污染得很明显的小角落哦,要在一片区域里均匀地选点。
比如说一块农田,咱不能只在田埂边或者施肥特别多的地方采,要在田中间、四周都合理地选上几个点。
采样工具也有讲究呢。
小铲子或者专门的土壤采样器就很有用。
要是用小铲子,就轻轻地把土挖开,就像给土壤挠痒痒一样,可别太粗鲁啦,不然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呢。
采样的深度也不是随便定的。
一般来说,不同的检测项目可能要求不同的深度。
如果是检测土壤表层的肥力之类的,那挖个20厘米左右可能就够啦,但要是想看看土壤深层有没有被污染啥的,可能就得挖到50厘米甚至更深呢。
在采样的时候呀,每一个采样点采的土量也要差不多。
可不能这个点挖一大坨,那个点就挖一点点。
把采到的土放在干净的袋子或者容器里,这就像给土壤找个小房子住。
袋子得是那种不会和土壤发生反应的,像聚乙烯的袋子就很不错。
而且哦,在不同的采样点采完样后,要把这些土混合在一起。
就像把不同小伙伴的好东西都放在一起分享一样。
混合好之后呢,再从里面取出一部分来做检测。
这样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更能代表这片土壤的整体情况。
土壤采样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但就像照顾小宝贝一样,只有我们用心去做,才能准确地知道土壤的状况,是肥沃还是需要我们去拯救呢。
这对农业、对环境都有着超级重要的意义哦。
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表格填写一、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格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野外调查有两个表格要填写,一是“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见表1),二是“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见表3)。
首先讲表1的填写。
表1 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统一编写:调查组号:采样序号:采样目的:采样日期:上次采样日期:(一)编号与采样日期1、统一编号共19位数:采样点邮编6位;采样目的标示1位,采用字母(G:一般农化样;E:试验田基础样;D:示范田基础样;F:农户调查样;T:其他样品);采样时间日期(年、月、日)8位(如2007 11 23);采样组1位,用字母表示,如A、B、C、D;采样顺序号3位(不足3位的前面补“0”)。
以宁乡县第1采样小组于2006年9月7日在历经铺采的12号样点为例,编号为:410600G20060907A012。
2、调查组号以县为单位分若干个采样小组,从1组起,统一用英文字母“A、B、C……”表示。
3、采样序号以乡镇为单位的采样顺序编号,3位数,不足3位,前面补“0”。
4、采样目的分为一般农化样、试验田基础样、示范田基础样、农户调查样、其他样品。
5、采样日期当日采样日期,10位数,如“2005-09-09”即指2005年9月9日采样,年月日之间用“短横”隔开。
6、上次采样日期距本次采样最近的一次,如果没有采过样的,填写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记载的时间,填写方法同“5”。
(二)地理位置1、省(市)名称采样点所在省或相当于省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2、地(市、州)名称采样点所在地市或相当于地市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3、县(旗)名称采样点所在县或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4、乡(镇)名称采样点所在乡或相当于乡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5、村组名称采样点所在村或相当于村的行政区划名称,用全称。
6、邮政编码采样点所在乡村的邮政编码。
7、农户名称调查地块承包户户主姓名。
8、地块名称指农田单个丘块的名称,田园化地区可用第几行第几丘表示9、农户电话指调查地块农户的电话。
土壤采样记录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土壤采样记录表采样人员:陪同人员:采样日期:陪同日期: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姓名黄种志科别内二床号338 住院号207541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泉州市中医院PIO记录表姓名黄种志科别内二床号338 住院号207541评价:A、已解决、稳定B、基本解决,有明显改善C、变化不明显,稍有缓解D、无进展,未解决E、恶化注:必要时动态病情病情可记录在危重病记录单或护理记录单上。
西侯中心小学听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估表。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样点位登记表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一、总体要求1.本表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登记表,每个监测点位填写一张。
各省分配多少个监测点位,就必须填写多少张。
2.本表由采样人在田间采样时实际填写,填写后将原表交与省级环保站汇总,不得采样后将誊写表汇交省级环保站。
3.若本表中填写错误需要更改,在表项中用单实线条划掉,在旁边重新填写,不得利用涂改液、摸涂等方式进行修改。
4.省级农业环保站将本表汇总后,装订成册,作为原始档案留存,不得随意丢弃;5.本表需复制一份提交农业部项目执行组备份。
二、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表头】填写采样点所在省、地区(市、州、盟)和县(区、市、旗)名称。
【采样日期】按年月日进行填写,如2012年05月03日。
【点位编码】根据本次工作的样品编码规则,采样点位编码按县域单元进行编码,每个采样点位赋予唯一流水号,采样点位编码不得重复。
【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可从地方国土资源部门确认所调查耕地是否为基本农田。
【采样地点】准确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乡(镇)、村(屯、组)、具体地名。
【GPS定位】要求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GPS定位,选择WGS 84坐标系,填写经、纬度坐标。
填写格式如:北纬:30.24221、东经:114.33451,至少五位以上。
【所属区域类别】本表项要求填写该采样点位所属的区域类别,要求在工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区/大中城市郊区/一般农区四个选项中钩选1项,只能选择1项,不能多选。
四个类型区域的区别和确定,见培训教材。
【海拔高度】采样地块所在的海拔高度,在GPS上读取。
单位,米。
保留小数点后1位。
【土地利用现状】只填写土地利用类型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4项选择。
采样地块为耕地时,勾选水田/旱地。
【采样深度】采集实际耕层土壤,一般为0-20cm,采样时,按实际采集的耕层厚度填写。
土壤样品采集是环境监测和土壤调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采集过程中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采样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就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环节的操作规范。
一、基本信息记录1. 采样地点:记录采样地点的具体位置、地理坐标、所属行政区域等信息。
2. 采样日期:记录采样的具体日期和时间,包括开始采样和结束采样的时间。
3. 采样人员:记录参与采样工作的人员尊称、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
二、现场观测记录1. 土壤外貌:记录土壤的颜色、质地、湿润程度等外貌特征。
2. 植被情况:记录采样点周边的植被类型、覆盖度、植被种类等信息。
3. 土壤水分:记录土壤的湿度、水分含量等情况。
三、采样工具使用记录1. 采样容器:记录采样所用的容器类型、规格、数量等信息。
2. 采样工具:记录采样所用的工具类型、规格、材质等信息。
四、采样方法记录1. 采样深度:记录采样的深度,一般标准为0-20厘米。
2. 采样数量:记录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数量,一般要求采集多个样品进行混样。
3. 采样方式:记录采样的方式,包括手工采样、机械采样等。
五、样品标识记录1. 样品编号:记录每个采样点所对应的样品编号,确保样品与采样点一一对应。
2. 样品包装:记录采样后样品的包装方式,包括采样容器的封口情况、标签的粘贴位置等。
六、其他记录1. 现场照片:记录采样点的照片,以备后期数据分析和验证使用。
2. 现场环境:记录采样点周边的环境情况,包括气温、湿度、天气等情况。
以上便是土壤样品采集现场采样记录内容的简要介绍。
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以确保采集的样品数据真实可靠,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土壤样品采集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为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土壤样品采集时的现场采样记录内容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