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商誉评估中超额收益法的研究报告

企业商誉评估中超额收益法的研究报告

企业商誉评估中超额收益法的研究报告
企业商誉评估中超额收益法的研究报告

企业商誉评估中超额收益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商誉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的信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其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有形资产像一个人的躯体,无形资产则似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在无形资产评估实践上,重有形轻无形,商誉观念淡薄。尤其表现在中外合资企业合资过程中,中方往往只把有形资产折价入股,而对商誉等只作低价或不计价处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商誉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它虽然是一项看不见的无形资源,却是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形资源。商誉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因此,对商誉评估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却无法具体辨认的,能够对企业获得社会必要收益能力产生影响的诸要素综合的资本化价值。它具有不可辨认、不能独立存在、不能单独出售、转让、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投资等特征。那么当产生商誉时,如何科学、公正、合理、客观地反应商誊的价值,如何公正,有效的评估商誉,是目前仍需探索的问题。商誉虽是一种无形资产,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商誉是可以计价和评估的,对商誉评估的超额收益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是目前具有高适用性的商誉评估法。本文针对我国商誉的现状,对商誉评估理论和超额收益法在企业商誉评估中的应用及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商誉商誉评估超额收益法

Abstract:Goodwill, intangible assets as a business, on behalf of the enterprise's reputation and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in a market economy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showing an important role, and its value far more than even the value of tangible assets of enterprises. Tangible assets, like a person's body, intangible assets are like a person's knowledge and skills. Practice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re-light the invisible visible, the concept of goodwill weak.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enterprises, the Chinese tend to discount shares only the tangible assets, while goodwill is not only for low-cost or pricing treatment, resulting in loss of state assets. Important asset of goodwill as a business, although it is an invisible and intangible resources, but it is the reality of the enterprise income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resourc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reputation in the enterprise's position in the growing, therefore, assessment of goodwill b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munity's attention.

Goodwill is owned or controlled but can not specifically identifiable, that i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obtain social benefits affect the ability of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a comprehensive capital value. It has not identified, can not exist independently, alone can not sell, transfer, not as a separate asset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 Then when the goodwill generated, how science, fair, reasonable and objective response to a transcript of the value of the business, how fair and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goodwill, is still exploring the issue. While goodwill is an intangible asset, but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goodwill 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is on the goodwill of the excess earnings method to assess the research and study, is the high applicability of the goodwill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goodwill, goodwill is assessed on the theory and the excess earnings method in the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goodwill, and this approac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ystem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 words:Goodwill Goodwill Evaluation Excess earnings method

前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产权的商品化,并且推动了产权的流动、重组和转让。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加入WT0,企业间的兼并、并购将愈演愈烈,新一轮的企业兼并热即将来临,可以预测,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企业兼并、并购最活跃时期,商誉评估将作为企业资产交易不可回避的容,也将显得更加重要。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股份制改造也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同样涉及到企业商誉的问题,商誉评估也势在必行。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商誉评估对企业而言,或多或少总能增加本公司资产价值,似乎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企业都特别注重本企业的商誉,都恨不得让评估师把商誉评得越高越好。而实际生活中,许多企业甚至评估师并不完全清楚商誉的涵。《国资流失“四宗罪”》中写到:“在改制程序中,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一些企业对土地确权定价不规,对知识产权、技术专利、商誉等无形资产不评估或评估后不入账,而是虚假评估。”企业现在每年都必须重新评估所有具有商誉的运营部门的价值,如果由于表现不佳导致合理价值低于帐面价值,就必须划销这部分商誉差额。因此,现在企业更加重视自己的商誉。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不管是出于企业并购的动因,还是出于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商誉评估将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的要求,但在商誉的评估理论、方法和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的研究计划首先利用课外时间查阅相关权威期刊和书籍,以及向大学教授咨询,获得了大量真实且利用价值的资料和信息。然后对商誉评估理论和方法作了深刻的了解,详细的分析了超额收益法的适用性和原理,并结合具体案例对此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并

且对运用超额收益法进行商誉评估时的问题等进行逐一的讨论与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对策。

一、商誉与商誉评估理论分析

商誉是英文“GOODWILL”的意译,是一种很典型的无形资产,被认为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资产。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却无法具体辨认的,能综合的资本化价值,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誉的价值,反映了一个企业包括管理水平、经历声誉等诸多因素在的整体素质,同时它也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殊的有利地位,能使企业得到额外的经济利益,所以商誉通常被理解为企业超额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作为一项最为“无形”的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整体性。商誉只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并且不能离开企业的整体而单独存在,更不能单独进行交易。

2.不可分割性。商誉的形成因素众多,且难以用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它们的价值只有在作为一个协调作用的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3.价值成本无关性。商誉价值的存在和变动和任何已发生的“与其相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关系,甚至未必有因商誉而发生的成本。

4.不稳定性。商誉没有法定的存续期,在较短的时期,环境的变化会使构成商誉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导致商誉的价值呈现较大的波动,表现不稳定。

商誉评估是指企业发生整体资产交易时,为维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由特定的机构和评估人员在评估企业其他资产的同时,以详实可靠数据为基础,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商誉这种特殊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公允评定和估算的过程。商誉评估具有如下特征:

1.商誉评估是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并服务于整体资产评估,商誉评估行为的发生决不可能是孤立的。

2.商誉评估必须考虑形成商誉的各种因素,将商誉作为依附于企业整体的一项综合无形资产来看待,商誉评估的结果也可按一个总额总括地进行计量,而不可能按形成商誉的各个因素单列的估价值再加总。

3.商誉评估必须是在分析未来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考虑形成商誉的各个因素的变动可能性,科学合理的预期未来的收益及其年限,对商誉的价值作出客观公允的判断估量。

二、商誉价值评估的超额收益法

(一)超额收益法适用性分析

1.商誉的基本特征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而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把商誉定义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超额收益法是建立在商誉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观点上的,企业发生整体购并和不发生整体购并都可以应用。所以,一个企业只要说明其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就可以对其商誉进行评估。

2.商誉的性质决定了评估商誉用超额收益法。商誉性质三元理论即“超额收益论”、“好感价值论”、“总计价账户论”,都在商誉评估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超额收益法作为商誉评估的理论基础,其科学性在于:该观点把握住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种要素。

3.商誉是一个动态概念。它的存在在于企业与同行业相比,原先某些独占性的优势条件是否仍然存在。若这些曾经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独占性优越性条件,已成为企业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并为其它企业拥有成为一般获利条件,此时,商誉存在的基础就消失了。商誉的存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致可以分为外两因素。在因素有产品的品质、技术、管理和推广等。外在因素有政治、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和消费趋势等。公式是一种静态计量法,不能更好地与商誉的涵一致,而超额收益法则是动态计量,即通过与同行业相比的超额收益的计算,从而确定商誉价值,更多地体现企业经济资源的获利性。

(二)超额收益法原理

商誉权是一种排他性专有权,是以它们的获利能力来转让,不是作为一般商品和生产资料来转让,因此它们的价格是以它们的新增收益来衡量,不是以其自身成本为基础。购买者愿意支付价款购买,正是由于它们在未来能够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这也是超额收益法的依据所在。超额收益法的基本思路是,直接用企业超过行业平均收益对商誉进行评估,然后按一定的比率将其折现,从而得出商誉的评估价值。即:

P=∑

=+

n

t

t

t

r

E

1

)

1(

(2-1)

式中:P—商誉的评估价值;

t

E—第t年商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r—折现率;

n—商誉的寿命期。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对t E (预期超额收益)、r(折现率)的估计和选取,成为该方法的关

键。超额收益法各参数的确定如下: 1.超额收益额的确定

影响企业超额利润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企业的素质。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加工方法、企业管理和设备、工具、材料等,这是对企业整体素质的综合反映;二是企业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论是新兴行业还是一般行业,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等等。三是市场环境。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产品的竞争能力等; 评估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预期企业由于商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那么,如何估算超额收益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种途径来估算。 (1)回归方法

由于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年销量,超额收益与产品销售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再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计算出该企业评估前若干年(假设为n 年)的超额利润额,以这几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超额利润和产品年销售量拟合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如下模型:

t E =A+B t Q +U (2-2)

式中:t E —第t 年的超额收益;

t Q —企业产品年销售量;

U —误差项,代表各种随机因素对超额收益估计的影响; A 、B —待定系数。

根据前n 年的有关数据,拟合出系数A 、B ,再根据以上计量经济模型,对未来一定年限的超额收益进行预测,当然,超额利润也可能与有关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时可采用非线性回归预测。对于不同的企业商誉,回归关系的相关变量可能不同,回归关系也可能迥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展开论述。

(2)按不同新增利润方式进行估算

商誉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权利进行转让或投资,在生产经营期间会给投资方带来一定的边际收益或新增价值,即新增利润,这部分新增利润为商誉带来的超额利润。一个企业兼并一个有良好商誉的企业,可以提高他的生产能力—增加产量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获取超额利润。也可能由于名牌所具有的优良质量和社会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了产品售价以及销售量,带来新增利润。所以我们就有三种途径估算超额收益。 1)降低生产成本而产生的超额收益。

t E =(0C -1C )Q(1-T) (2-3)

式中:t E —该项商誉第t 年的新增利润(超额收益);

0C —商誉购买前单位成本;

1C —商誉购买后单位成本; Q —产品年产量; T —所得税率。

2)“名牌效应”造成的产品售价提高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t E =(1P -0P )Q(1-T) (2-4)

式中:t E 、Q 、T 同前;

1P —购买商誉后产品售价;

0P —购买商誉前产品售价。

3)因利用商誉使销售量增加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t E =(0P -0C )(1Q -0Q )(1-T) (2-5)

式中:t E 、T 同前;

0P —产品价格;

0C —产品成本;

1Q —购买商誉后年销售量;

0Q —购买商誉前年销售量。

在评估实务中,由于预测远期收益难度大,通常会预测一定期限的年超额收益,再假定以后各年的超额收益和估计的最后一年的超额收益一样,将其分段处理。

由于实际的超额收益要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注意那些例外的、偶然的、或特殊因素的影响。由于评估的结果是为正常市场交易作参考的,因此,必须对存在上述偏差的实际超额收益进行修改,剔除其中偶然的、特殊的因素,取正常市场条件下因利用商誉而取得的超额收益值,当然,其中也应包括对未来收益与风险的合理预期。 2.折现率的确定

由于存在资金的时间价值,等量的货币在未来并不具有与现在同样的价值,所以必须将未来的超额收益进行折现。商誉的评估选用的未来期望收益率主要是折现率和资本化率。折现率适用于一定时期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资本化率适用于永久性、连续性、周期性的未来收益。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统称为折现率。折现率是商誉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选取直接决定着评估结果。它应体现三方面的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能承担的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破产风险等)。具体来讲,有如下两种方法。 (1)组合收益率(累加法)

R=e R +r R (2-6) 式中:R —折现率(组合收益率);

e R —无风险利率;

r R —风险报酬率。

上述表明,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大,图2-1表明了这种关系

R(企业未来收益)

高风险投资收益

e R

投资风险

图2-1 收益率与风险的关系

无风险利率,是资产在一般条件下的获利条件,它是任何一个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最低机会成本,风险报酬率是投资者放弃国债或储蓄等安全投资而选择商誉投资对所承担风险要求的回报,是风险补偿额相对于风险投资额的比例,是冒风险取得的报酬与资产的比率。由于通胀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故这里将通胀风险因素一并列入风险报酬率中考虑。对于无风险利率,一般是以国库券年利率或个人长期银行储蓄利率所替代的,但两者执行的年利率都是年单利利率,而在收益现值法中适用的是复利利率。为了与此方法匹配,无风险利率必须由年单利利率换算成年复利利率。这种换算是在同额本金同期同息前提下的利率变换,换算公式如下:

e R =N Nr 11 -1 (2-7)

式中:e R —年复利利率,即无风险利率;

1r —年单利利率; N —储蓄

例如:假设三年期凭证式国库券年单利利率为10%,即1r =10%,N=3,则

由公式(2-7)计算得出:e R =3%1031?+-1=9.13%

该公式虽涉及商次幂函数运算,但使用计算器运算起来是非常便捷的。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R=f R +β(m R -f R ) (2-8) 即R-f R =β(m R -f R )

它的意义是该资产的风险贴水与市场的风险贴水是成比例的。 式中:R —产权收益率;

f R —无风险收益率;

m R —市场上期望的收益率;

β—系统风险,衡量资产的回报率对市场的变动有多敏感,从而衡量该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

上式中,无风险收益率f R =K*+IP (2-9) 式中:K*为无通胀收益率.其确定方法与前文(1)中无风险利率的求取方法是相同。 IP 为通胀贴水等于预期通胀率。

(m R -f R )是市场风险贴水,指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指数的预期收益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部分,可以通过深市或上市的股票市场指数求得。系统风险根据股票市场上有关的历史数据,选择一些公开上市交易,与被评估企业相似的企业,然后就取其平均值作为与被评估企业有关的投资变动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发育尚不完善,该模型的应用还有一定困难,主要是β与m R 参数不易确定,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另外,折现率的选取也可参照行业基准收益率。

3.剩余经济寿命的确定

经济寿命是指从评估基准日到资产丧失获利能力的年限。一般讲,商誉的寿命应与企

业的存续期相同,所以一般不专门确定经济寿命,而视为无限期。当然,由于市场竟争和条件的变化,导致某一企业商誉贬值,商誉的经济寿命就会短于法定、合同寿命或法定经营期限。所以,要维持商誉的经济寿命,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资本投入。当我们确定了商誉带来的超额收益、折现率和经济寿命之后,利用公式(2-1),就可以计算出商誉的评估价值了。

(三)超额收益法的实证案例研究——某企业商誉的评估

1.评估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1)公司情况简介

该集团系在原同州电子厂的基础上改组成立的,从1984年的同州电子厂成立算起,到今天的同州高科技股份,该集团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史看,该集团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品品种及结构上都有很好的发展。以该集团的主要产品“某电容器”而言,年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1亿只发展到2008年的30亿只,现在已有60亿只的年生产能力。特别是在该集团“改制”以来,在电子部、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和某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经济效益都显并增长。该公司被列入全国1000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该集团成为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水平较高的片式独石电容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近六成,产品70%以上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地,企业声誉日益提高。

(2)产品类别及主要产品

该集团的主要产品是片式独石电容器和铝电解电容器。该集团生产的这两种产品都已获得IS09002国际标准认证,并通过每半年一次的复审,其中片式独石电容器于2009年已获日本松下公司的认证。该集团的片式独石电容器现产量占全国的60%,占市场的70%。现市场平均价格为O.045-0.055元/只。铝电解电容目前系第三大生产厂,产品的70%是用于出口,平均销售价格为0.08元/只。系全国规模最大片式元件生产出口基地。

(3)评估基准日:2010年3月31日

表3-2截至12月31日止各会计年度主要产品销售量及销售单价

2.折现率的选取

我们根据国库券10%的年单利利率,据式(2-7)得出复利利率为9.13%,即取社会平均资金报酬率为10%。2007年全国电子行业有65家股份,全年实现利润144,687万元,全国固定资产平均余额339,069万元,全年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159,089万元。据此计算其平均资产报酬率为9.65%(未考虑其他资产以及折旧和利息等因素)。另外,就资产的平均报酬率而言,电子行业及其中的电子元件制造业的资产报酬率要比10%的社会平均资金报酬率要低,本次评估综合考虑无风险利率为10%,电子行业的风险以及该集团的经营风险为3%,取折现率为13%。

3.该集团超额收益的预测及净现值的计算

在了解了该集团所在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该集团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对该集团截至评估基准日止的前3年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就其中主要项目及其变化原因进行分

析。通过对该集团2007-2009年各会计年度的损益表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07年至2009年,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在稳步增跃。

2.营业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8%左右。

3.销售费用占主营收入的2%左右,但有递增的趋势。

4.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左右。

5.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1%左右。

2007至2009年各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979,120元,11,763,750元,23,135,150元,根据行业平均获利水平和企业资产状况,商誉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分别为38,730元,152,930元,300,760元,鉴于该集团的主营业务就是片式电容和电解电容的生产和销售,其备年的销售量与超额利润见表3-3:

表3-3 2007年至2009年企业之超额利润与销售

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商誉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如下

E=0.018Q- 42.66 (3-1) 式中:Q以万只计,E以人民币千元计。

其相关系数R=0.9976表明E与Q之间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根据该集团现行生产状况的发展趋势,对该集团2010年度至2013年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按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未来的市场销售发展状况预计2010年度至2013年的销售量分别为284700、367500、454500、506000万只,按式(3-1)估算出未来四年的超额利润,2013年以后各年的超额利润按2013年的数据,再按式(3-2)和13%的折现率进行净现值的计算。

NPV=

=2009

2006

t 2005)1(-+t t r p +

4

2009

)1r r p +( (3-2)

式中:P 为各年超额利润 将上述计算结果汇入表3-4

依据上述方法计算,该集团的商誉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在评估基准日的现值为525.36万元,这说明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该集团有525万元的商誉价值(取整)。

以上评估方法认为,商誉的价值即为企业在经济寿命期限所获得的超额收益。该超额收益是拥有商誉的企业获利水平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额。

企业具有自身生存、竞争、发展与获利能力,这种能力使企业的各种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有机的结合,从而创造出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这种价值即体现为商誉价值。当然,利润的获取,也有其他可确指无形资产的贡献,在估算超额利润时,应注意剥离它们的贡献。此外,企业一般是在进行整体转让时才进行商誉的评估,企业在未来能否创造效益,还会取决于收购方或兼并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本案例在评估预测未来超额收益时,未将这一点考虑在。

三、超额收益法在商誉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评估目的不明确, 对商誉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商誉是企业一项不可确认反映的无形资产,对它的认识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模糊”心理。企业产权变动时,进行商誉评估还不普遍,结果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建立的商

誉,没有得到认可,甚至有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现在还有许多企业在评估的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竞相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自己的商誉进行评估,它们大部分是在没有产权变动,缺乏交易条件制约的情况下进行的,评估机构对委托方的主观意愿影响极大。商誉是同企业整体密不可分的,它的评估必然伴随着整个企业资产的评估,而且在实际交易中,商誉的价格受交易双方条件的影响,它的价值要在交易中得到检验、证实。在缺乏交易条件(或者假设交易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商誉评估,不符合资产评估的公平性、科学性、独立性原则,没有现实意义也不会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更有的企业将商誉的价值看做是提高企业形象的工具,在新闻媒介上大加宣传,这不能视为一种正当竞争行为。

(二)评估过程中参数的确定

在实际评估操作中,超额收益法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评估方法,它的应用涉及到了如何对未来超额收益、折现系数及收益期限等参数的确定。同时在应用收益法时,几个参数的选取成为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运用超额收益法评估过程中参数的选取还没规,致使参数选取随意性大,主要表现在收益额、市场占有率、折现系数等数据的确定上并没有科学依据.从而导致了评估出来的资产价值达到令人瞠目的程度。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对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尤其是商誉评估结果的不信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由于评估机构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四、采用超额收益法对商誊评估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商誉评估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企业在评估前明确评估目的

对于商誉评估的重要性,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企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检验一个企业是否存在商誉的简单方法是,将企业的盈利水平同社会基准收益水平(一般是同行业)相比较,如果是前者高于后者则存在商誉,产权变动时,自然就要高于后者,则存在商誉,自然就要评估商誉了。明确评估目的,才进行商誉评估。同时也要端正评估态度,反对只以宣传为目的的商誉评估,鉴于目前太多数企业的评估目的是为企业提高商

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评估要特别强调权威性、科学性,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不提倡企业在新闻媒介上过分宣传评估结果,防止引发攀比行为。

(二)完善评估过程中参数确定

1.关于超额收益额。超额收益是指企业的收益与同行业的平均收益能力的差额。要确定超额收益,首先要确定企业的预期收益。在资产评估中,一般存在三种含义的预期收益:利润总额、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这三个指标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但对同一企业或者同一资产,这三个指标不仅在数值上是不同的,而且在财务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公式上都有重大差异:

(1)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指标界定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而净现金流量指标界定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2)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静态指标,而净现金流量是动态指标,净现金流量不仅是数量的描述,而且与发生的时间也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3)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不含折旧和贷款的利息支出,而净现金流量含有折旧费等的支出。

(4)利润总额中含有所得税,系税前指标,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是所得税后指标;

根据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及历史数据的制约,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用于商誉评估的指标。

2.关于收益率。商誉评估中的收益率是指折现率及本金化率。折现率适用于一定时期未来收益折算成现值,本金化率适用于永久性、连续性、周期性未来收益。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把它统称为折现率。折现率是商誉评估的重要参数,它的选取直接决定着评估结果。它应体现三方面的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的影响和能承担的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破产风险等)。理论上其数值一般为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通货膨胀率三者之和。实际评估中,依剧评估对象及目的不同进

行选择。折现率的选取可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社会平均利润率、平均投资回报率、同期银行利率、企业资本成本等比率中进行选取或综合,这些数据中有的可以根据国家公布的有关信息,有的则是依赖于对行业环境及企业个体的分析,这就会对评估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3.关于收益年限。收益年限一般应包括待评估企业的整个收益期限。有期限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选用营业执照的期限、经营合同规定的期限、租赁期限和整个经济寿命周期等。例如可以采用营业执照上的年限或者经营合同指定的年限。当企业经营比较正常并且没有对足以影响企业继续经营的某项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规定,或者这种限定是可以解除的,而且可以通过延续方式永续使用的,则在测算其收益时,收益期的确定可采用无限期(永续法)。

结论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收购、兼并、股份制改造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必然会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评估问题,而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讨论它的经济学涵、澄清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商誉评估的基本理论作了分析,重点对超额收益法在商誉评估中的应用和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商誉评估是资产评估的一大难点,商誉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商誉评估的复杂性。在目前行业外关于商誉评估理论和操作方法还存在诸多争议的情况下,惟有在实践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才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使关于商誉的评估更为科学、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程凤朝,宏.企业无形资产及其评估[J].《经济论坛》,2007,02:第2-6页.

[2]宏,丽华.商誉评估理论的几个问题[J].电子科技火学学报,2006,01:第73-75页.

[3]伍堂.我国当前评估实践中应用收益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8,02:第40-45

页.

[4]伟英.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信息》,2007,03:第4-7页.

[5]胡晓晖.谈无形资产评估中收益现值法应用的改进[J].当代财经,2009,01:第2-3页.

[6]徐泓.对商誉的再认识一公司收购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08:第17-19页.

[7]雒京华.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J].大学学报,2000,06:第46-49页.

[8]熊春红.采用收益法对企业商誉评估探讨[J].大学学报,2009,12:第41-44页.

[9]常永新,王伟程.论无形资产评估的参考要素[J].中国科技产业,2000,07:第5-7页.

[10]阮渝生.企业商誉的灰色系统综合评估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2003,03:第12-14页.

[11]晓宏.浅探商誉价值的提升措施[J].会计之友,2006,05:第23-26页.

[12]周兵,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商誉价值的经济计量一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06:第

24-28页.

[13]王超.评估商誉价值的一种新方法—模糊数学法[J].会计之友,2010,06:第45-49页.

[14]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一基于无形资产明细

分类信息的再检验[J].会计研究,2006,12:第39-43页.

15]瑾淑,郝以朋.关于商誉确认和计量的思考[J].财会月刊(理论),2007,06:第56-61页.

[16]顾中国,江金锁.论商誉的本质及自创商誉的定价[J].财会月刊,2006,12:第38-52页.

[17]吕嫒,黄国良.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7,10:第46-49页.

[18]杜一涛,芳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自创商誉及其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理论),2007,04:第12-18

页.

[19]苑泽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1,02:第34-42页.

[20]苑泽明.无形资产评估[M].复旦大学,2005,04:第99-101页.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操作指导意见(试行)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操作指导意见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项目承接 第三章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选择 第四章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内涵及评估思路 第五章收益法基本模型及其适用前提 第六章收集资料与现场勘察 第七章访谈 第八章财务报表调整 第一节财务报表调整的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部分科目调整的实务操作 第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目前常用的财务比率 第二节其他常见的财务比率 第十章企业分析 第十一章收入、成本与费用的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收益预测口径 第二节收入的预测 第三节成本及毛利率的预测

第四节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测 第五节财务费用的预测 第六节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的预测 第七节投资收益的预测 第八节企业所得税的预测 第十二章负债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三章营运资金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四章折旧摊销和资本性支出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五章折现率的预测 第一节折现率的定义 第二节折现率的分类口径 第三节收益法三大基本原则 第四节折现率模型简介 第五节常用的折现率模型分析 第六节通货膨胀的问题 第十六章缺少流通性折扣、控股权溢价及缺乏控制权折价第一节缺少流动性折扣 第二节控股权溢价/缺少控制权折价 第十七章协同效应 第十八章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附件:收益法评估计算表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操作指导意见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意见遵循财政部、中评协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等具体准则、本公司执业规程及监管单位的相关规定制定。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仅对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提出相应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仅是一种基本程序。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以制造业企业特点为出发点,在指导意见中未作特别提示和说明的,均指制造业企业。 第二章项目承接 第四条项目经理和/或资产评估师(简称:评估师)在承接项目时,至少应明确以下基本内容: (1)委托方和被评估单位基本情况; (2)评估目的(具体的经济行为及经济行为的方案); (3)评估基准日; (4)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师应特别关注相关监管的特别要求,如国资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银行监管等。 第五条评估师应在承接项目后的第一时间与委托方和/或被评估单位联系、沟通,了解必要的信息,并指导被评估单位准备、申报、填写相关资料。 第六条评估师在承接项目后,对上述事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应该编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改进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改进 【摘要】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模型之一。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中,营运资金的预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行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缺乏对营运资金预测方法的相关规定,实务中对营运资金的预测也存在随意性。在分析营运资金预测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将营运资金进行分类的管理与统计,利用历史数据,提出了被评估公司营运资金的预测方法模型,并通过实证表明该方法模型是更为合理并有利于实务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营运资金预测 企业价值评估越来越多的采用收益法,收益法中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已经成为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使用最广泛、理论上最健全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地对企业预期获利能力的预测和适当折现率的选择,计算出企业的价值。其中,企业预期获利能力的预测是指根据对企业历史绩效的分析,预测未来若干年度内的自由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指的是真正影响一个公司内在价值的经常性收益带来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满足投资需要之后,尚未向股东和债权人支付现金之前的剩余现金流量,所以,由自由现金流量的定义可以得到:自由现金流量=息税前利润×(1-a所得税税率)+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营运资金追加额。可以看出,营运资金的预测是采用现金流量模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务中,营运资金的预测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改进。 一、收益法中营运资金预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正常运营必需的资金,由于它属于公司中被占用的不能用于其他用途的资金,所以营运资金的变化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增加意味着现金流出,营运资金减少则意味着现金流入,所以,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时,一定要考虑公司营运资金的追加额。 (一)国内外有关营运资金预测的研究现状 理论上讲,营运资金涉及的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所有项目,但是,营运资金的预测在企业价值评估的实务操作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是由于营运资金理论研究过于简略的分类,所以实务中对营运资金的预测经常不能涵盖各个营运资金项目,更没有把营运资金与业务流程和渠道管理结合起来。在通过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实际运用中,对未来年度营运资金需求的预测,往往简单地以预测年度的销售收入作为基准,再乘以一定的百分比得出预测年度所需的营运资金。这种预测方法与企业过去年度的历史数据完全脱节,主要依靠评估人员的主观判断与假设,这样的操作缺乏系统的、令人信服的理论推导和科学合理的依据。 营运资金的预测与营运资金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营运资金管理的理

企业价值的研究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毕业论文

企业价值的研究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毕业论文 1、企业价值评估的概述 1.1、企业及企业价值评估 一、企业: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由各种要素资产组成的,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相对完整的系统整体。其特点有:(一)、盈利性。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资产,其经营的目的就是盈利;(二)、整体性。构成企业的各个要素资产虽然性能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服从一个系统主题,那就是企业整体。各个要素资产的功能虽然不很健全,但它们可以组成具有良好功能的企业主体;(三)、持续经营性。持续经营是保证正常盈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企业价值:由于经济学家、会计师、投资者和证券从业人员出发点和观察角度不同,所以对于企业的定义与概念也不同,主要包括:(一)、账面价值。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一个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的会计概念。(二)、市场价值。 三、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主要表现为:(一)、企业整体价值。就是全部资产价值;(二)股东全部权益价值。即企业全部资产价值扣除负债以后的价值。(三)、股东部分权益价值。 1.2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一个企业的价值,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获得其评估值:一是对组成企业的各单项资产价值分别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汇总单项资产的评估价值,从而形成企业价值;二是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根据企业的获得能力、资产使用效果、市场条件等因素确定企业的评估价值。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整体性评估,与单项资产评估汇总确定企业评估价值是有区别的,表现在: 一、两种评估所确定的评估价值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利用单项资产价值汇总的途径获得的企业全部资产价值。 二、两种评估所确定的评估价值的价值一般是不相等的。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因素、产品品种结构、市场因素、管理水平等原因,同样的资产或资产组合,在不同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不同的。 三、两种评估所反映的评估目的是不相同的。企业是资产的综合体,但是,由于评估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评估方式也是不同的。 从单项资产评估汇总确定企业资产评估价值的角度来说,企业资产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评估值越高。而资产的数量、质量则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重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

内容提要: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评估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在阐明收益法是一种相对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首选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收益法评估中参数的选择与确定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收益法应该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 整体资产是指具有单独获利能力的综合体,整体资产评估是对其获利能力的评估,而收益法正是对资产未来的收益折现后获得资产评估值,正好吻合整体资产的特征。因此,收益法应该是整体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是典型的整体资产评估。 过去西方经济学一直认为,企业的价值是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特别强调企业财务方面的业绩。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普遍认同企业价值是在过去和现在基础上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企业的现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对企业的一种预测。也就是说,企业价值是企业的市场价值,它取决于未来企业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总现值。 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收益还原法,是估算预测企业或其他资产综合体在未来特定时间内的预期收益,选择合适的折现率,将其还原为当前的资本额或投资额的方法。收益法是从资产未来创造效益来反映其现实价值,源于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论,是由19世纪末边际效用学派的创始人门格尔、杰文思、瓦尔拉斯等人提出的。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效用。换句话说,无论商品的生产成本如何,只要能够为其占有者带来较大的效用,商品的价值就会较高。可见,该理论是从需求者的角度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对于资产来说,其效用表现为资产为其占有者带来的未来收益(即货币收入)。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为了用未来的收益体现现时的价值,必须将未来收益进行折现。以上正是资产评估收益法的基本思想。 从理论上来说,收益法应该是企业价值评估相对科学的首选方法。原因如下:(1)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都从不同角度研究认为,创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企业价值是由各种不同的创造因素所组成,而且这些创造价值的因素要经过整合才能产生效果;企业价值不是单项资产简单组合,而是各项单项资产的整合,如果整合成功,应该产生1+1>2的效果,即企业价值一般大于单项资产的组合。(2)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或购并的目的,不是企业过去实现的收益、现在拥有的资产价值,而是企业未来获得盈利的能力,只要企业未来盈利,企业就可持续经营下去,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并且可以产生某种效用,形成企业价值。 正因为此,收益法是一种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发达国家也应用广泛,但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企业价值评估仍以成本加和法为主、收益法为辅。上市公司评估时要用收益法对整体资产进行评估,但其作用仅仅是对成本法评估结果的辅助验证。 1.成本加和法的不足 由于历史原因,多数企业资产盘子大,非经营性资产占有相当比重,企业效益低下,大多数企业亏损,成本加和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还较多应用,成本加和法的基本思路是将被估企业视为一个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在对各项资产清查核实的基础上,逐一进行评估,最后加和获得。该方法应用简便易行,但是存在一些明显缺点: (1)采用成本加和法模糊了单项资产与整体资产的区别。凡整体性资产都具有综合获利能力,它由单项资产构成,却不是单项资产的简单加总,而是经过企业有效配置后作为一项独立的获利能力而存在。用成本加和法来评估,只能根据单项资产加总的价格而定,而不是评估它的获利能力。实际上,企业的各单项资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资产以及规范的组织结构来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成本加和法显然无法反映这种单项资产组织起来的无形资产,最终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中天衡平评字[2010]第049 号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 一、评估对象 (2) 二、收益法应用前提及选择理由和依据 (3) 三、主要评估假设与评估依据 (5) 四、企业经营分析 (7) 五、企业财务分析 (14) 六、企业资产负债分析与收益预测对应资产负债范围的确 定 (16) 七、收益法评估模型与收益年限、收益口径的确定 (17) 八、预期收益的预测 (19) 九、折现率的选取 (26) 十、收益折现和的计算 (28) 十一、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评估价值 (28) 十二、评估结果 (29) 精选资料

北京中天衡平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 [4.2]-1 精选资料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评估技术说明 中天衡平评字[2010]第049 号 一、评估对象 本项目评估对象为广东省粤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100%出资权益。广东省 粤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工商登记注册号:440000000049466 注册地址: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南翔二路10 号; 注册资本:人民币伍仟万元(实收资本:人民币伍仟万元); 法人代表:区惠青;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生产:电子元器件及其配件。销售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电 子元器件及其配套件;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 生产所需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 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除外)(按【2001】粤外经贸发登字 第066 号文经营)。 企业历史沿革:广东省粤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晶高科公 司)成立于1996 年,其前身是广东省半导体器件厂,2000 年经广东省政府 批准,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是专业从事半导体器件研究、开发、生产、经营 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吸纳了大批具有20 余年生产实践的专业科技人才和 生产骨干,有长期生产半导体器件的经验,同时具有研发、开拓市场的营销 北 京 中 精选资料

如何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

如何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收益法概念及评估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案例 第三部分股东部分权益价值评估案例 第四部分热点问题探讨 第一部分收益法概念及评估技术规范 收益法定义 整体企业评估的收益现值法要将企业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从而得出整体企业资产评估值。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第十三章,整体企业资产评估,第一百一十四条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四章,评估方法,第二十四条 收益法的特点 评估对象是由多个或多种单项资产组成的资产综合体,评估结果能体现资产的组合效应 以未来收益折现估算评估价值,能够反映资产的获利能力 收益法是从企业获利能力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价值,建立在经济学的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上,评估结果非常适合投资者作为“经济人”所具有的投资理念 不反映单项资产的现时价值 资产账面范围 账面无形资产 账面有形资产 资产评估范围 不可确指无形资产 可确指的无形资产 账面有形资产 主观性强,评估师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和折现率的判断对评估结果影响大 中国企业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评协[]号),自年月日起施行。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中评协()号),自年月日起执行。 境外企业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 年版年版) 指南:关于企业价值评估 准则:关于企业价值评估(含无形资产)报告 ?《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美国评估促进会年版年版) 准则:关于企业价值评估(含无形资产)业务 准则:关于企业价值评估(含无形资产)报告 ?《欧洲评估准则》(欧洲评估师联合会年版年版) 指南:关于企业价值评估

评估企业价值的收益法的改进——期望收益法

评估企业价值的收益法的改进——期望收益法 在当今社会,资产重组、企业间的并购越来越频繁,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资产的重组以及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涉及到企业产权的变更,特别是国有企业产权的变更,必须经过具有法定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为交易双方的谈判定价提供一个交易参照价。因此,我们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及主要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它的特点是将评估的企业作为一项完整的独立资产,把企业的整体获利能力作为特殊商品进行评估。 企业价值评估主要有三种方法: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它广泛适用于持续经营前提下的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但在持续经营假设前提下,一般不能单独采用加和法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还要应用收益法进行验证。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这种方法需要有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要有行业部门齐全足够数量的交易案例,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此种条件,在短期内应用此种方法评估企业价值尚有困难。所以,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主要是应用收益法进行。正确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收益法的应用形式及缺陷 (一)收益法的应用形式 收益法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估企业整体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进行折现或本金化的过程。具体来说,收益法应用于企业资产评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年金资本化法或叫年金法,其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稳定、市场变化不大,因而每年收益大致相等的企业价值评估。其计算公式为:P=A/r 式中:P—企业价值评估值; A—企业年金收益; r—本金化率。 另一种是分段法。这种方法是在充分调查和了解被评估企业内部经营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若干年收益,并假定从前若干年最后一年开始,以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操作指导意见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项目承接 第三章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及选择 第四章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内涵及评估思路第五章收益法基本模型及其适用前提 第六章收集资料与现场勘察 第七章访谈 第八章财务报表调整 第一节财务报表调整的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部分科目调整的实务操作 第九章财务报表分析 第一节目前常用的财务比率 第二节其他常见的财务比率 第十章企业分析 第十一章收入、成本与费用的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收益预测口径 第二节收入的预测 第三节成本及毛利率的预测 第四节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预测

第五节财务费用的预测 第六节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支的预测 第七节投资收益的预测 第八节企业所得税的预测 第十二章负债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三章营运资金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四章折旧摊销和资本性支出的分析与预测 第十五章折现率的预测 第一节折现率的定义 第二节折现率的分类口径 第三节收益法三大基本原则 第四节折现率模型简介 第五节常用的折现率模型分析 第六节通货膨胀的问题 第十六章缺少流通性折扣、控股权溢价及缺乏控制权折价第一节缺少流动性折扣 第二节控股权溢价/缺少控制权折价 第十七章协同效应 第十八章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分析(敏感性分析) 附件:收益法评估计算表

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操作指导意见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指导意见遵循财政部、中评协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等具体准则、本公司执业规程及监管单位的相关规定制定。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仅对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提出相应的操作程序和要求,仅是一种基本程序。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以制造业企业特点为出发点,在指导意见中未作特别提示和说明的,均指制造业企业。 第二章项目承接 第四条项目经理和/或资产评估师(简称:评估师)在承接项目时,至少应明确以下基本内容: (1)委托方和被评估单位基本情况; (2)评估目的(具体的经济行为及经济行为的方案); (3)评估基准日; (4)评估对象和范围。 评估师应特别关注相关监管的特别要求,如国资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银行监管等。 第五条评估师应在承接项目后的第一时间与委托方和/或被评估单位联系、沟通,了解必要的信息,并指导被评估单位准备、申报、填写相关资料。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来实现的。企业价值体现在企业未来的经济收益能力。企业价值评估就是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进行分析和衡量。与企业价值理论体系相比,实践中价值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不同的评估程序及 企业价值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来实现的。企业价值体现在企业未来的经济收益能力。企业价值评估就是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对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进行分析和衡量。与企业价值理论体系相比,实践中价值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不同的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对同一企业进行评估,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价值评估方法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目前,在实际的价值评估实务中,主要有三种评估方法: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 (1)收益法是依据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经折现或资本化处理来估测资产价值的方法。分段折现现金流量模型是最具理论意义的财务估价方法,也是在实务中应用较广的评估方法。其评估思路是:将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分为两段,从现在至未来若干年为前段,若干年后至无穷远为后段。前段和后段的划分是以现金流量由增长期转入稳定期为界,对于前段企业的现金流量呈不断地增长的趋势,需对其进行逐年折现计算。在后段,企业现金流量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态势,企业针对具体情况假定按某一规律变化,并根据现金流量变化规律对企业持续营期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将前后两段企业现金流量折现值加总即可得到企业的评估价值。应用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①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这里的现金流量主要是指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计量的对象,主要指企业当前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数量。可以表示为: 自由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营业成本-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息税前利润+折旧-所得税-资本性支出-营运资本净增加 或:FCF=St-1(1+gt)?Pt(1-T)-(St-St-1)?(ft+W) 式中: FCF:现金流量; t:某一个年度; S:年销售额; g:销售额的年度增长率; P:销售利润率; T:所得税税率; f:销售额每增加1单位所需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 W:销售额每增加1单位所需追加的营运资本投资。 对于企业后段现金流量的预测,一般的方法是:在前段现金流量测算的基础上,从中找出企业收益变化的趋势,并借助采用假设的方式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常用的假设是保持和稳定增长假设,假定企业未来若干年以后各年的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不变,或者假定未来若干年后企业现金流量将在某个收益水平的基础上,每年保持一个递增比率。但不论采用何种假设,都必须建立在符合企业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以保证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相对合理性和准确性。 ②确定企业折现率和资本化率。上一步骤确定的现金流量只是一个预测值,实际发生的数量与预测值会有差距,因而,未来现金流动和不确定性就是现金流量所对应的风险。因而,折现率的确定问题可以转化为对风险进行定价的问题。有以下常用的两种模型: 第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资本的报酬率,即企业权益资本的折现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企业的风险程度(β系数)与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r=Rf+(Rm-Rf)×β 式中: r为资本报酬率;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案例分析与研究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案例分析与研究.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 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案例分析与研究(一) 首页行业动态财经法律法规诚聘英才邮箱注册邮箱登录 康华动态 | 关于康华 | 领导简介 | 专业服务 | 执业资格 | 资质证书 | 组织结构 | 康华风采 | 管理咨询 | 主要客户 | 员工风采 | 公司荣誉 | 联系我们 企业价值收益法评估案例分析与研究(一) 作者:汤柱奎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82 更新时间:2010-6-7 摘要 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其中收益法已逐渐成为 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目前,对收益法进行技术探讨的文章也不少,但很少有对收益法 相关参数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讨论由于采用参数的计算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差异 及其解决办法。本文在简明阐述收益法评估理论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对相关参数进行分 析,最终形成相关结论,以引导和发起评估师对此进行大讨论,提高行业评估水平。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收益法 1、收益法的基本定义及前提 收益法,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评估对象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 评估方法的总称。它服从资产评估中将利求本的思路,利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 把评估对象的预期产出能力和获利能力作为评估标的来估算评估对象的价值。 收益法涉及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二是折现率或资本化率; 三是取得预期收益的持续时间。因此,应用收益法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前提: (1)评估对象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 (2)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计量; (3)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 2、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理论都从不同角度研究 认为,创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企业价值是由各种不同 的因素所组成,而且这些创造价值的因素要经过整合才能产生效果;企业价值不是单项资产 简单组合,而是各项单项资产的整合;如果整合成功,应该产生1+1>2的效果,即企业价值 一般大于单项资产的组合。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存在或购并的目标,不是企业过去实现的收益、现 在拥有的资产价值,而是企业未来获得盈利的能力;只要企业未来盈利,企业就可持续经营 下去,企业就有存在的价值,从而形成企业价值。 正因为如此,收益法是一种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发达国家广泛应 用。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单项选择题] 1、对企业收益期的确定,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法律法规对企业收益期的影响 B.公司协议和章程对企业收益期的影响 C.企业主要资产的使用期限对企业收益期的影响 D.企业所处生命周期及其经营状况对企业收益期的影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对企业收益期的确定,应首先考虑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企业所在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等因素。 [单项选择题] 2、下列关于经济利润的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利润=净利润―股权资本成本 B.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股权资本成本 C.经济利润=投入资本×(投入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D.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经济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的成本,选项B不正确。 [单项选择题] 3、某公司年初净投资资本600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取得税前经营利润6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第一年的净投资为150万元,以后每年净投资为0,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10%,则企业整体价值为()万元。 A.4800 B.4500 C.4090.91 D.4363.64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第一年企业自由现金流量=600×(1-25%)-150=300(万元),第二年及以后各年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600×(1-25%)-0=450(万元),企业整体价值=300/(1+10%)+(450/10%)/(1+10%)=4363.64(万元)。 [单项选择题] 4、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与收益法比较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与收益法比较分析 摘要:企业价值评估中比较重要的方法是市场法和收益法,本文先从原因入手,分析了为什么主要分析这两种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分析,说明了两种方法的应用前提,主要原理公式和优缺点。在后面部分详细的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说明市场法应用起来比较直接快捷,收益法从本质中反映企业价值。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没有一个方法可以适用于全部情况。要得到全方位的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可以对同一个企业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最终得到一个比较综合的结果。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市场法;收益法 Market approach and income approach compared about business valuation Abstract: Business valuation method is the more important market approach and income approach, the reasons for this start, analyzes why the primary analysis of these two methods, and the two methods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to illustrate the two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mise, the main principle of the formula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two methods shows that the market is relatively straightforward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apply it, the income approach is essentially reflected in enterprise value.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find different ways for different companies, there is no way to apply to all situations. To get the results of a full range of business valuation, business applications can be different for the same analytical methods, and ultimately get a more comprehensive results. Key words: Enterprise V alue; Assessment methods; Market approach; Income Approach

如何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doc

如何运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 阮咏华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收益法概念及评估技术规范 第二部分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案例 第三部分股东部分权益价值评估案例 第四部分热点问题探讨 第一部分收益法概念及评估技术规范 1.1 收益法定义 ?整体企业评估的收益现值法要将企业未来收益折算为现值从而得出整体企业资产评估值。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第十三章,整体企业资产评估,第一百一十四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第四章,评估方法,第二十四条 1.2 收益法的特点 ?评估对象是由多个或多种单项资产组成的资产综合体,评估结果能体现资产的组合效应 ?以未来收益折现估算评估价值,能够反映资产的获利能力 ?收益法是从企业获利能力的角度衡量企业的价值,建立在经济学的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上,评估结果非常适合投资者作为“经济人”所具有的投资理念 ?不反映单项资产的现时价值 资产账面范围 账面无形资产 账面有形资产 资产评估范围 不可确指无形资产 可确指的无形资产 账面有形资产 ?主观性强,评估师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和折现率的判断对评估结果影响大 1.3 中国企业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评协[2004]134号),自2005年4月1日起施 行。 ?《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中评协(1996)03号),自1996年5月7日起执行。 1.4 境外企业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国际评估准则》(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 2000年版-2003年版) 指南6:关于企业价值评估 准则10:关于企业价值评估(含无形资产)报告 ?《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美国评估促进会,1987年版-2003年版) 准则9:关于企业价值评估(含无形资产)业务

企业价值评估之收益法

“戴姆斯-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收益法评估案例 本文拟从企业价值的角度结合“戴姆斯-奔驰”与“克莱斯勒”合并案例,谈谈西方企业并购评估中收益法的运用。收益法是西方企业并购评估的主流方法。 (一)预测期内现金流量的计算 现金流量=经营利润×(1-所得税率)+折旧-(增量的流动资本投资+增量的固定资本投资) 或:CF t=S t-1(1+g t)(P t)(1-T t)-(S t-S t-1)(ft+W) CF:现金流量;S:销售额;g:销售额年增长率;P:销售利润率;T:所得税率;f:销售额每增加一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W:销售额每增加一元所需追加的流动资本投资;t:年份。 预测期的确定一般以企业经营已达到稳定状态为原则,所谓稳定状态是指:新投资收益率和盈利再投资比例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由现金增长率保持不变。如果该企业的经营具有周期性,那么预测期应该覆盖一个完整的周期。 (二)续营期内现金流量的计算 在预测期之后,企业通常就进入稳定状态,因此续营期内每年现金流量往往以预测期最后一年的数值为准。但事实上不会有真正的稳定状态的到来,而最可能的是出现商业周期,因此,所谓的稳定状态就必须反映对成本和需求的平均预期,也就是未

来商业周期中间状态的数据。 (三)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 企业的资本成本由其所包含的风险决定,因而资本成本的确定问题可以转化为对风险进行定价的问题。西方有不少风险定价模型,但至今准确性较高而又简便易行的常用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公式为: Ri=Rf+(β×MRP) Rf:无风险收益率;MRP:市场风险溢价;β:企业的风险系数。 在Rf和MRP确定之后,β值的确定就成了关键因素。 β值的确定首先要知道企业所在行业的β值,即所在行业的风险系数,然后根据本企业与行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进行相应调整。在西方,一般从公开出版物上可以查到行业的β值。 三、案例分析 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均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奔驰的拳头产品为优质高价的豪华车,主要市场在欧洲和北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产品几乎全部集中于大众车,与戴姆勒-奔驰在产品和市场范围上正好互补,两家公司的合并是着眼于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性合并。两家公司各自的规模以及在地理位置上分属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使合并的复杂程度和评估难度大大提高。 由于净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决定持续经营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受股票数量、市场交易情况、投机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股票市

企业价值评估题目汇编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资产评估是通过对某一()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A.时点 B.时期 C.时区 D.时段 2.同一资产,评估目的不同,其评估的结果应该()。 A.不相同 B.相同 C.基本一致 D.不能确定 3.()直接决定和制约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和方法的选择。 A.资产评估的主体 B.资产评估的客体 C.评估的特定目的 D.评估程序 4.资产评估的主体是指()。 A.交易双方 B.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 C.评估主管部门 D.资产管理机构 5.清算价格的评估适用于()。 A.公开市场假设 B.企业主体假设 C.清算假设 D.继续使用假设 6.下列原则中,属于资产评估经济原则的是()。 A.预期原则 B.专业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7.评估的()是对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 A.客体 B.特定目的 C.价值类型 D.方法 8.资产评估和市场的关系是()。 A.以市场为基础但高于市场 B.模拟市场条件有时接受市场检验 C.模拟市场条件但又必须接受市场检验 D.和市场无关 9.()是不可确指资产。 A.机器设备 B.商标 C.土地使用权 D.商誉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资产评估要素的有()。 A.评估主体 B.特定目的 C.经济业务活动 D.价值类型 E.评估方法 2.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有()。 A.预期性原则 B.独立性原则 C.替代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客观性原则 3.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有()。 A.科学性原则 B.贡献原则 C.替代原则 D.预期原则 E.成本效益原则 4.资产评估的预期原则要求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必须合理预测其未来的()。 A.市场需求量 B.技术进步替代情况 C.获利能力 D.拥有获利能力的有效期限 E.市场价格三.简答题 1.简述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企业资产收益率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率,单项资产评估汇总确定的企业资产评估值会()整体企业评估值。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不一定 2.从企业的买方、卖方来说企业的价值是由()决定的。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价值评估习题参考答案

《企业价值评估》章后基本训练参考答案 第1章企业价值评估导论 (2)总结企业价值评估与公司理财、资产评估的关系。 提示:①“价值评估”一直是贯穿财务管理整个发展历程的主线,从莫迪格利尼、米勒的资本结构与股利无关论,到布莱克、斯考尔斯的期权估价理论,无不折射出价值衡量与价值管理在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对企业而言,价值创造是目标,价值评估是基础,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企业价值评估成为了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的核心内容。 ②从资产评估发展的角度看,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企业价值评估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资产评估专业一个重要的分支。虽然在中国,企业价值评估还是一个崭新的评估领域,但它必将成为资产评估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3)试比较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估价法四种基本方法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提示:①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价值评估的功能,都能为相关的交易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②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和期权估价法四种基本方法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 A.地位不同。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国际公认的三大价值评估方法,也是我国价值评估理 论和实践中普遍认可采用的评估方法。其中,成本法由于操作简单,成为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最主要的评估方法,被大量用于企业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实务。而期权估价法充分考虑了企业在未来经营中存在的投资机会或拥有的选择权的价值,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因此,成为了传统评估方法以外的一种重要补充。 B.依据不同。收益法依据的是“现值”规律。市场法依据的是套利原理。成本法依据的是“替 代”原则。期权估价法注重的是企业所面临的投资机会的价值。 C.操作的难易程度不同。成本法应用简单,而收益法的参数大多需要预测,并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操作难度较大。在实践中,由于企业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和交易案例的差异,而市场法需要一个较为完善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要有足够数量的上市公司或者足够数量的并购案例,因此,市场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2章企业价值评估基础 1.简答题 (1)为什么说企业价值评估是评价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与否的一种工具? 答:第一,现代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制度中,资本增值是资本所 有者投资的根本目的。资本增值的衡量离不开价值评估。 第二,价值是衡量业绩的最佳标准。价值之所以是业绩评价的最佳标准,一是因为它是要求完 整信息的唯一标准,二是因为价值评估是面向未来的评估,它考虑的是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 第三,价值增加有利于企业各利益主体。研究表明,股东是公司中为增加自己权益而同时增加 其他利益方权益的唯一利益主体。 第四,价值评估是企业各种重要财务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总之,价值评估是对企业全部或部分价值进行估价的过程。现代企业目标决定了价值评估的重要性。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企业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所有者,资本增值既是资本所有者投资的根本目标,也是企业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