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六章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2014年4月语言学概论1.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是着名语言学家(P12)A.葆朴B.乔姆斯基C.洪堡特D.索绪尔2.舌面的元音中,“前低不圆唇元音”是(P49)A.[a]B.[u]C.[i]D.[o]3.现在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是(P 262)A.苏美尔文字B.玛雅文字C.汉字D.古埃及文字4.“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P28)A.《论语?述而》B.《庄子?养生主》C.《韩非子?五蠹》D.《荀子?正名》5.人的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大约是(P337)岁岁岁岁6.“外甥打灯笼——照舅”属于(P106)A.谚语B.成语C.歇后语D.惯用语7.汉民族标准语是(P294)A.国语B.普通话C.书面语D.北京话8.克里奥耳语又叫(P307)A.洋泾浜语B.皮钦语C.混合语D.多式综合语9.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的语言学属于(P26)A.普通语言学B.本体语言学C.社会语言学D.文化语言学10.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P45)A.音节B.音素C.音位D.音标11.下面的词中属于派生词的是(P118)A.孙子B.莲子C.剪子D.儿子12.隐语是一种(P290)A.手势语B.社会方言C.地域方言D.土语13.下面各组音中全部为擦音的是(P53)A.[f θ x]B.C.[h j k]D.14.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P297)A.吉普B.热狗C.高尔夫D.尼龙15.汉语音节zhang有(P45)A.一个音素B.两个音素C.三个音素D.四个音素16.造成“小吃店关门了”有歧义的原因是(P238)A.词的同形异义B.一词多义C.词的同音异义D.结构歧义17.“我吃饱了饭”可以说“我吃了饭,我饱了”,但“我吃光了饭”却不能说成“我吃了饭,我光了”,原因是“饱”和“光”的(P231)A.语义指向不同 B.语义角色不同C.句子成分不同 D.句子结构不同18.造成元音音质差别的因素主要是(P48)A.声带是否振动B.气流受阻情况C.气流的强弱D.共鸣腔的不同形状19.汉语“花钱”的“花”和“鲜花”的“花”是(P96)A.同音词B.近义词C.同根词D.多义词20.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P282)A.语法方面B.语义方面C.语汇方面D.语音方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下面各项属于汉藏语系的语言有(P286)A.满语B.日语C.韩语D.彝语E.羌语22.下面各项中属于英语/p/音位的变体有(P61)A.[p]B.[p′]C.[b]D.[b′]E.[β]23.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有(P274)A.社会的接触B.社会的进步C.语言内部要素的相互影响D.社会的统一E.社会的分化24.下面属于复合词的有(P116)A. workerB. worksC. workmanD. workedE. workshop25.下面各词内部结构相同的有(P116)A.教室B.椅子C.课桌D.黑板E.钢笔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语言迁移(P373):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会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
《语言学概论》练习1参考答案(导言、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中国、印度和希腊-罗马。
2、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3、印度最早的经典所使用的语言是梵语。
4、文字、音韵、训诂是中国“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6、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7、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8、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词和规则组装起来的。
9、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11、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客观现实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12、语言系统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
1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4、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理基础看是不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从语言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语言学首先深受哲学、逻辑学等历史悠久的人文学科思想方法的影响,后来语言学摆脱对传统人文学科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的学科后,受到许多自然科学研究的影响。
比如,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观念和研究方法深受生物学的影响;20世纪初的语言结构思想与科学的整体论思想密切相关;生成语言学受数学、逻辑学影响;等等。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也开始从语言学理论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观念。
20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文学批评等都深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语言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但另一方面,语言学又从未割断与传统人文学科的联系。
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语言现象的独特性。
语言既具有社会属性,又是人类天赋的能力,既是贮存人类已有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新的精神创造的依托。
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4. 解释“符号”5. 解释“语言”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9. 解释“应用语言学”10. 解释“传统语言学”11. 解释“内部语言”。
第二章语音1. 解释“语音”。
2. 解释“音高”3. 解释“音强”4. 解释“音长”5. 解释“音质”6. 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7.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8. 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9. 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10. 解释“音位”11. 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12. 音位的划分13. 解释“音位变体”14. 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15. 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16. 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17. 音位与音素的区别18. 解释“音节”19. 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20. 解释“复辅音”21. 解释“语流音变”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6. 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27. 解释“时位”第三章语汇1. 解释“语汇”2. 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3. 简答语汇的作用4. 解释“词”5. 解释“语”6. 解释“基本语汇”7. 解释“一般语汇”8. 解释“惯用语”9. 解释“成语”10. 解释“歇后语”11. 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12. 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13. 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14. 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15. 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16. 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17. 解释“变性成词”18. 解释“变形成词”19. 解释“复合构词”20. 解释“附加构词”21. 解释“重叠构词”22. 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23. 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24. 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第四章语法1. 解释“语法”2. 解释“递归”3. 解释“语境”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6. 解释“历时语法”7. 解释“共时语法”8. 解释“个别语法”9. 解释“句子”10. 解释“语法规律”11. 解释“普遍语法”12. 解释“核心语法”13. 解释“外围语法”14. 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15. 解释“语法形式”16. 解释“语法手段”17. 解释“词法范畴”18. 解释“句法范畴”19. 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20. 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21. 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22. 解释“词类”23. 解释“词组”24. 解释“向心词组”25. 解释“离心词组”26. 解释“不完全主谓句”27. 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28. 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29. 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30. 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什么是⾳位 1、⾳位:从社会功能⾓度划分出来的语⾳单位,是特定语⾔或⽅⾔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的最⼩的语⾳单位。
2、⾳位的性质:可从以下四点来说明: (1)⾳位的辨义功能。
(2)⾳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的语⾳单位。
(3)⾳位是由⼀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感上⼜相似的⾳素概括⽽成的⾳类。
(4)⾳位是属于特定的语⾔或⽅⾔的。
3、⾳位的辨义功能:⾳位是从社会功能⾓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的语⾳单位。
⾳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叫做“辨义功能”。
4、⾳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的语⾳单位:所谓“最⼩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的语⾳单位。
5、⾳位是由⼀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感上⼜相似的⾳素⽽概括成的⾳类;⾳位是从辨义功能的⾓度划分出来的语⾳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差别,⽽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关的⾳质上的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
6、⾳位属于特定的语⾔或⽅⾔: (1)⾳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或⽅⾔的,总是特定的语⾳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或超⽅⾔的⾳位。
(2)每种语⾔或⽅⾔的⾳位都形成-个具有⾃⼰特点⽽不同于其他语⾔或⽅⾔的系统。
(3)处于不同系统中的⾳位是各不相同的。
①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素,因⽽具有不同的⾳位。
②相同的⾳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不⼀定相同,因⽽不同语⾔或⽅⾔表⾯上相同的⾳位实际上并不能对等。
7、⾳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是否具有辨义功能,可将具体语⾔或⽅⾔⾥数⽬繁多的语素归纳为⼀套为数有限的⾳位,从⽽使语⾳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
8、⾳质⾳位和⾮⾳质⾳位的区别:⾳质⾳位以⾳素为材料,通过⾳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的⾳位⼜叫做“⾳段⾳位”。
⽽⾮⾳质⾳位是通过⾳⾼、⾳强、⾳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的⾳位,⼜叫做“超⾳段⾳位”。
⼆、⾳位变体 1、⾳位变体:同属于⼀个⾳位的不同⾳素。
2、条件变体: (1)条件变体的含义。
(2)划分和归并⾳位的对⽴原则、互补原则和相似原则。
自考_语言学概论_分章节练习题[1]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B.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C. 语言的书写和表达D. 语言的学习和教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A. 语音学B. 语法学C. 修辞学D. 数学答案:D3. 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A. 创立了结构主义语言学B. 发明了语音学C. 编写了第一部词典D. 制定了语言教学法答案:A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语素C. 词汇D. 句子答案:B5. 什么是语言的双重性质?A. 口头和书面B. 自然和人工C. 动态和静态D. 社会和个体答案:C6. 下列哪项是语言的任意性特征?A. 语言的规则性B. 语言的创造性C.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D. 语言的普遍性答案:C7. 转换生成语法是由哪位语言学家提出的?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答案:B8. 语言的同质性指的是什么?A. 语言的统一性B. 语言的多样性C. 语言的复杂性D. 语言的简单性答案:A9. 语言学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是由谁提出的?A. 索绪尔B. 乔姆斯基C. 布隆菲尔德D. 萨丕尔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的功能?A. 信息传递B. 情感表达C. 艺术创作D. 物理治疗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语言学中的“能指”指的是________,而“所指”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声音;概念12. 语音学中的“元音”和“辅音”是根据________来区分的。
答案:声道是否受阻碍13. 语法学研究的是语言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规则;结构14.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社会因素15.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境中语言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使用;理解16. 语言的“同步研究”关注的是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的________,而“历时研究”则关注语言的________。
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六章练习题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六章练习题第六章文字一、单项选择题1.希腊文属于全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属于辅音文字;日文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2、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
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音还是语义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假借字的特点是直接表音、间接表意。
5.现代语言之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
6.越南语现在的表音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7.闪含语系的语言,如腓尼基语最初采用的文字类型是辅音音位文字。
8.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
9.世界上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只有汉字。
10.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商代。
11.腓尼基人创造辅音文字借用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12.最早使用音位文字的人是希腊人。
13.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14.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5.最早的辅音文字出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
16.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
17.1945年后,书写朝鲜语的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谚文字母。
18.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属于整个文字的类型不变,字符的类型变了。
19."文字的创制"是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0.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从文字改革的角度看应属于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对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1.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有佤族、傈傈族。
二、多项选择题1.在"sh、火、付、人、机"组合中,属于复合字型的是sh、付、机。
2.在字符"f、止、江,符、竹"中,属于单纯字符的是f、止、竹。
3.字符"羊、马、人、木、口"都属于意符。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章节试题及答案汇总导言&第一章一、选择:1. 在印度,传统语文学研究的文化经典主要是( B )。
A. 训诂学B. 宗教典籍C. 《圣经》D. 音韵学2.下列关于语言的功能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 语言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B. 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C.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的本质D.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大脑3.( C )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A. 身势B. 旗语C. 语言D. 文字4.思维方式的差异更多的体现在不同语言在表达思想时( A )方面的特点。
A. 语法B. 词汇C. 语音D. 句法5.儿童语言的习得的临界期是在( A )。
A. 十一二岁B. 三四岁C. 八九岁D. 十三四岁二、填空: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2.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3. 语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交际互动的工具。
4. 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5.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
三、判断:1.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 √ )2.旗语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再编码形式。
( × )3.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 √ )4.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孩子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
( √ )5.思维的普遍性决定语言的普遍性。
( × )导言&第一章答案:选择: 1.B 2.C 3.C 4.A 5.A填空: 1.信息传递2.最基本3.语言4.独词句5.学话判断: 1. √2. ×语言改为文字3. √4. √5. ×思维改为语言;语言改为思维第二章选择题1、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 B)A、系统的二层性B、结构的层次性C、结构的二层性D、系统的层次性2、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的本质区别(A )A、单位的明晰性B、开拓性C、结构的层次性D、发展性3、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进入组合之后最大的特点是( A)A、可论证性B、任意性和可论证性C、随意性D、随意性和可论证性4、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C )就提出了著名的“约定俗成”的观点。
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语言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是?A. 外语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了语言学的多样性。
B. 语言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C.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
D. 语言学只关注语言形式,与语言使用无关。
答案:D2.语音学的基本任务是?A. 研究语言的音系结构和音变规律。
B. 研究语言的词汇和词义。
C. 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
D. 研究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用规则。
答案:A3.对于语音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语音学是解密文字中隐藏信息的重要工具。
B. 语音学是比较不重要的语言学分支。
C. 语音学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并不密切。
D. 语音学只研究母语的发音,与第二语言无关。
答案:A4.下列哪项不属于词法学的研究内容?A. 词法单位的构成。
B. 词汇的分类和词义变化。
C. 词法的语用功能。
D. 词法的音韵规律。
答案:D5.语法学研究的是?A. 语言的音韵规则和语音结构。
B. 语言的词汇和词义。
C. 语言的句法规则和句子结构。
D. 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用规则。
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答案: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语言的构成、发展、功能和使用规则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和语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语言学旨在了解语言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2.简述语音学和语法学的关系。
答案:语音学和语法学都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音学研究语言的音系结构和音变规律,即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系统。
而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即语言的句子结构和组织规律。
语音学和语法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关注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互相补充和支持,共同构成了对语言的全面研究。
3.语用学研究的是什么内容,它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用规则,即语言的使用方式和交际目的。
自考复习资料:语言学概论第六章第二至四节第二节文字和语言一、语言和文字的关系1.文字2.书面语的含义: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
3.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的三种错误认识:(1)汉语比西方语言精炼。
(2)汉语与西方语言比十分贫乏。
(3)文字可使语言更丰富。
4.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哪三个义项:(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
如汉字、英文字母等。
(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
如中文、英文等。
(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二、语言对文字的影响为什么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1)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
(2)“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和“什么样的语言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文字系统”的不雅点将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绝对化了,是缺乏证据的。
(3)文字对语言也产生必然的影响。
(4)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无限夸大的不雅点是没有按照的。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文字的起源和演变1.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起源于结绳,其实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忙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
2.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的说法更为可信。
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楔形文字。
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碑铭体、僧侣体、平民体。
6.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7.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
8.文字演变的一种趋势:线条化、简化。
二、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关于汉字的起源问题和汉字起源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含义:传统学称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为象形字。
用点画来表示要指出来的意思的这一类字是指事字。
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学称这些为会意字。
3.许慎的“六书”说:一日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正确答案:D解析:语言符号的性质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和线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指其音义关系可以随意改变,而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2.[e]是( )A.前半低不圆唇元音B.后半低圆唇元音C.前半高不圆唇元音D.后半高圆唇元音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元音舌位位图可以知道[e]是舌面前元音、半高元音、不圆唇元音,故选C。
3.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位B.音素C.音节D.音渡正确答案:A解析: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剐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4.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 )A.[p,k]B.[n,b]C.[ts,s]D.[d,f]正确答案:C5.汉语普通话中,处于对立关系的是( )A.[b]和[p]B.[p]和[t]C.[t]和[d]D.[a]和[]正确答案:B解析:现代汉语中[p]和[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之间必定是对立关系,[b][d]分别是[p][t]这两个音位的变体,[a][]是同一音住的两个条件变体。
6.下面各词属于汉语方言词的是( )A.奢侈B.瘪三C.啤酒D.调型正确答案:B解析:方言词指在某一地域方言中所使用的词。
如东北方言的“忽悠”,昊方言中的“瘪三”等等。
7.英语动词“唱”的原形是sing,过去时形式是sang,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A.附加B.屈折C.异根D.零形式正确答案:B解析:屈折就是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
8.下列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琵琶B.徘徊C.卡车D.瓜子正确答案:D解析:琵琶、徘徊、卡车都是单纯词,瓜子是复合词。
语言学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结构C. 语言的使用D. 语言的起源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心理学D. 语义学答案:C3. 索绪尔是哪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奠基人?A. 乔姆斯基B. 索绪尔C. 布隆菲尔德D. 皮尔斯答案:B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B. 词C. 句子D. 语素答案:D5. 下列哪个选项是语言的同步研究?A. 语言的历史发展B. 语言的地理分布C. 语言的当前状态D. 语言的方言差异答案:C6. 什么是语言的同源词?A. 同义但不同词根的词B. 来自不同语言的词C. 来自同一词根的词D. 来自同一语言的词答案:C7. 语言的词汇量通常随着什么而增加?A. 语言使用者的年龄B. 语言使用者的受教育程度C. 语言使用者的社交范围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8.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语形式C. 一种语言的变体D. 一种语言的古语形式答案:C9. 语言的语音变化通常是由什么引起的?A. 社会因素B. 心理因素C. 生理因素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10. 什么是语言的语法规则?A. 语言的发音规则B. 语言的书写规则C. 语言的构造规则D. 语言的词汇规则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语言的功能有哪些?答案:语言的功能主要包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社会互动、文化传承、认知发展等。
2. 什么是语言的变体?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言的变体是指一种语言内部由于地理、社会、功能等因素而形成的不同形式。
例如,汉语的普通话和粤语就是方言变体。
3. 语言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语言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法、描写法和理论分析法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题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题选择题1.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被称为A.能指B.所指C.代指D.虚指2.下列各项中属于唇齿清擦音的是A.[s]B.[Z]C.[f]D.[v]3.辅音字母的创造者是A.古埃及人B.玛雅人C.腓尼基人D.阿拉伯人4.“天气热”中“天气”和“热”的关系是A.聚合关系B.组合关系C. 结合关系D.凝合关系5.下列各项中属于动宾结构的是A.种植牙B.飞行器C.剪羊毛D.饮用水6.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是A.拼死拼活B.风风火火C.计上心来D.弄巧成拙7.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问具有A.语音对应关系B.语汇对应关系C.语义对应关系D.语法对应关系8.语言替换又被称为A.语言混用B.语言转用C.语言混合D.语言渗透9.下列词组中属于体词性词组的是A.在下面B.穿红衣服的C.红着脸D.慢慢走10.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做A.音素B.音位C.音读D.音标11 .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 . 母方言B . 底层方言C . 基础方言D . 原始方言12 . 谈话体属于( )A . 书面语体B . 宣传语体C . 文学语体D . 口语语体13 . 唐太宗名李世明,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该成“人”这是为了( )A . 避讳B . 图吉利C . 讨口彩D . 自谦14 . 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 . 齐桓公B . 秦始皇C . 汉武帝D . 唐玄宗15 . 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 . 儒家学说的兴盛B . 道教的兴起C . 名教的影响D . 佛教的传入16 . “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 . 组合关系B . 聚合关系C . 联想关系D . 分类关系17 . 高音取决于声波的( )A . 振幅B . 数量C . 长短D . 频率18 .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 . 反复句B . 顶真句C . 对偶句D . 回环句19 . 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 . 水草丰美B . 山川秀丽C . 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D . 人口特别多20 . 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名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 . 语言混合B . 语言转用C . 克里奥尔D . 双语现象答案:1.答案:A2.答案:C3.答案:C4.答案:B5.答案:C6.答案:D7.答案:A8.答案:B9.答案:B10.答案:D11-15:CDABD16-20:ADACB语言学概论论述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有各种不同的交际工具(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但语言最重要。
简答题第一章总论□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
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
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
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
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
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
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
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
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
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
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
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
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
《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自考,新版教材) 选择题第一章总论1 言语是×.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说话和所说的话2 语言是一种×.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3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4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5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概念、判断、推理×. 固定、再现、改造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7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8 "他肯定不会来了!" 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9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国际交际语10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混合×. 融合×. 分化×. 整化11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第二章语音□声调决定于√. 音高×. 音强×. 音长×. 音质□[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塞音×. 擦音□舌尖后浊擦音是×. [x] ×. [b] √. [?] ×. [z]□[tA](大)是√. 开音节×. 闭音节×. 元音首音节√. 辅音首音节□[](血)中的[?]是×. 起音√. 领音×. 收音□[kai51](盖)中的[i]是×. 起音×. 领音√. 收音×. 辅音□普通话[?in55k?u214](辛苦)快读是[?i? 55k?u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 弱化×. 脱落□普通话[f?n214pi214]快读是[f?m35pi214]这种现象是×. 顺同化√. 逆同化×. 顺异化√. 逆异化×. 弱化×. 脱落□普通话[tou51fu214](豆腐)快读是[tou51f]这种现象是×.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增音第三章语义□________是指语言单位的意义在一定的语境的作用下,内部变得具体、丰富或增加一些附加意义。
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领会】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
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几个显著和重要的特点:一是“内容更多”。
多种场合、多种方式、多种内容。
二是“用处更大”。
主要:交际功能。
其它: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等。
三是“能够创造”。
具有离散性,能用有限的声音和意义按照一定规则组配成无限的话语。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领会】大多数情况: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但不能把“相互能够听懂”作为确定语言的标准,并进一步作为确定民族和国家的标准。
这种理解只适合于欧洲的“新兴民族国家”,对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是不适应的。
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领会】语言的谱系分类就是从“历时”演变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是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的“共时”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可分为“形态语”和“孤立语”,或者分成“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
4.语系、语族;屈折语、孤立语;综合性语言、分析性语言【识记】谱系分类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是根据语言有无历史同源关系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别,是语言谱系中最大的类。
语系的下一级叫作“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
形态语(综合性语言)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
包括“屈折语、黏着语”等小类。
如俄语、维吾尔语。
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指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如汉语。
屈折语主要是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是形态语中的一个小类。
语言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文字
一、单项选择题
1.希腊文属于全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属于辅音文字;日文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2、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
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音还是语义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假借字的特点是直接表音、间接表意。
5.现代语言之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
6.越南语现在的表音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7.闪含语系的语言,如腓尼基语最初采用的文字类型是辅音音位文字。
8.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
9.世界上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只有汉字。
10.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商代。
11.腓尼基人创造辅音文字借用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12.最早使用音位文字的人是希腊人。
13.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14.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5.最早的辅音文字出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
16.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
17.1945年后,书写朝鲜语的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谚文字母。
18.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属于整个文字的类型不变,字符的类型变了。
19."文字的创制"是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0.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从文字改革的角度看应属于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对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1.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有佤族、傈傈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sh、火、付、人、机"组合中,属于复合字型的是sh、付、机。
2.在字符"f、止、江,符、竹"中,属于单纯字符的是f、止、竹。
3.字符"羊、马、人、木、口"都属于意符。
4.至今还没有发现的文字类型有语素文字、表意文字。
5.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音符、意符、记号这几大类。
6.古埃及文字、古汉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都属于自源文字。
7.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8.英文属于音位文字、他源文字。
9.不属于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的汉字字体有行书、草书。
10.自源文字最初的表意字符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11.楔形文字属于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12.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字。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字符: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
符号。
3.意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4.音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5.记号: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8.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9.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13.音位文字:就是全音位文字,是指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
14.辅音文字:即辅音音位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15.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6.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17.意音文字: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18.假借字:假借字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表意字符用来表音的表音字符。
19.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一种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后来由于他们用芦管在泥板上压印出来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的"楔字",后人把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20.象形字:有些字的字形是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为象形字。
21.会意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2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23、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21.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25.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26.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27.六书:传统汉字文字学对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方法进行概括后得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