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告通史》杨海军——第1章 广告起源及原始社会广告表现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2
武昌工学院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外广告史课程编号:课时:22学时授课对象:视觉设计1301、02、03主讲教师:黎江川开课系(部):艺术设计学院填表日期:2014 年9 月5 日教务处制表1 231213 周二5-6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第一节中国古代广告的起源第二节中国古代广告的历史分期一、广告的萌芽时期二、广告的初步发展传播时期三、广告的发展和兴盛时期四、广告的成熟繁荣时期第三节原始社会的广告活动一、肢体语言——广告信息传递的特殊符号二、借代物——广告信息传递的特定标记2 2 周二周二5-65-6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播第一节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第二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代广高第三节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第四节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五、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第三章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规律第一节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第二节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22周二周二5-65-6第四章清朝末年的中国近代广告第五章民国时期的中国广告22周二周二周二周二周二周二周二周二5-65-65-65-65-65-65-65-6第六章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广告第七章广告业的全面复兴外出写生外出写生外出写生第八章在探索现代广告运作模式中前进第九章新形势下广告业的发展第十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广告发展简史22224。
广告通史复习资料第1章.绪论部分•绪论•第一编古代广告(原始广告时代)•第二编近代广告(印刷媒体大众化广告时代)•第三编现代广告(传统媒体广告时代)•第四编当代广告(网络新媒体广告时代)•第五编世界广告理论潮流及其他第一节世界广告传播的起源关于广告传播的起源,通常有两种看法:一种是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来考察广告的起源。
这种观点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传播活动,广告传播是同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相伴而生的。
一种是从商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
这种观点认为,有了剩余产品,有了私有制,有了商品交换,才产生了广告传播。
如果把广告传播看成是信息交换的产物,那么广告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以后,也就有了为传递和交流信息服务的传播活动,在这些传播活动中就有许多具有广告意味。
如果把广告看作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那么广告就是在有了剩余产品和社会分工后才出现的。
广告的起源——社会广告社会广告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当然那时候的传播主要依靠肢体语言、简单的口语完成,比如原始人发现猎物时向同伴发出的吼叫,做出的标记、石刻、岩画等。
肢体语言拥有简单、明了的优势,但只适合简单的信息传递和面对面的传播;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并加以记录,结绳、石刻、岩画等作为肢体语言的补充出现了。
广告的起源——商业广告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可能,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得互通有无的需要大为增加,这为广告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广告:广告是同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的,它是信息传播和搜寻成本最合理的一种沟通方式,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必然产物。
广义上的广告不仅仅指经济广告,也包括社会广告。
社会广告的产生早于经济广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主要地位,直到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商品广告才逐步取代社会广告成为主导。
第二节、世界广告历史上的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841年以前的古代广告,包括广告传播的起源、人类早期传播活动和原始广告繁荣三个阶段。
《中外广告史》大纲绪论1.掌握经济广告出现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2.重点掌握广告的传播特征。
第一编中国广告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1.一般了解我国早期社会广告。
2.掌握我国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
第二节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广告1.掌握商业广告的发展:悬帜广告,悬物广告,商品命名广告,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
2.了解社会广告的发展。
第三节唐宋时期的广告1.了解唐代广告发展:灯笼广告兴盛,旗帜广告发展。
2.了解两宋广告发展:招牌广告的发展,音响广告的发展,印刷广告的出现。
3.掌握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实物——北京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雕刻和我国最早广告画——出现在南宋时期的“眼药酸”的广告。
4.了解元代印刷广告的发展。
第四节时清时期的广告1.掌握招牌广告的发展。
2.了解对联广告的发展。
3.了解印刷广告的发展。
第二章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第一节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1.掌握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
2.了解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
3.掌握辛亥革命前后的广告。
第二节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1.掌握五四运动前后广告的特点:(1)报刊广告持续发展;(2)革命报刊注重广告宣传;(3)广告媒介多样化;(4)广告代理业出现;(5)广告学研究与教育产生。
2.掌握五四运动前后广告媒介多样化的表现:(1)广播广告;(2)路牌广告;(3)橱窗广告;(4)霓虹灯广告。
3.掌握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战前夕,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
(1)广告媒介继续得到丰富发展。
(2)书籍广告兴盛。
(3)广告艺术水平提高。
(4)广告公司运作趋于专业化。
第三节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广告1.一般了解抗战时期的广告。
2.了解抗战胜利后的广告发展。
3.了解解放区的广告。
第四节旧中国的广告管理1.了解我国的广告管理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的《民律法案》中。
2.了解旧中国的广告管理法案和现代意义的广告管理出现的标志。
1.广告起源、可能性人类广告的起源应是从社会广告开始的,它是人类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的产物。
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末期,社会经济又了显著的发展。
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买卖或交换行为成为可能。
2.早期社会广告类型(支撑、举例)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已是母系氏族社会繁荣兴盛的阶段。
古代传说中的神农氏制造农具、教民耕作、制作陶器,大体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
a)政治广告。
“策”也称策书,汉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冠的一种文书,多写于简策之上。
《左传》《汉书》都有策免官的记载。
b)军事广告。
古代交战的双方往往在军事线路和重要军事目标上做记号,成为表,具有识别和告知的功能。
c)文化广告。
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衣冠服饰成为分辨阶级的工具,自商、周起中国出现冠服制度,到西周基本完备,不同衣冠代表不同身份地位。
3.早期经济广告(行商、坐贾、不同方式区分)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物价广告a)行商与音响广告。
商人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费口舌且声音传不远,产生了“音响广告"。
行商采用不同的器具,以各类特殊的音响来代表不同的行业.b)坐贾与招牌、幌子。
贾是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坐商,他们常用的广告形式是招牌和幌子。
招牌最初是无字的布帘,后以木牌代替,指示店铺的名称和字号(店铺的标记)。
幌子原为布幔,扩展到各种可吊挂的实物样式,主要表示商品类别、服务项目(行业标记)。
4.春秋战国~隋年经济广告广告的特色、偏向、名字、本质:悬帜物标记招牌实物幌子a)悬帜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是坐贾出现后采取的一种广告形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标志”、“标记”广告(迎风飘动的旗帜).这种招引顾客的旗帜到唐宋时期称为“望子”,后又称为“幌子”。
b)悬物广告,是实物广告的发展,汉以后较为流行.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范围有关的物品的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c)标记广告(原始的商标)战国时期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标上制造者的地址和行为,为了对消费者负责和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d)商品命名广告汉代为了加深顾客印象保住市场,以制作该产品的人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e)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利用名人做广告(春秋战国伯乐)5.新广告形式:唐宋(p18)唐:a)灯笼广告兴盛.以灯笼为广告,是唐代以后酒楼、饭馆的特色之一,一般是夜间悬挂在店铺的门前,灯笼上用文字表明商号商业的性质,起到了招牌广告和悬帜广告的作用,且各行各业的灯笼造型也有区别.b)旗帜广告发展(以酒旗为主).酒旗是我国古代酒家招徕顾客的一种特有的招揽广告。
中外广告简史课件摘要:1.广告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广告的历史演变3.外国广告的历史演变4.现代广告的特点和趋势正文: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这里,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外广告的历史演变,并探讨现代广告的特点和趋势。
一、广告的起源和发展广告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商业活动,最初的广告形式是口头宣传。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广告逐渐演变为文字和图像的形式。
在古代,广告主要用于宣传商品和服务,以吸引潜在客户。
二、中国广告的历史演变1.古代:在古代中国,广告主要通过口头、旗帜、灯笼等形式传播。
在商业繁荣的城市,商家们常常使用各种方式吸引顾客。
2.近代: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中国广告开始采用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
这一时期,广告内容和形式逐渐丰富多样,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广告。
3.现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广告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广告广泛运用于电视、网络、户外等各种媒体,呈现出极高的创意水平和专业水准。
三、外国广告的历史演变1.古代:外国广告的起源同样可以追溯到古代,口头宣传、标志和招牌等是早期广告的主要形式。
2.近代: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外国广告开始采用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
这一时期,广告形式和内容逐渐丰富,广告创意不断涌现。
3.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外国广告行业迅速发展。
现代广告广泛运用于电视、网络、户外等各种媒体,呈现出极高的创意水平和专业水准。
四、现代广告的特点和趋势1.创意:现代广告注重创意,力求在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2.多元化:现代广告形式多样,包括平面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等。
3.互动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越来越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4.个性化:现代广告越来越注重个性化,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广告信息。
总之,中外广告的历史演变展现了人类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中外(zhōngwài)广告史课程(kèchéng)教学大纲一、课程(kèchéng)代码:二、课程(kèchéng)类型:专业课三、课程(kèchéng)性质:必修课四、学分:2课时:22五、考核方式:考查六、先修课程:《广告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概论》等。
七、适用专业:视觉设计八、课程教学目标:以全新视野审视中外广告发展历程,系统、全面阐述广告演变规律和特点。
描述中外广告发展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和广告环境,勾勒中外广告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丰富多彩的广告表现形态,以及不同广告表现形态之间的演进关系;分析探讨中外广告发展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及社会影响。
广告产生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又服务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活动的。
广告发展经历了以生存、生产为目的的原始群体广告活动时期,以行商、坐贾推销商品为生活手段的个体广告活动时期,这几个时期的交替与发展是中外广告发展的内在要求的逻辑体现,反映出了广告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同时期的广告活动均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及时代特色,这些表现特征和时代特色不仅在横向上反映不同时期广告发展的兴衰程度,而且在纵向上具有很强的延续关系和文化传承关系。
均辅以大量精美广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外广告史的概况脉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九、说明教师上课前应该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参考书内容,制定好合理的教学方案。
授课时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课程教学中信息量要大,做到收放自如,形象而生动。
教学手段合理。
建议采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板书授课相结合,避免过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轻视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
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如下:1.《中外广告史新编》杨海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参考资料:《中外广告史》杨海军,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十、基本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中国古代广告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1中国古代广告(guǎnggào)的起源2中国古代广告(guǎnggào)的历史分期3广告的初步发展(fāzhǎn)传播时期【教学(jiāo xué)重点】广告的初步(chūbù)发展传播时期【教学难点】广告的初步发展传播时期【主要内容】1.1广告的发展和兴盛时期1.2广告的成熟繁荣时期1.3广告信息传递的特殊符号1.4广告信息传递的特定标记1.5先秦时期的广告活动第二章中国古代广告的传播【教学目的与要求】1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3隋唐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4宋元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广告5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教学重点】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教学难点】清代商业的繁荣及中国古代广告发展的全盛时期【主要内容】1.1秦朝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3隋唐时期的社会广告表现形式1.4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及广告表现的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1中国古代广告的特点2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广告的发展规律【主要内容】1.1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表现形式1.2中国古代商业广告的发展规律第四章清朝末年的中国(zhōnɡɡuó)近代广告【教学(jiāo xué)目的与要求】1鸦片战争前后(qiánhòu)的近代广告2洋务运动时期的广告(guǎnggào)传播3辛亥革命(Xīnhài Gémìng)前后的广告传播4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教学重点】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教学难点】近代广告管理的出现【主要内容】1.1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广告1.2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民族工商业第五章民国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目的与要求】1民国初年的广告传播2民国初年的广告研究和广告教育3抗战时期的中国广告4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重点】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教学难点】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广告【主要内容】1.1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广告业1.2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广告业1.3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广告业第六章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广告第七章广告业的全面复兴第八章在探索现代广告运作模式中前进第九章新形势下广告业的发展第十章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广告发展简史下编外国广告史第十一章外国(wàiguó)古代的早期广告第十二章中世纪时期(shíqī)的广告第十三章世界近代(jìndài)广告发展史第十四章世界现代(xiàndài)广告发展史第十五章世界(shìjiè)当代广告发展史第十六章世界各国广告管理、教育与国际广告组织和奖项课时分配表执笔人:黎江川 ;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 ; 审订人:_________________2014年9月5日内容总结(1)中外广告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类型:专业课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分:2课时:22五、考核方式:考查六、先修课程:《广告史》、《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设计概论》等(2)均辅以大量精美广告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外广告史的概况脉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中国广告史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夏、商、周、春秋)一、早期的社会广告:帝候将相的社会宣传(社会广告)二、经济广告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三、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1、口头广告(物物交换)2、实物广告3、标记广告4、“商”于“贾”(行为商,坐为贾)(1)、行商于音响广告(2)、坐贾于招牌(店标)、幌子(行标)第二节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广告一、经济概况西汉:休养生息,文景之治,变“抑商”为“惠商”东汉:商品种类多、市场大、形式多二、商业广告的发展1、悬帜广告(坐贾)悬帜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这里是坐贾出现以后采用的一种形式。
2、悬物广告(汉以后)三、商品命名广告(自己宣传意识如“张芝笔”)第三节唐宋时期的广告一、唐宋经济概况:手工业、农业、市场繁荣,商业组织经营技术进步,总之相当发达。
二、唐代广告发展1、灯笼广告(饭馆、夜间)2、旗帜广告(酒旗广告)三、两宋广告发展1、招牌广告(横招、竖招、落地招)-------开始有了落地招承办婚宴的酒家称“正店”(自觉性,诚信)“欢门”只有宋代有,摆在门口重大酒宴时使用。
-----------清明上河图第四节明清时期的广告一、经济概况:资本主义萌芽、出超二、商业广告的发展:1、招牌广告:中华老字号出现“全聚德”“六必居”“日升昌”(有了品牌意识)(1)、招牌有的定的涵义全聚德-----品种全备,以全聚德(2)、吉祥如意-------------“内联陛”鞋店(3)、历史故事为主题-------“六必居”2、对联广告:文人与商人出现品牌冒充第二章鸦片战争到建国前的广告第一节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一、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告报刊广告的出现,标志近代广告的开始。
二、戊戌维新前后的广告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与洋货进行斗争。
洋:香烟广告(老刀/大刀牌)大号HA TAMEN,买二送一政策。
孔雀老牌香烟(老刀牌新包装),买HA TAMEN送海报民资:美丽牌香烟2、出现了报馆广告代理人、版面买卖人(广告公司雏形)3、官方报刊开始等广告三、辛亥革命前后的广告1、广告特点:广告内容大;广告版面安排、编辑水平提高《申报》史量才(报刊广告)张志平2、广告组织:1911年成立中国广告工会,是我国广告史上最早与世界广协有联系的唯一全国性广告机构。
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互通信息的需要;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的具备。
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1. 社会分工2. 剩余产品3. 出现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一、早期社会广告1、传播生产和生活经验信息2、传递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加快了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二、早期的经济广告1.经济广告的产生第一次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分工,原始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时,手工业从农业和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也就出现了商人阶级和商业行业。
社会分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广告2.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1)口头广告口头广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之一,是适应当时物物交换的需要而出现的。
广告史上,口头广告形式一直流传下来,并形成了很多各具行业特色的典型叫卖或吆喝方式。
(2)实物广告实物广告与口头广告同时出现,而且互为表里,密切相联。
(3)标记广告最初,在物件上加刻铭文、年号,还只是为了表示所有权或作纪念、装饰之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上的分工,交换的扩大,逐渐出现了商业性的标记。
这些商业性标记具有商标和招牌的作用。
第二节战国至隋朝时期的广告一、经济发展情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5年),我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战国时统一的封建国家逐步形成,封建制度开始在我国确立。
1、悬帜广告悬帜广告出现在战国时期,起招引顾客的作用。
2、悬物广告悬物广告是实物广告的发展,汉以后较为流行。
它是店铺在门前悬挂与经营范围相关的物品或习惯性标志,起着招牌广告的作用。
3、商品命名广告汉代以来,由于手工业发达,商品种类繁多,市场上开始有了竞争。
商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商品市场,多以该产品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或与商品有关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来命名商品,以加深顾客印象,于是形成了商品命名广告。
4、广泛流传的“买卖”故事这一时期开始讲求广告技巧和心理效果,诱发人们购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