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锅炉安全检查表
- 格式:xl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0
锅炉安全检查表(自检)锅炉安全检查表检查是否检查内容序号备注事项合格每台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阀) 安全阀铅直安装,并装在锅筒的最高位置安全阀装设排气管,排气管直通安全地点,保证排气畅通,排气管应予以固定,排气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
省煤器安全阀上应装排水管,并通至安全地点。
排水管上安全阀 1 不允许装设阀门在用锅炉的安全阀应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校验后加铅封,严禁用加重物、移动重锤、将阀芯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阀始启压力或使安全阀失效每月应对安全阀做手动排气试验,并作记录、签名每台蒸汽锅炉至少装两个水位表,并均可正常使用水位表装在便于观察的地方,并有足够的照明水位表距离操作地面高出6m时,应加装远程水位显示装置。
同时直读式水位表必须保证正常使用水位表应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明显标志(红杠)。
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比最低安全水位至少低25mm,上部可见边缘比最高安全水位至少高25mm,正常水位在水位表中间水位表清晰显示正常水位,每班至少冲洗一次,防止出水位表 2 现假水位水位表应无泄漏水位表应有放水阀门,并有接到安全地点的放水管水位表与锅筒之间的汽水连接管上应装有阀门,锅炉运行时阀门必须处于全开位置水位表与锅筒之间的汽水连接管内径不应小于18mm,水位表玻璃管的内径和阀门的流道直径不应小于8mm 水位报警器应符合规程要求,动作可靠,有定期检验记录蒸汽锅炉压力表必须与锅筒蒸汽空间直接相连额定蒸汽压力小于2.5MPa的锅炉,压力表精确度不应低于2.5级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的1.5-3倍,最好选用2倍压力表 3 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校验,校验后应加铅封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不允许超期使用。
刻度盘上划红线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压力表应设在便于观察和吹洗的位置,并防止受到高温、冰冻和震动的不良影响压力表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管上装有三通阀门,以便吹洗管路、卸换、校验压力表;蒸汽空间设置的压力表还应有存水弯管,三通阀门装在压力表与存水弯管之间有表盘的测量温度仪表的量程应为正常温度的1.5-2倍温度表 4 测量温度仪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
锅炉安全检查表(自检)锅炉安全检查表检查是否检查内容序号备注事项合格每台锅炉至少装设两个安全阀(不包括省煤器安全阀) 安全阀铅直安装,并装在锅筒的最高位置安全阀装设排气管,排气管直通安全地点,保证排气畅通,排气管应予以固定,排气管上不允许装设阀门。
省煤器安全阀上应装排水管,并通至安全地点。
排水管上安全阀 1 不允许装设阀门在用锅炉的安全阀应每年至少校验一次。
校验后加铅封,严禁用加重物、移动重锤、将阀芯卡死等手段任意提高安全阀始启压力或使安全阀失效每月应对安全阀做手动排气试验,并作记录、签名每台蒸汽锅炉至少装两个水位表,并均可正常使用水位表装在便于观察的地方,并有足够的照明水位表距离操作地面高出6m时,应加装远程水位显示装置。
同时直读式水位表必须保证正常使用水位表应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明显标志(红杠)。
水位表的下部可见边缘比最低安全水位至少低25mm,上部可见边缘比最高安全水位至少高25mm,正常水位在水位表中间水位表清晰显示正常水位,每班至少冲洗一次,防止出水位表 2 现假水位水位表应无泄漏水位表应有放水阀门,并有接到安全地点的放水管水位表与锅筒之间的汽水连接管上应装有阀门,锅炉运行时阀门必须处于全开位置水位表与锅筒之间的汽水连接管内径不应小于18mm,水位表玻璃管的内径和阀门的流道直径不应小于8mm 水位报警器应符合规程要求,动作可靠,有定期检验记录蒸汽锅炉压力表必须与锅筒蒸汽空间直接相连额定蒸汽压力小于2.5MPa的锅炉,压力表精确度不应低于2.5级压力表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工作压力的1.5-3倍,最好选用2倍压力表 3 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 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校验,校验后应加铅封并注明下次校验日期,不允许超期使用。
刻度盘上划红线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压力表应设在便于观察和吹洗的位置,并防止受到高温、冰冻和震动的不良影响压力表与筒体之间的连接管上装有三通阀门,以便吹洗管路、卸换、校验压力表;蒸汽空间设置的压力表还应有存水弯管,三通阀门装在压力表与存水弯管之间有表盘的测量温度仪表的量程应为正常温度的1.5-2倍温度表 4 测量温度仪表的校验和维护应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
承压锅炉安全隐患排查表附带法规依据一、背景承压锅炉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液体加热蒸发为蒸汽,以供生产和加工所需。
然而,由于承压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排查和修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了确保承压锅炉的安全生产,制定安全隐患排查表和相关的法规依据是必要的。
二、安全隐患排查表1.锅炉容器序号安全隐患处理措施类别1锅炉支承部位出现裂缝或变形替换或修复A类2锅炉外壳渗漏或有锈蚀、腐蚀现象填补或喷涂防腐涂料A 类3海绵铁或反动器龙门架连接处出现裂缝或变形替换或修复A类4锅炉安装地脚螺栓减小,产生移动或倾斜松紧调整或加固A类5锅炉补偿器破损或变形替换或修复B号别类6锅炉补偿器振动、噪声过大检查、调节或更换B 类7锅炉法兰密封不严紧固或更换密封垫片B 类8锅炉补偿器导管破损、漏油、渗油更换或维修B类9锅炉支、吊架受力不均匀,产生张弯应力调整或加强支吊架C类10锅炉到达报废年限或服役年限超过规定更换设备C类2.管道和阀门序号安全隐患处理措施类别1管道连接松动、变形、缺陷紧固或更换部件A类2管道爆裂、破损或汇口泄露切断、维修或更换A类3阀门内、外部分泄漏更换密封件或维修B类号别4阀门、管道渗漏更换、修理或加装塞子B 类5渗漏部位因清洗或紧固后不能停止更换部件B类6标示不清或无标示补充、更换或修正B类7异常噪声或振动调节或更换部件C类8渗、漏企图用犄角料、防水材料及毛巾等进行封堵不允许C类9外部挤压或其他损伤更换或修复C类3.安全阀序号安全隐患处理措施类别1安全阀调整精度不够或更换不及时重新调整或更换A类2安全阀座及配合面损伤或密封不严更换密封面或整个阀芯A类3安全阀排污管连接部分泄露维修或更换阀门B类号别4安全阀不满足规定要求调整或更换C类5安全阀瓶体腐蚀或丢失更换瓶体或整个阀门C类三、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四、总结通过制定承压锅炉安全隐患排查表和相关法规依据,可以明确承压锅炉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标准,有力地保障了承压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锅炉月安全检查记录表1.设备编号为锅炉KC0550,位于文登区秀山西路9-1号锅炉房。
本次安全检查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受压元件状况外观锅炉情况炉排和减速机情况安全附件,包括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表和安全保护装置水处理设施,包括除氧器和离子交换器2.在检查过程中,要求受压元件联接处、钢架、受压元件可见部位、炉墙等不能有损坏,无危及安全缺陷。
定检报告提出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人孔、手孔等盖必须安装牢固,无渗漏。
3.炉体保温层和防护层不能有破损,炉门必须密封良好,观察孔盖必须齐全良好。
各风门、灰门拉杆动作必须灵活可靠。
4.炉排前、后轴必须润滑良好,减速机油位必须正常,运行平稳,炉排片不能有破损。
5.安装位置、数量、质量及旋塞、存水弯管必须符合要求。
必须有定期检验记录,铅封必须完好,红线清晰。
外观检查必须无问题。
6.必须有定期冲洗记录,旋塞放水口必须对向安全地带。
必须进行检查。
7.安装位置、数量必须符合要求,铅封必须完好,定期检验不能过期。
8.旋塞和存水弯管不能卡死或锈死,启、回座动作必须灵敏可靠。
9.每周至少一次手动排汽,每月至少一次自动排汽并进行试验,并有记录。
10.安装位置、数量必须符合要求,每班必须正确冲洗并有记录。
11.汽、水阀口不能锈死或渗漏。
必须有最高、最低安全水位红线,水位显示清晰。
必须进行试验。
12.高水位报警器、低水位报警器、超压、超温报警器动作必须灵敏可靠,必须有每月一次的试验记录。
13.燃油、气锅炉防爆门设置不应危及人身安全。
14.省煤器必须安装牢固,本体不能有砂眼及裂纹。
15.省煤器主阀门及旁通水路阀门必须可靠无泄漏。
16.补水泵、循环泵必须运行正常,各法兰联接必须牢固无泄漏。
17.水泵联轴器防护罩必须齐全。
联轴器联接必须牢固,减振垫必须齐全。
18.鼓、引风机必须运行平稳无异音,外壳必须完好,调节挡板开关必须灵活。
19.引风机减速箱油位必须正常,联轴器防护罩必须齐全。
20.容量≧6t/h(4.2MW)锅炉必须配备除氧设施。
锅炉安全检查表锅炉安全检查表年月日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1.锅炉房内必须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
2.XXX和水处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锅炉运行记录必须齐全。
4.锅炉房内的安全通道必须畅通。
5.锅炉必须办理使用许可证。
6.未经检验的锅炉不得使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
检查方法:1.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完备。
2.查看司炉工和水处理人员的资格证。
3.查看锅炉的运行记录。
4.查看现场,包括锅炉的使用许可证、台账和校验资料,以及锅炉的外观和标识。
检查评价:符合、不符合及主要问题。
1.现场管理问题。
2.锅炉本体检查项目。
1.受压元件是否完好无渗漏。
2.管道阀门、法兰是否有腐蚀渗漏。
3.人孔、手孔、头孔是否有腐蚀渗漏。
4.炉体保温状况是否正常。
3.锅炉外部检查项目。
4.安全设施检查项目。
5.水位计检查项目。
6.自动保护检查项目。
7.水处理检查项目。
改写后的文章:锅炉安全检查表日期:______ 序号:检查项目:锅炉房规章制度、司炉工和水处理人员持证上岗、锅炉运行记录齐全、锅炉房安全通道畅通、锅炉使用许可证、锅炉检测。
检查方法: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完备,司炉工和水处理人员的资格证,锅炉的运行记录,现场情况(包括锅炉的使用许可证、台账和校验资料,以及锅炉的外观和标识)。
检查评价:符合、不符合及主要问题,包括现场管理问题、锅炉本体检查项目、锅炉外部检查项目、安全设施检查项目、水位计检查项目、自动保护检查项目、水处理检查项目。
锅炉房内必须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司炉工和水处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锅炉运行记录必须齐全,锅炉房内的安全通道必须畅通,锅炉必须办理使用许可证,未经检验的锅炉不得使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完备,司炉工和水处理人员的资格证,锅炉的运行记录,现场情况(包括锅炉的使用许可证、台账和校验资料,以及锅炉的外观和标识)。
评价时,需要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可能包括现场管理问题、锅炉本体检查项目、锅炉外部检查项目、安全设施检查项目、水位计检查项目、自动保护检查项目、水处理检查项目。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危险、督促各项安全法规、制度、标准实施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工具。
它是安全系统中最基本、最初步的一种形式。
优点:1.安全检查表能够事先编制,可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不漏掉任何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为事故树的绘制和分析做好准备。
2.可以根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检查执行情况,容易得出正确的评估。
3.通过事故树分析和编制安全检查表,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充分认识各种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的危险程度(或重要程度)。
4.安全检查表,按照原因实践的重要顺序排列,有问有答,通俗易懂,能使人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原因事件最重要,哪些次要,促进职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5.安全检查表可以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相结合,按不同的检查对象使用不同的安全检查表,易于分清责任,还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检验。
6.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和安全系统工程之上的,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安全预测和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编制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国家及有关部门发布了各类安全标准及有关的文件,这些是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一个主要依据。
为了便于工作,有时将检查条款的出处加以注明,以便能尽快统一不同意见。
2.国内外事故案例。
搜集国内外同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发掘出不安全因素,作为安全检查的内容。
国内外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自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3.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
4.研究成果。
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编制安全检查表必须采用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包括新的方法、技术、法规和标准。
锅炉工作安全检查表锅炉工作安全检查表一、锅炉本体安全1. 锅炉安装是否牢固,支撑架是否稳定。
2. 锅炉外表是否有渗漏、腐蚀、变形等问题。
3. 锅炉上是否设置了安全阀、水位计、压力表等安全装置,这些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4. 锅炉壳体是否有裂纹,封闭部位是否密封良好。
5. 锅炉的水冷壁、屏式过热器、省煤器和分离器等设备是否有泄漏、结焦、腐蚀等问题。
6. 锅炉炉膛的砖瓦结构是否完好,墙体是否存在开裂、脱落现象。
7. 锅炉电控柜、仪表仪器的线路以及接地是否牢固可靠,电气设备是否有松动线路、漏电等现象。
8. 锅炉燃烧器是否完好,燃烧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9. 锅炉炉膛是否清洁,燃烧器是否有积碳、结焦现象。
10. 锅炉燃烧室内是否有积水、结焦等问题。
二、水处理系统安全1. 锅炉水处理设施是否安装齐全,并且运行正常。
2. 锅炉进水处是否设置滤网,滤网是否清洁,并且无堵塞情况。
3. 锅炉水处理设备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进行了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
4. 锅炉水处理设施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各种水泵是否正常运转。
5. 锅炉水处理设施是否有泄漏情况,管道是否有松动、锈蚀等6. 锅炉水处理处是否有水垢、沉渣,是否及时处理和清理。
三、燃料供应系统安全1. 燃料仓或油罐是否设计合理,并且无渗漏和腐蚀等问题。
2. 燃料输送管道是否完好,是否有漏油、漏气等现象。
3. 燃料输送泵是否正常工作,电机是否有异常噪音、过热等情况。
4. 燃料供应系统是否有堵塞情况,输送阀门是否灵活,操作是否方便。
四、排烟系统安全1. 锅炉烟道是否清洁畅通,是否有积存的烟灰,是否需要进行清理。
2. 排烟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否有泄漏、腐蚀、松动等问题。
3. 排烟系统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异常噪音。
五、自动控制系统安全1. 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各个控制元件是否灵活、可靠。
2. 控制系统的电气连接是否牢固,是否有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3. 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设定值和实际值是否一致,是否需要进行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