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项目3多谐振荡器的PCB设计[1]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51
多谐振荡器电路板制作
用腐蚀法制作多谐振荡器PCB板的过程
⏹打印PCB图
⏹裁板
⏹转印
⏹腐蚀、清洗及修整
⏹钻孔
⏹涂助焊剂、涂绿油、加字符
1.打印PCB图
File-Page setup,打开设置对话框:
设置打印尺寸
为原始尺
打印颜
色为黑
白
打印PCB图
点击上图Advanced打开PCB打印层面设置对话框:
选中不需要打印的层面如顶层,单击右键选择Delet,相同方法删除其余的层面,保留底层和复合层。
打印预览效果
2.裁板
根据尺寸裁减空白印制电路板,尺寸大小为:5cmX4cm
3.转印
(1)将打印的电路板图形和敷铜板贴紧,并固定它们;
(2)将转印机的温度调整到150度后送入敷铜板。
注意:如转印后有断线,可用油性笔修整。
4.腐蚀、清洗及修整
(1)将固体三氯化铁和水按比例(三氯化铁占35%,水占65%)溶化倒入腐蚀箱中;
(2)待温度达到90度左右,即可将转印好的印制电路板放入腐蚀箱中进行腐蚀。
5.钻孔
(1)用高速台钻在电路板上元器件引脚的过孔位置钻出合适的引脚孔;
(2)用细纱纸将电路板及引脚过孔打磨干净;
6.涂助焊剂、涂绿油、加字符
绿油是一种绝缘性能很好的绿色油漆,可避免误焊、错焊;字符用来标识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位置和参数等。
7.PCB板成品。
多谐振荡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谐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元件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多谐振荡电路的频率计算方法,并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学生能了解多谐振荡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如电子音乐设备、无线通信等领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搭建并测试多谐振荡电路,观察其振荡现象。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多谐振荡电路的故障原因并进行排除。
3. 学生能运用多谐振荡电路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多谐振荡电路,培养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3. 学生能关注多谐振荡电路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多谐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对多谐振荡电路的了解较为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后续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多谐振荡电路基本原理:- 振荡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 多谐振荡电路的组成元件:放大器、反馈网络、正反馈与负反馈。
- 多谐振荡电路的频率计算公式及其推导。
2. 多谐振荡电路的实验操作:- 搭建多谐振荡电路实验装置,观察振荡现象。
- 测试不同参数对振荡频率、幅值等特性的影响。
- 故障分析与排除,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多谐振荡电路的应用与拓展:- 多谐振荡电路在电子音乐设备、无线通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
多谐振荡器PCB图设计
多谐振荡器PCB图设计过程
⏹在已有项目文件中创建PCB文件
⏹设置PCB编辑器参数
⏹规划电路板
⏹加载网络报表
⏹元件布局
⏹设置布线规则、自动布线
⏹查错并修改、查看3D效果图
1.新建PCB文件并保存
(1)打开项目文件“多谐振荡器.Prjpcb”
(2)执行命令:File-New-PCB
2.设置编辑器环境
执行Design-Option打开编辑器设置对话框
设置测量单位跳跃栅格尺寸
元件移动栅格电气栅格
可见栅格
3.规划好电路板
(1)机械层设置为5cmX4cm
(2)禁止布线层设置为4.8cmX3.8cm
4.加载网络报表
(1)在PCB环境下执行命令:Design-Import from [多谐振荡器.Prjpcb]
(2)点击Execute Changes执行加载操作。
加载后的PCB图
5.元件布局
6.设置单面板布线规则
Design-Rules打开布线规则设置对话框⏹顶层:Not Used
⏹底层:Any
7.自动布线
执行Auto-Route-All进行自动布线
8.查看3D效果图
执行命令:View-Board in 3D查看3D效果。
信号发生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一、引言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个频率的电路,常用于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
在信号发生电路中,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原理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周期性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正反馈使得输出信号在经过放大后再次输入电路,从而形成自激振荡。
2. 多谐振荡器的原理多谐振荡器是指能够同时产生多个频率的振荡器。
其原理是利用LC谐振电路中不同频率下的共振条件不同,通过合适地选择元件参数和拓扑结构来实现。
三、元件选择1. 选取合适的晶体管晶体管是多谐振荡器中最常用的放大元件之一。
选取合适的晶体管需要考虑其最高工作频率、噪声系数等因素。
2. 选择合适的LC元件LC元件包括电感和电容,它们共同构成了谐振回路。
在多谐振荡器中,需要选择多个不同频率下的LC元件。
四、电路设计1. 基于反馈电容的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该电路采用了反馈电容来实现正反馈。
其基本拓扑结构为基极共接式,具体参数需要根据所需频率进行调整。
2. 基于反馈电感的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该电路采用了反馈电感来实现正反馈。
其基本拓扑结构为集电极共接式,具体参数需要根据所需频率进行调整。
3. 基于双T网络的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该电路采用了双T网络来实现正反馈。
其基本拓扑结构为基极共接式或集电极共接式,具体参数需要根据所需频率进行调整。
五、仿真与测试1. 仿真在完成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后,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对其进行验证。
常用的仿真软件包括LTspice、ADS等。
2. 测试完成仿真后,需要对实际制作的电路进行测试。
常用的测试仪器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六、总结与展望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是信号发生电路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介绍了多谐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元件选择、电路设计以及仿真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谐振荡器在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什么是多谐振荡器如何设计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什么是多谐振荡器?如何设计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多谐振荡器(Multi-Harmonic Oscillator)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频率的信号的电路或设备。
它可以同时输出多个谐波频率的正弦波或方波,并且这些频率之间是按照一定的数学关系相互关联的。
设计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所需的谐波频率范围、稳定性要求、输出功率等。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多谐振荡器电路设计。
【1. 介绍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多谐振荡器电路一般由能产生振荡信号的振荡器核心部分和滤波电路两部分组成。
振荡器核心负责生成多个谐波频率的信号,而滤波电路则用于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分量。
【2. 振荡器核心的选取】常见的多谐振荡器核心包括 RC 型振荡器、LC 型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
根据所需谐波频率的范围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振荡器核心。
【3. 确定谐波频率】根据设计需求确定所需的谐波频率范围和步进值。
谐波频率一般是基准频率的整数倍,比如 2 倍、3 倍、4 倍等。
【4. 振荡器电路的设计】根据振荡器核心的特性和所需谐波频率的范围,设计振荡器电路的元件数值和拓扑结构。
可采用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基电路或组合电路等。
【5. 滤波电路的设计】为了滤除不需要的谐波分量,设计并接入适当的滤波电路,如低通滤波器或带通滤波器。
滤波器的参数应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指定谐波频率的滤波功能。
【6. 输出信号的处理】通过适当的放大电路和输出接口,将多谐振荡器电路的输出信号处理成符合使用要求的电平和形态。
【7. 电路的调试和优化】在完成设计和组装后,对多谐振荡器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通过测量和测试,对电路进行参数调整和组件更换,以达到所需的输出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频率信号的电路或设备,在无线通信、音频信号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设计一个多谐振荡器电路需要考虑振荡器核心的选择、谐波频率的确定、振荡器和滤波电路的设计等因素,并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满足所需的输出性能和稳定性要求。
实验四:绘制振荡器PCB图一、实验目的1.了解PCB设计流程、PCB工具栏使用。
2.掌握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等知识。
3.熟悉生成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Protel DXP系统中由电路原理图生成PCB图的方法及应用各种PCB绘图工具。
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1所示。
图4-1 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三、实验内容将图5-1的振荡器电路原理图转换成PCB图。
四、实验步骤1.打开绘制完成的振荡器电路原理图。
2.新建一个PCB文档,打开PCB编辑器,单击PCB编辑窗口西方的“Keep-Out Layer”面板标签,在该层中执行Place/keepout/Track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中的快捷按钮,绘制电路板的电气边框。
3.加载元器件库,在PCB编辑窗口内,单击“Libraries”面板标签打开元器件库,在该面板中单击左上方的“Libraries”按钮,添加Miscellaneous Devices PCB元器件库,然后单击按钮Close按钮即完成PCB元器件库的加载。
4.在PCB编辑中执行Design/Import Changes From[PCB Project1.PrjPCB]命令并在出现的工程网络变化对话框中单击“V alidate Changes”按钮,若状态栏一列中出现○√说明装入的元器件正确,再单击“Execute Changes”按钮将原理图加载到PCB编辑器中,如图4-2所示。
图4-2 加载原理图后的电路版图5.执行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命令,得到自动布线的结果,如图4-3所示。
图4-3 自动布局后的效果6.手动元器件布局调整。
执行Edit/Move/move命令,选中要移动的元器件,单击空格键进行旋转,直至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再单击鼠标左键来放置元器件,手动调整元器件布局的结果,如图4-4所示。
图4-4 手工调整元器件的位置7.执行Auto Route命令后,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默认值,单击“Route All”按钮,进行自动布线。
多谐振荡器双闪灯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基于定时器闪光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可调稳压直流电源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
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注意的引脚排列:有字的一面朝自己,引脚朝下,从左往右数为脚、脚、脚。
※变压器电源接入不要超过,否则容易烧。
3 / 10
十路流水灯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4 / 10
模拟电子蜡烛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红外二极管感应电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6 / 10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十六路倪红灯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8 / 10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红外二极管感应报警计数器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9 / 10
八位数码管显示电子体温计的设计与制作焊接专用图纸版权归《教师吧》所有,商业用途请联系设计者本人设计:刘昆山
10 / 10。
多谐波振荡器实验设计一、绪论多谐波振荡源是产生多谐波频率的重要装置,是多谐波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常见的通信系统中的本地振荡源,到芯片内部的本地时钟,无一不需要着频率振荡源。
由此可见,多谐波频率振荡源在电路系统中的地位。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多谐波系统对频率振荡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它们要求频率振荡源产生的振荡频率不再单一。
因此,多谐波振荡器(VCO)应运而生。
多谐波振荡器可以随着控制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它输出的振荡频率,由此来满足电路系统所需要的特定振荡频率。
(一)多谐波振荡器的发展历史自从Edwni Armsrtong在1912年提出外差原理,发明超外差接收电路并成功组装第一台超外差接收机以来,振荡器就成为了最基本的元件[1]。
Hartley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使用真空管技术设计出了一款经典的振荡器。
他设计出的振荡器是以电感和电容为基本元件,决定着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同时使用真空管来放大振荡信号,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感值或者电容值,就可以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如今的Hartley,Colpitts,Clapp,Armstrong,Pierce等经典振荡电路结构正是当时的研究成果[2]。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第一个双极型晶体管,并很快替代了真空管在振荡器中的作用[3]。
变容二极管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多谐波振荡器的发展历程。
由于变容二极管独特的物理特性,使得其结电容能够随着外加反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将变容二极管作为多谐波振荡器的元器件,就可以实现通过外加的控制电压调节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这改变了以往通过更换电路中的电感或电容来调节振荡频率的局面,实现了振荡频率的电子调谐。
电子调谐的优势不仅是频率调谐更加便捷,还能够精确控制输出的振荡频率。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种理论和技术的出现给移动通讯带来巨大的发展。
而在通信系统中少不了多谐波振荡器的存在。
同时,人们对多谐波振荡器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多谐波振荡器要在保持以往性能的同时,还要做成比之前更小的体积。
振荡器设计报告一、PCB设计过程:1、启动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编辑器;2、先新建一个Project工程;3、在工程下面新建一个原理图,并保存命名为振荡器;4、在图纸上放置原理图所需的元件;5、对所放置的元件进行布局连线,并检查其封装;6、对布局后的元件进行调整,并保存;7、生成网络表;8、截取原理图:9、运用PCB Board Wizard 逐步生成一个PCB:⑴Width:60mm Height:50mm⑵Signal Layers: 2 Power Planes:0⑶Minimum Track Size :16mil Minimum Clearance:12mil⑷点击Finish10、在原理图界面点击设计—Update PCB Document振荡器.PcbDoc—ExecuteChanges—Validate Changes11、把导入的元件封装拖拉到KeepOutLayer内,对其进行布局;12、修改过孔大小及X、Y Size :点击Pad—查找相似对象—Hole Size:sameX、Y Size:same13、自动布线;14、手动调整(对布线出现的直角修改为135);15、补泪滴;16、保存,电器规则检查(Tools—DRC)17、检查没有出错就可以截图了:二、PCB制板步骤:1、打开PCB,另存为PCB 4.0 Binary File(*.pcb);2、用Altium Deigner 9.9 打开另存文件;3、新建Gerber 和NCDrill 文件,并修改Gerber的属性(新建方式:一路Next);4、打开CAM350 软件,选择CAM350-460版本,点击file,选择Cerber Data选项,点击Import Gerber界面的1,将第三步生成的Cerber格式文件导入到软件中,将所有文件添加到Gerber。
接下来点击界面中Tables—composites,Add(依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