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调查方法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2.28 MB
- 文档页数:25
甘蔗主要病虫害调查经福林;揭育其;吴坎军;陈华辉【摘要】针对火炬农场种植甘蔗特点、病虫害发生危害方式,于2018年9—11月对全场甘蔗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火炬农场甘蔗地主要病害有甘蔗轮斑病以及甘蔗赤腐病,其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5.95%、23.81%,平均危害指数分别为14.27、5.32,其次为甘蔗褐条病、甘蔗锈病、甘蔗紫斑病、甘蔗梢腐病,平均发生率在1.19%~5.24%;主要虫害是螟虫,其平均发生率为59.24%,平均虫节率为16.52%,其次有粉蚧、蚜虫、白蚁、地下害虫,平均发生率在1.67%~3.76%.根据病虫害发生现状,提出推广甘蔗抗性品种与使用脱毒健康种苗,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适时进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4【总页数】3页(P144-146)【关键词】甘蔗;病虫害;危害状况;防治建议【作者】经福林;揭育其;吴坎军;陈华辉【作者单位】广东省火炬农场,广东雷州524259;广东省火炬农场,广东雷州524259;广东省火炬农场,广东雷州524259;广东省火炬农场,广东雷州5242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61广东省火炬农场组建于1952年,隶属广东农垦,现有土地总面积超过0.80万hm2,其中耕地面积约0.55万hm2,地理位置为109°49′51″~109°59′31″E、20°32′51″~20°41′31″N,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西海岸,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凉,年平均气温23 ℃,各月平均气温均高于15.7 ℃,全年日平均气温≥10 ℃的活动积温8 458.1 ℃;年平均降雨量1 273 mm。
地貌属低丘缓坡台地形,地势以南部较高,逐渐向北部倾斜,地面坡度多在5 ℃以下,全为旱坡地,连片集中,便于机械化、水利化等现代农业建设。
土质为玄武岩砖红壤和水化砖红壤,2种土层均在1.5 m以上,具有一定肥力。
桃树虫害调查方案1. 研究目的本调查方案的目的是调查桃树虫害的情况,包括虫害种类、发生程度、传播途径等,为桃树虫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种植桃树的农户和果树园。
3. 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时间:选择在桃树生长期间进行调查,通常在春季至秋季。
调查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桃树种植区域和果树园进行调查。
4. 调查内容和方法4.1 调查内容(1)虫害种类:调查各种虫害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
(2)虫害发生程度:调查各种虫害的发生面积、发生密度等指标。
(3)传播途径:调查虫害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土壤传播、水传播等。
(4)防治措施:调查不同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等。
4.2 调查方法(1)实地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桃树种植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虫害发生的情况。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桃树种植农户和果树园进行调查,了解虫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治措施。
(3)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桃树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方法。
5. 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5.1 数据收集(1)实地观察:记录实地观察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虫害种类、发生面积、发生密度等。
(2)问卷调查:收集调查问卷数据,包括虫害情况和防治措施。
(3)文献研究:整理文献中的数据,包括虫害的分布范围和传播途径等。
5.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图表展示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的相关数据。
6. 调查报告编写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使用Markdown格式编写,以便于查阅和分享。
7. 调查结果应用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桃树虫害防治措施,提高桃树的抗虫能力,减少虫害对桃树造成的损失。
8. 调查方案评估对本次调查方案进行评估,包括调查内容的全面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以提高今后类似调查的质量和效果。
9. 调查方案实施安排制定调查方案的时间计划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起止时间和负责人,确保调查方案按计划进行。
第49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49,No.6Dec.,2020湖北林业科技Hu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湖北宜昌地区红花玉兰害虫调查与防控建议尹群⑴朱仲龙⑴马履一⑴张玲⑵桑子阳⑶(1.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设计育种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083'.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5;3.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宜昌443413)摘要:为了解红花玉兰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于2014〜2017年对宜昌地区的红花玉兰进行了系统调查。
本文记录了红花玉兰害虫总计34种,其中食叶害虫19种,刺吸类害虫10种,蛀干害虫3种,地下害虫2种。
根据红花玉兰虫害发生特点,提出了红花玉兰标准化培育中虫害综合防控建议,为红花玉兰标准化培育提供参考%关键词:红花玉兰;虫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7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6-0071-04Investigation on Insect Pests on Magnolia wufengensisin Yichang and Their Control ResearchYin Qun()Zhu Zhonglong1Ma Lvyi()Zhangling2Sang Ziyang()(&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Tree Breeding by Molecular Design,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 Beijing100083'.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430075;3.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Wufe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y Yichang4434")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ecies and regularity of insect pests of Magnolia wufengensis,the author carried out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he planting Magnolia wufengensis in Yi Chang area from2014to2017.A total of34species of pests were recorded,including19defoliator,10thorn sucks type pests,3trunk—boring pest and2subterranean pests.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in Magnolia wufengensis,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s for the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of Magnolia wufengensi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Magnolia wufengensis;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prevention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又名五峰玉兰,是北京林业大学马履一教授2004年在湖北五峰发现的木兰科植物新种⑴?&。
病媒生物调查报告引言病媒生物是指带有并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跳蚤、苍蝇等。
它们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疾病的传播,我们进行了病媒生物的调查,以便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和种群密度。
调查方法本次病媒生物调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环境观察:选择调查地点,收集环境信息,包括温度、湿度、植被等情况;2.诱捕:利用病媒生物喜欢的食物、气味或光线等方式,设置诱捕器具进行捕捉;3.标本采集:在捕获病媒生物后,进行标本采集,并记录采集地点和时间;4.数据整理: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病媒生物分布情况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病媒生物的分布情况:1.蚊子:–大量的蚊子分布于湿地和水源周围,如河流、池塘等;–种类较多,包括三种主要的蚊子:按蚊、库蚊和埃及伊蚊;–温暖季节蚊子种群密度较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2.跳蚤:–跳蚤主要分布于室内的动物栖息地,如宠物床、地毯等;–跳蚤寄生在动物身上,会咬人类和动物,传播疾病;–夏季是跳蚤繁殖的高峰期,需加强预防措施。
3.苍蝇:–苍蝇容易在垃圾、腐败食物附近繁殖;–苍蝇传播多种疾病,如肠道疾病等;–室内外都有苍蝇的分布,特别是在食品加工厂、餐馆、垃圾填埋场等地。
病媒生物种群密度通过统计采集到的标本数量,我们对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分析:1.蚊子:–湿地和水源周围的蚊子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米有100只以上;–蚊子的种群密度受季节、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城市地区的蚊子种群密度普遍较高。
2.跳蚤:–室内动物栖息地的跳蚤种群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米有数十只;–跳蚤的种群密度与宠物数量和清洁程度相关;–防止宠物被跳蚤侵袭,定期清理宠物栖息地和使用防跳蚤的药物很重要。
3.苍蝇:–苍蝇的种群密度较难直接统计,但在调查中我们观察到了较多的苍蝇活动;–针对苍蝇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环境卫生,减少腐败食物和垃圾的存在。
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蚊子、跳蚤和苍蝇等病媒生物在调查区域广泛分布,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2.蚊子种群密度较大且季节变化较为显著,需要加强防蚊工作;3.跳蚤主要分布在室内的动物栖息地,与宠物的清洁程度有关,需定期清理;4.苍蝇在室内外都有分布,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虫害检查记录标题:虫害检查记录引言概述:虫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的虫害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及时进行虫害检查并记录是农作物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检查时间和地点1.1 确定检查时间:虫害检查应在晨光充足的时候进行,通常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检查。
1.2 确定检查地点:根据农作物种植情况,选择不同地块进行检查,尤其是有虫害疑虑的地块。
二、检查方法和工具2.1 目视检查:通过裸眼观察叶片、茎秆等部位是否有虫害迹象,如叶片被啃食、叶片变黄等。
2.2 使用放大镜:对于微小虫害,可以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虫害类型。
2.3 虫害捕捉:设置虫害捕捉器具,如黄色粘虫板、诱虫灯等,以便吸引和捕捉害虫。
三、记录内容和方式3.1 记录虫害类型:根据检查结果,记录不同虫害类型的名称和特征,以便后续的防治工作。
3.2 记录虫害密度:根据实地观察,记录虫害的密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评估虫害危害程度。
3.3 记录虫害防治措施:记录已经采取的虫害防治措施和效果,为后续农作物管理提供参考。
四、数据整理和分析4.1 数据整理:将虫害检查记录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对比和分析不同时间段和地点的虫害情况。
4.2 数据分析:根据虫害检查记录的数据,分析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下一步的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4.3 制定防治计划: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虫害防治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时机。
五、持续改进和总结5.1 持续改进:根据虫害检查记录和防治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虫害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5.2 总结经验:定期总结虫害检查记录和防治效果,积累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农作物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5.3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农作物虫害检查和防治培训,提高农作物管理人员的虫害防治水平,确保农作物生产的顺利进行。
结语:虫害检查记录是农作物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系统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蔬菜种植中的排查病虫害方法一、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排查技巧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排查和处理,将会对蔬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一些排查病虫害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来排查病虫害。
注意观察叶片是否出现黄斑、枯黄、卷曲等异常情况,以及植株是否有被啃食的痕迹。
这些都可能是病虫害的迹象,需要及时处理。
其次,可以利用显微镜等工具对叶片进行仔细检查。
有些病虫害的卵、幼虫等很小很难察觉,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另外,可以设置粘虫板或黄色粘虫纸来吸引和捕捉害虫。
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害虫的存在,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防治提供参考。
二、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一旦排查到病虫害,我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控制它们的传播和繁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天然敌害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2. 合理轮作:通过轮作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保持土壤的健康。
3. 喷洒农药: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清除病虫源:及时清除田间的枯叶、病株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地,防止病害的扩散。
5. 加强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排查和防治蔬菜种植中的病虫害,保障蔬菜的生长和产量,为健康的蔬食生产出更多的优质蔬菜。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依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含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病症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病症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病症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强化培植治理,培养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病症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但凡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病症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去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强化培植治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良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纳滴灌,尽量防止对植株直接喷灌。
茶树病虫害知识(全)(总8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叶部病害——1、茶饼病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之一, 又名叶肿病。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台湾等省区的山区茶园, 尤以云、贵、川三省的山区茶园发病最重。
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均有发生。
1、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2、病原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 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
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
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49~150×~6微米。
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一个担孢子。
担孢子肾形, 长椭圆形, 单胞无色, 长宽为9~16×3~6微米,成熟时产生一隔膜, 变成双胞。
3、侵染规律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
翌春或秋季, 平均气温在15~20℃, 相对湿度85%以上时, 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 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 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 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
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
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小时内可产生近百万个担孢子, 病菌寄生性强, 当病组织死亡后, 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
担孢子寿命短, 2~3天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 ~1小时即死亡。
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
一般日平均气温为℃时, 为3~4天; ~℃, 需9~18天。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根据病虫害得性质与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
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与吸汁害虫。
一、真菌性病害此类病害得病原就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得种类有:(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就是植物上最常见得一类病害.主要为害寄主得叶片与新梢, 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该病有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得典型症状就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得黑小颗粒。
2。
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与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得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得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得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与病枝,保持良好得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
症状叶斑病就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得类群,凡就是叶部产生斑点得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就是在植物得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得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
发病规律该病得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