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田间鉴别与调查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10.95 MB
- 文档页数:38
农业昆虫学Ⅱ实验报告班级: 农学10-4姓名: 曹跃强学号: 20100359水稻、玉米害虫田间调查与识别及虫害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稻、玉米作物主要害虫的田间调查方法;2.认识水稻、玉米主要害虫种类及被害状;3.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两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种类鉴定方法,并在田间进行快速鉴定。
二、实验地点四川农业大学青圃园试验基地三、实验用具镊子、采集瓶、酒精瓶、放大镜、解剖针、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田间调查水稻、玉米等主要害虫的种类、数量及观察作物被害状;采集害虫标本并认真识别,掌握各种害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并且快速鉴定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玉米螟、桃蛀螟幼虫。
(一)大螟Sesamia inferens(鳞翅目、夜蛾科)1.危害特点大螟主要寄主除与二化螟的近似外,还可为害棉花、杂粮等作物。
幼虫蛀入稻茎为害,也可造成枯梢、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及虫伤株。
大螟为害的孔较大,有大量虫粪排出茎外,又别于二化螟。
大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蛀孔大、虫粪多,且大部分不在稻茎内,多夹在叶鞘和茎秆之间,受害稻茎的叶片、叶鞘部都变为黄色。
大螟造成的枯心苗田边较多,田中间较少,区别于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2.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宽而短,自翅基部向外缘有1条暗褐色纵纹,该纵纹上下各有2个小黑点。
卵粒在叶鞘内侧排列成2-3行。
成虫雌蛾体长15mm,翅展约30mm,头部、胸部浅黄褐色,腹部浅黄色至灰白色;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浅灰褐色,中间具小黑点4个排成四角形。
雄蛾体长约12mm,翅展27mm,触角栉齿状。
卵扁圆形,初白色后变灰黄色,表面具细纵纹和横线,聚生或散生,常排成2-3行。
幼虫:体肥大,胸腹背面桃红色,腹足发达,趾钩1行单序半环形。
末龄幼虫体长约30mm,粗4头红褐色至暗褐色,共5-7龄。
蛹:蛹长13-18mm,粗壮,红褐色,腹部具灰白色粉状物,臀棘有3根钩棘。
(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鳞翅目、螟蛾科)1.危害特点二化螟食性较杂,主要寄主有水稻、茭白、甘蔗、高粱、玉米、小麦、粟、稗、慈姑、蚕豆、油菜、游草等。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准确识别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一、水稻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水稻稻瘟病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主要特征是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呈现不规则形状。
为了防治稻瘟病,农民可以选用抗稻瘟病的品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并注意田间管理措施,如及时铲除秧苗和深耕等。
2. 水稻稻飞虱水稻稻飞虱是水稻上另一种常见的害虫。
它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上,并吸取植株的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农民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稻飞虱的数量,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等。
二、小麦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且严重的病害之一。
其特征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色霉斑,并伴有腐烂的气味。
防治赤霉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以及灭菌种子等。
2.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害虫之一。
它寄生在小麦植株的叶片上,并吸取植株的汁液。
为了控制小麦蚜虫的数量,农民可以喷洒杀虫剂,也可以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等。
三、果树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苹果黑星病苹果黑星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特征是苹果叶片上出现黑色霉斑,并逐渐蔓延到果实上。
果农可以通过喷洒杀真菌剂和及时修剪病灶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黑星病。
2. 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类水果上的一种严重病害。
病树叶片上出现黄色斑点,并导致植株枯萎。
为了防治黄龙病,果农可以实施严格的病树清除和病虫害监测措施,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修剪病树和施用合适的肥料。
四、蔬菜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茄子霜霉病茄子霜霉病是茄子上常见的真菌病害。
其特征是在茄子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并逐渐蔓延到茄子果实上。
为了防治茄子霜霉病,种植户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施用杀菌剂以及定期清除病株和茄子落叶。
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摘要总结了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方法,以期对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预测预报;方法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东南深丘地带,海拔180~1 980 m,立体气候明显,每年种植水稻3.33万hm2。
涪陵区农作物病虫害是全国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常年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9.42万公顷次,累计防治9.92万公顷次,挽回损失40 915 t,大发生年病虫害发生14.01万公顷次,累计防治19.65公顷次,挽回损失16.19万t。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年可对农作物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能及时地指导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保障农作物产品优质、高效、生态、低成本、无公害[1-2]。
因此,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加强水稻病虫田间调查,搞好病虫测报,对创建绿色、安全、无公害水稻生产,促进农户万元增收,加速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4]。
1水稻病虫田间调查方法水稻病虫害田间调查方法就是运用平行取样调查法、5点取样调查法、拍打法等进行田间病虫调查。
1.1水稻流行性病害的调查方法1.1.1稻瘟病的调查方法。
叶瘟调查从插秧后秧苗返青开始,每5 d调查1次,查到穗期止。
系统观察田选择感病品种早、中、迟类各2~3块,在观察期内不施药防治。
定点田在田埂内第2~3行定2点,每点查2丛绿色叶片,分0级,1~5级填写各级病叶片数,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共计普查20块田以上。
大田普查,查200穗,5点取样,每点40穗,计算病穗率和病情指数。
1.1.2稻纹枯病的调查方法。
一是稻田翻耕前或水稻收割后进行。
根据当地发病情况,选择重、中、轻类型田各1块,5点取样,每点0.1 m2。
将1 cm厚的表土连同作物残渣一并铲起(在越冬后应取5~10 cm厚的表土)置于缸内,然后加水充分搅拌,捞出水面浮渣,计算菌核量,推算每公顷菌核残留量。
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GJY【常见水稻病虫害识别】本文档旨在帮助农户和农业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水稻病虫害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的常见病虫害以及识别方法。
第一章水稻病害1.褐飞虱1. 特征褐飞虱是水稻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
飞虱体长约3-4毫米,身体深褐色,翅膀呈透明状,触角较长。
尾缘及触角基部为棕黄色。
成虫的头部稍宽于胸部,具有针状吸口器,以吸食水稻叶片汁液为食。
2. 症状水稻叶片受虫害后会出现黄化、凋萎、卷曲等症状。
3.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等。
2.稻瘟病1. 特征稻瘟病是水稻上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在发病初期,病菌会在水稻茎叶上形成疫斑,逐渐扩大,疫斑中心逐渐变黑,边缘呈黄色。
2. 症状水稻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疫斑,并且一旦发病会迅速蔓延,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3. 防治方法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也可以选用耐稻瘟特异性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
第二章水稻虫害1.水稻纹枯病1. 特征水稻纹枯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进入水稻茎叶后会破坏导管组织,导致水稻枯黄、凋萎。
2. 症状水稻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条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逐渐枯黄,直至全株凋萎。
3. 防治方法种植健康种子,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2.水稻白叶枯病1. 特征水稻白叶枯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侵入水稻叶片后,会破坏叶片的细胞,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的斑点或斑块。
2. 症状水稻叶片上出现白色斑点,随着病情加重,斑点逐渐扩大,叶片枯黄、萎蔫,最终导致全株死亡。
3. 防治方法在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加强田间排水,避免枯湿。
【附件】本文档未附带附件,请联系相关部门获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药:________用于预防和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药剂,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抗性:________指生物种群对某种生物威胁具有抵抗力的特性。
3.施肥:________指给植物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发育的行为。
浅析水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及时识别和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稻常见的病虫害进行分析,介绍其识别和防治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水稻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1. 稻瘟病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在水稻的苗期和拔节期发生。
其症状为叶片出现大片黄褐色病斑,严重时整株水稻叶片枯黄干枯。
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可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水稻抗病性;(2)合理施肥,保持水稻生长健康;(3)注意排水,避免水稻积水;(4)喷施药剂,如50%氧化锌可湿性粉剂,及时防治稻瘟病的发生。
2. 稻瘿蜂稻瘿蜂是水稻产量的一大隐患,其幼虫钻入水稻植株内部,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停滞,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
为了防治稻瘿蜂,可采取以下方法:(1)及时清理水田杂草,减少稻瘿蜂的滋生地;(2)使用黄板诱捕稻瘿蜂;(3)施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对稻瘿蜂进行防治。
1.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害虫,成虫和幼虫都会危害水稻,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水稻叶片上留下许多窄长的条状斑,严重时可能导致水稻叶片枯黄死亡。
为了防治水稻螟虫,可采取以下方法:(1)适时深耕水田,破坏水稻螟虫的滋生环境;(2)合理施肥,增强水稻的抗虫能力;(3)采用生物防治,如释放寄生蜂等天敌进行水稻螟虫的控制。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保障水稻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农民朋友们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应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认识,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保护水稻的生长,确保丰收。
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意识和能力,共同保障粮食安全。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调查方法水稻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方法二化螟调查方法成虫体长13~16毫米,触角丝状,前翅近长方形,黄褐色,外缘有6~7个小黑点,雄蛾体较小,翅面布满褐色不规则小点,色较深,雌蛾色较淡。
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背面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色。
1、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调查⏹冬前和冬后各调查一次,冬前结合末代螟害率进行调查,冬后在越冬幼虫化蛹始盛期(化蛹率约16%或3/下~4/初)进行。
⏹虫源田内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有效虫源田(空白田、油菜田和花草田)10~15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拔取20~40丛稻桩(已翻耕田块拾取5个样点内的全部外露稻桩,每点面积1m2),带回室内剥查记数并计算越冬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虫口密度:指每亩活虫数;死亡率:死亡虫量占总虫量的比例)⏹稻草剥查。
在稻草虫源数量大或秋季雨水多的地区,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杆不少于5000根,进行剥查草杆内的虫数,并计算虫口密度和死亡率。
二化螟越冬虫口密度调查表2、成虫诱测⏹用200w白炽灯,灯高1.5m左右,进行诱测。
每年从越冬代幼虫初见蛹时开始,至秋季末代螟蛾终见后一周为止。
每天黄昏开灯,天明关灯,诱集物带回室内区别种类,清点虫数。
3、卵块密度调查⏹大田调查。
根据水稻品种、播期、移栽期等将水稻田划分几种类型田,每类型田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2块,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定点取5个样点,每样点4m2,摘取样点内全部卵块,计算亩卵量;⏹秧田调查。
秧田划定10m2作卵量观察圃,每次调查在计数全部卵块后,摘除卵块,计算亩卵量。
4、螟害率、各代虫口密度调查⏹枯鞘率调查在分蘖期进行;⏹枯心率调查于当代二化螟化蛹率达30%时进行(破口前一周);⏹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调查于黄熟期进行;⏹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块田取100丛,计数其中的被害株;连根拔取50丛稻内的全部被害株,剥查其中的幼虫和蛹的数量,同时调查20丛稻的分蘖或有效穗数。
5、防治指标⏹秧田每亩卵块数为80块;⏹移栽田(大田)每亩卵块数为100块。
水稻生育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学习重点:主要掌握为害部位、为害特征、主要防治策略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我国是农业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多发和重发的国家,据调查,我国常见农作物有害生物达1600多种,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100种,年发生面积达70亿亩次。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病虫害自然损失率在37%以上,据此测算,若不采取防控措施,我国每年因病虫危害将损失粮食3000亿斤。
近10年来,我国每年暴发的病虫害种类比前10年增加1倍以上,如蝗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出现猖獗危害势头,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损失粮食近500亿斤、各类经济作物1800万吨。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按每年损失粮食500亿斤计算,损失率为5000000000/(57121*10000*2000)=4.37%。
有报道说,在2005年这个数字曾达8.8%。
一、我省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全世界已报道的侵染性病害近200种,其中真菌病害140种。
中国已发现真菌病害50多种,细菌病害10种左右,病毒病11种,线虫病4种。
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
近年来,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发生较为普遍,有加重的趋势。
(一)、水稻白叶枯病世界分布;主要为害叶片;5-9月发病;损失20%的产量。
1、病害类型:细菌性病害2、病原菌生活习性:(不讲)病菌生长温度,最低5℃,最高40℃,最适25- 30℃,最适宜pH6.5-7.0。
3、病害特征:一般在分蘖后期叶片上出现。
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期沿叶脉或中脉发展成条斑,病部灰白色,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
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菌脓),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4、发病条件(流行条件):病菌来源:病种子、病稻草。
发病后产生菌脓随流水传播再侵染。
入侵:水孔为主,伤口亦可。
潜育7-10天(叶),温度低于20时不显症。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一、真菌性病害1、稻瘟病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苗叶瘟褐点型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
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严重为害状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水稻有害生物品种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调查技术方案水稻有害生物品种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调查技术和平市植保植检站一、目的任务获取我省水稻主产区有害生物品种及其发生颁布范围的全部数据;调查主要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为确定其分布区划提供数据支撑。
二、品种普查(一)调查点的选择根据农业生态区、耕作制度、栽培方法、地理方位和规模大小,选定调查点,每个镇镇3个社区,每个社区3块田,调查田块面积不少于5亩。
(二)调查对象1、病虫害指在全国各稻区发生危害的病虫害,其中虫害49种,主要包括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病害33种,主要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等,调查记载表格见表1-1。
2、杂草稻田中生长的草类,如稻田稗草、牛毛毡、水莎草等,共计28种,调查记载表格见表1-3。
3、未知品种在当地调查中无历史记录的有害生物,调查记载表格见表1-4。
(三)抽样调查方法主要根据各种有害生物测报调查技术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参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著的《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制定以下调查方法:1、病虫调查方法按定点观测与随机调查结合、一般调查与重要检查结合的原则,主要利用田间踏勘,在病虫发生盛期或表现症状期,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稻田进行。
(1)调查时间:2011至2012两年水稻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
(2)取样方法每个社区级调查分级点选定不同类型田共计3块,每块田调查不少于50丛,采用平行直线跳跃式取样,每个样点调查3丛左右,南方稻区直线上取样点间距5米,直线间距5米丛;东北稻区直线上取样点间距20米,直线间距20米,取样示意图见图1。
5m/20m2、杂草调查方法(1)调查时间在杂草发生详细定型、出苗高锋之后,杂草品种较齐全,杂草成熟之前,易于鉴别时进行杂草调查,每个调查点至少要连续调查2年。
(2)取样方法每个试验点选取不同类型田5-10块,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个样点的取样面积为0.25㎡,50cm×50cm,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