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89.26 KB
- 文档页数:4
2024级计算机培养方案
2024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培养方案
一、总体要求:
本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跨学科协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并能适应
新技术、新发展变化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发展前沿知识,为社
会发展服务。
二、主要内容:
1、学习课程:
(1)基础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等。
(2)共通课: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软件工程、信息安全、Web开发、物联网及应用等。
(3)专业课:人工智能原理和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智能系统设计、语音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
机器人学、智能对话系统、深度学习等。
2、实践内容:
(1)技能训练: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熟悉微机原理和操作、
实验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算机实验及应用等;
(2)综合实践:系统接触和研究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习计算机编程、项目管理、软件设计、智能应用及网络系统等。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时间:2006-09-29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本专业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系统两个方向,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二者各有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4.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5.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6.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汇编与接口、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编译原理、计算理论教学特色课程外文原版教材的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基础、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原理、操作系统分析与实验、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设计、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JAVA程序设计全英语教学的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基础、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研究型和讨论型课程:软件工程、专题研讨、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双学位说明要求修读数据结构基础等21门课程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取得55学分,可以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秋21120490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1.5 冬211C00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春夏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 3 秋冬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实验 1 秋冬21186031 计算机组21186040 计算机组成实验 1 春夏211C0030 数据库系统原理 2.5 春夏21120050 操作系统原理 3 秋冬21120360 操作系统分析与实验 2 冬计算机体系结构 2.5 秋冬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 1 秋冬21120261 软件工程 2.5 春夏计算机网络基础 3.5 春夏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 2 夏21120470 编译原理 2 春21120500 汇编与接口 2.5 秋21191080 接口实验 1.5 冬21120520 计算理论 2 秋21190940 JAVA程序设计 2.5 夏21190831 嵌入式系21120460 毕业论文 8 春夏说明:已修读数字电子技术及实验的同学可免修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及实验。
2.专业课程80.5 学分(1)专业必修课程27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0000000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4.0 4.0-0.0 一(春夏)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 2.0-1.0 二(秋冬)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 二(秋冬)00000000 人工智能基础** 4.0 3.5-1.0 二(秋冬)00000000 人工智能表达与问题求解** 4.0 3.5-1.0 二(春夏) 注:包括了优化内容00000000 机器学习基础** 4.0 3.0-2.0 二(春夏)00000000 自然语言处理3.0 2.5-1.0 二(春夏)00000000 计算机视觉3.0 2.5-1.0 三(秋冬)(2)专业模块课程37.5 学分要求完成某一模块的全部必修课程及部分选修课程共15学分;同时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这三个模块的每个模块的必修课中选修至少5 学分。
同一课程在不同模块不重复计算。
1)智能决策与机器人A.必修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20491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4.0 3.0-2.0 二(春夏)21120520 计算理论** 2.0 2.0-0.0 三(秋冬)00000000 机器人导论** 4.0 3.0-2.0 三(春夏)B.选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90640 数值分析3.0 2.5-1.0 二(秋冬)21121150 应用运筹学基础3.5 3.0-1.0 三(秋冬)00000000智能决策和推理2.0 2.0-0.0 三(秋冬)00000000 人工智能思想史2.0 2.0-0.0 三(春夏)00000000 强化学习3.5 3.0-1.0 三(春夏)00000000 机器人应用2.0 2.0-0.0 三(夏)2)统计机器学习A.必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0000000 优化理论与算法设计** 4.0 3.0-2.0 二(春夏)00000000 机器学习算法与设计** 4.0 3.0-2.0 三(秋冬)00000000 统计学习理论** 2.0 2.0-0.0 三(春夏)B.选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0000000 随机优化3.0 2.5-1.0 二(秋冬)00000000 深度学习3.5 3.0-1.0 三(秋冬)00000000 人工智能思想史2.0 2.0-0.0 三(春夏)00000000 强化学习3.5 3.0-1.0 三(春夏)00000000 机器人导论4.0 3.0-2.0 三(春夏)21191441 数据挖掘导论2.0 2.0-0.0 三(夏)3)智能感知与语言A. 必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20491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4.0 3.0-2.0 二(春夏) 00000000 计算感知理论与方法** 4.0 3.0-2.0 三(秋冬) 00000000 搜索引擎** 4.0 3.0-2.0 三(春夏)B. 选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00000000 随机优化3.0 2.5-1.0 二(秋冬)00000000 深度学习3.5 3.0-1.0 三(秋冬)00000000 人工智能思想史2.0 2.0-0.0 三(春夏) 00000000 视觉传感器2.0 2.0-0.0 三(春夏)00000000 语音处理 2.0 2.0-0.0 三(春夏)21191441 数据挖掘导论2.0 2.0-0.0 三(夏)4)可视交互与设计A. 必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20491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4.0 3.0-2.0 二(春夏) 00000000 可视交互与设计** 4.0 3.0-2.0 三(秋冬) 00000000 人工智能伦理与安全2.0 2.0-0.0 三(春)B. 选修课程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90640 数值分析3.0 2.5-1.0 二(秋冬)21121280 信息可视化2.0 2.0-0.0 三(冬)00000000 深度学习3.5 3.0-1.0 三(秋冬)00000000 类人学习方法2.0 2.0-0.0 三(秋冬)00000000 智能设计2.0 2.0-0.0 三(春)00000000 人工智能思想史2.0 2.0-0.0 三(春夏) 21191441 数据挖掘导论2.0 2.0-0.0 三(夏)00000000 人机混合智能系统2.0 2.0-0.0 三(春夏)(3)实践教学环节8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88141 课程综合实践Ⅰ 2.5 +2.5 一(短)21188142 课程综合实践Ⅱ 2.5 +2.5 二(短)21120721 工程实践3.0 +3 三(短)(4)毕业论文(设计)8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21120460 毕业论文(设计)** 8.0 +10 四(春夏)3.个性课程11学分个性课程学分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自主发展学分。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与实现途径软件工程专业以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推动软件产业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与素质。
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与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设计与分析、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训练。
对应ABET《EC2000》标准,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宽厚的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对应ABET《EC2000》标准1)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初步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对应ABET《EC2000》标准2、3、5、11)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对应ABET《EC2000》标准9、10)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职业责任感;(对应ABET《EC2000》标准6、8)5.有一定的组织、沟通与职业发展能力。
(对应ABET《EC2000》标准4、7)一、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根据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以下具体标准,其中【X】为ABET《EC2000》标准中对应的第x条。
1、学科知识和理解力1.1 基础的数学和科学知识【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工程经济、管理、政治学、文学、法律、艺术等。
1.2 核心工程基础知识【1】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结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和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基础等相关知识。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行业领域知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课程,并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强化英语。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扎实的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良好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5.有较好的组织、沟通、管理与职业发展能力。
三、学制计划学制 2年(第2年在企业学习)最低毕业学分32授予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专业课与专业方向选修课涵盖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方向特色课程。
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内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本专业按照1+1的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其中第1年主要在学校学习,第2年在企业学习。
根据总体培养路线规划,企业学习阶段通过与若干著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建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和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使学生了解企业与商业环境。
合作候选企业包括:IBM、Google、Microsoft、Intel、State Street、华为、百度、网新恒天、阿里巴巴、网易、中远物流、东软等。
浙大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2024
浙大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2024
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202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全面、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具有良好的分析、设计、开发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要求,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各领域中发展职业。
二、培养要求
1、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跨专业学习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不断深化现有知识、更新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编程能力,能够胜任多种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开发工作;
3、具备必要的管理能力,能够指导专业工作,确保质量;
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相关人员和客户进行有效沟通;
5、具备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分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专业课程
(一)必修课程:
1、计算机组成原理
2、计算机网络原理
3、数据结构
4、计算机系统结构
5、计算机软件原理
6、计算机操作系统
7、算法设计与分析
8、数据库系统原理。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行业领域知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课程,并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强化英语。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扎实的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良好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5.有较好的组织、沟通、管理与职业发展能力。
三、学制计划学制 2年(第2年在企业学习)最低毕业学分32授予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专业课与专业方向选修课涵盖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方向特色课程。
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内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本专业按照1+1的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其中第1年主要在学校学习,第2年在企业学习。
根据总体培养路线规划,企业学习阶段通过与若干著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建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和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使学生了解企业与商业环境。
合作候选企业包括:IBM、Google、Microsoft、Intel、State Street、华为、百度、网新恒天、阿里巴巴、网易、中远物流、东软等。
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开发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项目管理以及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行业领域知识、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课程,并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强化英语。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扎实的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技术、系统平台技术、软件工程方法等;2.具有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具备软件系统的实现能力以及测试能力;具有良好的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3.了解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具有很好的获取新知识与技术的能力;4.能认识和遵循职业规范与社会伦理道德,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5.有较好的组织、沟通、管理与职业发展能力。
三、学制计划学制 2年(第2年在企业学习)最低毕业学分32授予学位软件工程硕士学科专业类别电气信息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专业课与专业方向选修课涵盖培养标准实现矩阵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方向特色课程。
五、企业学习阶段培养内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具有良好软件设计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人才。
本专业按照1+1的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其中第1年主要在学校学习,第2年在企业学习。
根据总体培养路线规划,企业学习阶段通过与若干著名软件企业合作,共建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实训和工程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使学生了解企业与商业环境。
合作候选企业包括:IBM、Google、Microsoft、Intel、State Street、华为、百度、网新恒天、阿里巴巴、网易、中远物流、东软等。
浙江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性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接受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科研单位、工程建设部门、商业公司、金融证券、软件行业、网络电信等诸多领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信息处理和问题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建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2. 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 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
强的编程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应用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5.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值逼近数值代数算法语言概率论
特色课程
原版教材课程:科学计算数值代数
外语教学课程:科学计算数值代数
自学或讨论的课程:前沿数学专题讨论
研究型课程:微分方程数值解科学计算计算机图形学
计划学制四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浙江大学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短学期
选修课程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