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模物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257.14 KB
- 文档页数:7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O-16,Cu-64,Mg-24,Al-27,Fe-56,Ge-73,Si-28,H-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发菜细胞虽具有叶绿素,但是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2.图示模型为有关生理结构或过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合的是()A. 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B为脊髓,B中只有一个突触结构B. 若图示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则A为效应器,C为感受器C. 若图示为减数分裂过程,则A可代表卵原细胞,B为第一极体,C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D. 若A代表骨髓造血干细胞,B代表T细胞,C代表癌细胞,则①②代表分化过程3.如图是某果蝇种群中某白眼果蝇个体(2n=8,w表示白眼基因)精巢横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精子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为精原细胞,其进行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8或4两种情况B. ②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内含有2个X w基因和2个Y染色体C. ③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内一定含有1个或两个X w基因D.同一精原细胞细胞产生的⑤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一定相同,所含的遗传信息与④也有差异4.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以利用碘液但是不能利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以利用H2O2酶进行实验C. 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了“假说-演绎法”D.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在不同体积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生物可能不出现变异性状B.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某些细胞内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某细胞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则该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D.如果某果蝇的长翅基因缺失,则说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6.某生物的某种性状是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让双杂合子进行测交,以下情况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不能出现3:1的是()A. 家蚕中有结黄茧和结白茧的个体,黄茧基因为Y,白茧基因为y,另一个非等位的抑制基因I可以抑制黄茧基因Y的作用B. 香豌豆中有开紫花和白花的个体,当两对基因中每对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为紫花C.荠菜中常见的植株是三角形蒴果,极少数植株是卵形蒴果,当存在显性基因时为蒴果D.南瓜的花色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两种显性基因相互抵消而呈白色,一种显性基因时为红色7.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8.“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④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9.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
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1.物体a、b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争取的是( )A.t=2s时,a、b速度方向均发生变化B.t=4s时,a、b相距20mC.前4s,a、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前4s,a与b的加速度始终相同2.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实心圆球被直径AB所在的平面一分为二,先后以AB沿水平和竖直两种不同方向放置在光滑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两半球间的作用力分别为F和F′,已知支架间的距离为AB的一半,则为( )A.B.C.D.3.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经时间t速度为v1,此时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又经时间t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v2,已知下滑过程中物体始终未脱离斜面,则v2:v1的值为( )A.1:1 B.2:1 C.3:1 D.4:1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与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连接,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的大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根弹簧的形变量总和为△x,不计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则图中物块的加速度a等于( )A.B.C.D.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从O点右侧给它一个初速度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O、C、B、A四点,最终停在A点,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由A、B、C到O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D.6.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与θ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O~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B.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C.q=D.p=7.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s( )A.100m B.200m C.300m D.400m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处于伸直状态的轻绳一端拴在质量为m的物块上,另一端拴在固定于B点的木桩上.用弹簧秤的光滑挂钩缓慢拉绳,弹簧秤始终与地面平行.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当物块滑动至A位置,∠AOB=120°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 )A.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木桩受到绳的拉力始终大于FC.弹簧秤的拉力保持不变D.弹簧秤的拉力一直增大9.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块G1在三根细绳的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绳BP在水平方向,细绳AP偏离竖直方向37°角,且连在重为50N的物块G2上,物块G2静止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BP对物块G2的拉力9NB.绳PA对P点的拉力为20NC.斜面对物块G2的支持力40ND.斜面对物块G2的摩擦力为37.2N10.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的挡板C上,另一端自然伸长到A点.质量为m的物块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开始滑下,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停在斜面上某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第一次滑到A点时速度最大B.物块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压缩量小于C.物块压缩弹簧后被反弹过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D.物块最终停在斜面上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mgsinθ11.质量为M的半球形物体A和质量为m的球形物体B紧靠着放在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忽略B球表面的摩擦力,则关于物体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A对物体B的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4个力的作用C.物体B对斜面的等于mgcosaD.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大于mgsina12.一质点(m=2kg)正自东向西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从某时刻起受到一个沿东西方向的力作用,如图,是该力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图象(从该时刻开始计时,规定向东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末物块的速度大小为4m/sB.从该时刻起,质点做往复运动C.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m/sD.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m/s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小题4分,14小题10分,共14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13.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为__________cm,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4.在用DIS实验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列表记录四组数据.(1)在图(c)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2)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3)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如图(b)所示.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是__________的.(填“必要”的总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象.设图(d)中直线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斜率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重量G为__________;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战斗机的降落可简化为下列物理模型:时速为3km/h的舰载机在航母阻拦系统的帮助下做匀减速运动100m后安全停下.而以时速250km/h的普通战斗机在机场上降落需滑行1000m.g取10m/s2取试求:(1)舰载机和战斗机降落的加速度大小之比.(2)舰载机飞行员在航母上降落时所受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与其自身的体重之比.16.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为α,其斜面上有一静止的滑块.质量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给斜面体施加水平向右的力使斜面体加速运动,求:若要使滑块与斜面体一起加速运动,图中水平向右的力F的最大值.17.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θ=60°的光滑斜面,下端与一段很短的光滑弧面相切,弧面另一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水平传送带以5m/s的顺时针转动,今有如图所示一光滑的斜面,下端与一段很短的光滑孤面相切,孤面另一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水平传送带以5m/s顺时针转动,今有质量为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高度为h=5m处滑下,物体在孤面运动时不损失机械能,而且每次在孤面上运动时间极短可以忽略,已知传送带足够长,它与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m/s2求:(1)水平传送带至少多长,物体才不会从左端滑出.(2)物体第一次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2015-2016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1.物体a、b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争取的是( )A.t=2s时,a、b速度方向均发生变化B.t=4s时,a、b相距20mC.前4s,a、b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前4s,a与b的加速度始终相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速度时间图线速度的正负值表示速度的方向,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前4s,a的速度都为正,b的速度都为负,所以t=2s时,a、b速度方向均没有发生改变.故A错误.B、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t=4s时,a、b相距.故B正确.D、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前4s,ab的加速度方向都发生了变化,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前4s,a与b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反,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道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2.如图所示,一质量均匀的实心圆球被直径AB所在的平面一分为二,先后以AB沿水平和竖直两种不同方向放置在光滑支架上,处于静止状态,两半球间的作用力分别为F和F′,已知支架间的距离为AB的一半,则为( )A.B.C.D.【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左图,上面球收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支持力;对右图,隔离半个球分析,受重力、左侧球的支持力和右角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解答】解:设两半球的总质量为m,当球以AB沿水平方向放置,可知;当球以AB沿竖直方向放置,以两半球为整体,隔离右半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得,根据支架间的距离为AB的一半,可得θ=30°,则,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隔离法和整体法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后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基础题目.3.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经时间t速度为v1,此时施加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又经时间t物体回到出发点,速度为v2,已知下滑过程中物体始终未脱离斜面,则v2:v1的值为( )A.1:1 B.2:1 C.3:1 D.4:1【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该题要依据速度时间图象来解题,两段时间内的位移相同,都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据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速度关系.【解答】解:物体运动v﹣t图象如图:由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其前后两段时间位移相等,可得:,t1+t2=t,,解得:v2:v1=2:1.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用图象法解题,比用运动学公式来解要方便一些,关于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这类应用比较多见,应多留意.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与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连接,小车向右以加速度a的大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根弹簧的形变量总和为△x,不计物体与小车间的摩擦.则图中物块的加速度a等于( )A.B.C.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内物体相对小车的位移量为两弹簧形变量之和,车内受力关系是:M受k1的弹力匀加速运动,k1和k2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可得结果【解答】解:设两弹簧的形变量分别为x1和x2,依题意有:k1x1=k2x2,△x=x1+x2故有:x1=,x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1x1=k2x2=Ma,故a=,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很容易没有思路,解决本题依靠的就是对受力分析的掌握要达到要“精通”,虽看似不难,实际对受力分析的能力要求非常高.本题把握的重点就是分析要循序渐进,剥茧抽丝5.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从O点右侧给它一个初速度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O、C、B、A四点,最终停在A点,A、B、C三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由A、B、C到O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由O到C、B、A做匀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逐渐减小,由逆向转换法知由O点向C点、B点、A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位移时间关系判定即可.【解答】解:AC、由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由O到C、B、A做匀减速运动,故平均速度逐渐减小,故有,A错误、C正确;BD、由逆向转换法知由O点向C点、B点、A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可得===,B错误,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注意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逆向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计算可以使问题简单化.6.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与θ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则( )A.O~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B.q﹣段图象可能是直线C.q=D.p=【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半球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开始时不滑动,是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静摩擦力表达式分析;滑动后是滑动摩擦力,根据滑动摩擦定律列式分析.【解答】解:C、半圆体在平板上恰好开始滑动的临界条件是:mgsinθ=μmgcosθ,故有:μ=tanθ,解得:θ=,即q=,故C错误;AB、θ在0﹣之间时,F f是静摩擦力,大小为mgsinθ;θ在﹣之间时,F f是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综合以上分析得其F f与θ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故A、B错误;D、当θ=时,F f=mgsin,即p=,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要能够区分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然后结合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定律列式分析,基础题目.7.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为120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0.3~0.6s根据以上资料,通过计算判断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最接近( )A.100m B.200m C.300m D.400m【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汽车在湿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动摩擦因数最小,刹车时滑行的距离最大,根据运动学求出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由动能定理求出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再求解安全距离最接近的值.【解答】解:汽车的最高速度为v=120km/h=33.3m/s.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最大距离为x1=vt=33.3×0.6m=20m在汽车刹车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x2=0﹣得x2==≈173.6m,则总位移大小为x=x1+x2=193m,接近200m.故选B【点评】本题一抓住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二要会选择数据,同等条件下,动摩擦因数越小,汽车滑行的距离越大,根据动摩擦因数最小的情况求解安全距离.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处于伸直状态的轻绳一端拴在质量为m的物块上,另一端拴在固定于B点的木桩上.用弹簧秤的光滑挂钩缓慢拉绳,弹簧秤始终与地面平行.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当物块滑动至A位置,∠AOB=120°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 )A.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木桩受到绳的拉力始终大于FC.弹簧秤的拉力保持不变D.弹簧秤的拉力一直增大【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摩擦力专题.【分析】以弹簧秤挂钩结点处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求解绳子的拉力大小;物块缓慢滑动,处于平衡状态,则绳子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块摩擦力的大小,进而结合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求出摩擦因数.【解答】解:A、以弹簧秤挂钩结点处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如图:由几何知识知:绳子拉力T=F物块缓慢滑动,处于平衡状态:f=T=F即:μmg=F得:μ=,故A正确;B、由A分析知,此时木桩受到绳的拉力等于F,而不是大于F,故B错误;C、D、为了使木桩处于平衡状态绳子拉力始终等于F,但随着木桩的靠近,两边绳子夹角逐渐减小,由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知合力增大,则弹簧秤拉力一直增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由“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缓慢滑动”确定物块受力平衡,则绳子拉力不变.9.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块G1在三根细绳的悬挂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绳BP在水平方向,细绳AP偏离竖直方向37°角,且连在重为50N的物块G2上,物块G2静止与倾角为37°的斜面上,取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BP对物块G2的拉力9NB.绳PA对P点的拉力为20NC.斜面对物块G2的支持力40ND.斜面对物块G2的摩擦力为37.2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以结点P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PA、PB绳上的拉力大小.以木块G2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求出木块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和弹力.【解答】解:AB、分析P点受力,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A cos37°=G1,F A sin37°=F B,解得:F B=9N,F A=15N,故AB错误;CD、再分析物块G2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F f=G2sin37°+F′B•cos37°,F N+F′B sin37°=G2cos37°,F′B=F B,由以上三式解得F f=37.2N,F N=34.6N.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题是力平衡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其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再根据平衡条件进行求解.10.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的挡板C上,另一端自然伸长到A点.质量为m的物块从斜面上B点由静止开始滑下,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停在斜面上某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第一次滑到A点时速度最大B.物块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压缩量小于C.物块压缩弹簧后被反弹过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D.物块最终停在斜面上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mgsinθ【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当物块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结合共点力平衡求出最大速度时弹簧的压缩量,根据物块的受力分析物块的运动规律,结合平衡分析摩擦力与mgsinθ的关系.【解答】解:A、当物块受力平衡时,速度最大,由kx+μmgcosθ=mgsinθ,解得x=,故A错误,B正确;C、物块压缩弹簧后被反弹过程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故C错误;D、由于初态物块能够由静止下滑,可得最大静摩擦力小于重力分力,故最终停止运动时弹簧存在弹力,根据平衡知,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mgsinθ,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物块的受力分析物块的运动规律,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11.质量为M的半球形物体A和质量为m的球形物体B紧靠着放在倾角为a的固定斜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忽略B球表面的摩擦力,则关于物体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A对物体B的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A受到4个力的作用C.物体B对斜面的等于mgcosaD.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大于mgsina【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物体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判断A对B的弹力和斜面对B的支持力情况;再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判断B对A的压力情况.【解答】解:A、C、D、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A对B的支持力,由于弹力与接触面垂直,故A对B的支持力不是平行斜面向上,而是偏向上一点;根据平衡条件,有:mgsinα=FcosθFsinθ+N=mgcosα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物体B对斜面的压力小于mgcosα,物体B对物体A的压力大于mgsinα,故A错误,C错误,D正确;B、物体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B对A的压力,共4个力,故B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物体A对B的弹力与接触面垂直,不是平行斜面向上,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分析,不难.12.一质点(m=2kg)正自东向西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4m/s,从某时刻起受到一个沿东西方向的力作用,如图,是该力随时间周期性的变化图象(从该时刻开始计时,规定向东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末物块的速度大小为4m/sB.从该时刻起,质点做往复运动C.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12m/sD.8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4m/s【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各段时间内的加速度,结合速度的变化量,求出各个时刻的速度大小.【解答】解: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得在0~2s内,物体的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量为△v1=a1△t1=4×2m/s=8m/s,故在t=2s的速度为v2=﹣4m/s+8m/s=4m/s,故A正确;B、在2s~4s内,物体的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量为△v2=a2△t2=﹣2×2m/s=﹣4m/s,物体在t=4s的速度为v4=4m/s﹣4m/s=0,在t=4s后继续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4s~6s内,物体的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量为△v3=a3△t3=4×2m/s=8m/s,在6s~8s内,物体的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量为△v4=a4t4=﹣2×2m/s=﹣4m/s,故在t=8s末的速度为v8=△v3+△v4=4m/s,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运用,关键理清物体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综合求解.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3小题4分,14小题10分,共14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13.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取下一段如图所示的纸带研究其运动情况.设O点为计数的起始点,在四个连续的计数点中,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若物体做理想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计数点“A”与起始点O之间的距离s1为2.00cm,物体的加速度为4.00m/s2(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因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即:s2﹣s1=s3﹣s2其中:s3=18.00cm﹣10.00cm=8.00cms2=10﹣s1s1=s2﹣(s3﹣s2)代入数据解得:s1=4.00cm,s2=6.00cm又:,代入△t=0.1s,可以得到:a=2.00m/s2.故答案为:2.00,4.00【点评】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14.在用DIS实验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列表记录四组数据.(1)在图(c)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2)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过度;(3)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如图(b)所示.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是不必要的.(填“必要”或“不(4)如果实验装置如图(a),图为质量一定时,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与重物的总质量m之间的关系图象.设图(d)中直线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斜率为b,若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则小车的重量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实验分析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所提供数据采用描点法可正确画出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2)根据所画图象可得出正确结果.(3)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来测量绳子的拉力大小,绳子拉力的变化很精确测出,则不需要满足小车质量M远大于重物的质量m;。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B.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首次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D.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场的观点,并创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答案】A考点:物理学史1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的小球A和B紧..不动,两个质量不等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B.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任意一个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 tan θ=rmv2,解得v =θtan gr ,又rg r vθωtan ==,由于r A >r B ,故v A >v B ,ωA <ωB ,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根据ωπ2=T ,由于ωA <ωB ,故TA >TB ,选项C 错误;对A 、B 分别进行受力分析,都受到重力、支持力,且它们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圆锥筒对A 、B 的支持力及它们的合力相等,故N=θcos mg,与转动半径无关,选项D 错误。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知道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圆锥筒的中轴线上,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方程求解分析,各个量的最终表达式要控制好变量的个数唯一,即用小球转动过程半径r 写出表达式。
mF M θ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能力测试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某物体以30 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 /s 2,5 s 内物体( ) A .路程为65 m 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向下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 /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 /s ,方向向上 15.跳伞表演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观赏性体育项目,如图当运动员从直升飞机由静止跳下后,在下落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水平风力的 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风力越大,运动员下落时间越长,运动员可完成更多的动作 B .风力越大,运动员着地速度越大,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C .运动员下落时间与风力无关D .运动员着地速度与风力无关16.如图所示,站在汽车上的人用手推车的力为F ,脚对车向后摩擦力为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车匀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的合力为零B .当车加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的合力与车的位移相反C .当车减速运动时,F 和f 对车的合力与车的位移相反D .不管车做何种运动,F 和f 对车的合力都为零1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 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 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cos θ C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 D .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cosθ 18.一个25kg 的小孩从高度为3.0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m/s 。
取g =10m /s 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 A .重力做功500J B .支持力做功50J C .合外力做功50J D .阻力做功500J19.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 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 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楔形物块 的支持力为 ( ) A .(M +m )g B .(M +m )g -FC .(M +m )g +F sin θD .(M +m )g -F sin θ20.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A.等于零B.大小为mg21,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mg23,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mg,方向沿斜面向上21.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S-32,Cu-64,Ce-140第Ⅰ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踩压跳板使跳板弯曲到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板发生形变,运动员的脚没有发生形变B.运动员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的重力等大D.此时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15.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16.钢球A自塔顶自由落下2 m时,钢球B自离塔顶6 m距离处自由落下,两钢球同时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塔高为()A.24 m B.16 m C.12 m D.8 m17.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a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B为电源b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C为一个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将这个电阻R分别接到a、b两电源上,那么()A.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效率较高B.R接到b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C.R接到a电源上,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电源效率较低D.R接到b电源上,电阻R的发热功率和电源的效率都较高18.磁场中某区域的磁感线如图所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a>B bB.a、b两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a<B bC.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D.两条磁感线的空隙处不存在磁场19.如图所示,在真空中分别固定有电荷量为+Q和-Q的点电荷,a、b、c、d是两点电荷连线上的四个点,已知a、b到+Q的距离以及c、d到-Q的距离均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不等B.b、c两点的电场强度不同,电势相等C.将一个正试探电荷从a点沿任意路径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做的功,跟从d点沿任意路径移动到c点时电场力做的功相同D.一个正试探电荷在c点的电势能大于它在d点的电势能20.如图①所示,高空滑索是一种勇敢者的运动项目.如果一个人用轻绳通过轻质滑环悬吊在足够长的倾斜钢索上运动,在下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图②和如图③所示的两种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②的情形中,人只能匀加速下滑B.图②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的作用力大小为3mg/2C.图③的情形中,钢索对轻环无摩擦力D.图③的情形中,人匀速下滑2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恒定,内阻r=1 Ω,定值电阻R3=5 Ω.当开关K断开与闭合时,ab段电路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R2可能分别为4 Ω、5 ΩA.电阻RB.电阻R1、R2可能分别为3 Ω、6 ΩC.开关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一定小于K闭合时的示数D.开关K断开与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大小之比一定等于6 Ω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测试理科数学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11}A x x =-≤≤,2{20}B x x x =-<,则()U AC B = ( )(A ) [1,0]- (B ) ]2,1[ (C ) [0,1] (D ) (,1][2,)-∞+∞ 【答案】D考点:集合的运算.2.设复数1z i =+(i 是虚数单位),则22z z+=(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222(1)1211z i i i i z i+=++=-+=++,故选A. 考点:复数的运算.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A )2y x = (B )2xy = (C )21log y x= (D )sin y x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函数2y x =为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B :函数2xy =为偶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C :函数21log y x=为偶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D :函数sin y x =为奇函数. 所以综上可得:C 正确.考点:函数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 4.若1:1,:1p x q x><,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考点:充分必要条件.5.如图是秦九韶算法的一个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为( )(A ) 1030020(())a x a x a a x +++的值 (B )3020100(())a x a x a a x +++的值(C )0010230(())a x a x a a x +++的值 (D )2000310(())a x a x a a x +++的值【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秦九韶算法,0010230(())S a x a x a a x =+++,故选C. 考点:程序框图. 6.将函数3sin(2)3y x π=+的图象向右平移2π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 ) (A )在区间7[,]1212ππ上单调递减 (B )在区间7[,]1212ππ上单调递增 (C )在区间[,]63ππ-上单调递减 (D )在区间[,]63ππ-上单调递增【答案】B考点:函数图象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单调性.7.如图,设区域{}()|0101D x y x y =,,≤≤≤≤,向区域内随机投一点,且投入到区域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则点落到阴影区域{}3()|010≤≤≤≤M x y x y x =,,内的概率是( ) (A )14 (B )13(C )25 (D )2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区域D 的面积1S =,阴影部分的面积134101144S x dx x ===⎰,则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点落入到阴影区域M 的概率11414P ==.考点:几何概型.8.设a ,b ,c 是空间三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 )当c ⊥α时,若c ⊥β,则α∥β (B )当α⊂b 时,若b ⊥β,则βα⊥(C )当α⊂b ,且c 是a 在α内的射影时,若b ⊥c ,则a ⊥b (D )当α⊂b ,且α⊄c 时,若c ∥α,则b ∥c 【答案】B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 (A )64 (B )72 (C )80 (D )112【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下部是棱长为4的正方体,上部是三棱锥的组合体,如图所示,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3211=+=4437232V V V +⨯⨯⨯=组合体正方体三棱锥.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体积.10.若关于x 的方程033=+-a x x 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02≤<-a (B )20<≤a (C )22<<-a (D )22≤≤-a 【答案】C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11.若双曲线22221x y a b-= (0,0)a b >>上存在一点P 满足以||OP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2ab (其中O 为坐标原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 B .(1,2 C .[)2+∞ D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条件,2||2OP ab =,又P 为双曲线上一点,从而||OP a ≥,∴22ab a ≥,∴2b a ≥,又∵222222544a c a b a a =+≥+=,∴2c e a =≥. 考点:双曲线的离心率. 12.已知函数21()2xf x x e =+-(0)x <与2()ln()g x x x a =++的图象上存在关于y 轴对称的点,则a 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答案】B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函数的图象.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在(2x -x 2)5的展开式中x1的系数为 . 【答案】-20 【解析】试题分析:∵555215521()()()(2)22rrr r r r r r xT C C x x ---+=-=-,令521r -=-,∴3r =, 此时32351()(2)202C -=-. 考点:二项式定理.14.已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5000x y x y y ++≥⎧⎪-≤⎨⎪≤⎩,则243z x y =+-的最大值是 .【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满足约束条件5000x y x y y ++≥⎧⎪-≤⎨⎪≤⎩的区域如图所示,目标函数243z x y =+-在点(0,0)处取得最大值.考点:线性规划.15.已知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且201320150a a +=⎰,则2014201220142016(2)a a a a ++的值为 . 【答案】2π 【解析】试题分析:∵0π=⎰,∴20132015a a π+=,∴20142a π=,∴22014201220142016(2)22a a a a πππ++=⨯=.考点:积分的运算、等差数列的性质.16.已知函数31110242()21122 x x f x x x x ⎧⎡⎤-+∈⎪⎢⎥⎣⎦⎪=⎨⎛⎤⎪∈ ⎥⎪+⎝⎦⎩,,,,,()()3sin 22032g x a x a a ππ⎛⎫=+-+> ⎪⎝⎭, 给出下列结论:①函数()f x 的值域为203⎡⎤⎢⎥⎣⎦,;②函数()g x 在[]01,上是增函数; ③对任意0a >,方程()()f x g x =在区间[]01,内恒有解; ④若存在[]1201x x ∈,,,使得()()12f x g 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4495a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 【答案】①②④ 【解析】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四边形ABCD 的内角A 与内角C 互补,132AB ,BC ,CD AD ====. (Ⅰ)求角C 的大小及线段BD 长; (Ⅱ)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答案】(1)060C =,BD =;(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面积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连结BD ,在ABD ∆和CBD ∆中,利用余弦定理列等式2222cos BD BC CD BC CD C =+-∙∙和2222cos BD AB DA AB DA A =+-∙∙,且cos cos C A =-,代入数据得1312cos 54cos C C -=+,求c o s C 的值,进而求C 和BD 的值;第二问,由第一问知ABD∆和CBD ∆的面积可求,故四边形ABCD 等于ABD ∆和CBD ∆的面积.试题解析:(1)由题设及余弦定理得:2222cos 1312cos BD BC CD BC CD C C =+-∙∙=-,①,2222cos 54cos BD AB DA AB DA A C =+-∙∙=+,②,由①②得:1cos 2C =,故060C =,BD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11sin sin 22S AB DA A BC CD C =∙∙+∙,011(1232)sin 6022S =⨯⨯+⨯⨯=.考点:余弦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面积. 18.(本小题满分12分)为了整顿道路交通秩序,某地考虑将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的态度,在普通行人中随机选取了200人进行调查,得到如下数据:(Ⅰ)若用表中数据所得频率代替概率,则处罚10元时与处罚20元时,行人会闯红灯的概率的差是多少?(Ⅱ)若从这5种处罚金额中随机抽取2种不同的金额进行处罚,在两个路口进行试验. ①求这两种金额之和不低于20元的概率;②若用X 表示这两种金额之和,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1)320;(2)①35, ②分布列详见解析,20EX =.试题解析:(Ⅰ)由条件可知,处罚10元会闯红灯的概率与处罚20元会闯红灯的概率的差是4010320020020-=.---- 4分 (Ⅱ)①设“两种金额之和不低于20元”的事件为A ,从5种金额中随机抽取2种,总的抽选方法共有2510C =种,满足金额之和不低于20元的有6种,故所求概率为63()105P A ==.---- 6分②根据条件,X 的可能取值为5,10,15,20,25,30,35,分布列为----10分111111151015202530352010105551010EX =⨯+⨯+⨯+⨯+⨯+⨯+⨯=---- 12分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Ⅰ)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Ⅱ)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Ⅲ)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AB ∥平面DEF ;(2)721;(3)在线段BC 上存在点4(3P ,使AP D E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问题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要证明线面平行,关键是平面内找到一条可能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观察到平面BEF 中三条已知直线中,EF 可能与AB 平行,故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证明;第二问,要求二面角的余弦,要求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这个平面角的余弦值,进而给出二面角的余弦值;第三问,线线垂直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推得,直线和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这是寻找线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垂直问题的证明,其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结合起来.∴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为721;---- 8分(Ⅲ)设332023),0,,(=∴=-=⋅y y y x P 则 又)0,32,(),0,,2(y x PC y x BP --=-=,//()BP PC x y xy y ∴-=-+=把BC BP x y 31,34332=∴==代入上式得,∴在线段BC 上存在点4(,33P ,使AP DE ⊥. ----12分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问题.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2(1,0)F ,点H 在椭圆上.(I )求椭圆的方程;(II )点M 在圆222x y b +=上,且M 在第一象限,过M 作圆222x y b +=的切线交椭圆于P ,Q 两点,求证:△2PF Q 的周长是定值.【答案】(1)22198x y +=;(2)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利用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即可得出;第二问,方法1:设()1122,,(,)P x y Q x y ,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与22198x y +=,可得1233x PF =-,再利用切线的性质可得113PM x =,可得211113333PF PM x x +=-+=,同理23QF QM +=,即可证明;方法2:设()1122,,(,)P x y Q x y ,设PQ 的方程为(0,0)y kx m k m =+<>,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可得根与系数的关系,利用弦长公式可得|PQ|,利用PQ 与圆822=+y x 相切的性质可得2122k m +=,得到26||89kmPQ k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得1233x PF =-,同理可得2221(9)333x QF x =-=-,即可证明结论.(II )方法1:设()1122,,(,)P x y Q x y ,则2211198x y +=,2PF ===∵103x <<,∴1233x PF =-, 在圆中,M 是切点,∴113PM x ====,∴211113333PF PM x x +=-+=, 同理23QF QM +=,∴22336F P F Q PQ ++=+=, 因此△2PF Q 的周长是定值6.…………(12分)方法2:设PQ 的方程为(0,0)y kx m k m =+<>,由⎪⎩⎪⎨⎧=++=18922x x m kx y ,得072918)98(222=-+++m kmx x k设),(),,(2211y x Q y x P ,则2219818k km x x +-=+,222198729km x x +-=, ∴||1||212x x k PQ -+=2122124)(1x x x x k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ln a f x x x=-. (I )当3a =-时,求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II )若函数()f x 在[1,]e 上的最小值为32,求实数a 的值; (Ⅲ)若函数2()f x x <在(1,)+∞上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答案】(1)单调增区间为(3,)+∞;(2)a =(3)1a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计算能力.第一问,先将3a =-代入,得到()f x 解析式,利用'()0f x >和'()0f x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第二问,分别讨论1a ≥-、a e ≤-、1e a -<<-的情况,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从而求出a 的值;第三问,由题意得3ln a x x x >-,令3()ln g x x x x =-,得到2()()1ln 3h x g x x x '==+-,216()x h x x-'=,得出()h x 在(1,)+∞递减,从而()g x 在(1,)+∞递减,得出结论.③若1e a -<<-,当1x a <<-时,()0f x '<,∴()f x 在(1,)a -上为减函数, 当a x e -<<时,()0f x '>,∴()f x 在(,)a e -上为增函数,∴min 3[()]()ln()12f x f a a =-=-+=,∴a =综上所述,a =9分 (3)∵2()f x x <,∴2ln ax x x-<.∵0x >,∴3ln a x x x >-在(1,)+∞上恒成立, 令32()ln ,()()1ln 3g x x x x h x g x x x '=-==+-,则2116()6x h x x x x-'=-=.∵1x >,∴()0h x '<在(1,)+∞上恒成立,∴()h x 在(1,)+∞上是减函数, ∴()(1)2h x h <=-,即()0g x '<,∴()g x 在(1,)+∞上也是减函数,∴()(1)1g x g <=-.∴当2()f x x <在(1,)+∞恒成立时,1a ≥-.……………………………………12分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请考生在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如图,圆周角C ∠BA 的平分线与圆交于点D ,过点D 的切线与弦C A 的延长线交于点E ,D A 交C B 于点F . (I )求证:C//D B E ;()II 若D ,E ,C ,F 四点共圆,且C C A =B ,求C ∠BA .【答案】(1)证明详见解析;(2)27BAC π∠=.试题解析:(Ⅰ)证明:因为EDC DAC ∠=∠,DAC DAB ∠=∠,DAB DCB ∠=∠, 所以EDC DCB ∠=∠, 所以//BC DE .…4分(Ⅱ)解:因为D ,E ,C ,F 四点共圆,所以CFA CED ∠=∠, 由(Ⅰ)知ACF CED ∠=∠,所以CFA ACF ∠=∠. 设DAC DAB x ∠=∠=,因为AC ⌒=BC ⌒,所以2CBA BAC x ∠=∠=, 所以3CFA FBA FAB x ∠=∠+∠=,在等腰ACF ∆中,7CFA ACF CAF x π=∠+∠+∠=,则7x π=, 所以227BAC x π∠==.…10分考点: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已知椭圆C :22143x y +=,直线:l 3x y t⎧=-+⎪⎨=⎪⎩(t 为参数). (I )写出椭圆C 的参数方程及直线l 的普通方程;(II )设()1,0A ,若椭圆C 上的点P 满足到点A 的距离与其到直线l 的距离相等,求点P 的坐标.【答案】(1)2cos x y θθ=⎧⎪⎨=⎪⎩,:90l x +=;(2)8(,55P -.考点:椭圆的参数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f x x a =-.(I )当2a =时,解不等式()41f x x ≥--; (II )若()1f x ≤的解集为[]0,2,()110,02a m n m n+=>>,求证:24m n +≥. 【答案】(1)17,,22⎛⎤⎡⎫-∞-+∞ ⎪⎥⎢⎝⎦⎣⎭;(2)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C.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D.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哥白尼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答案】C考点:物理学史【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物理学史的考查;关键是知道课本上涉及到的物理学家的名字以及他们为物理学发展的伟大贡献,并且要学习他们为科学发展而献身的伟大精神;物理学史的考查历来是考试的热点问题,应该熟练掌握.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50m处,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B.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30s末,甲、乙两车相距100m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答案】D考点:v-t 图线【名师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直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属于基础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图像的能力。
3.如图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 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作用保持静止。
若力F 大小不变,将力F 在竖直平面内由沿斜面向下缓慢地转到沿斜面向上(转动范围如图中虚线所示),在F 转动过程中,物体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物体与斜面间的A .弹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B .弹力一定先减小后增大C .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 .摩擦力一定一直减小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及拉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故合力为零;将重力和拉力都分解到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在垂直于斜面方向,重力的分力、支持力及拉力的分力平衡,因拉力的分力先增大后减小,故弹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 错误、B正确;在沿斜面方向上,重力向下的分力、拉力的分力及摩擦力的合力为零;因拉力的分力先向下减小,后向上增大,故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向下增大,也可能一直减小,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C. 考点:物体的平衡【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因拉力及摩擦力的关系不明确,故摩擦力存在多种可能性,应全面分析;解题中受力分析仍然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此题是中等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14.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 和+5Q 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 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r2,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54F B.45F C.516FD .512F15.某一用直流电动机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所示,重物m =50kg ,电源的电动势E =110V ,不计电源内阻及各处的摩擦.当电动机以v =0.80m/s 的恒定速度向上提升重物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I =5A ,(g=10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4Ω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400WC.电动机的输入功率是500WD.电动机线圈的发热功率是125W16.经长期观测发现,A 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但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 ,则行星B 运动轨道半径为( )A .R =R 0t 0t 0-TB .R =R 03t 2(t 0-T 0)2C .3000T t t R R -=D .R =R 03t 20t 0-T 017.如图所示,A 、B 两点各放有电量为十Q 和十2Q 的点电荷,A 、 B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 =CD =DB .将一正电荷从C 点沿直线移到D 点,则( )A .电场力一直做正功B .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B .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D .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1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 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
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 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 .带点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 .P 点的电势将降低C .带点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D .电容器的电容减小,极板带电量将增大19.如图,在负点电荷Q 的电场中,有P 、M 、N 、O 四点,P 、M 、N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O 为PN 的中点,∠P=30°,MN=a ,P 、M 、N 、O 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P ϕ、 M ϕ、N ϕ、Oϕ表示。
各位高三物理老师:预计明天(1月17日)下午开始进行第一次质量检测考试(原来的一摸考试)网评,本次各题均为双评,各校任务量为双评任务量是各自学校人数×210%,这次设定三评卷即仲裁卷评卷小组,网管已设定好这些人都有仲裁卷的登陆权限(各校备课组长及时关注仲裁卷的评卷进程)。
希望各位老师及时自觉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要求三天评完卷),大家辛苦了,谢谢。
本次网评仲裁小组人员名单:评计算题时适当放宽标准,能给分处尽量给分。
吉林一中:杨建华李苗吉林二中:刘彬陈爽英吉林四中:孙岩韩文元毓文中学:于春雨吉林市实验中学:袁景彬吉化一中:杜庆智展福祥田家炳中学:赵丽娜吉化三中:李春哲松花江中学:刘洋陈长林吉林十二中:王可欣栗庆永吉实验高中:叶玉霞舒兰一中:王喜军蛟河一中:吕还乡磐石一中:于童桦甸四中:杨爱军各小组人员分配情况:1组:第13、14大题杨建华(本组评卷的题长)、陈爽英、展福祥、王可欣、于童2组:第15大题李苗(本组评卷的题长)、孙岩、赵丽娜、李春哲、杨爱军3组:第16大题杜庆智(本组评卷的题长)、韩文元、刘洋、叶玉霞、吕还乡4组:第17大题于春雨(本组评卷的题长)、刘彬、袁景彬、陈长林、栗庆、王喜军上述人员在各自学校的评卷任务量减半,请各校备课组长酌情安排各题的任务量,谢谢,大家辛苦了。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1—6每题4分,7—12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D2 C3 C4 C5 A6 C7 BC8 BD9 BD 10 BC 11 AD 12BD实验题13.(6分)(1)0.40(2分);1.0(2分);(2)斜面倾角(或A 点的高度等)(2分)14.(11分)(1)C (1分)、A (1分)、E (1分);(2)如图;(2分)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电路也算正确同样给分(3)如图所示(2分)按分压电路连线正确的同样给分(4)偏小(2分);电压表的内阻的分流(2分)15.(12分) (1)设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v 0,下落高度为h 0h 0=v 202g=20 m 2分 (2)设匀速下落时速度为v ,则v =5 m/s ,1分 由kv =2mg ,得k =200 N ·s/m 。
2015—2016学年度吉林一中质量检测6高三物理试题一.选择(每题4分共48分)一、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A N,则每一个分子的质量和单位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别离是()A.ANM、ANMρB.AMN、AMNρC.ANM、AMNρD.AMN、ANMρ二、真空中两个固定的相距较近且电性相同的点电荷A和B,现释放B且B只在A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B 在运动进程中受到的库仑力()A.始终维持不变B.不断增加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3、如图,垂直矩形金属框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
导体棒ab垂直线框两长边搁在框上,ab长为l。
在△t时刻内,ab向右匀速滑过距离d,则()A、因右边面积减少Ld,左侧面积增大Ld,则LdB2⋅=∆ϕ,tBLd∆=2εB、因右边面积减小Ld,左侧面积增大Ld,两边抵消,0=∆ϕ,0=εC、BLd=∆ϕ,tBLd∆=εD、不能用t∆∆ϕε算,只能用BLv=ε4、下列各类运动中,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有()A.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平抛运动D.竖直上抛运动五、如图所示,一个不带有电的绝缘导体P正向带有负电的小球Q靠近(不接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P两头带等量同种电荷B.A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C.B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D.导体P两头的感应电荷愈来愈少六、如图所示,中间有孔的物块A套在滑腻的竖直杆上,通过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物体拉着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拉力F及拉力F的功率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不变,P减小 B.F增大,P增大C.F增大,P不变 D.F增大,P减小7、在科学的进展历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奉献.下列叙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A.开普勒以行星运动定律为基础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伽利略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观看总结取得行星运动三定律八、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y轴上沿x轴正方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从同一点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飞行时刻比b长B.b的飞行时刻比c长C.a的初速度最大D.c的末速度比b大九、如图,ab和cd为两条相距较远的平行直线,ab的左侧和cd的右边都有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闭合曲线是由两个半圆及与半圆相切的两条线段组成.甲、乙两带电体别离从图中的A、D两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开始向两边运动,轨迹如图.它们在C点碰撞后结为一体向右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不计重力、阻力) ( )①开始时甲的速度必然比乙大②甲的带电荷量必然比乙大③甲乙结合后,仍在原闭合曲线上运动④甲乙结合后,会离开原闭合曲线运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如图所示,把一个带电小球A固定在滑腻的水平绝缘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处放置带电小球B。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B.牛顿站在“巨人”的肩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首次计算出了地球的质量C.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D.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场的观点,并创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5.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的..不动,两个质量不等小球A和B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角速度B.球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的线速度C.球A的运动周期一定小于球B的运动周期D.球A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对筒壁的压力16.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11月5日进入38万公里以外的环月轨道,11月24日传回首张图片,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成功。
“嫦娥一号”围绕月球的运动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已知,如果在这次探测工程中要测量月球的质量,则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有()A.“嫦娥一号”的质量和月球的半径B.“嫦娥一号”绕月球运动的周期和轨道半径C.月球的半径和“嫦娥一号”绕月球运动的周期D.“嫦娥一号”的质量、月球的半径和“嫦娥一号”绕月球运动的周期17.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斜面顶端P以速度v0抛出一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某处Q点,小球落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斜面的夹角为α,若把初速度变为3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夹角α将变大B.夹角α与初速度大小无关C.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变D.PQ间距是原来间距的3倍18.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表面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 ( )A.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 .在相同时间内b 转过的弧长最长C .c 在2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 6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19.转笔(Pen Spinning )是一项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以手指来转动笔的休闲活动,如图所示。
转笔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假设某转笔高手能让笔绕其上的某一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笔杆上的点离O 点越近的,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越小B . 笔杆上的各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C . 若该同学使用中性笔,笔尖上的小钢珠有可能因快速的转动做离心运动被甩走D . 若该同学使用的是金属笔杆,且考虑地磁场的影响,由于笔杆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因此金属笔杆两端一定不会形成电势差。
20.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嫦娥三号的飞行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
假设嫦娥三号在环月段圆轨道和椭圆轨道上运动时,只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则( )A .若已知嫦娥三号环月段圆轨道的半径、运动周期和引力常量,则可算出月球的密度B.嫦娥三号由环月段圆轨道变轨进入环月段椭圆轨道时,应让发动机点火使其减速C.嫦娥三号在环月段椭圆轨道上P点的速度大于Q点的速度D.嫦娥三号在动力下降阶段,其引力势能减小21.将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距水平地面同一高度处,分别以v和2v的速度水平抛出,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A.甲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它的速度变化都相同B.甲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任何相等时间内它的动能变化都相同C.两物体落地前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D.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功率相同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欧姆挡测某未知电阻的阻值,他将开关置于×1挡位,指针示数如图,若想更准确一些,下面操作正确的步骤顺序是(填序号)A. 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B. 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机械调零C. 将开关置于×1k挡D. 将开关置于×100挡E. 将两表笔接未知电阻两端,待指针稳定后读数.23. (9分)某同学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在方格纸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小方格的边长L=6.4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实验中记录了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e 所示。
(g=10m/s2)①图示的几个位置中,明显有问题的是___________②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 ;③小球经过位置b 的速度为_________m/s24. (14分)2013年6月,我国成功实现目标飞行器“神舟十号”与轨道空间站“天宫一号”的对接.如图所示,已知“神舟十号”从捕获“天宫一号”到实现对接用时t ,这段时间内组合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此过程轨道不变,速度大小不变),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万有引力恒量G ,不考虑地球自转;求:(1)地球质量M ;(2)组合体运动的周期T ;(3)组合体所在圆轨道离地高度H 。
25. (18分)如图是利用传送带装运煤块的示意图。
其中,传送带的从动轮与主动轮圆心之间的距离为s =3m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半径相等,主动轮轴顶端与运煤车底板间的竖直高度H = 1.8 m ,与运煤车车箱中心的水平距离x = 0.6m 。
现在传送带底端由静止释放一煤块(可视为质点)。
煤块恰好在轮的最高点水平抛出并落在车箱中心,取g = 10 m/s 2,sin37°=0.6, cos37°= 0.8,求:(l )主动轮的半径;(2)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3)煤块在传送带上直线部分运动的时间。
33. 【物理——选修3-3】(15分)(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势能的缘故B.一定量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汽,其分子之间的势能增加C.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D.如果气体分子总数不变,而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因此压强必然增大E.一定量气体的内能等于其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容器横截面积为S,活塞重为G,大气压强为p0。
若活塞固定,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1;若活塞不固定,仍使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需吸收的热量为Q2。
不计一切摩擦,在活塞可自由移动时,封闭气体温度升高1℃,活塞上升的高度h应为多少?34.[物理——选修3-4](15分)(1)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 点,t+0.6 s时刻,这列波刚好传到Q点,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这列波的波速为16.7 m/sB.这列波的周期为0.8 s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30 cmD.从t时刻开始计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时,恰好是t+13s这个时刻E.当t+0.5 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2) 如图所示,一等腰直角三棱镜放在真空中,斜边BC长度为d,一束单色光以600的入射角从AB侧面的中点D入射,折射后从侧面AC射出,不考虑光在AC面的反射。
已知三棱镜的折射率n c,求此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35.【物理——选修3-5】(15分)(1) 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 .每个核子只跟邻近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由汤姆逊在a 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的D .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E .关于原子核内部的信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2) 如图甲所示,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是 A m =4.0 kg 和B m =3.0 kg 。
用轻弹簧拴接,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物块B 右侧与竖直墙相接触。
另有一物块C 从t =0时以一定速度向右运动,在t =4 s 时与物块A 相碰,并立即与A 粘在一起不再分开,物块C 的v-t 图像如图乙所示。
求:①物块C 的质量;②B 离开墙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P E 。
高三一模物理参考答案14.A15.B16.B17.B18.BC19.AC20.BD21.ACD22.DAE23. ①d ;②1.6;③ 2.024. 【答案】(1)G gR 2(2)θπt 2(3)R r gR -3222θ25. 【答案】(1)0.1m (2)1m/s ;(3)4.25s33. 【答案】(1)BC E ;(2)h =210Q Q p S G-+。
34. (1)【答案】BDE(2)35.(1)【答案】BDE(2)【答案】①2kg;②9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