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协议

  • 格式:ppt
  • 大小:682.50 KB
  • 文档页数:5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例如技术的变化),只要 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 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的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 的子系统。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
教学目的: 1、了解网络体系结构概念; 2、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 3、了解各层次的特点与功能; 4、掌握TCP/IP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
3.1 基本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3 TCP/IP协议----四层模型
3.1 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 1、建立物理通路 2、发起通信的计算机激活(Activate)通路 3、告诉网络如何识别接收计算机 4、发起通信计算机必须查明对方计算机是否准备接收 5、发起计算机必须清楚对方软件是否准备好接收和存
储文件 6、文件格式保持一致,某台计算机完成转换工作 7、差错处理
3.1 基本概念
二、网络协议 1、何谓协议
协议就是约定的规则,网络协议就是网络通信 中控制数据传输的规则。 2、网络协议的三要素 (1)语义(做什么):包括用于协调和差错处理, 流量控制的控制信息 (2)语法(怎么做):数据编码格式与信号的电平 (3)时序(何时做):速度的匹配和排序
在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真正以协同方式进行通信的任 务是十分复杂的。为了设计这样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早在 最初的ARPANET设计时即提出了分层的方法。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 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总是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3.1 基本概念
1974年,美国IBM公司宣布了它研制的系统网络体 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3.2 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
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 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因为它们的种类非常多,物理层的作用 是尽可能的屏蔽这些差异,对它的高层即数据链路层提供统一的服务。 所以物理层主要关心的是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的比 特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物理层在设计时涉及的主要问题有:
物理层 – 传输原始比特流,用物理介质(线 路)把两端连接起来,并在上面传递比特流
>> 机械特性:可连接性,大小、尺寸、形状等。 >> 电气特性:语义,比特“0”的电平;比特“1”的电平 >> 功能特性: 各个线芯的作用 >> 过程特性/规程特性:语法和定时,建立连接——传递数 据——拆除连接,即各信号线的工作规则和先后顺序。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 有了精确的说明。
OSI 七层协议图
3.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分层次的原则
(1) 功能明确、相互独立 (2) 功能局部化 (3) 每层只建立上下两层的接口 (4) 接口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量少 (5) 类似的功能尽可能放在同一层 (6) 层数应适中,不要太多太少 (7) 按具体的需要可以在同一层内再划分为若干子层次
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 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 来研究该问题。不久,就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 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 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简称为OSI。
wk.baidu.com
>> 机械特性 DB25:25针,上排13针,下排12针。
>> 电气特性 数据信号:用+8V或+12V代表“0”,用-8V或-12V代表“1”; 控制信号:则用“0”代表接通,“1”代表断开。
>> 功能特性 2:发送数据;3:接收数据;7:信号地
>> 过程特性 终端就绪-请求发送-检测到允许发送-发送数据-撤消请求发送-撤消终端就 绪
用多大的电压代表“1”或“0”,以及当发送端发出比特“1”时,在接 收端如何识别出这是比特“1”而不是比特“0”
– 确定连接电缆材质、引线的数目及定义、电缆接头的几何尺寸、锁 紧装置等
– 指出一个比特信息占用多长时间
– 采用什么样的传输方式
– 初始连接如何建立当双方结束通信如何拆除连接。
综上所述,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 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3.1 基本概念
三、体系结构 1、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
协议(Protocol):通信规约; 层次(Layer):分层处理; 接口(Interface):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2、何谓体系结构 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次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 机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
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 息交换的规则之集合。
出错了, 请重发!
喂,请用中文, 慢一点!
打印文 发E-mail 件mail
语法 语义 定时规则
3.1 基本概念
四、体系结构的形成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由于计算机型号不一,终端类型
各异,加之线路类型、连接方式、同步方式、通信方式的 不同,给网络中各结点的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 划分成七个层次,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这七层 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OSI采用这种层次结构可以带来很多好处。如: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 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间的接口(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务。由 于每一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因而可将一个难以处理的复 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更小一些的问题。这样,整个问 题的复杂程度就下降了。
EIA RS-232-C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Recommended Standard,EIA)颁布的一个串行总线标准,广泛用于计算机和打印 机的串行连接、计算机和Modem之间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