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静脉输液
- 格式:pptx
- 大小:10.24 MB
- 文档页数:20
静脉输液(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建立静脉通路可以方便抢救。
对于长期需要输液的患者,静脉输液可以减轻痛苦并保护血管。
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信息并向患者解释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同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以及评估患者的局部皮肤、血管情况和肢体活动度。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要求患者排尿和穿刺肢体保暖。
在准备方面,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单、输液执行单和瓶贴,并检查药液标签、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
消毒瓶口和瓶塞,将输液器针头插入瓶塞至根部,将输液器袋套在药瓶上。
在患者旁边,护士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药液标签,然后关闭调节器,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
展开输液管,先将茂菲滴管倒置,抬高滴管下输液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流入滴管内。
当液体达到1/2-2/3满时,迅速倒转滴管,使液体缓慢下降。
液体流入头皮针管内后,关闭调节夹,检查输液管内是否有气泡,并将输液管放置妥当。
在操作流程中,护士需要打开留置针包装并将无菌透明辅料放置在治疗盘备用。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穿刺静脉肢体下垫一次性治疗巾。
选择前臂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静脉,放置止血带。
消毒液消毒皮肤(第一遍),消毒范围直径≥8cm(待干)。
在静脉穿刺点上方8-10cm处扎止血带,消毒液消毒皮肤(第二遍),消毒范围<第一遍(待干)。
快速洗手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药液标签。
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连接留置针,垂直向上轻轻除去护针帽,一手固定导管座,左右转动针芯松动外套管。
在输液过程中,存在多个操作环节出现错误。
其中,医护人员未核对医嘱单、输液执行单和瓶贴,未核对药物及标签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未查看药液性质的包装和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消毒瓶口方法和输液器使用不正确,操作前未核对患者,未解释并取得配合,未关闭调节器或旋紧头皮针,排气方法不正确,未检查气泡,未打开留置针和贴膜,未垫治疗巾等操作也存在问题。
静脉输液(留置针固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流程步骤1. 消毒准备- 手部消毒,佩戴手套。
- 将消毒水倒入碗中,准备消毒纱布。
2. 物品准备- 制袋准备,包括输液袋、输液管、注射器、留置针、纱布等。
- 检查物品完整性和有效期。
3. 准备留置针- 打开留置针包装,确保留置针封闭端处于消毒状态。
- 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和有效期。
4. 固定留置针- 在受治疗对象合适的部位选择针眼。
- 用酒精棉球清洁被选部位。
- 将酒精棉球贴在部位上,用绕口令消毒液涂抹在清洁区域上。
- 使用无菌技术将留置针插入所选部位的静脉内。
- 固定留置针,使用透明敷贴或绷带固定。
5. 连接输液管- 使用消毒纱布,将输液管连接到留置针上。
6. 输液操作- 检查输液袋是否无漏气,无漏液。
- 打开输液袋,按要求调整输液速度。
- 监测输液过程中的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7. 完成操作- 操作完成后,将废弃物丢弃在指定中。
- 将工作区域清理干净,归位相关物品。
评分标准- 0分:完全不熟悉操作流程,无法正确执行。
- 1分:对操作流程有部分了解,但无法独立完成。
- 2分:对操作流程基本了解,能够基本独立完成。
- 3分:对操作流程熟悉,能够独立完成,并具备必要的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 4分: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并能正确操作、判断和解决问题。
- 5分:对操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独立完成,并在过程中能科学判断、灵活操作,及时解决问题。
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实际评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有关知识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长期输液和药物治疗的方法,它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减少疼痛和创伤。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需要仔细的准备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一、留置针的选择留置针的选择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以及医生的建议和经验进行。
常见的留置针有三种:外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留置针和股静脉留置针。
其中,外周静脉留置针适用于短期输液和轻度病人;中心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需要大量输液或药物治疗的病人;股静脉留置针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或药物治疗的病人。
二、留置针的准备留置针操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史、药物过敏史和手术史等信息。
其次,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输液装置,检查它们的完整性和无菌性。
最后,医生需要向病人说明留置针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征得病人的同意。
三、留置针的操作留置针的操作应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操作前需要洗手、戴手套和穿戴无菌衣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通常是在手臂、肘部或背部静脉处。
2. 用无菌消毒剂清洗穿刺点周围的皮肤,并用无菌巾将穿刺点覆盖。
3.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局部麻醉药物,在穿刺点周围皮肤注射,以减轻疼痛和不适。
4. 用无菌手术器具穿刺静脉,将留置针插入静脉内。
5. 确认留置针的位置和通畅性,以及无泄漏和血肿。
6. 固定留置针和输液装置,将输液或药物连接到留置针上。
7. 监测病人的病情和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定时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
四、留置针的护理留置针的护理是确保留置针使用效果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检查留置针的通畅性和无菌性,及时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
其次,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更换留置针和输液装置,以避免感染和堵塞。
最后,病人需要保持留置针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碰撞和拉扯,以减少留置针脱出和感染的风险。
五、注意事项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和输液装置,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性。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有关知识
以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有关知识为标题,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留置针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
留置针静脉输液是一种通过留置针将输液管插入静脉内进行输液的方法。
留置针是一种特殊的输液针,它的针头较长,可以插入静脉内,而且可以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方便输液。
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工作:消毒留置针、输液管、患者皮肤等。
2.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手臂内侧的静脉,因为这里的静脉较粗,插入留置针较容易。
3.插入留置针:将留置针插入静脉内,插入时要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静脉。
4.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连接到留置针上,注意要紧固好连接处,避免漏液。
5.调节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嘱,调节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6.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7.输液结束:输液结束后,要及时拆除留置针和输液管,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留置针静脉输液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同时要注意留置针的位置和输液速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留置针静脉输液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输液方法,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及处理1.发热反应(1)发生原因: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l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3)预防措施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改进安瓿的割锯与消毒:安瓿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能达到无菌的目的。
3)加强加药注射器的使用管理: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4)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
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
(4)处理措施1)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
2)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3)对症处理:寒战患者给予保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2.急性肺水肿(1)发生原因: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3)预防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病患者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患者,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4)处理措施1)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共5篇)第一篇: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静脉留置输液是采用静脉留置针技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
主要适用于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者。
用物1.基础治疗盘:无菌持物钳、碘伏、70%乙醇、砂轮、剪刀、启瓶器、棉签、弯盘。
2.输液盘:碘伏、棉签、止血带、弯盘、一次性留置针、透明敷贴、胶布3.其他:遵医嘱备液体及药物、输液卡、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瓶套、输液架、手套1双[操作程序] 1..备好输液架,带输液卡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或家属做好解释,评估病人情况,做好输液前的准备。
2.备齐用物。
擦净药液瓶,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检查瓶口、瓶体、瓶内液体。
3 3 套上瓶套。
洗手,戴口罩。
备胶布。
4.启开液体瓶铝盖中心部份,常规消毒瓶盖,按医嘱加入药物。
在瓶签上注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加药时间并签名。
5.检查输液器后关闭调节器,取出输液管和通气管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6.整理治疗台。
7.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药物。
8.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检查输液管内有无空气。
9.检查留置针型号及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取出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空气。
10.检查并打开透明敷贴外包装,选择合适的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
常规消毒皮肤,直径8cm以上,待开。
11.戴手套,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
再次核对并排尽空气,关闭调节器,取下针套。
12.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针翼,针头斜面向上,嘱病人握拳,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进针。
13.见导管尾部有回血后,降底穿刺角度,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0。
2cm。
14.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5cm,持针座将套管全部送入静脉内。
15.松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打开调节器。
待液体滴入通畅后,撤去针芯,用透明敷贴作密闭式固定导管。
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签名的小胶布再次固定留置针管。
留置针静脉输液技能竞赛理论相关知识要点
1.留置针的选择:留置针的尺寸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输
液的需要来确定。
通常使用18G-22G的留置针。
3.留置针的固定:成功插入留置针后,需要将其固定在患者体表上,
以防止移动或脱落。
可以使用透明固定膜或透明胶带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并确保留置针与皮肤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允许通风。
4.输液配速的掌握: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的输液配速。
临床上常用的输
液速度有滴速计法、秒计法和滴数计法。
滴速计法就是计算规定时间内滴
液的滴数,根据液体的总量,计算出需要的输液时间。
秒计法是以滴数和
时间来计算滴液速度,通过计算规定时间内滴液的滴数,然后将滴数除以
时间,得到每分钟的滴数。
5.输液监测与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感染、
溶血等并发症。
在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液、更换留置针、补液等。
6.留置针的护理:留置针应定期护理,包括每日清洁皮肤,保持留置
针通畅,并更换透明固定膜或透明胶带。
如果留置针周围有红肿、渗液或
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留置针静脉输液技能竞赛的相关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掌
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留置针静脉输液技术的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标准
留置针静脉输液是一种经皮穿刺技术,在静脉内留置一根管子,用于长期输液治疗或者采集静脉血标本。
它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技术,但是需要严格的操作标准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操作标准如下:
1. 留置针的选择:应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管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成人可选择20-24号的留置针,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选择相应的留置针。
2. 消毒:操作前需要对皮肤进行消毒,通常使用酒精棉球或者碘伏进行消毒,消毒时间应为30秒以上。
3. 穿刺:穿刺前需要确认血管位置,穿刺时要保持稳定,准确进入静脉内。
穿刺后要检查是否有血液返回,确认留置针已进入静脉内。
4. 固定留置针:将留置针固定在皮肤上,避免留置针松动或者移位。
5. 连接输液管:将输液管连接到留置针上,注意要排除空气,避免发生气栓。
6. 输液前观察:输液前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以确保患者安全。
7. 输液时观察:输液过程中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8. 随时更换: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如有必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更换。
总之,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操作,还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协助。
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留置针静脉输液操作流程1.安全准备:-检查医嘱,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静脉受损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准备所需材料和器械,包括留置针、输液器、消毒剂、贴纸和胶布。
2.患者准备:-说明操作流程和目的,取得患者的同意;-让患者装好衣服,暴露出所要操作的部位;-协助患者维持舒适的姿势。
3.洗手与消毒:-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准备消毒盆,将消毒液倒入盆中;-检查要留置的部位,确保无明显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用消毒液湿润纱布,从中间向四周擦拭患者要留置的静脉部位,保持擦拭方向一致;-用干净的无菌纱布区域擦拭干净;-使用消毒剂对留置针(或刺激量长针)进行消毒。
4.确定留置部位与角度:-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静脉输液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手背、前臂、肘部等;-要选择质地好、血管明显的静脉,避免选择凹陷、有疤痕或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角度,通常是与手指平行或小角度。
5.注射麻醉剂:-麻醉剂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操作的顺利性;-使用麻醉剂前,要检查患者是否对该药物有过敏反应;-按医嘱和规范的用药剂量给予麻醉剂,一般是0.5%的利多卡因。
6.插入留置针:-用离心法找到合适的穿刺点,通过温水浸润使静脉充盈;-站患者手臂,直接握住达目标血管的手指,将目标血管固定住;-用注射针对静脉进行刺破,注意保持角度和深度;-将留置针轻轻地沿刺入点的方向进入目标血管,注意观察将留置针成功插入目标血管的征象,如见到血液回流。
7.固定留置针:-留置针插入后,要刮去皮肤表面的血液,并用无菌纱布按压压迫穿刺点,以减少渗血和瘀血;-使用透明透气的胶布将留置针固定在患者身上;-要确保留置针固定稳固,但也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8.连接输液器:-将输液器的输液管与留置针的接头连接,注意保持连接处无污染;-打开输液器的夹子,调整滴流速度和输液量,通常根据医嘱来进行操作。
9.监测和观察:-开始输液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输液部位的情况,包括观察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局部感染和出血等;-定期观察输液器的液位,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