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40
2011、2012(春)班研究课授课者:黄浩森地点:105室、时间:10月25日星期四第一节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目的:认知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等。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从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内容、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程。
讲授新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1)微观成就表现P38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从占世界1.8%升至6%,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3)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城镇化率从不足18%上升到45%左右;4)外贸规模从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二位,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1.95万亿美元;5)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国家平均水平,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宏观成就表现P38-392、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小康的含义P39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39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定为达到小康。
“三步走”战略的内容: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P40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赵富英NO. 6 授课题目第5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授课形式讲议授课时间2012年10月14-15日授课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认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爱护环境资源,养成环保习惯,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职业生涯与发展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基本内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主要教学媒体教材,教参,教案,教学板书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三步走战略解析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参考百度及百度文库教研室审查意见课后分析通过讲授、讨论和思考,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的奋斗目标等基本知识,树立环保意识、增强节约和忧患意识。
注:“NO. ”所填内容应与授课计划表(续页)中课次一致。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时间分配和 媒体选择一、组织教学提示上课,起立并相互问候,清点出席人数。
二、复习知识三、导入新课通过第4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这让我们明白:从经济制度看,我国经济生活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上进行的。
当我国确立了基本经济制度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当前的经济活动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讲授内容第5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1)综合国力由弱到强,GDP 从占世界1.8%升至9.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课程名称】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和“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意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初步运用科学发张解决自己职业生涯与发展的实际问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党和国家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针政策,增强解约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资源,养成环保习惯,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教学过程设计】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十年数字话发展教师活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门课研究的是与当今社会有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象,实际上我们身边所经历的一切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就如商品的价格每天都可能会有变化,因此我们这门课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
这不,党的十八大一召开,我们的教材马上就要发生变化了。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第五课的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是实际上可能有同学已经了解到在十八大开幕式当天胡锦涛总书记的提出的口号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而之前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这个“建设”和“建成”有什么区别呢?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教师点评:看来同学们的语文能力都不错,同时也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可以把握住这两个词的区别所在,用英语的语法来表示的话,建设表示的是一个进行时的时态,而建成则是一种完成时的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