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1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9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原理,为后续的中医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4. 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 各类药用植物的特点3.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科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1.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2.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 实例分析:人参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1.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2.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3. 实例分析: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2. 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3. 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1.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3. 实地考察:药用植物园的识别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应用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药用植物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用植物学》2. 课件:药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3. 药用植物园:用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4. 网络资源:药用植物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课时)2.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2课时)3. 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2课时)4. 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5. 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2课时)6. 第六节: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2课时)7. 第七节: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2课时)8. 第八节:药用植物的应用实例(2课时)9. 第九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药用植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3. 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过程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的理解2. 建议学生参加药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高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一、填空1.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药用植物栽培涉及保证‘‘药用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在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地、整地、繁殖、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质量和产量。
4.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是一项从保证中药材品质出发,控制中药材生产和品质的各种影响因子,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品质稳定可控的基本原则。
5.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一定范围内,植物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也越长。
6.光周期不仅影响药用植物花芽的分化与开花,同时也影响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成。
7.根据药用植物对学分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划分为:8.旱生植物:芦荟、仙人掌、麻黄、骆驼刺以及景天科植物等;湿生植物:水菖蒲、水蜈蚣、毛茛、半边莲、秋海棠及灯芯草等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泽泻、莲、茨实等属于挺水植物,浮萍、眼子菜、满江红等浮水植物,金鱼藻属沉水植物。
9.种植制度包括确定种什么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药用植物等)、种多少、种哪里,及作物布局问题;负重或休闲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即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不同生产季节或不同年份植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及轮种或连作问题等。
10.栽培植物布局的原则:满足需求原则,生态适应原则,可行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11.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③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加剧。
12.在药用植物栽培上,安排土壤耕作先后顺序时,由于黏土地宜耕期短,应首先保证黏土田地有最合适的宜耕期;壤土的宜耕期比黏土的长,应该在黏土田地之后;砂土地宜耕期最长,可作为搭配安排。
1、木兰科:木本,有香气,单叶互生,在节上留有环状托叶痕。
花单生,两性,辐射对称,花被片3基数,多为6-12,每轮3片;雄蕊与雌蕊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延长的花托上;每心皮含胚珠1-2枚。
聚合蓇葖果或聚合浆果。
1)木兰属:厚朴2)五味子属:五味子3)八角属:八角、木莲2、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无托叶。
花两性,辐射对称,多排成总状花序;萼片4 ,2轮;花瓣4,十字形排列;雄蕊6,4长2短,为四强雄蕊,子房上位,由2心皮合生,侧膜胎座,长角果或短角果,多2瓣开裂。
药用植物:菘蓝(板蓝根)、莱菔(萝卜)、葶苈(独行菜)、播娘蒿、白芥3、蔷薇科:草本或木本,常具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常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被与雄蕊合成一蝶状,杯状、坛状、花瓣与雄蕊均着生托杯的边缘;萼片5;花瓣5,分离,稀无瓣;雄蕊通常多数;心皮1至多数,分离或结合,子房上位至下位,每室1至多数胚珠。
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
根据花托、托杯、雌蕊心皮数目,子房位置和果实类型分为绣线菊亚科(绣线菊)、蔷薇亚科、苹果亚科(山楂、皱皮木瓜、枇杷)和梅亚科(杏、梅、桃)。
蔷薇亚科:灌木或草本。
多为羽状复叶,有托叶,心皮多数,分离,子房上位,周位花。
聚合瘦果或聚合小核果。
药用植物:龙胆草、掌叶覆盆子、金樱子、月季花、玫瑰花、地榆4、豆科:草本、木本或藤本。
叶互生,多为复叶,有托叶。
花序各种;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花萼5裂;花瓣5,通常分离,多数为蝶形花;雄蕊10,二体,少数分离或下部合生;稀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胚珠1至多数,边缘胎座,荚果,种子无胚乳。
根据花的对称,花瓣排列,雄蕊数目、连合等分为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和蝶形花亚科。
1)含羞草亚科:二回羽状复叶。
花辐射对称;穗状或头状花序;萼片下部多少合生;花瓣镊合状排列,基部常合生;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荚果,有的具次生横膈膜。
药用植物:合欢、含羞草。
2)云实亚科:木本藤本,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
名词解释1药用植物:凡能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的植物2药用植物学:利用植物学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
3药用植物学与中药的基源研究、品质保证、临床效用、开发研究密切相关。
4后含物: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
5淀粉:是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长链化合物,以淀粉粒形成贮藏在植物的根茎及种子等器官的薄壁细胞细胞质中6单粒淀粉:只有一个脐点,无数的层纹围绕这个脐点7复粒淀粉:具有2个以上脐点,各脐点分别有各自的层纹围绕8半复粒淀粉:具有2个以上脐点,各自脐点除有各自的层纹环绕外,外面还有共同的层纹9菊糖: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多含在菊科,桔梗科,龙胆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细胞中,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0脂肪和脂肪油: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的脂,在常温下呈固体或半固体的成为脂,呈液体的称为油11晶体:植物细胞生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12胞间层:又称中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所共有的薄层,是细胞分裂时最早形成的分隔层,它是由一种无定形、胶状的果胶类物质所组成13初生壁:细胞分裂后在胞间层两侧最初沉淀的壁层,是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类物质组成14纹孔:细胞壁形成时,初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在很多地方留一些没有增厚的呈凹陷孔状结构15胞间连丝:许多纤细的原生质从纹孔穿过纹孔膜和初生壁上的微细孔隙,连接相邻细胞这种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
16组织:是由许多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机能相同而又能彼此密切结合、相互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17平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有两个副卫细胞,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平行。
18直轴式:气孔器周围通常有两个副卫细胞,其长轴与保卫细胞和气孔的长轴垂直。
19不等式:气孔器周围的副卫细胞为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明显的小。
20不定式:气孔器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大小基本相同,形状与其他表皮细胞基本相似。
21环式:气孔器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大小基本相同,形状比其他表皮细胞窄,围成气孔器排列成环状。
《药⽤植物学》学习指导书及习题集1.药⽤植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药⽤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理功能、分类鉴定、组织培养、资源开发和合理利⽤。
并在此基础上能进⾏正确的植物分类,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和重点药⽤植物的来源、分布、形态特征和及药理作⽤等。
熟悉⼀般药⽤植物科的特征和⼀般药⽤植物的来源、形态等特征。
1.什么是模式植物细胞?⼀个模式植物细胞由哪⼏部分组成?为了便于学习,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个细胞⾥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它由细胞壁和内部的原⽣质体共同构成,原⽣质体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等有⽣命的物质。
此外细胞中还有许多⾮⽣命物质,是原⽣质的代谢物,称为后含物,另外,还有⼀些⽣理活性物质。
1.简述维管束的主要类型⑴有限外韧型,如单⼦叶植物的茎的维管束⑵⽆限外韧型,如裸⼦植物和双⼦叶植物的茎中的维管束⑶周韧维管束,如百合科,⽲本科等以及蕨类植物⑷周⽊维管束,如百合科,天南星科,莎草科等植物的根状茎中。
⑸辐射维管束,如被⼦植物的初⽣构造。
2.厚壁组织细胞有何特征?分为哪⼏种类型?厚壁组织的细胞有全⾯增厚的次⽣壁,常有层纹和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成为死细胞,根据细胞形状的不同分为纤维和⽯细胞。
纤维是细胞壁为纤维素或⽊质化增厚的细长细胞,⼀般为死细胞,通常成束存在,按照在植物体内存在的部位的不同为分韧⽪纤维和⽊纤维。
⽯细胞是细胞壁明显增厚且⽊质化,并渐次死亡的细胞,细胞壁上未增厚部分称为纹孔。
3.什么叫输导组织?其分为哪两⼤类型?各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在植物体中运输⽔分、⽆机盐和有机养料的组织,称为输导组织,其共同特点为细胞长形,常上下连接,形成适于输导的管道,根据输导组织的构造和运输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是管胞和导管,位于⽊质部,主要运输⽔分和⽆机盐,⼆是筛管和伴胞,位于韧⽪部,运送有机营养物质。
1.如何从外形上区别根与根茎?根⼀般呈圆柱形,在⼟壤中向下⽣长,形成复杂的根系,表⾯多具有根⽑,不含叶绿体,⽆节和节间区分,⼀般不产⽣芽、叶和花。
1、药用植物学:是指具有预防、治疗疾病,对人体有保健养护功能的植物2、本草:记载药物来源及应用知识的书籍。
3、典型的植物细胞(模式植物细胞):将各种细胞的主要细胞器、后含物等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细胞。
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
5、生活细胞的细胞核具有较高的折光率。
6、核仁是细胞核中折光率更高的小球状体,通常有一个或几个。
7、分生组织:是一群有着连续或周期性分生能力的细胞群。
8、侵填体:9、定根:由胚根直接或间接发育而来的主根、侧根、纤维根,有着固定的生长部位。
不定根:有些植物受环境影响或主根生长受损,由胚轴、茎、叶或其他部位发生的根,没有固定的生长部位。
根系: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根的总和称为根系。
直根系:主根发达,主根和侧根界限明显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在茎的基部生出许多粗细长短相仿、似胡须样的不定根,形成没有主次之分的根系。
10、植物学上的根皮指周皮这一部分,而根皮类药材中的“根皮”。
则是指形成层以外的部分,主要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11、木质茎:茎的质地坚硬,木质部发达。
具有木质茎的植物称木本植物。
其中植物体高达,有一明显主干,上部分枝的为乔木;主干不明显,在几部同时发出若干丛生植株的为灌木;仅在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的为亚灌木或半灌木。
12、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木质部不发达。
具有草质茎的植物称草本植物。
13、肉质茎:茎的质地柔软多汁,肉质肥厚。
14、髓射线:也称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内通髓部,外达皮层。
15、完全叶:凡具有叶片、叶柄和叶托的叶。
不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
16、叶脉:叶片中的维管束,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17、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具有平行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具有网状脉序。
18、单叶:1个叶柄上指只生1枚叶片。
复叶:2个叶柄上生有2枚或2枚以上的叶片。
三出复叶:叶轴上生有3片小叶的复叶。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一般细胞的直径为10~100μm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组成。
4、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和溶酶体。
5、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等四部分。
6、质体是植物体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按照有无色素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含色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7、有色体和色素的区别:有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是黄色、橙红色或橙色;色素是溶解在细胞液(液泡)中,呈均匀状态,主要是红色、蓝色或紫色。
8、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对物质合成、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9、液泡是植物体的特有结构,细胞液中存在草酸钙结晶等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10、内质网——合成输出蛋白质;高尔基体——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分解大分子(消化和消除残余物)、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于自身消耗)11、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单粒淀粉粒①淀粉粒复粒淀粉粒鉴定:加氯化锌碘液,显蓝色或红紫色半复粒淀粉粒②菊糖:(多含在菊科、龙胆科、桔梗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组织中)细胞后含物鉴定:10%α—萘酚乙醇+硫酸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③糊粉粒(蛋白质粒):加硫酸铜和苛性钠水溶液显紫红色④脂肪和脂肪油:加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加锇酸变黑色⑤晶体——代谢废物12、代谢废物——晶体草酸钙结晶:方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苍术)、簇晶(大黄、人参)、砂晶(牛膝、曼陀罗)、柱晶(射干、淫羊藿)代谢废物鉴定:不溶于醋酸,遇20%的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碳酸钙结晶:多存在于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叶表皮细胞中鉴定:加醋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13、细胞壁、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三大区别;光学显微镜结构下,将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胞间层——果胶类物质,易被酸或酶溶解(组织解离法的原理)初生壁、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单纹孔存在于薄壁细胞、韧型纤维、石细胞;具缘纹孔存在于纤维导管、孔纹导管和管胞;14、纹孔对——松科和柏科等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形成纹孔塞,有三个同心圆半缘纹孔存在于导管、管胞与薄壁细胞——被子植物的导管口15、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细胞壁的特化类型细胞举例作用鉴别方法木质化导管、管胞、木纤维、石细胞增强机械支持力加间苯三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或浓盐酸显红色木栓化周皮的木栓层保护作用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角质化茎、叶、果实的表皮保护作用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粘液质化某些植物种子的表皮利于种子的吸水萌发加玫红酸钠醇溶液显玫瑰红色;加钌红试剂显红色矿质化禾本科植物茎和叶的表皮增强机械支持力硅质溶于氢氟酸,不溶于醋酸和硫酸16、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章节要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什么是原生质体?质膜有哪些特征?3.简述细胞核的光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4.质体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联系5.简述淀粉粒的类型、各自特点、存在部位及检验方法?6.菊糖有何分布特点?如何检验?7.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检验、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8.常见的细胞壁特化有几种?如何鉴别?名词解释——细胞器、质体、具缘纹孔、木质化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组织是由许多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实验一植物细胞、组织的观察及植物装片的制作方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根本构造,了解质体类型及特点。
2.掌握细胞后含物、细胞壁特化的主要类型及鉴别。
3.掌握各种成熟组织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部位。
4.熟练植物制片技术操作与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试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间苯三酚试液、浓盐酸、黑墨水。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新鲜洋葱、新鲜女贞叶、新鲜绿辣椒、新鲜红辣椒、番茄、萝卜、马铃薯块茎、姜块茎、无花果或秋海棠叶柄、夹桃叶、花生或蓖麻种子、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
柿子胚乳细胞切片;南瓜茎横切永久制片、南瓜茎纵切永久制片、松茎横切永久制片;洋葱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根尖纵切制片、玉米或洋葱根尖横切永久制片、黑藻顶芽纵切永久制片。
菠菜叶、油菜叶、油麦菜叶、小白菜叶或板蓝根叶、冬青叶、决明叶、薄荷叶、桑叶、桑枝、姜、橘子、半夏粉末。
芹菜、梨、豆芽、肉桂粉末、人参粉末、甘草粉末。
四、实验内容<植物的细胞>:〔一〕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1.植物细胞根本构造①取洋葱鳞叶表皮细胞永久制片或用新鲜洋葱材料撕取表皮制临时装片观察,可见表皮为一层细胞,其细胞多为近长方形,选择形状较规那么、构造清晰的细胞移至高倍镜下观察,可分辨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构造。
由于大液泡的形成,细胞核位于一侧,高倍镜下还可看见核仁。
通过调节细调焦轮可使细胞的不同层次依次成像,加深对细胞立体构造的理解。
②加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再加稀甘油。
镜下观察细胞变化。
细胞壁较透明,细胞质无色均匀,细胞核扁球形,仔细观察可见其内1—3个发亮的核仁。
③从一侧滴加稀碘液,细胞质被染成浅黄色,细胞核被染成深黄色。
④取20%蔗糖液,制作表皮细胞装片,放置20分钟后观察质壁别离现象。
2.质体观察〔1〕叶绿体:取新鲜女贞叶,拨取叶肉组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细胞为狭长形,内含多数椭圆形绿色颗粒,即为叶绿体。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不属于原生质体组成部分的是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细胞液E.质膜2.不属于细胞器的是A.叶绿体B.质体C.结晶体D.线粒体E.高尔基体3.一般不含叶绿体的器官是A.根B.茎C.叶D.花E.果实4.能积累淀粉而形成淀粉粒的是A.白色体B.叶绿体C.有色体D.溶酶体E.细胞核5.观察菊糖,应将材料浸入( )中再做成切片A乙醇B.水合氯醛C.甘油D.乙醚E.稀盐酸6.糊粉粒多分布于植物的A.根中B.茎中C.叶中D.果实中E.种子中7.液泡内含有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的混合液称A.原生质B.细胞质C.细胞浆D.细胞液E.原生质体8.穿过细胞壁上微细孔隙的原生质丝,称A.细胞质丝B.染色丝C.大纤丝D.胞间连丝E.微纤丝9.碳酸钙结晶多附在于植物叶表层细胞的A.细胞核上B.质体上C.细胞壁上D.细胞质中E.胞间隙中(二)B型题A.类圆形B.纺锤形C.长管状D.长方形E.多面体形1.游离的或排列疏松的植物体的细胞多呈2.执行输导作用的细胞常呈3.执行支持作用的细胞多为4.排列紧密的细胞多为A.细胞质中B.细胞核中C.细胞液中D.细胞壁中E.薄壁细胞中5.质体分散在6.色素溶解在7.淀粉粒贮藏在(三)x型题1.组成细胞初生壁的物质有A.果胶质B.木质素C.纤维素D.半纤维素E.木栓质2.叶绿体可存在于植物的A花萼中B.叶中C.幼茎中D.根中E.幼果中3.草酸钙结晶的鉴定方法有A.不溶于稀醋酸B.溶于稀盐酸而有气泡产生C.溶于稀盐酸而无气泡产生D.溶于10%~20%的硫酸E.溶于稀醋酸4.属于细胞后含物的有A.淀粉B.贮藏蛋白质C.结晶D.植物激素E.菊糖5.贮藏蛋白质可存在于细胞的A.细胞壁中B.细胞核中C.质体中D.液泡中E.细胞质中二、填空题1.模式植物细胞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
2.植物细胞的分裂通常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
《药用植物学》综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述属于植物细胞后含物的为()A.叶绿体B.有色体C.蛋白质D.染色质2.花序轴肉质肥大呈棒状,外具佛焰苞的花序为()A.穗状花序B.肉穗花序C.头状花序D.隐头花序3.具托叶鞘的科是()A.豆科B. 毛茛科C.蓼科D.苋科4.禾本科的果实为()A.瘦果B.蒴果C.颖果然D.翅果5.依茎的生长习性分,葡萄茎属于()A.缠绕茎B.直立茎C.匍匐茎D.攀缘茎6.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科B.属C.种D.品种7.裸子植物不同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为()A.多为木本B.多为草本C.心皮叶状展开,胚珠裸露D.心皮联合成子房,胚珠包藏于子房内8.以下除()外均为伞形科的特征A.草本,茎有纵棱B.具明显托叶鞘C.复伞型花序D.双悬果9.桂圆肉,荔枝肉同属()A.种子的胚乳B.果肉 D.种子的胚 D.假种皮10.裸子植物不属于()A.种子植物B.颈卵器植物C.维管植物D.隐花植物11.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A.定根B.须根C.不定根D.直根12.根茎和块茎为()A.地上茎变态B.正常茎变态C.地下茎变态D.发育不良13.茄、葡萄、枸杞、番茄均为()A.浆果B.核果C.假果D.瓠果14.下列植物中,哪类植物没有发现有性生殖()A.苔藓植物B.蓝藻C.褐藻D.蕨类植物15.由单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成熟时心皮一个缝线裂,这种果实称为(A.果B.果C.角果D.蒴果16.石耳属于(A.真菌类B.地衣类C.藻类D.苔藓类17.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数目在3个以上,形状类似其他表皮细胞,大小基本相同的A.不定式B.不等式C.平轴式D.直轴式18.梨、苹果、南瓜、黄瓜等的子房位置同属()A.子房下位B.子房半下位C.子房中位D.子房上位19.属于次生保护组织的是()A.周皮B.表皮C.保卫细胞D.蜡被20.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是()A.根尖的分生细胞B.成熟的叶肉细胞C.成熟的导管分子D.成熟的筛管分子21.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纲目》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集注》22.黄豆发成的豆芽菜体型挺拔,是由于()的结果A.有发达的机械组织B.有发达的通气组织C.有厚的角质层D.细胞的膨胀现象23.具次生构造的茎显微切片的切向纵切面可见()A.木射线的宽度和高度B.木射线的长度和高度C.木射线的宽度、高度和细胞列数 D,木射线的长度和宽度24.一个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可以培养成一完整植株,这证明了()A.细胞的再生作用B.细胞的全能性C.细胞的分化D.细胞的脱分化25.天南星科的果实为()A.坚果B.蒴果C.浆果D.翅果26.植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有()A.科B.种C.属D.品种27.不属于维管植物的是()A.兰科B.柏科C.地钱科D.卷柏科28.下列描述,除()外均属于十字花科的特征A.草本,无托叶B.四枚雄蕊,二枚较长C.花两性,花瓣四枚D.雌蕊由二心皮合生,具假隔膜29.脂肪是植物细胞内的()A.质体B.线粒体C.分泌组织D.后含物30.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无形成层的维管束类型是(A.无限外韧型B.有限外韧型C.双韧型D.辐射型31.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A.定根B.须根系C.不定根D.直根系32.《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列入一级保护的植物不包括()A.水杉B.石杉C.银杉D.秃杉33.输导组织中,横壁上有穿孔的属于()A.筛胞B.伴胞C.导管D.管胞34.“雨后春笋”迅速生长主要是由于()分裂活动的结果A.节上的组织B.顶端分生组织C.居间分生组织D.侧生分生组织35.葡萄的卷须属于A.叶卷须B.茎卷须D.不定根36.根尖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是因为其表皮属(A.腺毛B.非腺毛C.通气薄壁组织吸收薄壁组织37.具有假种皮的单子叶植物有()A.荔枝B.龙眼C.百合D.砂仁38.苦瓜、木瓜、南瓜、黄瓜同属(A.假果B.真果C.瓠果D.葫芦科39.不具三出复叶的是()A.大豆B.酢浆草C.蚕豆D.半夏40.花程式中拉丁文字母缩写“A”表示A.花被B.花冠C.花萼D.雄蕊群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生物多样性2.头状花序3.四强雄蕊4.植物学名5.孢子囊群6.通道细胞7.假果8.二体雄蕊9.胎座10.双受精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均是质体。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药用部位、功效及药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 课程内容: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及其功效、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
二、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器官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繁殖。
2. 药用植物的定义:药用植物是指那些以全株或部分器官入药的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
三、药用植物的分类1. 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2. 茎木类:如川芎、当归、杜仲等。
3. 叶类: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4. 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5. 果实及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芝麻等。
四、药用部位及其功效1. 根及根茎类: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毒的功效。
2. 茎木类: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3. 叶类:桑叶具有清热润肺、降血糖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薄荷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4. 花类: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
5. 果实及种子类: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的功效。
五、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采集:药用植物的采集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确保药用部位的药效最佳。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保存: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有干燥、冷藏、冷冻、腌制等。
干燥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可以通过晾晒、阴干、烤干等方式进行。
1.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形态特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科学。
2.本草:历史上专门记载药物的着作。
3.原生质体: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4.质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基本组成为蛋白质和类脂,含有色素。
根据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5.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物质的总称。
6.纹孔: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增厚,在很多地方留下没有增厚的空隙,称为纹孔。
7.组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8.气孔:表皮上分布的小孔称为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对合而成,有控制气体交换和调节水分蒸发的作用。
9.腺毛:有头和柄之分,头部膨大,位于毛的顶端,能分泌挥发油,粘液,树脂等物质。
10.腺鳞:一种特殊的腺毛,其柄较短或无,头部通常有6-8个细胞组成,略成扁球形,排一个平面上。
11.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构成。
12.晶鞘纤维: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的总称。
13.不定根:有些植物的根发生没有一定的位置,不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胚根,而是从茎、叶或其他部位生长出来的根,称为不定根。
14.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死亡,而由茎的基部节上生出许多大小、长短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称为须根系。
15.凯氏带:双子叶植物的根的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壁,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增厚的带状结构,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一整圈,称为凯氏带。
16.通道细胞:在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过程中,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束的内皮层细胞的胞壁不增厚,仍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这些在凯氏带上壁不增厚的细胞习称为通道细胞,起着皮层和维管束间物质内外流通的作用。
《药用植物学》第01章在线测试A BC D、我国最早的药典是(A BC D、我国介绍西方近代植物科学的第一部书籍是( A.Williamson合作编译的《植物学》。
A BC D、《本草纲目》记载药物(A BC 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作者是(A BC DD、利用植物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分高含量物种和转基因新物种E、为学习生药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等打下基础2、成书于唐代的本草著作有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本草拾遗D、证类本草E、本草纲目3、属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有A、新修本草B、证类本草C、本草纲目拾遗D、植物名实图考E、植物名实图考长编4、我国近代的植物学家有A、胡先骕B、钱崇澍C、张景钺D、严楚江E、郑汉臣5、我国现代的植物学重要专著有A、中药大辞典B、新华本草纲要C、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正确错误、《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收载药物正确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版本是正确错误、《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收载植物种。
正确错误、《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正确错误《药用植物学》第02章在线测试A BC D、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的是(A BC D、观察菊糖,应将材料浸入(A、水合氯醛B、甘油C、乙醇D、稀盐酸4、穿过细胞壁上微细孔隙的原生质丝称()A、胞间连丝B、微纤丝C、染色丝D、细胞质丝5、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为()主含的四种色素。
A、叶绿体B、有色体C、植物色素D、前质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A、控制细胞的遗传B、细胞内物质进行氧化的场所C、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D、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E、控制质体和线粒体中主要酶的形成2、叶绿体可存在于植物的()A、花萼中B、叶中C、幼茎中D、根中E、幼果中3、叶绿体可存在于植物的()A、花萼中B、叶中C、幼茎中D、根中E、幼果中4、草酸钙结晶的鉴定方法有()A、不溶于稀醋酸B、溶于稀盐酸而有气泡产生C、溶于稀盐酸而无气泡产生D、溶于10%~20%的硫酸E、溶于稀醋酸5、属于细胞后含物的有()A、淀粉B、蛋白质C、结晶D、菊糖E、脂肪油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淀粉粒在形态上有三种:单粒淀粉、复粒淀粉、半复粒淀粉。
本科课程简介及课程辅导教案山东大学课程情况登记表第一部分课程简介一、《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用植物学》是本科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重点学习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在着两部分内容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植物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
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正确的鉴定药用植物、调查和探索用药植物资源,并为进一步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认真学好理论课,又要重视实验课及野外实习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内容多,时间少,在学习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重点掌握与药用植物鉴定和生药鉴定关系密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学会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整理提高祖国中医药学宝贵遗产,为使我国的中药走向世界,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的要求通过《药用植物学》的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自学讨论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类型特征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
2.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植物标本的方法和技能。
3.学会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各种临时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显微绘图及显微测量方法、腊叶标本的制作。
4.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并熟悉生理功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正。
(这里的各大类群指:常见并与药用植物关系密切的类群如低等植物、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的蓝藻、绿藻、褐藻和红藻门;菌类植物的真菌门;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种子植物门等)5.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组织培养及生物新技术在生药研究中的应用等知识。
三、教学时数根据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药用植物学》的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外加野外实习一周(约30学时)。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具体教学安排绪论一、目的要求:1.掌握药用植物学的概念、性质以及本门课程的特点。
2.明确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和任务。
3.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目的要求、学习方法及教学安排。
二、教学时数:1学时三、讲授重点:绪论部分重点讲授以下几个问题:(一)药用植物学的概念:1.什么是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器官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
2.药用植物学包括的基本内容:药用植物学的重点讲授内容是植物的显微构造(包括植物细胞、植物组织和植物器官的显微构造)、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用药植物的分类三部分,第四部分药用植物生物技术及其应用只作简要介绍或自学。
3.学习药用植物学要学会的基本技能。
要求同学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学会简单的显微制片技术、显微测量及显微绘图技术,为下一步学习《生药学》和《突然药物化学》奠定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术,正确鉴定药用植物标本。
(二)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及其在药学专业的地位。
说明它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并举例说明学习药用植物学的重要意义。
(三)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要说明药用植物学的研究任务。
(四)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安排:说明我们的教学安排和教材编排上的不同及原因;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野外实习等大体安排情况。
(五)药用植物学的特点及其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说明药用植物学的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必需认真做实验和参加野外实习及等。
在这里介绍以下个人学习药用植物学的体会,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教给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和比较对照法学习药用植物学。
四、复习题:1.什么是药用植物学?药学专业为什么要学习药用植物学?2.学习药用植物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篇植物的显微构造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目的要求:1.掌握植物细的结构特点;细胞壁的基本结构,纹孔的形成及类型,细胞壁的特化及识别;细胞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识别要点。
2.明确细胞的概念;熟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及细胞器。
3.了解植物细胞的繁殖过程以及植物细胞特有的全能性特点。
二、教学时数:4学时三、讲授重点:§1 细胞的概念、形状及大小一、细胞的概念: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里要强调“基本”二字。
并举例说明这一概念的内涵。
二、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对于细胞的形状,强调存在部位的不同和生理功能的不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细胞形状。
并举例说明形状与生理功能的辨证统一关系。
关于细胞大小先说明测量细胞大小常用单位—μm。
然后举例说明细胞大小的变化范围。
§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结合模式细胞图和细胞基本结构列表,说明建立模式细胞的意义;讲授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层次并说明我们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的特有结构。
一、细胞壁在说明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结构的基础上,再分层介绍细胞壁的结构和每层结构的主要成分。
(一)细胞壁的结构1.胞间层:主要讲授存在部位(相邻两细胞共有)、主要成分(果胶质)及物理特性(具有弹性并在一定范围内伸展)。
2.初生壁:主要讲授次生壁的存在部位(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果胶质、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物理特性(仍具有弹性,随细胞的延长而伸展)及生长方式(填充式生长)等。
3.次生壁:主要讲授次生壁的沉积情况(在细胞壁停止生长后,层层积累)、主要成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物理特性(坚硬、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和存在情况(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初生壁)。
(二)纹孔的结构和类型:重点讲授纹孔的形成过程、纹孔各部位的名称(纹孔对、纹孔膜、纹孔腔、纹孔口、缘);不同类型的纹孔在加厚方式上的区别以及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特点。
1.单纹孔:说明纹孔腔的形状(圆柱形)及其在显微镜下的形状(单各圆形)。
2.具缘纹孔:在介绍具缘纹孔时,指出部分裸子植物(松、柏类三个同心圆环)与被子植物(两个同心圆环)的区别。
3.半缘纹孔:说明组成半缘纹孔的纹孔对在胞间层两侧不对称的情况,并指出在显微镜下也是两个同心圆。
(三)胞间联丝:主要说明胞间联丝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观察方法。
(四)细胞壁的特化:主要讲授细胞壁特化的类型、生理功能、主要成分和鉴别方法。
1.木质化:增强细胞的机械支持作用;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加间苯三酚、浓盐酸或硫酸显红色。
2.木栓化: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木栓质(脂肪性物质),加苏丹III 染成红色。
3.角质化:对植物体起保护作用;角质(脂肪性物质),加苏丹III染成红色。
4.粘液化:粘液质,帮助种子吸收水分,保水作用,加玫红酸钠染成玫瑰红色,加钌红染成红色。
5.矿质化:增强机械支持力,钙质或硅质,如为硅质,不溶于醋酸或浓硫酸,而溶于氟化氢。
二、原生质体:简单介绍原生质体的概念和基本组成;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一)质体:重点讲授质体的三种类型、基本结构、相互关系和互相转化的条件。
1.叶绿体:绿色,含叶绿素类光合色素,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可转化为白色体或有色体。
2.白色体:白色,能合成、贮藏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转化为叶绿体或有色体。
3.杂色体(有色体):含各种色素,如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也可转化为叶绿体或白色体。
(二)液泡:简介液泡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
贮存各种代谢产物。
三、细胞后含物:列表讲述细胞后含物的概念和类型;并强调指出我们只讲授与生药鉴别有关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或经过特殊处理可转化为有形结构的细胞后含物。
(一)淀粉粒:重点讲授淀粉粒的结构、组成和类型。
对每种类型要强调指出其鉴别要点。
脐点及其类型、层纹的形成及明显程度。
淀粉粒的类型与结构特征。
鉴别方法加碘变蓝色或蓝紫色等。
1.单粒淀粉粒:讲授定义和基本形状。
2.复粒淀粉粒:定义和基本形状。
3.半复粒淀粉粒:说明半复粒与复粒的区别。
(二)糊粉粒:主要讲授糊粉粒的结构特点(球晶体和拟晶体)、主要成分以及区别于淀粉粒的检验方法(加碘液显淡黄色)。
(三)菊糖:主要讲授菊糖的理化性质(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结晶特点和鉴别方法。
加α—萘酚、浓硫酸显紫红色。
(四)脂肪油(油滴):重点讲授形状特点和鉴别方法,加苏丹III县橙红色。
(五)草酸钙结晶: 主要讲授形成草酸钙结晶的生理作用,类型特点和主要鉴别方法。
1.单晶(方晶或块晶):说明方晶的各种类型如多面体形、不规则形等。
2.柱晶:长在直径4倍以上。
3.砂晶:细小。
4.针晶(针晶束):说明针晶余粘液细胞的关系。
5.簇晶:由多数菱形晶体组合而成。
星芒状。
(六)碳酸钙结晶:重点讲授碳酸钙结晶的类型、在植物界的分布、形状及其区别于草酸钙结晶的鉴别方法(遇醋酸溶解,放出二氧化碳)。
§3 植物细胞的分裂本节重点介绍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的意义和过程。
1.无丝分裂:简要介绍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有丝分裂:简要介绍有丝分裂的意义以及各个分裂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3.减数分裂:简要介绍减数分裂的意义。
4.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简要介绍染色体各部位的名称,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四、本章教学难点:本章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建立起三维空间概念。
在教材中或投影片中所看到都是平面图,因此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所讲到各种类型要用“体”的概念去理解它。
特别是在纹孔的类型方面,顶面观有几个同心圆环的问题,最好用合适模型帮助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类似的问题还有簇晶。
五、本章所用教具:目前主要使用投影片辅助教学。
六、复习题: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
2.在细胞结构表上指出哪些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
3.试述淀粉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如何区分淀粉粒和糊粉粒?如何观察菊糖结晶?菊糖结晶有何特点?如何区分脂肪油的油滴?4.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各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各具哪些特征?如何鉴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5.试述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主要成分;纹孔的类型和特点;细胞壁的特化特花类型及识别方法。
第二章植物组织一、目的要求:1.明确植物组织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输导组织及维管束的概念、类型和各类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3.熟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及各类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及功能与形态的统一关系。
4.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方法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意义。
二、教学时数:5学时三、讲授重点:§1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分类:一、植物组织的概念:结合植物细胞的繁殖、细胞的分化及植物体的发育引出植物组织。
讲授植物组织的概念。
植物组织是指来源、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彼此密切联系的细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