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光谱部分)[深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6.34 M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机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
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是、速度快、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3.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
它是由仪器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法两类。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用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用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高,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行组分测量的手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一种技术设备,是一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用仪器设备进行组分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目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工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而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而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行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方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首先建立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行定量分析校正。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一般组成包括:光源、单色器、样品引入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生吸收包括激发到高能态;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入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用;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行放大、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音,然后以合适的方式输出。
2-2:单色器的组成包括:入射狭缝、透镜、单色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入射狭缝:采集来自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 透镜:将入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行光;单色元件:将复合光色散为单色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色元件色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色器的出口曲面上成像; 出射狭缝:采集色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入射样品或检测器 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仪器分析-光谱法总结AES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由高层能及向底层能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一般是线状光谱。
原理: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至激发,热至激发或者,光至激发等激发作用下,原子获得能量,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变成激发态,经过10-8s,外层电子就从高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
光谱选择定律:①主量子数的变化△n为包括零的整数,②△L=±1,即跃迁只能在S项与P项间,P与S或者D间,D到P和F。
③△S=0,即不同多重性状间的迁移是不可能的。
③△J=0,±1。
但在J=0时,J=0的跃迁是允许的。
N2S+1L J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1激发电位2跃迁概率3 统计权重4激发温度(激发温度↑离子↑原子光谱↓离子光谱↑)5原子密度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激发光源:①火焰:2000到3000K,只能激发激发电位低的原子:如碱性金属和碱土金属。
原子发射检测法:①目视法,②光电法,③摄谱法: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感光板:载片(光学玻璃)和感光乳剂(精致卤化银精致明胶)。
曝光量H=Et E感光层接受的照度、黑度:S=lgT-1=lg io/i io为没有谱线的光强,i通过谱线的光强度i ,透过率T定性分析:铁光谱比较法,标样光谱比较法,波长测定法。
定量法:①基本原理②内标法⑴内标元素和被测元素有相近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熔点近似,在激发光源中有相近的蒸发性。
⑵内标元素和被测元素有相近的激发能,如果选用离子线组成分析线对时,则不仅要求两线对的激发电位相等,还要求内标元素的电离电位相近。
⑶内标元素是外加的,样品中不应有内标元素,⑷内标元素的含量必须适量且固定,⑸汾西线和内标线无自吸或者自吸很小,且不受其他谱线干扰。
⑹如采用照相法测量谱线强度,则要求两条谱线的波长应尽量靠近。
简述内标法基本原理和为什么要使用内标法。
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光谱分析仪是一种常见的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它能够将光信号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谱成分,通过分析和测量这些光谱成分,可以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组成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介绍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2. 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光谱分析仪是基于光的物理性质来实现的。
光在物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会导致光的频率和能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波长的光谱。
光谱分析仪通过光学元件和检测器来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相关的分析结果。
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光源:光谱分析仪通常使用可见光、紫外光或红外光作为光源。
光源的稳定性和光谱范围对于获得准确的光谱信息非常重要。
- 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用于对光线进行分散、聚焦和选择性透过等操作。
常见的光学元件包括光栅、棱镜和光纤等。
-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测量光的强度,常见的探测器包括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等。
不同探测器适用于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分析。
- 数据处理:通过对探测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学处理等操作,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特征和相关的分析结果。
3. 光谱分析仪的应用光谱分析仪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化学分析光谱分析仪在化学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测量物质的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特征,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浓度、反应动力学和结构等信息。
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紫外可见光谱:用于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和发射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吸收峰、颜色、稀释度等信息。
•红外光谱:用于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可以判断物质的官能团、化学键类型、结构等信息。
•拉曼光谱:通过测量物质散射光的频移,可以得到物质的振动和转动状态,从而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3.2 生物医学研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光谱分析仪常用于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AES原子发射光谱:原子的外层由高层能及向底层能级,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样就得到了发射光谱。
原子发射一般是线状光谱。
原理:原子处于基态,通过电至激发,热至激发或者,光至激发等激发作用下,原子获得能屋,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髙能态变成激发态,经过10%,外层电子就从髙能级向较低能级或基态跃迁,多余能量的发射可得到一条光谱线。
光谱选择定律:①主量子数的变化为包括零的整数,②1,即跃迁只能在S项与P 项间,P与S或者D间,D到P和F。
③△$=(),即不同多重性状间的迁移是不可能的。
@AJ=0, ±1。
但在J=O 时,J=0的跃迁是允许的。
N2S+1L J影响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1激发电位2跃迁概率3统汁权重4激发温度(激发温度f离子t原子光谱I离子光谱t )5原子密度原子发射光谱仪组成:激发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激发光源:①火焰:2000到3000K,只能激发激发电位低的原子:如碱性金属和碱上金属。
②直流电弧:4000到7000K,优点:分析的灵敏度髙,背景小,适合定量分析和低含量的测定。
缺点:不宜用于定量分析及低熔点元素的分析。
③交流电弧:温度比直流高,离子线相对多,稳左性比直流髙,操作安全,但灵敏度差④火花:一万K,稳定性好,泄量分析以及难测元素。
每次放电时间间隔长,电极头温度低。
适合分析熔点低。
缺点:灵敏度较差,背景大,不宜做痕量元素分析(金属,合金等组成均匀的试样)⑤辉光激发能力强,可以激发很难激发的元素,(非金属,卤素,一些气体)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检岀限低,稳左性好,准确度髙(设备复杂,进样不方便)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000K基体效应小,检岀限低,限行范用宽⑦激光一万K,适合珍贵样品分光系统:单色器:入射狭缝,准直装巻,色散装置,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棱镜:分光原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分开。
光栅:光的折射与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作用各有不同的衍射角。
(完整版)仪器分析习题答案-光谱分析部分仪器分析部分作业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1-21、主要区别:(1)化学分析是利⽤物质的化学性质进⾏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进⾏分析;(2)化学分析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仪器分析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3)化学分析只能⽤于组分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仪器分析还能⽤于组分的结构分析;(3)化学分析灵敏度低、选择性差,但测量准确度⾼,适合于常量组分分析;仪器分析灵敏度⾼、选择性好,但测量准确度稍差,适合于微量、痕量及超痕量组分的分析。
2、共同点:都是进⾏组分测量的⼿段,是分析化学的组成部分。
1-5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区别:分析仪器是实现仪器分析的⼀种技术设备,是⼀种装置;仪器分析是利⽤仪器设备进⾏组分分析的⼀种技术⼿段。
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联系:仪器分析需要分析仪器才能达到量测的⽬的,分析仪器是仪器分析的⼯具。
仪器分析与分析仪器的发展相互促进。
1-7因为仪器分析直接测量的是物质的各种物理信号⽽不是其浓度或质量数,⽽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只有在⼀定的范围内才某种确定的关系,且这种关系还受仪器、⽅法及样品基体等的影响。
因此要进⾏组分的定量分析,并消除仪器、⽅法及样品基体等对测量的影响,必须⾸先建⽴特定测量条件下信号与浓度或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即进⾏定量分析校正。
第⼆章光谱分析法导论2-1光谱仪的⼀般组成包括:光源、单⾊器、样品引⼊系统、检测器、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
各部件的主要作⽤为:光源:提供能量使待测组分产⽣吸收包括激发到⾼能态;单⾊器:将复合光分解为单⾊光并采集特定波长的光⼊射样品或检测器;样品引⼊系统:将样品以合适的⽅式引⼊光路中并可以充当样品容器的作⽤;检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可量化输出的信号。
信号处理与输出装置:对信号进⾏放⼤、转化、数学处理、滤除噪⾳,然后以合适的⽅式输出。
2-2:单⾊器的组成包括:⼊射狭缝、透镜、单⾊元件、聚焦透镜、出射狭缝。
各部件的主要作⽤为:⼊射狭缝:采集来⾃光源或样品池的复合光;透镜:将⼊射狭缝采集的复合光分解为平⾏光;单⾊元件:将复合光⾊散为单⾊光(即将光按波长排列)聚焦透镜:将单⾊元件⾊散后的具有相同波长的光在单⾊器的出⼝曲⾯上成像;出射狭缝:采集⾊散后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射样品或检测器 2-3棱镜的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
绪论一、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手段.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五、选择分析方法的几种考虑仪器分析方法众多,对一个所要进行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2。
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3。
您的样品量是多少?4。
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大小范围是多少?5。
可能对待测物产生干扰的组份是什么?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目标物?光谱分析法导论一、什么是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二、光谱的分类1、按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原子光谱(线状光谱)、分子光谱(带状光谱)、固体光谱2、按产生光谱方式: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3、按光谱性质和形状: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三、光谱仪器的组成1、光源:要求:强度大(分析灵敏度高)、稳定(分析重现性好)按光源性质:连续光源:在较大范围提供连续波长的光源,氢灯、氘灯、钨灯等 线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源,金属蒸气灯(汞灯、钠蒸气灯)、空心阴极灯、激光等。
第1篇一、报告概述光谱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总结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操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光谱仪的基本原理1. 光谱仪的组成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探测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1)光源:提供具有一定光谱分布的辐射。
(2)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
(3)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信号处理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分析结果。
2. 光谱仪的分类光谱仪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光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
(1)分光光谱仪:通过单色器将复合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再通过探测器接收,得到光谱图。
(2)荧光光谱仪:利用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发射荧光的特性,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三、光谱仪的应用领域1. 材料科学光谱仪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材料的成分分析、结构分析、性能测试等。
2. 化学光谱仪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无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反应机理研究等。
3. 生物学光谱仪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细胞成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等。
4. 环境科学光谱仪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环境监测、生态评估等。
四、光谱仪的操作方法1. 光源调节根据样品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源。
对于分光光谱仪,调节光源功率,保证足够的辐射强度。
2. 单色器调节调整单色器,使所需波长的光通过。
对于不同类型的光谱仪,调节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3. 探测器调节根据实验要求,调整探测器灵敏度。
对于荧光光谱仪,调节探测器接收荧光信号的范围。
4. 信号处理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如滤波、放大、数字化等。
五、光谱仪在实际分析中的应用效果1. 成分分析光谱仪能够对样品进行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成分分析。
例如,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金属合金进行成分分析。
2. 结构分析光谱仪能够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构分析。
仪器分析(完整版)绪论⼀、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类分析⽅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段。
1、灵敏度⾼,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更低。
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动化。
4、相对误差较⼤。
化学分析⼀般可⽤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误差⼩于千分之⼏。
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般为5%,不适⽤于常量和⾼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较昂贵的专⽤仪器。
⼆、仪器分析的分类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对待测物进⾏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类测定⽅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五、选择分析⽅法的⼏种考虑仪器分析⽅法众多,对⼀个所要进⾏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法可从以下⼏个⽅⾯考虑: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范围是多少?5.可能对待测物产⽣⼲扰的组份是什么?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标物?光谱分析法导论⼀、什么是光谱分析法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引起原⼦、分⼦内部量⼦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系统,⾊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26种仪器分析的原理及谱图方法大全1.紫外吸收光谱 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2.荧光光谱法 FS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3.红外吸收光谱法 IR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4.拉曼光谱法 Ram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5.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6.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ESR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7.质谱分析法 MS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8.气相色谱法 GC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9.反气相色谱法 IGC分析原理:探针分子保留值的变化取决于它和作为固定相的聚合物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谱图的表示方法:探针分子比保留体积的对数值随柱温倒数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探针分子保留值与温度的关系提供聚合物的热力学参数10.裂解气相色谱法 PGC分析原理: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瞬间裂解,可获得具有一定特征的碎片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谱图的指纹性或特征碎片峰,表征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几何构型11.凝胶色谱法 GPC分析原理:样品通过凝胶柱时,按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不同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12.热重法 TG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13.热差分析 DTA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14.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DSC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记录维持温差为零时,所需能量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热量或其变化率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15.静态热―力分析 TMA分析原理:样品在恒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形变值随温度或时间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和力学状态16.动态热―力分析 DMA分析原理:样品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的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模量或tgδ随温度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模量和tgδ17.透射电子显微术 TEM分析原理:高能电子束穿透试样时发生散射、吸收、干涉和衍射,使得在相平面形成衬度,显示出图象谱图的表示方法:质厚衬度象、明场衍衬象、暗场衍衬象、晶格条纹象、和分子象提供的信息:晶体形貌、分子量分布、微孔尺寸分布、多相结构和晶格与缺陷等18.扫描电子显微术 SEM分析原理:用电子技术检测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作用时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等并放大成象谱图的表示方法:背散射象、二次电子象、吸收电流象、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等提供的信息:断口形貌、表面显微结构、薄膜内部的显微结构、微区元素分析与定量元素分析等19.原子吸收AAS原理:通过原子化器将待测试样原子化,待测原子吸收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的光,从而使用检测器检测到的能量变低,从而得到吸光度。
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及特点光谱分析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测试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它可以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及其他物理特性,例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
1.原理光谱分析仪的原理基于与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谱。
样品与特定波长的辐射(通常是可见、紫外、红外等)相互作用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的波长。
这些吸收或发射的波长通常与样品的化学成分或结构有关,因此可以用于分析样品的特性。
2.光谱分析仪的特点光谱分析仪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非接触式测量:光谱分析仪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测量不同波长的光谱。
这种测量方法比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测量方法更加安全且可靠。
(2)高精度:光谱分析仪的精度通常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别。
由于光谱分析涉及到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所以光谱分析仪有非常高的精度。
(3)非破坏性:使用光谱分析仪进行测量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破坏样品。
即使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毁坏样品进行测量,也会尽量减少影响。
(4)大量的信息:光谱分析仪可以在同一时间测量多个波长的光谱,并获得大量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析效率。
(5)适用广泛:光谱分析仪适用于不同领域和应用,例如检测食品、医药、化工、材料等。
3.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光谱分析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的准备:光谱分析的样品需要制备成透明的试片或液体,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波长范围:需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波长范围的光谱分析仪,例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
(3)运用正确的标准和库: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使用正确的标准和库。
因此,建议在分析之前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学习。
(4)安全注意事项:光谱分析仪通常使用强辐射,因此,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例如佩戴适当的安全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光源等。
综上所述,光谱分析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测试仪器,具有高精度、非破坏性、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使用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安全事项,并选择正确的标准和库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或1 下列元素中___________ 元素属于容易原子化的元素(解离能低于9 0kcal-mo九、光谱类仪器分析一、 填空题1 原子吸收法中遇到的干扰归纳起来为: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光谱干 扰、物理干扰和其他干扰几种类型。
2 不同于火焰原子化,石墨炉高温原子化采用直接进样和程序升温方式样品需经过 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光谱干扰主要来自 吸收线 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在光谱通带内多于一条吸收线和在光谱通带内存在光谱发射的 _______________ 等。
4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测定钙、镁时多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 做释放剂。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分光系统,只是把待测原子的吸收谱线与其他谱线 ___________ c6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常用 _________________ 作为光电转换元件。
7 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测定时,当空气乙炔比大于6:1时,称为 ______________ 性火焰。
8 空气氢火焰是 _____________ 火焰,适于测定易电离的金属元素,尤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和Sn 等元素。
9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背景吸收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号,包括 _____________ 、__ 和火焰气体的吸收等。
10当土壤消解液中铁含量大于 __________________ mg/L 时,抑制锌的吸收,加入可消除共存成分的干扰。
1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仪器装置由三个主要部分所组成, 即 _____ 、 以及 。
12原子荧光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敏化荧光和多光子荧光五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