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卫生用品用无纺布的接触舒适性及其定量评价方法研究_何厚康
- 格式:pdf
- 大小:371.66 KB
- 文档页数:5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与稳定性检测方法D.1 样品采集于同一批号3个运输包装中至少抽取6件最小销售包装样品(若样品数量不能满足实验所需,则应相应增加采样数量),其中1/3样品用于抑菌、抗菌或杀菌性能测试,2/3样品用于留样;如需做稳定性测试,样品数量再作相应增加。
D.2 试验方法选择原则D.2.1 卫生湿巾选择杀菌性能试验。
D.2.2 液体抗菌剂选择杀菌性能试验,含有可溶性抗菌成分的纺织品选择浸渍抗菌试验。
含有不可溶抗菌成分的纺织品、无纺布、纤维等,经鉴别不含可溶性抗菌成分后,采用烧瓶振荡试验。
D.2.3 液体抑菌剂选择抑菌性能试验,湿巾类或其他自身含有抑菌成分的产品选择载体抑菌试验,含有溶出性抑菌成分的产品选择抑菌环试验,含有可溶性抑菌成分的纺织品选择浸渍抑菌试验,含高吸水材料的产品选择高吸水材料抑菌性能试验。
D.3 试验材料D.3.1 试验菌D.3.1.1 试验菌种类细菌:大肠杆菌(8099或CICC 10899)或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 或 ATCC 259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根据产品特定用途所需用的其他菌株。
D.3.1.2 试验菌悬液制备取冷冻条件下保存的菌种(冻干管、甘油管或磁珠),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加入适量营养肉汤,轻柔吹吸数次,使菌种融化分散。
取含5.0 mL~10.0 mL营养肉汤培养基试管,滴入少许菌种悬液,36 ℃±1 ℃培养18 h~24 h。
用接种环取第1代培养的菌悬液,划线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上,36 ℃±1 ℃培养18 h~24 h。
挑取上述第2代培养物中典型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36 ℃±1 ℃培养18 h~24 h即为第3代培养物。
取菌株第3代~6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真菌为沙堡弱琼脂培养基)新鲜斜面培养物(18 h~24 h),用5.0 mL 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简称PBS)洗下菌苔,使菌悬浮均匀后用PBS 稀释至所需浓度(浸渍抑菌实验使用肉汤对培养液进行稀释)。
口罩用无纺布研究报告近几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人们开始非常重视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在这样紧张的状态下,许多口罩出现在市场上,但是许多口罩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因此,在口罩行业中,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口罩占据着重要地位。
无纤维布口罩是这些口罩中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性的口罩之一。
无纤维布口罩是一种无害、轻质、舒适、柔软、可机洗的纺织品,能够有效抵御病毒和空气污染物的侵害。
无纤维口罩的表面经过多个处理步骤,可以有效阻隔病毒和空气污染物,从而更好地保护肺部健康。
由于无纤维布口罩的独特优势,它不仅可以保护肺部健康,而且具有抗菌和抗紫外线的功能。
无纤维布的表面经过抗菌处理,可以有效抵抗空气中的细菌,从而阻止细菌的入侵。
同时,它还有一种抗紫外线的处理,可以有效阻止紫外线的侵害,从而延长口罩的使用寿命。
此外,无纤维布口罩还具有舒适度和可机洗性方面的优势。
无纤维布使用轻质材料,因此在佩戴时舒适度很高,也不会像其他类型口罩一样给人以阻塞和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无纤维布口罩可以机洗,可以多次重复使用,这就大大节省了费用。
为了进一步评估无纤维布口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开展了一项实验,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口罩进行评估,主要焦点是测量口罩对空气污染物的阻塞率,以及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和舒适度。
经过详细的测试,我们发现,无纤维布口罩的确具有显著的空气过滤性能,空气阻塞率高达95%。
同时,无纤维布口罩在使用过程中的耐用性和舒适性也非常好,实际应用的性能也非常显著,更能体现无纤维布口罩的优势。
综上所述,无纤维布口罩既有效阻隔空气污染物,又有抗菌和抗紫外线功能,并且舒适度高,耐用性好,可机洗多次,节省费用,非常值得我们倡导和推荐。
因此,无纤维布口罩是一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应用的口罩,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的抗菌性能评价方法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床上用品到窗帘、毛巾等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纺织品的抗菌效果究竟如何,就需要科学、准确且可靠的评价方法。
这不仅对于消费者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和监管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见的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是晕圈法。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原理是将含有抗菌剂的纺织品试样与测试菌液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在试样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如果有明显的抑菌圈出现,就表明纺织品具有抗菌性能。
但是,晕圈法只能给出定性的结果,无法准确衡量抗菌效果的强弱,而且抑菌圈的大小还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抗菌剂的扩散能力、培养基的成分等。
定量评价方法则更加精确和科学。
其中,振荡烧瓶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纺织品试样与一定浓度的菌液放入烧瓶中,在恒温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培养。
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取出部分菌液进行活菌计数,通过对比初始菌液浓度和培养后菌液浓度的变化,计算出抗菌率。
这种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纺织品的抗菌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振荡条件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的纺织品,如非织造布,可能不太适用。
另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是吸收法。
它是将菌液滴加在纺织品试样上,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用洗脱液将试样上的细菌洗脱下来,然后进行活菌计数,计算抗菌率。
吸收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纺织品,但在操作过程中,菌液的滴加量、接触时间以及洗脱条件等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差。
除了上述传统的方法外,还有一些基于现代技术的评价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比如,利用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可以直观地看到细菌在纺织品表面的存活情况。
通过对荧光标记的细菌进行计数和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抗菌效果。
此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特定基因的含量变化,也可以间接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新疆口罩用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质量状况分析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摘要:为了掌握新疆地区口罩用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质量状况,笔者对抽样后口罩用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按照静水压、透气性和断裂强力检验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质量问题原因并提出质量提升建议,为相关企业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质量问题;分析;建议一、概述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新型纤维制品,下文简称无纺布。
其生产过程是通过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采用机械、自身粘合、热粘合或化学粘合等方法加固而成。
[1]。
无纺布质轻、柔软、透气,在医疗卫生用布、装饰、服装衬布、工业、航天行业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尤其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做到外层防护,用途举足轻重,譬如,手术衣、帽、罩、石膏药棉、妇女卫生巾、婴儿尿布、湿面巾、防尘罩等。
疫情发生后,口罩等防护服等用品成为防疫一线的重要物资,无纺布具备良好的颗粒物阻隔性能及舒适性,其在口罩、一次性防护服等疫情防控产品中需求量持续上升,其质量也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
二、结果分析(一)总体情况本次研究工作在新疆地区内抽取口罩用外层原料非织造布(无纺布)共45批,其中乌鲁木齐市7批、南疆18批、北疆16批、东疆4批。
地域分布和占比详见图1。
抽检产品质量检验项目及方法标准分别为:单位面积质量(GB/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2])、断裂强力(GB/24218.3-2010《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试(条样法)》[3])、静水压(GB/4744-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与评价静水压法》[4])、透气性(GB/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5])。
图1无纺布抽样地域分布图根据FZ/T 64034—2014《纺粘/熔喷/纺粘(SMS)法非织造布》[6],对抽取的45批无纺布按照单位面积质量(M)单位为g/m2,分为17≤M<21、21≤M<25、25≤M<30、30≤M<35、35≤M<40共5个单位面积质量范围。
无纺布文献调研无纺布(Non-woven fabric)是一种纺织品,它是通过将纤维或纤维群直接排列,再通过机械、热熔、化学或者结合这些方法加紧形成的纤维状结构,而无需编织和编绗。
无纺布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家居、农业、建筑和工业等领域,并且在一次性用品、过滤材料、包装和制鞋业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关于无纺布的研究,有许多文献探讨了其制备、性能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文献的调研。
1.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n-woven Fabrics"(《无纺布的制备与表征》)这篇文献详细介绍了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热熔、湿法和干法等。
通过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无纺布进行表征,文章讨论了无纺布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和表面形貌等。
2.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Non-woven Fabrics"(《无纺布的性能和应用》)该文献综述了无纺布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文章对无纺布的吸湿性、透气性、强度和耐磨性等进行了评估,并讨论了无纺布在医疗、卫生、环保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3. "Non-woven Fabric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医学应用中的无纺布》)这篇文献重点讨论了无纺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无纺布在医疗用品、手术衣、护理用品和医疗敷料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无纺布在医疗领域中的优势和应用案例。
4. "Non-woven Fabrics for Filtration Applications"(《无纺布在过滤应用中的应用》)这篇文献重点探讨了无纺布在过滤领域的应用。
无纺布在空气和液体过滤中都有着重要作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无纺布的过滤机制、过滤效率和应用案例等。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从不同角度对无纺布进行了研究,如无纺布的环保性能、无纺布的力学性能和无纺布在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应用等等。
无纺布检测项目标准大全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
如多采用聚丙烯(pp 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提供纺织原料及制品的分析检测服务,检测项目涉及力学性能、老化测试、成分分析和配方还原等,可出具权威资质报告(CMA、CNAS)。
检测产品:医疗、卫生用无纺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民用抹布、擦拭布、湿面巾、魔术毛巾、柔巾卷、美容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及一次性卫生用布等。
家庭装饰用无纺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服装用无纺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工业用无纺布:屋面防水卷材和沥青瓦的基材、增强材料、抛光材料、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农业用无纺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其它无纺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袋、鞋材等。
检测项目:色牢度检测:耐水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干、湿)、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光照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物理性能检测:拉伸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度、顶破强力、抗起毛起球性、耐磨性、洗后外观、尺寸稳定性等功能性检测:透气性、透湿性、燃烧性能、防水性能(静水压、泼水、雨淋)、静电测试化学性能检测:PH值的测定、成分分析、甲醛含量、偶氮测试、重金属。
评估指标:拉力强度、延伸率、撕裂强度、顶破强度、剥离强度、成分分析等检测标准:DB34/T 1816-2013 无纺布菌条结合化学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技术规程JB/T 11873-2014 带式真空过滤机无纺布滤带JB/T 12547-2015 涂附磨具无纺布抛光轮QB/T 1256-1991 聚氯乙烯无纺布基地板革QB/T 4038-2010 卫生用品无尘纸QB/T 4294.1-2012 服装机械直刀式数控裁剪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24218.1-2009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24218.2-2009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GB/T 24218.3-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24218.6-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GB/T 24218.8-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8部分: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GB/T 24218.13-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3部分: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GB/T 24218.14-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4部分: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GB/T 24218.101-2010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
棉布、无纺布及一次性过滤纸的微生物屏障效果及棉布相关参数研究李涛;朱亭亭;李炎;张流波;张青【摘要】目的比较几种医用包装材料阻菌率,不同洗涤次数的棉布失重率、撕裂强度及耐磨性的差异.方法依据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对棉布、无纺布、一次性过滤纸三种包装材料进行阻菌率测试,采用棉布失重试验、抗拉力试验、耐磨性试验,对不同洗涤次数棉布的失重率、撕裂强度及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透气包装材料微生物屏障分等试验中,双层新棉布、双层旧棉布、一次性过滤纸和无纺布平均阻菌率分别为62.15%、31.39%、82.04%和89.71%;棉布经洗涤30次后失重率下降1.22%,撕裂强度下降6.70%,经织物平磨仪测试均没有起毛起球.结论阻菌效果排名依次为无纺布、一次性过滤纸、双层棉布.棉布经洗涤30次后,失重率和撕裂强度有所下降,阻菌效果较新棉布差.%Objective To compare bacterial blocking rate of different medical packaging material,as well as weight loss rate,tear strength,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cotton cloth with different times of washing.Methods According to test methods for sterile medical device packaging,bacterial blocking rates of cotton cloth,non-woven fabric,and disposable filter paper were tested.Weight loss test,tensile test,and abrasion resistance test of cotton cloth were performed to test weight loss rate,tear strength,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cotton cloth with different times of washing.Results In test for microbial barrier ranking of porous package material,the average bacterial blocking rates of double-layer new cotton cloth,double-layer old cotton cloth,disposable filter paper,and nonwoven fabric were 62.15%,31.39%,82.04%,and 89.71%respectively;after cotton cloth was washed 30 times,the weight loss rate decreased by 1.22%,tear strength decreased by 6.70%,fabric-rubbing test revealed there was no pilling.Conclusion Bacterial blocking effect ranked as follows:non-woven fabric,disposable filter paper,doublelayer cotton cloth.After 30 times of washing,the weight loss rate and tear strength decreased,and bacterial blocking effect was worse than that of new cotton cloth.【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7(016)011【总页数】3页(P1053-1055)【关键词】微生物屏障;棉布;无纺布;皱纹纸;硬质灭菌容器;撕裂强度;耐磨性【作者】李涛;朱亭亭;李炎;张流波;张青【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北京 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北京 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北京 10002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北京 100021;北京协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7灭菌包装材料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包装,使已灭菌的器械在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是消毒供应中心无菌质量管理的关键之一。
纺粘法非织造布舒适性能评价丁伟;张元;王海娟【摘要】本文对纺粘法非织造布的舒适性能进行了评价.通过对不同克重纺粘非织造布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透水性结果采用灰色理论进行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判,探讨作为一次性服装材料使用,纺粘法非织造材料的舒适性要求.【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纺粘法非织造布;舒适性能;灰色理论【作者】丁伟;张元;王海娟【作者单位】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山东省纤维检验局【正文语种】中文舒适性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它包含诸多因素,有穿着时的舒适性、手感的舒适性等,在此主要研究的是穿着舒适性。
织物的穿着舒适性可分为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等几个方面,热湿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人与环境的湿热传递中能维持人体的体温稳定,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
湿传递性、热传递性和透气性三种因素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1-3]。
本文研究对象为非耐久型纺粘服用非织造材料,主要作为一次性着装,通常要与人体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因此讨论其热湿舒适性尤为重要。
结合服用材料热湿舒适性系统的特点,本文选用灰色理论来对非织造布进行热湿舒适性的综合评判,按照灰色近优综合判定法对纺粘非织造布的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适用于指标间确切因果量化关系不明确,以及各指标之间关系还缺乏物理模型的情况,利用灰色理论的方法对灰色系统进行最优判定。
1.1 试验材料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为纯涤纶纺粘法非织造布,轧点形状均为方形,其规格见表1。
1.2 灰色近优综合评判方法灰色近优综合判定设有研究方案Mj,(j=1,2,3,…,m),考核指标Ci,(i=1,2,3,…,n),先将其按相应的行列排列,便得到灰矩阵⊗Rn×m。
⊗ ij是第j个研究方案的第i个质量指标,是灰矩阵的灰元,然后将各个研究方案的各质量指标数据输入,也即对上述灰矩阵及各个灰元进行白化处理,即得到白化灰矩阵Rn×m。
北京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抽检结果分析
王书杰
【期刊名称】《中国消毒学杂志》
【年(卷),期】2006(23)4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卫生质量状况,采用现场抽取样品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
结果,妇女经期卫生用品的合格率为100%,尿布等排泄物卫生用品的合格率为98.4%,其它卫生用品的合格率为97.4%。
皮肤黏膜卫生用品的合格率为88.2%。
超市内销售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索证率高于批发市场。
结论,北京市市场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状况较好,但皮肤黏膜卫生用品合格率偏低,应加强监管力度。
【总页数】2页(P338-339)
【关键词】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质量;监测
【作者】王书杰
【作者单位】北京市卫生监督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7.2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关于2005年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J],
2.某县妇幼一次性卫生用品抽检结果分析 [J], 李蒙蒙;杨平
3.北京市卫生局抽检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公告 [J],
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口罩中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析 [J], 赵阳;游元丁;李跃红;陈露;林雪丹;冉茂乾;焦彦朝
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中绿脓杆菌的鉴定分析与质量控制 [J], 耿昱琨;张敏爱;巩红霞;刘燕;王丽梅;巩政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