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公共政策制定与合法化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42
公共政策合法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通过合法的程序和规定,成为法律或法规的一部分,具备法律效力。
在许多国家,公共政策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包括政府部门的制定、审议、公众参与、立法程序或其他合法程序,经过合法的程序后才能正式成为法律或法规。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确保政策的合法性、透明性和可执行性。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好处包括:
1. 保障公众权益: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确保政府采取的政策符合法律和法规,保护公民和组织的权益。
2. 确定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公共政策合法化使政策成为法律的一部分,提高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使其能更有效地被执行和实施。
3. 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执行程序,减少因政策执行不当而引发的争议和纠纷,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4. 促进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使政策更为稳定,不易受到政府变更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政策的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政策合法化并不意味着政策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佳的选择或具有绝对的正确性。
合法化是确保政策在合法程序下实施的一种方式,政策本身的优劣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和调整。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合法化第一节公共政策制定概述一公共政策制定的含义与特征政策制定,又称政策规划,指的是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而提出一系列可接受的方案或计划,并进而制定出政策的过程。
广义的政策规划相当于政策分析,即包括政策问题的确认与政策议程。
狭义的政策规划则不包括这些内容,而专指政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与择优,有关学者将狭义的政策规划又称为公共政策策划。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主体(有关组织和个人)就某个政策问题(而非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目标,并给出若干备选方案,经过严密的论证后,确定最后方案的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公共政策制定的动态性2公共政策制定的指向性3公共政策制定的系统性4公共政策制定的前瞻性二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1基于国情原则从现实的国情出发,在历史的,社会的宏观背景下把握政策问题,是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偏离这项原则,就会导致对政策制定的模糊认识,难以作出符合实际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公共政策。
2系统性原则在政策制定时,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的分析。
要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相结合。
要注意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各项政策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持,协调配套。
3社会公正及利益补偿的原则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大局的重大行为,公共政策制定者及相关机构必须坚持社会公正原则,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公共政策,也是一种利益在分配的过程,必须坚持利益补偿的原则。
4民主参与原则政策制定中的民主原则首先就体现在政策是否能真正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是否能最终使群众获得利益。
其次要求政策能保障人民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中,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利益分配;再次是要重视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三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1政策制定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决策者所应有的素质主要表现在:第一:决策者鼻血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具有坚强、果敢的性格,开拓、进取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第四讲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主讲人:刘晓君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政策制定☆广义: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
☆狭义:是指从问题的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所讲的是政策制定是狭义上的。
⏹一、政策议程的建立⏹1、政策议程含义⏹政策议程:就是将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将一个问题提到政府机构的议程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步。
⏹问题: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涉及的人数划分,可分为个人问题与公共问题。
政策问题特点: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⒉是一种能够察觉的、认知的状态。
⏹⒊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状态。
⏹⒋是由于利益、价值和规范的冲突而产生的状态。
⏹⒌是一种有必要加以解决的状态。
⏹政策议程建立过程政策议程公众议程正式议程⏹公众议程本质上属于讨论议程,表现为众说纷纭的情形。
⏹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政府注意,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府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3、政策议程建立的途径⏹政治领袖⏹政治组织⏹行政人员⏹利益集团⏹专家学者⏹公众⏹大众传播媒介⏹问题自身的作用⏹选举制度⏹4、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政治原则的偏离⏹价值体系的排斥⏹政策体系的封闭⏹表达方式失当⏹二、政策方案规划1、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的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1 、政策问题的界定:政策问题界定,就是用来产生关于政策问题性质及其潜在解决办法的政策分析程序及方法。
2 、目标的确立:⏹价值因素。
⏹政治因素⏹目标的多重性及冲突。
3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信息完备的原则。
⏹系统协调的原则。
⏹现实可行原则。
⏹民主参与原则。
4 、政策方案的选择⏹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之一、蝴蝶效应⏹之二、门坎效应⏹之三、霍布金森选择之四、布里丹效应5 、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政治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行政上的可行性⏹法律上的可行性⏹三、政策合法化⏹政策合法化的基本含义: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公共政策合法化内容
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政府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政策的合法性,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政府决策等内容。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几个方面:
1. 法律依据:公共政策必须建立在法律依据之上,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确保其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反馈,政府应该加强公众参与,采取透明公开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政策内容。
3. 实施监督:政府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实施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有效地落实和执行,及时得到修正和调整。
4. 评估监测:政府需定期对政策进行评估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上是公共政策合法化的主要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公共政策合法化,为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5合理合法: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制定出来以后,要经过一系列的反复论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证实,才可以把其付诸于实际的生活之中。
(一)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地位和作用1.合法性和合法化合法化和合法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合法性”标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的基础。
韦伯和哈尔巴斯也对合法性阐释了自己的看法。
“合法化”是与合法性相伴生的概念,其基本意思是显示、证明或宣称是合法的、适当的或正当的,目的在于获得承认或授权。
所以合法化就是指在为防止和避免合法性的客观基础被质疑,而采取的达成合法性的某种共识的行动和努力。
2.公共政策合法化公共政策合法化是建立在合法性与合法化的定义基础之上。
政策合法化由于其在不同的国家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而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于公共政策合法化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以下是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对比与国内外学者的看法,虽然西方学者们把公共政策合法化放在一个及其重要的位置,但是他们关于公共政策合法化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
但国内学者都有着准确的界定。
基于以上学者的观点,公共政策合法化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界定含义。
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决定的公共政策主体为使特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性基础和地位而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政策方案予以审议、批准,将其转化为正式政策,以获得社会和公众认同和遵循的行为过程。
以下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
首先,公共政策合法化是具有目的性的行为。
其次,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权限所实施的行为。
再次,公共政策合法化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最后,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对象和范围,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法律和其他形式的政策、党的政策、各级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以及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制定的政策,都必须纳入合法化的范围。
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其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有效政策执行的前提与基础。
公共政策方案只有经过合法化的过程,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政策,进而才能取得政策对象的认可、接受和遵照执行的效力。
公共政策合法化名词解释(一)公共政策合法化什么是公共政策合法化?公共政策合法化指的是将某一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合法化和规范化,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并使民众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相关名词以下是与公共政策合法化相关的名词及其解释说明:1.立法程序:政府和立法机构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立法程序包括制定法案、讨论和审批等环节。
例子: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法案的制定。
政府可以起草法案,并提交给立法机构进行讨论和审批。
在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中,立法程序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监督作用。
2.法律标准:为了确保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制定法律标准是必要的。
法律标准包括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以及确保政策符合人权、民主等法律要求。
例子:某国政府制定了一项关于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其中规定了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相关处罚措施。
这些标准成为该国法律的一部分,确保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3.透明度与公开性: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保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具有透明度和公开性,让民众能够知情并参与。
例子:政府在制定新的税收政策时,应当公开征求民众意见,并公布征求意见的结果和最终政策。
这样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让民众了解政策内容并提出建议。
4.评估与监督:公共政策合法化需要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例子:政府制定了一项新的就业政策,规定降低企业社保缴纳比例以鼓励就业。
相关部门需要定期进行就业数据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5.法律救济:公共政策合法化保障了民众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和监督政策。
例子:某国政府实施了一项影响民众居住权益的城市规划政策。
民众可以通过提起诉讼,要求政府重新评估该政策的合法性,并保护自身的权益。
结论公共政策合法化是确保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合法和规范的重要手段。
立法程序、法律标准、透明度与公开性、评估与监督以及法律救济等是实现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关键要素。
第五章公共政策制定及合法化第五章政策制定及合法化主要内容政策问题的产⽣与确认政策议程的建⽴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与经验政策制定(policy-making):是政策过程的⾸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主题。
⼴义的政策制定,(德罗尔)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
——部分狭义的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
——普遍、本课件政策制定过程包括三阶段:政策议程建⽴/政策⽅案规划/政策⽅案合法化第⼀节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社会问题的产⽣1、社会问题的涵义社会问题就是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2、社会问题基本特征客观性、主观性、价值相关性、社会性、过程性、系统相关性3、社会问题的分类1)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于偏离社会正常⽣活和规范的⼀些过失⾏为。
2)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些社会现象。
4、社会问题产⽣只有当社会的⼤部分成员和⼀部分有影响的⼈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因素起着⾮常关键性的作⽤。
另外,⼈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政策问题的确认1、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问题察觉是指某⼀问题被⼈们发现并引起政府关注的过程;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特定解释的过程,需要通过⼀定的⽅法对问题进⾏必要的分类,⽬的是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问题描述是指运⽤可操作性语⾔对问题进⾏明确表述的过程。
2、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决策者的分离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特征。
政策问题确认的原则:第⼀,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为夸⼤或缩⼩;第⼆,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
总之,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
第⼆节政策议程的建⽴政策议程的建⽴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