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阅读课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
数学课与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在中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和语文课是两门核心学科。
然而,常常有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一种结合绘本阅读的数学课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通过绘本阅读与数学课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1. 绘本:选择一本与数学相关的绘本,比如《数学王国的秘密》。
2. 数学教材:根据绘本内容选择相应的数学知识点,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活动。
三、活动流程1. 导入环节以绘本《数学王国的秘密》为例,通过介绍书名和封面,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
2. 绘本阅读将绘本《数学王国的秘密》进行分段朗读,逐段解读绘本内容,并使用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王国里的小人有多少只脚?你是如何算出来的?”3. 数学知识点引入根据绘本内容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点,例如绘本中涉及到的分数和几何图形等。
通过简洁明了的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概念。
4. 互动探究设计一系列与绘本内容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探究和解决。
例如,在讲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后,引导学生分组互动,让每组学生用玩具积木来展示不同的分数,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拓展应用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使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设计并绘制自己的王国地图,需要计算面积和比例等。
6. 总结回顾活动结束前,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活动,让学生总结归纳,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上述的课堂设计,将绘本阅读与数学课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绘本作为一种视觉、情感和认知的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与绘本内容的结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有助于学生实际运用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绘本课教学设计数学绘本课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绘本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绘本课教学设计篇1【绘本中心思想】《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故事是以人身体的数学现象为中心展开的,绘本的中心思想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离我们很近。
【融入的数学元素】绘本融人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
大班孩子会欣赏自己的身体,而欣赏时最关注的往往是身体各部位的作用,如“会动”等等。
这本绘本的加入,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身体除了可以做许多动作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从而拓展孩子们欣赏自己身体的思路。
另外,沿着大班幼儿自然测量经验发展的轨迹,利用此绘本我们可以继续发展两个方面的测量经验:一是拓展自然测量的工具,即:除了小棒,人的身体、绳子、椅子等也都可以是测量工具;二是梳理自然测量“自然物——工具”的内在关系,如:量具长度越大、量数越小等等。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人(价值点:引起孩子对身体的关注,激发参与兴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大书,这本大书的名字叫作《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点提问:1、欢欢怎么会感觉衣服变短了、鞋子变小了呢?2、长高了有哪些好处?重点提升:长高了真好,很多原来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了。
二、试试手尺(价值点:初步迁移正确的测量方法,引发孩子用手柞量的兴趣)1、质疑提升,引出长度单位“柞”的概念。
重点提问:(1)妈妈的手是怎么做尺子的?(2)什么是“拃”?重点提升:把手伸直,从大拇指的尖尖头量到小指尖尖头这么长的距离叫“拃”。
2、共同讨论,迁移正确测量方法,尝试体验。
重点提问:(1)看看妈妈用她的手尺量了哪些地方?她是怎么量的?(2)你也来试试看,你是怎么量的?重点提升:(1)—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
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1. 多媒体教学方式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动画、音频等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
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2. 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选取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鲜明的角色形象,这些内容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
3. 个性化学习在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这种个性化学习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富有想象力和情感色彩的故事情节中,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数学知识,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在故事情节中融入数学题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不仅是一种数学教学资源,还是一种阅读教学资源。
通过阅读数学绘本,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并且能够将阅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在设计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趣味性和教育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设计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的内容时,要注重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故事情节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将数学知识融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互动和反馈在数学绘本阅读微课程中,教学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数学绘本,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绘本了解数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绘本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数学绘本若干本。
2. 多媒体课件。
3. 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简要介绍绘本内容。
(2)提问:你们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吗?2. 阅读绘本(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提问:绘本中的故事是如何运用数学知识的?(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绘本中的数学知识点。
3. 互动环节(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绘本过程中的收获。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对绘本的理解。
4. 应用环节(1)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解决。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绘本中的数学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绘本过程中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绘本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绘本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绘本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数学绘本《时间的故事》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时针、分针走的关系使学生知道1时=60分,认识几时几分。
2. 通过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 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时间的特性,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钟表,能够正确的读出时间。
教具学具:绘本,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一、生活情境,初步感知1.由宇宙奥秘引入时间观念。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太阳、地球……)第一缕光来到世界是哪一天?难道早在这个世界产生之前第一缕光就流向了我们吗?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答案?(想)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时间的奥秘。
(板书:时间)二、探究新知,认识时间1.认识时间的特性。
师:出示绘本图片,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时间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重复的。
总结: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是因为太阳每天升起,而这种自然的反复特性,使我们感到时间是“循环的”。
媒体出示课件,教师提问:时间是不是像这样一会长,一会短?师:虽然我们在玩的开心时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聊时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但实际上时间的长度是固定的,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感觉有时长、有时短。
师:瞧,这是什么?(PPT展示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人们为什么发明钟呢?师:为了让时间不能随着性子变长变短,人们就发明了钟表。
2.认识钟面。
111012124938765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师: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数学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六年级一、引言数学绘本是一种结合了图画和文字的教材,它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本文将提出一套适用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通过数学绘本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1. 学会利用图画和文字思考数学问题;2. 提高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准备1. 选择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数学绘本,确保绘本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相契合;2. 准备相关辅助教具,如数字卡片、几何模型等,以便学生进行互动学习;3.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步骤。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绘本导入- 让学生先独立阅读绘本,引导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利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促进思维碰撞。
2. 第二阶段:数学问题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配发不同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他们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
3. 第三阶段:合作创作- 将学生分成团队,要求每个团队创作一个与绘本相关的数学问题;- 要求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构思问题的背景、内容和解题思路;- 每个团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共同评价和改进。
4. 第四阶段:讨论和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讨论数学绘本对他们学习的影响和启发;-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结合学生的讨论,总结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优势和可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质量、作品创造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 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小组作品展示和个人记录等方式进行展示和评价;3.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和进步。
六、延伸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数学绘本,扩大他们的数学知识面;2. 鼓励学生自主撰写数学绘本,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绘本分享活动,促进交流和互动。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绘本,了解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自主创作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师准备课件;生准备水彩笔、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路边树木图片,(一大树一小树规律排列),你能猜出被遮住的是什么树吗?
怎么猜到的?
2、出示三角形、圆、正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三角形……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图形码?怎么知道的呢?
它们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边听故事边找规律。
二、阅读绘本,共找规律
1、介绍前情发展
2、找钥匙,钥匙挂在苹果苹果梨苹果苹果梨的树上
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3、
找到钥匙打开大门,走上一条路,粉色、蓝色、白色,粉色、蓝色、白色……你能找到吗?
4、树上的果子排列有什么规律?路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几个一组,重复出现。
5、继续找规律。
你能帮巨人涂上脚趾甲吗?需要什么颜色的染料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巨人的指甲有什么规律?
6
遇到分岔路口,需要小猴子指路,帮他们根据规律找回原来的位置。
(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7、走了一会儿,看见河面上有三座桥,桥下是一群张着大嘴的鳄鱼。
要走哪座桥呢?把图片插到里面找到符合规则的就行了。
生仔细观察,哪座桥符合规则?另外两座桥又有什么规则呢?需要哪两块呢?
8、找到摆错的两块用力推,就能打开大门。
生指出规则
故事结尾
三、练习
2、有规律的涂上颜色
☆☆☆☆☆☆☆☆☆☆☆☆☆☆……
3、画出或用学具摆出几种有规律的排列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