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64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正文:1. 引言1.1 背景水电站是一种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能源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和高效运转,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旨在介绍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架构、配置和操作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水电站管理人员、系统工程师和操作员提供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完整指南,以促进系统的高效管理和操作。
1.3 范围本文档涵盖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需求、系统架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网络配置、系统安全等。
此外,本文档还包含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维护指南。
2. 系统需求2.1 功能需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实时监测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包括水位、水流速度、发电量等。
- 支持远程监控和控制,使操作员可以远程调整系统参数和运行状态。
- 提供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支持历史数据查询和报表。
- 支持报警和事件管理功能,能够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及时发送报警通知。
- 具备系统维护和升级的能力,支持远程升级和故障排查。
2.2 硬件需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需求如下:- 主机服务器:配置高性能的服务器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
-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实时采集水电站各个参数的设备,如水位计、流速计等。
- 控制设备:用于远程控制水电站的设备,如发电机控制器、阀门控制器等。
- 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用于构建局域网和互联网连接的设备。
2.3 软件需求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需求如下:- 操作系统:建议采用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Server或Linux。
- 数据采集软件:用于实时采集和存储水电站各个参数的软件。
- 远程监控软件:用于远程监控和控制水电站运行状态的软件。
- 数据分析软件: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表的软件。
- 报警和事件管理软件:用于监测异常情况并发送报警通知的软件。
一、水电站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1、系统整体结构简介2、系统特点3、典型网络结构1、系统整体结构简介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目前均按对象设计,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结构,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主控层、通信层、现地层。
如下图所示主控层通信层线地层①主控层主控层又称上位机管理层或站控层,采用以太网等通信结构,根据需要可设置操作员站、工程师站、数据服务器、通信工作站、打印机、卫星时钟等,形成电气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
主控层按设备划分为计算机设备(工作站),通讯网络接口设备、打印设备,不见断电源设备,卫星同步对时设备,中文语音报警设备等。
计算机设备(工作站)数目随电厂情况而定,都选用高档工控机,实现站内监视,控制操作。
网络打印机可选用激光、喷墨或针式打印机。
通信工作站上还可配置马赛克返回屏控制软件,实时刷新返回屏信号及数据。
主控层采用开放的Windows2003 Professional(专业版)或server(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根据节点的不同功能配置相应的数据库,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对象化、结构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软件另有维护诊断工具,可对人机界面进行维护以满足不同用户对显示画面、打印图表的不同格式的要求。
②通信层通信层又称通信管理层或通信网络层,采用通信管理机、交换机等实现规约转换和装置通信。
由于现场保护测控装置等智能设备数量多,一般机组、主变、线路、厂用电、公用子系统和其他智能设备可分别组网,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各子系统可分别设置通信管理机,根据需要可为双机冗余设计。
各通信管理机接于上位机层以太网,同时可以经以太网/CAN/RS-485/232 通信口直接与相应机组LCU的电气控制器PLC相联,实现数据交换。
通讯网络结构采用以太网、CAN、RS-485总线,可配置成双网冗余结构方式,网络介质可为同轴电缆线,屏蔽双绞线,光纤等。
③现地层现地层又称现地控制单元,现地控制单元(LCU)具备保护、测量及控制等所有功能,并遵循保护相对独立和动作可靠性的原则,现地控制单元不依赖于通讯网络和上位机管理层,能独立完成监控和保护的功能,符合部分标准要求。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功能,以便于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1-2 背景水电站是利用水流能产生电能的设施。
为了提高水电站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引入计算机监控系统是必要的。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电站的各项参数,并提供报警、记录和控制等功能。
2-系统概述2-1 系统架构该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
主要分为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存储子系统和用户界面子系统。
2-2 系统功能2-2-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实时采集水电站的各项参数数据,包括水位、水压、流量等。
采集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和信号转换器等。
2-2-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能够识别异常数据并提供报警功能。
数据处理算法包括数据滤波、统计分析等。
2-2-3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子系统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它能够实现历史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
2-2-4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子系统提供了一个直观、友好的界面,用于展示监控数据和操作系统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实时监测水电站运行状况,并进行系统配置和操作。
3-系统详细设计3-1 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3-1-1 传感器选型和布置根据水电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进行布置。
要保证传感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1-2 采集设备选型和配置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仪和信号转换器,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3-2 数据处理子系统设计3-2-1 异常数据检测算法设计设计一套有效的算法,用于检测和识别异常数据,并触发报警。
3-2-2 数据滤波算法设计设计一套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3 数据存储子系统设计3-3-1 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存储监控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
3-3-2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制定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计划,保证数据库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
第二章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概述第一节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类型一、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类型(一) 按计算机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的作用分类根据计算机在水电厂监控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常规设备的关系,水电厂采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类型有取消常规设备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以计算机为主、常规设备为辅的监控系统和以常规设备为主、计算机为辅的监控系统。
1、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CBSC)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可以让水电厂的主要监控功能均由计算机监控完成,常规的控制装置可以取消。
但为了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也可以保留一小部分现地操作控制设备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备用。
采用这种模式,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性能有很高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冗余技术,配置双CPU、多CPU的装置均能满足水电厂监控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使监控系统的利用率接近100%。
CBSC系统是水电厂实现计算机监控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水电厂均采用这种系统。
2、计算机辅助监控系统(CASC)采用这种模式时,水电厂的控制操作主要仍由常规的自动装置来完成,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实行运行监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事件记录、打印制表和经济运行计算等功能。
这样可提高水电厂的安全运行和自动化管理水平,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采用这种模式,运行中计算机监控部分即使发生故障,水电厂仍能维持正常运行,只是部分功能暂时不能实现。
这种模式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低些,因而投资也较低,比较容易实现。
3、计算机与常规装置双重监控系统(CCSC)采用CCSC系统,水电厂具有两套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可以相互备用。
由于设置两套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因此其可靠性高,但价格偏贵。
而且随着计算机监控系统技术的日趋成熟完善,使用两套各自独立的监控系统显得多余和浪费。
因此CCSC系统只能作为一种由CASC方式向CBSC方式过渡的一种系统。
分析以上三种系统形式可以看出,以常规自动化装置为基础的计算机辅助监控系统(CASC)的优点为当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维持电厂的正常运行,只是暂时失掉计算机系统功能(如数据采集、处理等功能);缺点是整个系统的功能比较低,对整个水电厂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一定限制;因此这种系统只是一种过渡模式。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水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它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用于获取和执行各项工作参数。
而软件系统则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用户界面等功能,用于实现对水电站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首先是数据采集与传输层,该层主要负责采集水电站各个部位的参数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数据采集包括电流、电压、水位、流量等参数的采集,传统的测量仪器逐渐被数字化的传感器所取代,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信号。
传输方式一般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方式可以通过传统的电缆进行传输,而无线方式则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传输,如GSM、WiFi、蓝牙等。
这样可实现了对数据的无线传输,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数据处理与分析层,该层主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存储、压缩、加密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则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和参数变化情况,如计算功率变化、水位变化、电流负荷等,以便进行决策和预测。
该层还可以进行故障诊断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人机交互与控制层发送报警信息。
此外,数据处理与分析层还可以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优化水电站的运行效率,节约电能和水资源,提高水电站的综合效益。
最后是人机交互与控制层,该层是操作员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也是系统监测与控制的中心。
人机交互界面一般为图形化界面,以便操作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控制命令对其进行控制。
此外,该层还包括报警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等,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和进行远程操作。
操作员还可以通过该层进行数据查询和报告生成,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决策。
同时,该层也支持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和接口拓展。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各个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的。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正文]一、项目背景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为了提高水电站运维管理效率、确保安全稳定运行而开发的。
本系统通过采集、传输和分析关键数据,实现对水电站各项设备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
二、系统架构⒈硬件架构⑴主控服务器:负责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
⑵监控终端:安装在各关键设备上,用于监测和控制设备。
⑶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监测数据传输至主控服务器。
⒉软件架构⑴数据采集软件:负责收集各设备的实时数据。
⑵数据传输软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主控服务器。
⑶监控控制软件:用于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各关键设备。
⑷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报表。
三、系统功能⒈实时监控功能⑴监测设备状态:包括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温度、设备压力等。
⑵监测参数变化:包括水位、电流、电压等。
⑶实时报警:当设备状态异常或参数超过阈值时发送报警信息。
⒉远程控制功能⑴远程开关机:通过系统远程操作设备的开关机功能。
⑵远程调节参数:通过系统远程调节设备的工作参数。
⑶远程维护功能:通过系统远程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⒊数据分析功能⑴数据统计与报表: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统计报表。
⑵故障诊断与分析: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监控系统架构图●数据采集软件配置文件●监控终端设备清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水电站:利用水流能产生电力的发电设施。
⒉计算机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备状态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六、总结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水电站设备和参数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提高了水电站运维管理效率。
该系统具有实时监控、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功能,能够帮助水电站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过使用该系统,水电站运行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设备管理与维护,确保水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国外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分析与应用水电站作为能源的重要来源,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在水电站中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分析国外某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并探讨其应用。
一、系统的结构该水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包含三个层次:硬件层、软件层和用户层。
硬件层:包含传感器、检测设备、信号处理器等监测元件,它们通过计算机输入、转换、存储和分析电能质量的相关参数。
软件层: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等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实时监控水电站的各项运行参数,包括水位、流量、出力、发电机的工作状况等;数据处理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生成报表、统计分析图表等;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
用户层:包含水电站的管理层、维护人员和用户。
管理层可以通过界面实时了解水电站的运行情况,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故障提示和报警信息进行维护和处理,用户可以查询水电站的历史数据和流量等指标。
二、系统的应用1、监测电网电能质量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的电能质量参数,对电网的电压、电流、电压变化率等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报警、提醒等方式,提醒用户对电网进行适时调整和处理,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
2、监测水电站的运行状态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电站的水位、流量、前池水位、后池水位等参数,判断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运行中的故障和异常,对影响水电站运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处理。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包括转速、温度、振动等参数,通过报警和提示,及时发现机组的故障和异常,并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
4、可视化展示数据该系统提供了可视化的界面,通过图表、报表等方式,展示监测到的数据,让用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水电站的运行状态和趋势。
5、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存储的历史数据和云端计算,该系统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算法和模型得出结论,对水电站的维护、调度等进行决策支持。
浅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分析摘要:介绍和分析几种适用于中、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的特点与适用性,并对文山州部分水电站目前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结构;建议XX1、概述XX近年来,随着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成熟与普及,计算机监控技术在中、小型水电站中得到运用。
从2000年以来,文山地区**的水电站基本都采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但在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上,部分电站存在一些细微不足,却关系到监控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结构2.1 集中式监控系统集中式监控网络结构是基于现场总线联接的实时通讯网络,如图1所示.因其一般只设一台计算机对全厂进行集中监控,故称集中式监控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不设采用计算机的现地控制级设备,所有监控功能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因而只要计算机一出故障,整个控制、监测系统就瘫痪,只能改为手动运行,可靠性低。
其次,所有信息都在主机上处理,监控性能也受限制。
但这种系统简单、造价低、少,只适用于对监控要求不高的小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XX2.2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分层控制方式是将整个按控制的性质、复杂的程度和组织结构分成不同的层,由**层来完成分配给他们的监控功能,**层之间有一定的制约和协调关系。
水电站的控制对象主要是水轮发电机组、开关站、公用设备、闸门等。
按控制对象设置单独的控制,称作现地控制单元。
电厂控制层也设计算机,负责一些全厂性功能.电厂控制层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功能分散的系统,有多台计算机组成.当某个控制单元发生故障,只影响到该部分设备,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电厂的运行。
由于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的以上优点,近年来**设的水电站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这种方式。
随着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在分层分布式监控系统中,常用的网络结构有以下几种:XX2。
2。
1 工控机分层结构图2为采用工控机上以太网方式,为全、分层、分布式结构,PLC、采样装置、温度巡检、励磁、调速器等设备通过工作站与上位机系统通信。
关于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模式一、PC+PLC结构的控制系统图1在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中,PC+PLC结构控制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它的技术也越发成熟,但是针对它本身赋有的特点以及功能就不在本文做阐述了。
当前,PLC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这种发展速度是建立在此结构模式技术的改革上而实现的。
在这种控制方案中,Windows NT可以作为系统软件的平台,而IO板卡和IO接线端子板是通用的,主要负责与工业控制现场沟通和联系,所采集出来的输入信号通过Soft PLC运行系统进行处理,在Soft PLC 运行系统的前提下,Soft PLC开发系统所编写的控制应用程序被实施执行,最后将处理完成的信号输出到本地控制现场,从而使相应的本地控制功能得以完成。
图21.图1中取消了硬PLC,它的硬件功能已经在图2IPC的硬件得以最大化实现,相关的软件功能也通过IPC上的软件得以实现。
2.PLC技术的控制方案在现场总线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话,水电厂现场控制设备在更新和维护过程中就会更为方便快捷,同时对于智能化、数字式的仪器、仪表设备也能够产生很好的作用,从而使控制现场出现更多的控制系统风险,对于分布式控制的实现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软PLC技术还存在以下几个优点:1.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的时间有所缩短,从而使编程、调试和维护更为方便。
2.通用性和兼容性都在产品中有所具备,那么即使IPC或者EPC不同,但是在运行中的Soft PLC也是相同的。
3.性价比高,由于Soft PLC共享IPC或EPC上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从而使Soft PLC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
而Hard PLC本身由CPU、Memory、Power 和I/O Port等组成,其开发和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高,从而导致了Hard PLC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