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 文化艺术方块古壮字及其壮族文化的价值及传承□徐媛/文古壮字起源于唐宋,巅峰时期在明清时期。
壮族人民通常用古壮字来记录故事、深化、歌谣、经文等,由此可以看出,古壮字不仅为现代人们了解壮族古代生活文化、风俗人情提供了有效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壮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本文从方块古壮字简介、方块古壮字作用、方块古壮字研究以及壮族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古壮字是记录壮族语言、风俗特色的一种文字体系,在壮族文化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传承、保存壮族文化。
也因此,它的发展、生存等与壮族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极其容易受到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1]。
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古壮字呈现了慢慢衰落的迹象,虽然还存在于世,但它的发展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对此,相关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古壮字,挖掘出其中的壮族文化,使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2]。
1 方块古壮字简介古壮字可以称之为“土俗字”,起源于唐代,是壮族人民在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而来的。
古壮字在民间使用的文字大概有4800左右,不包含同音同义,写法不同的文字[3]。
古壮字结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即借、仿、创。
所谓的借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或者汉字本身;仿是指模仿汉字六书;创是进行再次创造[4]。
古壮字的构字方式有四种:第一,形声字,借助汉字偏旁部首或者具有相关意义的字进行组合;第二,会意字,指的是借助汉字本身的含义,再此基础上加上相应的符号,又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组合,得到的文字;第三,借汉字,指的是直接使用汉字,包含借音、借义。
借音是借助汉字的谐音、正音来记忆古壮字,若是借用,那么以前的汉字意义便不会存在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壮义,另外一种便是借音借义,顾名思义是又借音也借义;第四,象形字,指的是根据事物进行描绘,采取简单的方式来概况笔画,将自身的想法融入其中,进而描绘出基本形象,构建出新的字体[5]。
目前,壮族聚居的县,建立了壮文学校,在群众中进行壮文扫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壮族文化壮族“方块壮文”历史简介
导语: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
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
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
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
另外,泰语、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
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
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方块壮文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的,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郡皆然。
”
但由于各地的字形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笔划过繁,书写不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为行政公文和正规教育所采用(当然这也和壮族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
方块壮文至今仍然在壮族地区的民间流行。
生活常识分享。
音序查字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字母是音序查字法中的第一个字母?A. aB. bC. cD. d2、在音序查字法中,首字母是轻声字应该怎样查找?A.直接查找B.无法查找C.在所有轻声字的列表中查找D.在轻声字的列表中查找,并标出轻声符号3、下列哪个字母不是音序查字法中的字母?A.拼音字母B.汉字拼音C.声调符号D.字母表二、填空题1、音序查字法是一种按照______顺序查找汉字的方法。
2、在音序查字法中,首字母是轻声字应该查找______列表。
3、在音序查字法中,如果不知道字的读音,可以通过______来查找。
4、音序查字法适用于知道______的情况。
5、音序查字法中,第一个字母是______。
6、在音序查字法中,如果字的读音是轻声,应该在______中查找。
7、音序查字法是一种______的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字母是音序查字法中的第一个字母?A. aB. bC. cD. d2、在音序查字法中,首字母是轻声字应该怎样查找?A.直接查找B.无法查找C.在所有轻声字的列表中查找D.在轻声字的列表中查找,并标出轻声符号3、下列哪个字母不是音序查字法中的字母?A.拼音字母B.汉字拼音C.声调符号D.字母表二、填空题1、音序查字法是一种按照______顺序查找汉字的方法。
2、在音序查字法中,首字母是轻声字应该查找______列表。
3、在音序查字法中,如果不知道字的读音,可以通过______来查找。
4、音序查字法适用于知道______的情况。
5、音序查字法中,第一个字母是______。
6、在音序查字法中,如果字的读音是轻声,应该在______中查找。
7、音序查字法是一种______的查字法。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语文下册音序查字法课件一、引言在中国的语文教学体系中,音序查字法是帮助学生掌握汉字读音、字义、用法的重要工具。
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音序查字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还能增强对汉字结构和读音的理解。
欢迎访问壮族在线-僚人家园/bbs/说明:★本《布洛陀经诗译注》是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91年1月出版,《布洛陀经诗》整理小组整理,张声震主编。
★本《布洛陀经诗译注》中有的方块壮字无法打出,只能用一些字、符号的组合来表示:一个括号里面为一个方块壮字,字形分左右、上下、杂合三种结构:(1).左右结构如(亻名)→佲;(2).上下结构如(艹/化)→花;(3).杂合结构如(囗>玉)→国,(走>召)→超,气>米→氣。
(4).特例:(横日)为横躺下的“日”字,即壮语guh。
(扌+罒/方)为左右结构,左边为(扌),右边为(罒/方),即+号表示左右结构。
有的方块壮字找不到合适的字、符号表示,只能用一些近似的表示并在后加解释如:(鬼>弗)——(鬼>弗,“鬼”字里面没有“厶”)。
☆本《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很多生僻字是用海峰五笔打出来的,如果您的网页无法显示某些字如“naj”、“naz”等,可安装海峰配套超大字集字体包: /software/UniFonts.exe★本书整理的体例为:对原文统一用四种文种逐字逐行翻译与整理。
(1).第一行为原文,即原来手抄本的古壮字字样。
鉴于《古壮字字典》已经出版,它对古壮字已进行了初步规范,因此,对《布洛陀经诗》原用文字均以《字典》里规范了的正体字校写;(2).第二行是以国务院颁布的标准壮文对译;(3).第三行是国际音标;(4).第四行为汉对译。
汉对译基本上是一汉字对译一古壮字,对一些两三个古壮字合成一个词组的,也用汉字词组对照翻译;(5).第五行为汉意译,即用汉文把原文本意力求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这里,省去国际音标,为了方便阅读及节约空间,将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合为一行,编排如下(原书中各行都没有标点符号,在此加入标点符号,以利分辨):原文,即古壮字标准壮文;汉对译;汉意译。
第三篇哴么(丿/力)圿Rangh mo cauh fanh gaiq篇喃唱造万样造万物第五章么(貝录)(云申)(犭某)Mo rouh hoenz mou喃唱赎魂猪赎猪魂经[题解]这是壮族民间宗教巫师在“安六畜”仪式上唱的经诗。
方塊壯字的聲旁和漢語中古韻母黃笑山[內容提要] 方塊壯字是壯族人民曾經使用過的一種沒有正式通行的文字。
這種文字借用漢字作爲造字的成分,使用漢字的造字方法來記錄壯語。
本文利用張元生先生介紹過的一千多個壯字,把其中的“借音聲旁”(採用漢語讀音的形聲字聲旁)作爲考察的重點,以期發現壯字造字時代漢語的語音狀況,爲漢語語音史的研究提供一點新的材料。
但是由於壯族人民使用壯字的過程中不斷地創造新的壯字,我們所見到的材料未必是一個時代的産物,所以利用其形聲字的借音聲旁考察的語音,也未必能代表某一固定時代的語音。
儘管如此,方塊壯字中的表音成分仍然爲漢語語音史研究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參考線索。
1. 方塊壯字是壯族人民仿照漢字創造的一種沒有正式通行的文字。
壯族人民稱之爲sa 24 dip55(“生字”),或sa 24 u ŋ33(“壯字”),也有人稱它爲“土字”或“土俗字”。
這種文字起源於何時沒有定論,雖然漢代就已經有用漢字做音符記錄壯語的了①,但根據漢文史料的記載和現存最早的實物,一般認爲至少在唐代壯族人就已經有了這種文字。
廣西上林縣今存唐代澄州壯族首領韋敬辦刻的兩塊漢文石碑,其中夾雜着不少變體字和方塊壯字。
這以後壯字在民間流行通用,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志》“俗字”條記載說:“邊遠俗陋,牒訴券約用土俗書,桂林諸區皆然。
今姑記臨桂數字,雖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祖,音矮,不長也;著,音穩,坐於門中穩也;外亦音穩,大坐亦穩也;仦音弱,小兒也;奀音動,人瘦弱也;籀,音終,人亡絕也;億音臘,不能舉足也;還,音大,大女及姊也;枇,音磡,石之巖窟也;閂,音礇,門橫關也。
他不能悉記。
余閱訟諜二年,習見之。
”②但由於過去識字用字只是少數人,且受漢文化的強大影響,以至壯字成爲殘存形態。
現在所見到的手抄本,主要是夾雜漢字使用,用來記錄或創作民歌,另外道士寫經、民間寫契約、記帳、通信等也雜用壯字。
這種文字沒有經過規範化,有方言、地域等差異,但有些方塊壯字各地寫法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范成大所舉“土俗書”字,其形與音義與今之方塊壯字皆同,這不可能是偶然相合,應該是曾經廣泛地長期地使用的結果,有些壯字應該是壯語分化爲現代方言以前的産物。
广西民族研究2022年第4期(总第166期)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方块壮字的“汉字化”蓝盛李锦芳【摘要】现代汉字符号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成分,其中用于记录和描写壮语地名和地貌特征的“岽”“㟖”“咘”“榃”“岜”“㟤”“峝”“峒”“垌”等字,主要由方块壮字“汉字化”而来。
方块壮字“汉字化”背后反映的是壮汉民族的交往史以及文化上所蕴含的共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汉字;方块壮字;“汉字化”;壮语地名;民族文化交融【作者】蓝盛,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在读博士;李锦芳,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22)04-0147-0009前人的研究表明汉字系统中包含有方块壮字来源的现象,如韦庆稳先生指出:“大概汉族文人学者在汉代,就已开始用汉字作音符来记录壮语,如杨雄《方言》中的‘犩,牛也,’、切,虎也’、‘蚆,水蟲也’等等,音义都跟壮语相合。
”[1]82覃晓航先生进一步指出《尔雅》中的“犩(vaːi 2,牛)”raːi 2,乌鱼)”“蚆(pa 1,鱼)”等属于方块壮字,并由此推出方块壮字起源时间为秦汉之间。
[2]33~35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元生先生就注意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辞海(语词分册)》(修订稿)中收录有“岽”“㟖”“咘”“榃”“岜”“峒”等字,并谈到:“以上几个字也是方块壮字常用字,它是用来记录壮语地名读音的。
”[3]65张先生可能认为记录壮语地名的这几个方块字是借自汉字的,或者是汉字的偶合字,故而没有做进一步考证。
陆锡兴先生则直接指出:“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某些方字流入汉字,成为汉字的一部分。
例如表示壮族地区地名的‘峒’‘岽’‘㟖’‘咘’等字已被列入汉语词典。
”[4]263那么,两位先生提出的以上这几个字形究竟是汉字还是方块壮字呢?如果是方块壮字,那它们又是怎样进入到汉字系统成为汉字成员呢?我们以此为线索并扩大查找范围,发现《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收录的“岽”“㟖”“咘”“榃”“岜”“㟤”“峝”“峒”“垌”等字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当存在某种相同的关系来源。
《古壮字字典》所收象形字及其构形特征分析作者:胡惠来源:《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04期[摘要]“象形字”是《古壮字字典》的文字类型之一,对其基本构形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字学、民族学研究价值。
字典所收象形字字形与构形时依据的词义互为表里,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采用形符、标示符构造形体,形成独体形符字、标形合成字、会形合成字等构形模式。
不过与古汉字、纳西东巴文等象形文字相比,字典“象形字”的书写风格有向楷书体方向发展的趋势;字形简单,表意抽象;部分字符的构形具有民族文化内涵。
此外,字典“象形字”字数少,对其象形功能的识别有消极的影响,且无法反映所代表的自源型壮族象形文字的面貌。
[关键词]古壮字字典;象形字;古壮字;构形特征;象形功能[作者]胡惠,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H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21)04-0143-0009一、引言象形文字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今所有的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文字形态,因此它是探究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重要历史文化现象。
最能反映象形文字基本性质、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是象形字1,它是象形文字体系的基础文字和字符,指的是不依赖于已有文字,用自身的形体表达和说解构形时依据的词义内涵的表形文字。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探究其文明史上是否曾经历过创制象形文字的历史阶段,需要对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
目前,花山悬崖画、坡芽歌书等原始表意符号以及原始墓葬出土器皿上的刻画文等,为我们提供了壮族原始文字萌芽的实物证据,如果在它们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壮族自源象形文字,这是符合文字形成和发展规律的。
但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要有一批从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可以判断为自源字,并且在形体上符合象形文字基本构形特征的文字或者基础字符。
今天,我们未能看到发展成熟、体系完善的壮族象形文字,但在民间流传的古壮字(即方块壮字)文献中或许还能看到它们的踪迹。
2009年第5期(总第91期)古壮字、喃字和汉字的字形构造对比研究范丽君古壮字和喃字都是汉字系文字,是汉字孳乳的姊妹文字。
历史上,壮族人民在六书的基础上仿照汉字创造了古壮字,又叫土俗字,即方块壮字。
古壮字准确地记录了壮语语音,在民间流行。
人们用它来记录民间神话、故事、歌谣、剧本、传说,书写碑文、药方、家谱、契约等。
喃字,又称字喃,是越南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仿汉字创造出来的文字,是越南唯一的自己创制的民族文字。
喃字虽是越南的民族文字,但它的地位不高。
在越南1917年取消科举、废除汉字以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汉字一直是越南的官方正式文字,而喃字始终处于边缘文字的位置。
本文以《千字文》为参照,从壮族古籍文献和越南人的古籍文献中遴选出了近400个与汉字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古壮字和喃字进行对比研究。
古壮字分为假借字、形声字、会意字、二形字、变体字、象形字和一些无法归类的字。
喃字也可分为假借字、形声字、会意字、变体字和一些无法归类的字。
一、古壮字和喃字的特点古壮字和喃字在创制过程中,对汉字的依赖性与它们极力想表现出的独立的民族性是一对鲜明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在整个文字体系中,也决定了二者的构造特点和理据。
根据统计结果,古壮字和喃字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使用一个字记录多个词或使用多个符号记录一个词无论假借字、形声字还是其他类型的字,都大量存在着一个古壮字表示多种汉语意义的现象,古壮字的假借字中,“貧”可以表示“如”、“若”、“成”、“生”等义;形声字中,“亻丙[pi 耷1]”可以表示“軍”、“兵”、“士”等义。
汉语中用多个字区分较细意义的情况,在古壮字中一般只用一个字代替。
这种情况在喃字各类字中都存在,假借字中尤多。
如喃字用“特[Du ’o ’c]”表示汉语“得”、“获”。
此外喃字还存在着用多个符号记录一个汉语词的情况。
如分别用假借字“儀[n ɡhi]”和“宜[n ɡhi]”表示汉语“儀”。
(二)古壮字与汉字形符标义功能差异在创制古壮字形声字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自我创造意识。
《古壮字字典》方块古壮字研究
【摘要】:方块古壮字是古代壮族人民用来记录壮族语言的一种文字,是一种以借源汉字为主体,同时又包含自源文字成分的民族文字系统。
本文以目前收录古壮字最全的工具书——《古壮字字典》所提供的古壮字为基本的材料依据,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式,对古壮字文字系统的构成、古壮字的发生、古壮字中的自源字、古壮字中的借源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
本章比较全面地回顾了古壮字研究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古壮字的研究,归纳分析了研究古壮字的主要视角和大致分期,着重分析了古壮字文字学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宗旨。
第二章为古壮字文字系统的构成与发生。
本章对古壮字文字系统的构成部分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古壮字中自源文字的存在。
从普通文字学角度分析探讨了古壮字的来源问题,认为古壮字除了以汉字为直接源头外,原始图画、原始刻划符号、纹身都可能是古壮字的渊源物。
本章对古壮字发生的时代、古壮字的创制者以及古壮字的发生机制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第三章为自源字研究。
本章全面分析考释了《古壮字字典》所收录的含自源成分的古壮字,并对自源古壮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为借源字研究。
通过定量统计与同义比较的方法对借源古壮字进行了考察,并对借源字的相关特征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古壮字对汉字模仿借用的几种类型。
第五章为结语。
对全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重要结论进行了归纳,提出了有关古壮字发生等一些有待思考探讨
的问题。
【关键词】:《古壮字字典》古壮字自源字借源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21
【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9第一章绪论9-28第一节壮族与古壮字概貌9-18一、壮族及其语言9-14二、古壮字概貌14-18第二节关于古壮字研究的学术史回顾18-26一、研究古壮字的主要视角及大致分期18-20二、古壮字的文字学研究20-26第三节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与思路26-28一、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26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26-27三、本论文的宗旨与重点27-28第二章古壮字系统的构成与发生28-72第一节古壮字文字系统的构成28-35第二节古壮字的来源35-55一、前人关于古壮字来源的观点36-39二、古壮字的渊源物39-55第三节古壮字发生的时代55-59第四节古壮字的创制者59-68第五节关于古壮字发生机制的讨论68-72第三章自源字研究72-110第一节概说与考释72-103第二节古壮字中自源字的造字方式及相关问题103-110一、造字方式103-106二、自源字其他特征及相关问题106-110第四章借源字研究110-144第一节借源字的造字方式110-136一、本文的分析方法110-111二、同义比
较视域中的借源古壮字造字方式111-134三、对借源古壮字造字方式的认识134-136第二节借源古壮字与汉字的关系136-138第三节借源字的平面结构与意义类别138-144第五章结语144-146附录:自源字表146-159参考文献159-166致谢166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