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六章 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课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36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新版)济南版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 (新版)济南版《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解释免疫的概念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3、能够归纳出免疫的功能,明确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准确观察分析各种图片。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免疫器官及功能。
难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我们的口腔中有很多细菌,为什么口腔上皮受伤以后却很快愈合?为什么有的人虽然接触过传染病患者,却不患病?2、记得我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一个小伙伴得了腮腺炎,大人们不让我们一起玩,可大人们说得了这种病就不再得了,那时我天天盼望着自己快点得腮腺炎。
“得了就以后不再得了”这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学习了生物学以后,才知道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那么什么是免疫?免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一章的内容。
(一)与生俱来的免疫力结合P105图3.6-1,思考以下问题:(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屏障作用?而被烫伤的皮肤则容易感染?(2)人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生活,吸入的空气中和吃进的食物上,也有许多病原体,为什么人们不一定都得病? 学生观察图片,自学课本,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1)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拦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
(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3)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会自己痊愈?(4)人的口腔上皮受伤后能够愈合,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为什么? 学生从直观上感知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再结合图片和教材分析得出正确结论:(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病菌,消除炎症。
(2)唾液中有溶菌酶能杀死病菌。
教师总结上述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它们不是只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教材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包括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和计划免疫三部分内容。
这些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知识方面则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内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了解计划免疫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特点,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重点、难点)2.说出人体免疫的概念、功能、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关系。
(难点)3.说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异同。
4.举例说明计划免疫的概念、意义,并认同其作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吸收、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相关知识后,能够保证人体正常进行各项生理活动,那就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在起作用,免疫功能是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保驾护航。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采取“定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当堂达标”的教学流程。
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然后通过观看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人体各种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理解人体的三道防线。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进行导学,任务驱动。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同伴的帮助下解决自己不会的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打防疫针”的经验,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整合信息,了解人体计划免疫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图片、动画,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按照要求进行预习,准备预防接种手册和计划免疫的有关资料。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1.皮肤在人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属于人体的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防线2.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 其作用机理是A. 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 , 将结核杆菌吞噬B. 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 , 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C. 卡介苗能够促进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 增强抵抗力D. 卡介苗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3.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A.抗体B.消化酶C.溶菌酶D.生长素4.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B.给新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5.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的屏障作用B.胃液的杀菌作用C.注射狂犬疫苗 D.白细胞吞噬病菌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7.预防接种的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8.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A.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移植的外来器官9.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先天性心脏病 B.风湿热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癌症10.下列哪项不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A.受遗传因素的控制 B.具有相对稳定性 C.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D.没有种的差异11.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A.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 B.胃液中的盐酸和杀菌物质C.白细胞和吞噬细胞 D.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12.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该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13.甲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
《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说教材:《人体的免疫功能》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包括与生俱来的免疫力,后天获得的免疫力和计划免疫三部分内容。
这些知识在应用价值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知识方面则涉及到了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内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的概念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增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帮助,了解计划免疫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对下一代身体健康的关心和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视,从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特点,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理解特异性免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了解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列举计划免疫的实例,认同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等来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的归纳列表,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结合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是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重点(1).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区别。
3、教学难点人体第三道防线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是因为学生对免疫的基础知识比较生疏;二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对此,教师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资料,再利用动画实例分析腮腺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的变化及结果来说明第三道防线的功能,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4教学关键:创设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组织好学生自学交流,合作探究,同时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5、创新点本课教学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用“自主学习、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合作交流,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第一节 人体的免疫功能【生活小思考】曾经有人把天花病人的痘痂干燥减毒后碾成粉,吹进小孩的鼻孔里,使其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你知道小孩产生抵抗力不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吗? 知识点一 与生俱来的免疫力(教材P105~P106)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组成:皮肤和黏膜。
(2)功能: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其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1)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功能:溶解病菌、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
3.非特异性免疫:(1)内容: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2)特点:与生俱来的,没有针对性,对多种病原体均有防御作用。
知识点二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教材P106~P107)1.抗原和抗体:(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2)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应用:天花病毒侵入人体。
2.特异性免疫:(1)概念: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
(2)特点:后天获得。
(3)内容: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免疫器官(如脾脏、淋巴结和胸腺)。
3.免疫的概念: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4.请写出【生活小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痘痂进入小孩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了抗体,抗体能清除病原体。
【名师在线】抗体和抗原的比较知识点三计划免疫(教材P107~P108)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
2.目的:控制、消灭传染病。
3.预防传染病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预防接种。
【典例剖析】【典题例证】(2020·聊城学业考)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科学家正在致力研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接种的疫苗和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B)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名师讲题】(1)审题技巧:正确理解疫苗、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