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片区综合开发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33 KB
- 文档页数:34
***古镇整体开发建设总体实施方案根据4月30日***文化旅游专题会精神,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滚动发展、封闭运行、有序推进”整体打造***古镇的原则,***文旅公司与***镇配合已全面完成***古镇土地整理测算、旅游策划、商业策划等工作,正在开展***古镇文庙、翰林院等文物维修设计及核心区修建性详规设计、项目招商和融资贷款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特制定***古镇整体打造实施方案。
一、***古镇开发建设范围***古镇整体开发建设范围涵盖***镇城镇建设规划区范围,面积4674亩(平方公里),分为核心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外围发展区。
将古镇传统院落较为集中的一环路以内区域为古镇核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386亩,东接沙西线,北至崇槐里,西至文庙、翰林院,南至东西大街;一般保护区土地面积321亩,分为烈士陵园片区(111亩)和梅花御井片区(210亩);一环路以外其他区域为外围发展区,面积为3307亩。
二、***古镇开发建设定位在充分挖掘***国学遗风,公馆余韵,山水田园,绿色低碳等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古镇总体形象定位为“天府记忆之城”。
重点体现乐活***、绿色***、艺术***、悠客***五大主题。
在文态上着重反映******古蜀故都、天府之源的历史记忆元素;在形态上突破成都周边古镇都是传统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格局,除文保单位和崇槐里保持原有形态外,新建旅游商业街道和现有建筑风貌改造尽量体现中西结合的建筑创新,突出个性和时代特色;在业态上主打文化艺术和休闲体验主题,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川菜美食、文化创意、工艺品制作展销等文化旅游业。
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滚动发展、封闭运行、有序推进”整体打造***古镇的原则,将古镇分为核心保护利用区、一般保护利用区和外围发展区三个区域分片开发建设,着力将***古镇打造为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产业支撑有力、经济效益明显的文化旅游休闲小镇和成都市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沙西线)的重要支撑点。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平海楼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5.11
•【字号】闽政文〔2024〕167号
•【施行日期】2024.05.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平海楼片区土地征
收成片开发方案的批复
闽政文〔2024〕167号
莆田市人民政府: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秀屿区南日镇平海楼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请示》(莆政土〔2024〕27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平海楼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片开发总面积9.9054公顷。
二、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注重耕地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三、莆田市人民政府要严格依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管控要求,抓好《方案》实施。
要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时序计划和规划
用途,科学组织实施成片开发,依法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相关手续。
《方案》难以实施确需调整的,应按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四、省自然资源厅要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1日。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1、区位关系**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
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
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区基本情况。
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
**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
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
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A、区位优势。
**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
**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
**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2、不利因素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厢镇总体规划(2005—2020)》、《天全**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4、《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6、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2021“美丽吴中”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策划方案应当仔细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
一、基本情况苏州市吴中区2021-01号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新增甪直镇片区1个,片区总面积为公顷。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5号);3.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苏自然资函〔2021〕15号);4. 《苏州市吴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5. 《区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吴中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吴政发〔2020〕72号);6. 《苏州市吴中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7. 吴中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生态保护红线成果、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等资料;8. 《苏州市甪直镇控制性详细规划》;9. 成片开发拟建设项目的相关资料及其他资料。
三、成片开发的必要性1、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的需要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吴中明确提出以“美丽吴中”为指引,深化“核轴带”功能区布局,立足打造特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标杆。
通过成片开发,进一步对接融入上海,一方面配合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7号线、通苏嘉甬高铁,推动形成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硬支撑;另一方面加大在产业、科技、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对接力度,精心谋划吴中生物医药产业园与张江药谷、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与上海浦东软件园合作,靠前承接上海“溢出效应”。
同时围绕“核轴带”功能区布局,以“东中西”跨区域协同发展为牵引,对接工业园区桑田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太湖科学城,积极参与环中环科技创新走廊、沿太湖科技研发创新带建设,推动产业链优势互补、创新链深度融合,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
2、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要实体经济是吴中的立身之本,吴中区将坚定不移走实业兴区道路,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为引领,突出增量培育壮大、存量改造提升,强化美丽吴中的实体支撑。
PPP宁波市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2016年7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1 -二、风险分配的基本框架...........................................................- 9 -三、项目运作方式.....................................................................- 12 -四、交易结构.............................................................................- 16 -五、合同体系.............................................................................- 26 -六、监管架构.............................................................................- 32 -七、采购方式选择.....................................................................- 35 -八、保障措施.............................................................................- 37 -九、编制依据.............................................................................- 38 -一、项目概况1 项目基本情况东部新城邱隘片区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位于宁波市东部新城邱隘镇,本项目为城镇化提升项目,工作内容包含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综合性区域开发等,本项目由政府前期已立项并开始实施的三个存量项目构成,为对存量项目的更新改造。
附件:长乐区首占营滨路东侧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版)、《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长乐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方案》、《长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长乐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编制《长乐区首占营滨路东侧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二、基本情况本片区涉及首占镇的首占村、鹏上村和岱边村,共1个乡镇3个村;范围面积11.2837公顷。
其中首占村集体土地面积0.0111公顷,鹏上村集体土地面积2.0967公顷,岱边村集体土地面积4.1134公顷,使用国有建设用地5.0625公顷。
片区东临会堂南路,西临首南路,南靠洞江湖,北临前街东路。
农用地面积为4.634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4637公顷),占成片开发范围的41.07%;建设用地面积为5.8455公顷,占成片开发范围的51.80%;未利用地面积为0.8040公顷,占成片开发范围的7.13%。
三、项目的必要性本片区的成片开发是完善首占镇城镇功能,带动长乐站周边用地发展的重要片区。
也是提升首占镇人居环境品质的需要,对首占镇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该片区开发还是进一步推进旧村更新,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众福祉的需要。
同时土地要素保障是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因此本片区的成片开发还是保障“十四五”期间土地资源要素供应的需要。
四、规划土地用途分析本方案用地总面积11.283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用途面积1.3524公顷,实现居住功能;商业服务业用地用途面积3.7813公顷,实现商业功能;交通运输用地用途面积3.9242公顷,实现交通运输功能;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用途面积2.2059公顷,实现绿化功能,陆地水域用途面积0.0199公顷,实现生态功能。
五、公益性用地情况公益性用地包含交通运输用地用途、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用途、陆地水域等,合计6.1500公顷,占用地总面积的54.50%,符合自然资规〔2020〕5号文规定。
《连云老镇区发展策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出炉,备受各方关注的连云老街终于揭开了复新改造的面纱。
规划将再现当年港口兴起与发展的历史原貌;通过对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改善老城居住环境,树立全市老城改造的示范标杆;充分挖掘民国历史文化,打造江淮沿海大旅游经济圈的重要地标。
规划中的连云老街分为三大片区,承载着再现港口、镇区改造和近山休闲三大功能。
第一大片区位于中山东路以北,老码头附近。
规划将片区内涵提炼为“陆桥起点,舌尖鱼都”。
这个片区将规划工业遗址公园、码头文化广场和港口博物馆,充分展示港口工业的历史原貌和发展历程。
游客可以在连云海鲜馆品读舌尖之旅后,在海产品交易市场将海产品打包回家。
不仅如此,在利用工业遗址改造的欧亚文化博览馆,你还可以领略到亚欧大陆桥上著名节点城市如鹿特丹、汉诺威等城市的风貌。
第二大片区的主题是“老窑港埠,民国风情”。
规划通过五街、十节点,将分布在老镇核心区的各个节点串联起来,形成规模效应,给游客一个完整的民国街区印象。
五街主要是展示连云港民国风情、传统文化等元素的线性商业业态,包括民国风情街、民俗文化街、酒吧文化街、精品购物街、海景酒店休闲度假街。
第三大片区是云台山片区。
这个片区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分布文化客栈、老窑山村、度假养生和居民安置区。
度假养生和文化客栈是这个片区的亮点。
在此次规划中,这些老建筑都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和游客的面前。
老码头,这里承载了连云港80多年的历史,将建设码头文化广场,再现码头繁忙的运输场景。
原市政厅遗址,规划将这里扩大并整治为港口文化论坛综合体,包括商务会议、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复合功能。
七一民俗广场,历史上该片区曾是当地特色小吃街,规划定位以民俗文化、传统特色餐厅为主题,包含餐饮、民艺广场、茶馆、特色小吃等,形成独具韵味的传统文化商业街区。
果城里,将通过保护建筑群落,整治周边环境,以果城里作为优质带动资源,汇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商业零售店,主打荷兰风情和当地传统特色的精美小吃、咖啡店和海滩风情的饰品店,共同构筑多元化的当代体验式文化消费环境。
霞浦县三沙镇浮山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部关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福建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报批实施细则(试行)》《福建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参考指南(试行)》及《霞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霞浦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文件,编制《霞浦县三沙镇浮山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二、基本情况三沙镇浮山片区位于霞浦县三沙镇辖区内。
北临沈海高速,南靠三沙镇国有沙滩,东至霞浦县陇头小学,西临浮山村委会,方案用地总面积81.2319公顷。
三沙镇浮山片区涉及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浮山村与陇头村,共1个乡镇3个村;不涉及省级、国家级开发区。
开发范围总面积81.2319公顷,其中:农用地39.6732公顷(耕地31.5332公顷),建设用地31.8431公顷,未利用16.2567公顷。
三、规划土地用途片区用地总面积81.231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47.4909公顷;公路用地4.6053公顷;城镇道路用地9.0920公顷;防护绿地16.7811公顷;河流水面3.2626公顷。
四、公益性用地比例公益性用地包括城公路用地、城镇道路用地、防护绿地、河流水面,合计33.7410公顷,占用地总面积的41.54%,符合自然资规(2020)5号文规定。
五、实施计划本方案拟安排实施项目面积76.6265公顷,计划实施周期为2021年-2023年,3年内实施完毕。
其中,2021年实施面积0.000公顷,完成比例0.00%;2022年实施面积47.4909公顷,完成比例61.98%;2023年实施面积29.1356公顷,完成比例38.02%。
六、合法合规性分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片开发范围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承诺方案获批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集中建设区。
XXX片区开发建设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XXX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北区健康、有序发展,改善县城区交通条件,完善城北片区文化教育功能,大力提升城北居民的生活品质,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成果,打造集居住、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居住区,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时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二、建设内容:(一)道路建设方面。
概算投资2.21亿元,建设人民北路北延段、联湖路西段、建设北路北段、6条支路及国道350辅道等10条8.02公里市政道路。
(二)公园绿地建设方面。
概算投资0.52亿元,建设联湖路绿带、建设北路绿带、防护绿带8.9万平方米。
(三)学校建设方面。
概算投资1.1亿元,完成沿口镇小学迁建、城北幼儿园建设。
(四)安置房建设方面。
概算投资3亿元,建设XXX片区安置房11.88万平方米。
(五)公共服务方面。
概算投资0.31亿元,建设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5000平方米,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司法所共5150平方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领导小组及职责。
成立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李青松- 1 -任组长,副县长刘文涛、XXX、杨波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武胜县XXX片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XXX片区开发建设的统筹、协调、指挥,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二)内设机构及职责。
武胜县XXX片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内设拆迁安置、城市设计、道路及绿地项目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安置房项目建设、群众工作、杆管线搬迁、督查问责组等8个工作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实施。
1.拆迁安置工作组。
组长:XXX县委常委、副县长副组长:XXX副县长XXX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成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XXX)、沿口镇(XXX)、公安局(XXX)、信访局(XXX)、人社局(XXX)、政法委(XXX)、房屋征收办(XXX)。
职责:锁定XXX片区房屋、居民、土地性质等情况,制定征拆方案,2019年11月中旬前完成XXX片区拆迁安置工作。
附件1:唐昌古镇核心区开发建设总体工作方案为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业追赶跨越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唐昌古镇核心区开发建设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唐昌古镇开发建设范围及工作目标(一)唐昌古镇开发建设范围唐昌古镇开发建设范围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
核心区东北接沙西线,北至崇槐里,西至文庙、翰林院,南至唐家巷,面积约243.5亩;拓展区涵盖唐昌镇城镇建设规划区范围。
(二)唐昌古镇开发建设工作目标2010年,全面启动唐昌古镇核心区建设,完成古镇建设总体定位策划,古镇核心区修建性详规编制、风貌改造、道路景观及主要项目施工图设计;完成拆迁工作;完成北街、小北街风貌改造,梁家大院、崇槐里、文庙、翰林院等古建筑维修;完成沿沙西线则景观营造,新建入口广场和接待中心;完成主要项目招商;新建特色旅游商业街道和引进部分的文化旅游项目动工建设。
2011年,全面完成古镇核心区基础配套、风貌改造、景观营造、拆迁安置房建设、新建特色旅游商业街道和引进部分的文化旅游项目建成投营。
初步完成唐昌古镇核心区建设,形成接待能力。
启动唐昌古镇拓展区漂流半岛等项目建设。
力争到2012年,全面完成唐昌古镇核心区和拓展区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沙西线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带的重要文化旅游支撑点,努力把唐昌古镇打造成历史文化厚重、建筑风格独特、产业支撑有力、经济效益明显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和现代田园示范城镇。
[备注:唐昌古镇核心区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计划详见附件(1);唐昌古镇核心区开发建设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表详见附件(2)]。
二、唐昌古镇项目开发建设运作模式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滚动发展、封闭运行”的原则及“项目锁定资源,资源置换资金”的模式,由文旅公司作为项目业主,采取银行融资和引进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方式,整体打造唐昌古镇核心区和拓展区。
在请专业公司对唐昌古镇核心区打造的文态、形态、业态策划定位和编制修建性详规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采取以下三种模式,全面实施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片区综合开发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片区××村3、项目建设单位:××人民政府4、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5、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包括修建排灌渠系3800米,修建机耕路2800米,交通桥2座,排水闸1座。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6.0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23.5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万元。
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2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10万元,地方自筹16万元。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富民政策为指导,抢抓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改善突出制约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树立创新意识,完善扶贫机制,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符合××特点和扶贫开发实际的新路子。
2、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①坚持直接面向贫困人口的原则。
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建设受益的主要对象,尽量把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用在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上。
②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本的原则。
增加农民收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编制报告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工程建设放在第一位。
③坚持参与扶贫的原则。
在扶贫开发中,要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并按时足额支付劳务报酬。
坚持“大家事、大家办”的方针,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
④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争取国家大力帮助和扶持的同时,教育贫困群众深刻领会国家扶贫政策的精神实质,把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变成脱贫致富的动力,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多渠道、多层次筹措项目资金,保证资金和物资投入。
三、项目编制依据1、国农办字[1999]192号《关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分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的通知》;2、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范》中的《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20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22-1995(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1996)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7、《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8、《××2005—2010年扶贫开发规划》四、项目编制范围1、项目区基本情况2、项目建设意义及有利条件3、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4、工程设计5、建设项目招标6、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7、项目管理措施8、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9、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综合效益评价11、结论与建议第二章流域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片区隶属××管辖,距××镇只有2公里,紧靠竹林湾村,与石盘咀村、栗树岗、张岗村毗邻。
2、地形、地貌境内最高点院基坪,海拔390.5m,最低处库屋河床,海拔35.5m。
流域地形规整,三面高山环抱呈圆椅状。
流域内成土母质,主要花岗片麻岩,岩性极为风化,土质疏松,透气性强,有机质胶体含量少,抗蚀能力较弱,在外力的作用下,水、肥、土易于流失。
区内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
第四系地层主要有第四全新统(Q4)和近代人工堆积(QS4)。
第四系全新统(Q4):下部为深灰色粉砂、细砂夹薄层粘性土和含中砂、粗砂,上部壤土、粘土,淤泥质土夹、砂壤土。
其成因以冲积为主,广泛分布与冲积平原,构成一级阶地或高、低漫滩。
地震等级:地震烈度为6度。
3、水文气象项目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气候区,兼南北过渡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时数2026小时,年平均气温16.8度,极端最高气温41.2度,极端低温-12.5度。
年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年平均径流深455.8毫米,水资源丰富。
年干旱指数1.44,年平均蒸发量1500毫米。
年降雨量分配不均匀,4-9月占全年雨量的72%,其中5-7月的降雨量占全年46%,降雨量在年际变化上较大。
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50.7天。
冰冻线为0.5米。
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最大月风速15米/秒,春夏以东南风为主,秋冬以西北风为主。
二、社会经济状况本次××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涉及到××1个行政村,涉及487户2058人,其中劳动力1100人。
目前,该项目区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副产品不全,虽然经济社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各种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区内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贫困人口较多。
三、农业经济状况该流域内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兼营林业,农业经济条件极差。
主要原因:一是流域内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商品率低;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基本农田设施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四是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低,产品品质差。
四、土地利用概况项目区土地总面积2480亩。
其中耕地1380亩,占总面积的55.6%;林地100亩,占总面积的4.03%;住宅面积350亩,占总面积的14.11%;水域650亩,占总面积的26.2%;道路总长9KM。
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的影响,土地类型的比例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掠夺式经营土地,用养地结合程度不高。
由于流域内人口的不断增加,加之片面突出粮食生产,忽视了经济作物的综合开发,造成土地用养结合性差,土壤结构变坏,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据调查资料显示,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的占耕地的40%;含氮90PPM以下的占耕地面积的60%;严重缺磷的占耕地面积的70%。
二是土地利用效益低。
流域内土地垦殖率为43.1%,但农民的土地利用率却达87%。
据流域2004年年报资料显示(按不变价计算),单位土地面积总产值仅为2516元/hm2,而单位耕地面积总产值也仅为3765元/hm2,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五、水土流失状况①水土流失面积及类型通过测定和对比,该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5.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0%。
其中中度侵蚀9.0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58.1%;强度侵蚀5.5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35.3%;极强度侵蚀1.03平主公里,占流失面积的6.6%,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120t/km2,年侵蚀土层厚度2—3mm。
②水土流失成因水土流失的产生一是自然因素,××镇项目区土壤质地为风化的花岗片麻岩,支离破碎,加上雨量丰富,暴雨集中,坡面被大量开发垦植,植被极易遭到破坏。
加之,新上公路建设项目及采矿、炸石、烧窑等基建工程的不断涌现,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发生。
③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壤流失导致农田跑水、跑土、跑肥,港道的河床淤积抬高,行洪能力减少,造成河堤、道路、农田经常被毁,生态比例失调。
水土流失已成为××镇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六、基础设施状况1、水利设施及田间工程项目区现有排水闸5座,泵站6座,水渠20条,渠道7080米。
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项目区耕地分割行政村管理和农户所有,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特别是提灌设施,使本配套不齐全的沟、渠、泵站更加千疮百孔,造成部分耕地灌溉难。
加之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始建于60—70年代,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降低。
同时,项目区受行政权属的限制,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导致道路、沟渠、耕地的分布零乱,总体协调性差,特别在种粮比较效益下滑时期,项目区内都存在着农民自发毁耕现象,对耕地的种植条件又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2、交通与电力项目区内交通四通八达,公路村村相通,东侧有106国道通至团风镇内,交通比较便利。
项目区内有10KV高压线,电网遍布全项目区乡村,能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及乡村企业用电需要。
通讯网络已辐射全项目区内每个角落。
第三章项目建设意义及有利条件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确保和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需要;二是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的需要;三是形成优势产业、特色品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县,享有的各种扶贫优惠政策不变,而省、市、县领导对××的扶贫工作又高度重视,从思路、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镇内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建立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产业开发初见成效,工农业也得以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纺织、建材、造纸包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
106、318国道贯通全境,京九铁路由北向南贯穿全流域,正在兴建的大广、武英高速公路穿越团风,将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3、多年治理经验积累的优势多年来,××在开展水利建设工作过程中,经过努力探索,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出现了一批较好的治理经验。
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将为××片区综合开发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5、项目治理的潜力优势项目区内耕地以梯地与基本农田为主,可开发量在5Km2以上,从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方面考虑,项目区内15°以上坡地实行林果基地开发,以保持水土流失,造福子孙后代。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1380亩,土地利用系数为70%。
非生产用地除交通、水利用地外,乡村居民的宅地占用一部分土地,非生产用地逐步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
因此,在流域治理工作中,只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运用和挖掘土地潜力,建设好骨干工程,项目区农村经济及农民增收的开发潜力巨大。
第四章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一、项目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早日脱贫致富为着力点,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手段,以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建设,实施重点示范和骨干工程的原则,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该项目拟选择××村,基本解决项目区脱贫问题。
项目区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0元提高到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