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第七章清洁生产C
- 格式:pdf
- 大小:504.76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七章清洁生产第七章清洁生产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第二节清洁生产实例产生背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产品(服务)——废物资源、环境与人口的矛盾激化。
可持续发展是唯一选择和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资源——产品(服务)——再生资源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的基本要素综合预防持续战略产品(服务)生产过程降低风险人类环境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一种战略对策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的关键对策措施预防性:核心要素针对资源能源利用和废物或污染物产生,通过生产过程及其产品与服务活动的全方位变革,实现生产与环境的逐步相容。
综合性:面对清洁生产的多环节、多样性的预防性途径,只有采用综合集成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发挥清洁生产的积极作用。
持续性:实施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动态的深化过程。
不能期望通过一次或几次活动就能完成预防的目标,实现预防的效果。
清洁生产是双赢战略资源持续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清洁的内涵清洁生产要对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体系和人类社会生产模式体系实施双重变革。
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对无法避免产生的废物,以对资源节约、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循环回用和综合利用对未被利用的废物,采取适当环境治理技术。
对残余的废物进行妥善最终处置。
生产: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组成环节中,充分结合资源环境因素考虑。
国际社会的典型清洁生产生态效率关注我们的责任可持续建筑绿色制造生态效率的定义生态效率指为了满足人们需求、改进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应逐步将产品与服务在其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废物排放,减少到地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
生态效率的基本要素降低产品和服务的原料消耗强度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毒性物质的扩散增进原料的可回收性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提升产品的耐久性增进商品的服务强度生态效率的实施:培训教育识别调查管理工具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采购与营销售后服务回收利用关注我们的责任又称责任关怀,是国际化学行业在全球清洁生产潮流中发起的一项自愿行动计划——自律式的环境与安全管理活动。
清洁生产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生产方式。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线和工作环境。
第四条生产线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限值、环境监控、应急预案等方面。
第六条本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章资源节约第八条生产线负责人应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要求,合理安排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第九条生产线负责人应确保所有设备和机械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修保养,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
第十条生产线负责人应提供员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培训,并组织员工进行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使用。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限值第十一条生产线负责人应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在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内。
第十二条生产线负责人应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的检测和监测,确保排放水平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第十三条对于发现的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生产线负责人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环境监控第十四条生产线负责人应设立环境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第十五条生产线负责人应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六条生产线负责人应将环境监测数据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将数据向公众公开。
第五章应急预案第十七条生产线负责人应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第十八条生产线负责人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九条生产线负责人应确保应急设备和救援队伍的完备和有效运行。
第六章处罚措施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生产线负责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七章清洁生产分析7.1 清洁生产的意义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从源头削减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它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1)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2)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加工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安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3)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实行清洁生产可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缓资源的枯竭,节水、节能、省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消减甚至消除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生产和产品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7.2工程清洁生产分析7.2.1工程清洁生产水平分析评价选取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进行类比分析。
针对本项目的主要生产特点,结合我国白酒行业目前的整体技术经济条件,清洁生产分析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次工程完成后,比对《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HJ/T402-2007),对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述。
7.2.2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见表7-1。
表7-1 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指标备注:取水量:此处新鲜水量不包括非生产用水;综合能耗:每千升白酒的综合能耗按照其实际发热量折算;淀粉出酒率:淀粉量含在5%以上的原料的淀粉均计算在内;废水产生量:仅指白酒生产工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包括非生产废水;COD产生量:指白酒生产过程产生废水中COD量,其浓度为废水在进入废水处理车间之前COD的测定值;7.2.3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分析本项目年产60% vol白酒500t,折算成65%vol原酒457t。
清洁生产规章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和相关合作伙伴,包括管理人员、员工、供应商、客户等。
第三条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环境风险的生产方式。
第四条本企业坚持以清洁生产为导向,持续改善环境状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环保要求,努力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本规章制度的实施要从领导到员工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清洁生产工作不断完善。
第二章清洁生产目标第六条本企业的清洁生产目标是:1. 实现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
2. 减少污染排放,防止环境污染。
3. 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4.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本企业将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目标,并纳入考核体系。
第三章资源节约第八条本企业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九条各部门要制定资源使用计划,严禁浪费、超标消耗。
资源使用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能源消耗目标和计划。
2. 原材料使用目标和计划。
3. 水资源使用目标和计划。
4. 其他资源使用目标和计划。
第十条本企业要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
各部门要进行能源消耗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第十一条本企业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
各部门要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落实设备保养责任。
第四章污染防治第十二条本企业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三条各部门要建立污染物排放台账,记录排放情况,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
第十四条本企业要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 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第七章气态活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填空题1、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混合气体中各成分在吸收剂中的不同,或与吸收剂中的组分发生,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答】溶解度,化学反应2、用水吸收HC1气体属于,用N aO H溶液吸收S02属于,用酸性溶液吸收N H3属于。
【答】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化学吸收3、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可分为、和三大类。
【答】表面吸收器,鼓泡式吸收器,喷洒式吸收器4、气体扩散同时发生在气相和液相中,扩散过程既包括,也包括。
【答】分子扩散,湍流扩散5、吸收操作线斜率Ls/G s称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物理含义为。
【答】处理单位惰性气体所消耗的纯吸收剂的量6、常用的吸收剂有和。
【答】水,碱金属钠、钾、铵或碱土金属钙、镁等的溶液7、防治S02污染的方法主要有清洁生产工艺、采用低硫燃料、、及等。
Mg2+,S二酸,氨【答】燃料脱硫,燃料固硫,烟气脱硫8、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存在结垢和堵塞问题,通过在吸收液中加入C aC l2、、、等添加剂可解决此问题。
【答】浆液的p H值,吸收温度,石灰石的粒度9、影响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流体力学状态,控制溶液过饱和,吸收剂种类等。
【答】石灰/石灰石法,氧化镁法,钠碱法10、目前应用较多的脱硫方法有、、、氨吸收法、亚硫酸钠法、柠檬酸钠法等。
【答】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选择性),吸收法,吸附法11、吸附设备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答】固定床吸附器,移动床吸附器,流化床吸附器12、影响吸附容量的因素有、、、和。
【答】吸附剂表面积、吸附剂的孔隙大小、孔径分布、分子极性、吸附剂分子上官能团性质13、吸附区高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
【答】穿透曲线法;希洛夫近似法14、希洛夫方程式为。
【答】x=K L-t015、进入催化燃烧装置的气体首先要除去粉尘、液滴等有害组分,其目的为。
【答】防止中毒16、催化剂的组成为、和。
【答】主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17、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指其、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清洁生产管理第三章清洁生产技术进步第四章企业的清洁生产第五章清洁生产的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预防,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内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地改善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有: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
第四条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和产,通过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工业废渣、废液(水)、废气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第五条推行清洁生产应当坚持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相结合、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与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清洁生产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七条国家鼓励、支持清洁生产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普及清洁生产的科学知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清洁生产的义务,有权检举不实施清洁生产而造成资源浪费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
第十条国务院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对全国清洁生产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清洁生产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方式、优化资源利用、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的高效利用:清洁生产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污染物的减排:清洁生产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通过安装污染治理设施,对废气、废水等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风险的管理:清洁生产注重对环境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同时,要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4. 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强调对产品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通过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要考虑降低其环境影响,提高可持续性。
5. 绿色供应链管理:清洁生产要求在供应链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
企业应与供应商合作,推进绿色采购,选择符合环境标准的原材料和产品。
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清洁生产,推动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环境教育和宣传:清洁生产需要广泛宣传和推广。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宣传清洁生产的成果和经验,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清洁生产行列中。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优化资源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清洁生产在当前的工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清洁生产培训教案第一章:清洁生产概述1.1 清洁生产的定义1.2 清洁生产的目标和原则1.3 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的区别1.4 清洁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第二章: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2.1 生命周期评估2.2 资源循环利用2.3 能源效率2.4 废物最小化2.5 环境管理系统第三章:清洁生产的实施步骤3.1 清洁生产的策划和目标设定3.2 生命周期评估的应用3.3 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3.4 能源效率的提升措施3.5 废物的减量和处理方法第四章:清洁生产在中国的实践4.1 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政策法规4.2 清洁生产在中国的应用案例4.3 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挑战和机遇4.4 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第五章:清洁生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5.1 清洁生产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5.2 清洁生产与企业形象的改善5.3 清洁生产与企业成本的降低5.4 清洁生产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第六章:清洁生产在工业领域的应用6.1 工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实践6.2 工业废物的减量和处理6.3 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6.4 工业案例分析:成功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第七章:清洁生产在服务业的应用7.1 服务业清洁生产的特点7.2 服务业清洁生产案例分析7.3 服务业清洁生产的管理策略7.4 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八章:清洁生产在农业领域的应用8.1 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8.2 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措施8.3 农业清洁生产的政策与实践8.4 农业清洁生产的案例分析第九章:清洁生产在建筑领域的应用9.1 建筑行业清洁生产的现状9.2 建筑行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9.3 建筑行业清洁生产的实施策略9.4 建筑行业清洁生产的案例分析第十章: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10.1 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10.2 清洁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0.3 清洁生产与环境政策的结合10.4 清洁生产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第十一章:清洁生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11.1 清洁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1.2 清洁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3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结合11.4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清洁生产与社会责任12.1 清洁生产与企业社会责任12.2 清洁生产与员工参与12.3 清洁生产与供应链管理12.4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社会责任的实践第十三章:清洁生产与法律法规13.1 清洁生产相关的国际法律法规13.2 清洁生产在中国的法律法规13.3 清洁生产法规的执行与监督13.4 清洁生产案例分析:法律法规的实践第十四章:清洁生产的技术与工具14.1 清洁生产评估工具14.2 生命周期评估工具14.3 能源审计与节能技术14.4 废物管理技术第十五章:清洁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全球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15.2 技术创新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15.3 清洁生产与绿色发展的结合15.4 清洁生产的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介绍了清洁生产的概念、实施步骤、行业应用、技术与工具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清洁生产的内容清洁生产是指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清洁生产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和破坏。
清洁生产的核心理念是“三减一体”,即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原材料消耗,三个方面的减少与资源消耗的综合考虑。
通过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设计和优化资源利用,可以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设置污染物治理设施,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在废水处理中采用生物处理、膜分离等技术,可以减少水体的污染。
减少能源消耗也是清洁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
能源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过度的能源消耗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
例如,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第三,减少原材料消耗也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原材料的浪费和过度消耗现象,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增加了环境的压力。
通过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
例如,通过产品设计的改进,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通过生产工艺的优化,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原材料的需求。
清洁生产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清洁生产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清洁生产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清一控制”,即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1)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是指在产品生产中能被充分利用而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的原材料和能源。
为此:①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及稀缺原料,选用品位高的较纯洁的原材料;②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何用清洁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使用比例;③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④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如在能耗大的化工行业采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2)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就是物料加工和转换的过程,清洁的生产过程,要求选用一定的技术工艺,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直至将废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废物减量化,就是要改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以提高原料利用率,使原材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从而使废物达到最小量;废物资源化,就是将生产环节中的废物综合利用,转化为进一步生产的资源,变废为宝;废物无害化,就是减少或消除将要离开生产过程的废物的毒性,使之不危害环境和人类。
实现清洁生产过程的措施为:①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在工艺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②消除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③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④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⑤选用高效的设备和装置;⑥做到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⑦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⑧完善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是指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生产、使用和处置的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影响的产品。
清洁产品又叫绿色产品、可持续产品等。
为使产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品的设计工艺应使产品功能性强,既满足人们需要又省料耐用。
为此应遵循三个原则:精简零件、容易拆卸;稍经整修即可重复作用;经过改进能够实现创新。
为使产品避免危害人和环境,在设计产品时应遵循下列三原则: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争取实现零排放;产品对生产人员和消费者无害;最终废弃物易于分解成无害物。
清洁生产的名词解释清洁生产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
它强调通过改进生产过程、技术和管理方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遵循“3R”原则(减少、回收和再利用)和“3E”原则(经济、能源和环境)。
它的核心理念是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生产过程的核心考量,通过减少消耗、优化技术和提高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清洁生产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清洁生产强调资源节约。
它鼓励企业和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使用。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和优化工艺流程,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浪费,同时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
其次,清洁生产注重减少环境污染。
它强调通过改进生产过程和采用环保技术,减少产生有毒物质和废弃物的数量和浓度。
清洁生产也鼓励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再次,清洁生产提倡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回收、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和副产品。
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通过开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建设废物处理设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减少废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清洁生产也强调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员工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保护劳动者权益,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并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事业。
在实施清洁生产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都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目标。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环境管理,引进清洁生产的技术和方法。
社会需要提高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和支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积极倡导和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
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保护环境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企业旳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减少和防止污染物旳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增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停采用改善设计、使用清洁旳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旳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运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运用效率,减少或者防止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旳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旳危害。
第三条:在企业所辖范围内,从事生产和服务活动旳单位以及从事有关管理活动旳部门,均应根据本管理制度,组织、实行清洁生产。
第四条:企业鼓励和增进清洁生产,企业行政部门、生产车间应当将清洁生产纳入各级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
第五条: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和教育,普及清洁生产知识,增强全员清洁生产意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履行清洁生产义务,有权检举破坏清洁生产旳行为。
企业对在清洁生产工作中有明显成绩旳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第七条:生产技术部负责全企业旳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各车间、各部门负责人在各自旳职责范围内负责清洁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清洁生产管理机构以及职责第一条:企业成立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
清洁生产领导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各车间和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由主管生产副总担任组长,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副组长,各车间和各部门技术人员为组员。
第二条: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负责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旳推进、协调、监督。
第三条: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负责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旳详细实行,定期以书面材料向清洁生产领导小组汇报清洁生产工作旳进展和成效。
第四条:企业各车间和各部门必须积极配合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第五条:生产技术部负责清洁生产管理工作,重要职责如下:1)协助生产副总经理组织执行《清洁生产增进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技术原则;2)负责制定企业旳《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清洁生产计划和目旳》、《清洁生产奖惩措施》等管理性文献,并组织实行、监督执行;3)参与企业清洁生产技改项目旳评价、组织与实行;4)考核监督各车间和各部门清洁生产目旳旳执行状况,提出清洁生产奖惩意见;5)协助和配合上级清洁生产审核部门对我企业进行旳清洁生产审核旳全程工作;6)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组织清洁生产信息交流,积极搜集、推广、应用节能与环境保护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清洁材料;7)组织编写并报送清洁生产状况汇报,按照上级清洁生产审核部门旳有关规定,定期汇报工作;8)组织建立清洁生产方面旳各项台账,完善各类技术资料和档案。
清洁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企业做好清洁生产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清洁生产管理制度,明确清洁生产的目标、原则、责任和要求,实施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
第四条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第五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条件,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管理措施,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当设立清洁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清洁生产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清洁生产目标第七条企业的清洁生产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最大节约和排放的最低限度。
第八条资源节约目标包括: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2. 减少原材料消耗;3. 提高产品利用率。
第九条环境保护目标包括:1. 减少废水的排放,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2. 减少废气的排放,提高废气处理效果,减少大气污染;3. 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做到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
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具体的清洁生产目标,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第三章清洁生产原则第十一条清洁生产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预防污染和废弃物产生是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2. 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尽可能将废弃物再利用;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 技术先进和科技创新:引进和推广清洁生产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清洁生产水平;5. 全员参与和责任倒逼:全员参与清洁生产工作,形成责任倒逼机制,确保清洁生产责任落实到位;6. 法律法规和标准遵守: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清洁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清洁生产意识和技能,确保清洁生产措施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