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发展史时间轴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经济学专业导论的学科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利用稀缺资源的学科,经历了丰富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经济学专业导论的学科发展历程。
1. 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代经济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前后,当时的希腊和罗马等古代文明开始探讨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理论。
其中最著名的学派是亚当·斯密所属的古典经济学派,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市场理论和利润最大化等理论,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经济学的衰退与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公元5-15世纪):在古代经济学取得一定成就后,由于战争、文化衰退和政治动荡等原因,经济学研究陷入停滞。
在中世纪的黑暗时期,天主教教廷统治下的禁忌和宗教限制对经济研究形成了阻碍,经济学知识无法正常传播。
3. 经济学的复苏:重商主义(16-18世纪):重商主义是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兴起于16世纪末到18世纪。
重商主义强调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通过保护和扩大国内工业、促进贸易顺差等手段来增强国家财富和实力。
重商主义思想为经济学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4. 古典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18-19世纪):18和19世纪是古典经济学的黄金时期,亚当·斯密、杰里米·边沁、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等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生产、价值、供求等经济问题,并形成了竞争市场、自由贸易等基本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为后世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19-20世纪):19和20世纪见证了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向边际主义的转变。
边际革命的核心观点是人们在决策时考虑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这对个体选择和市场均衡分析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6.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新古典合成(20世纪):20世纪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济学的纵向发展脉络17世纪1、威廉·配第[英],《赋税论》1662年,开创了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了税收理论)2、布阿吉尔贝尔[法],《论财富、货币、和税负的性质》1705,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18世纪一、古典政治经济学1、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代表人物: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纯产品”理论。
2、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现在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2)大卫·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英国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3)西斯蒙蒂[法]《论商业财富》1803年,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二、庸俗经济学(分离亚当·斯密的庸俗成分并使在系统化,庸俗经济学特别指专注于分析表面现象(如需求和供给)的著作,指忽视结构上的价值关系,也指不愿意以公正的科学方法探究经济关系,尤其害怕对潜藏在商品交换行为下的阶级关系的研究。
)代表人物:(1)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人口原理》1798年,“人口爆炸”理论。
(2)比·巴蒂斯特·萨伊[法]《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年,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19世纪上半叶一、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代表人物:(1)卡尔·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经济思想的兴起古代经济思想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位系统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的概念。
在古罗马,西塞罗和塔西佗等人也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是经济学的启蒙时期,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
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
同时,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配置。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等重要概念。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由于大萧条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兴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和“政府干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他的理论对于解决经济危机和实现充分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崛起,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卢卡斯和托马斯·塞尔。
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预期来行动,这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代表人物包括奥利弗·威廉姆森和道格拉斯·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市场机制以外的因素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7.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为经济学逐渐兴起,代表人物包括丹尼尔·卡尼曼和理查德·塞勒。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的理性经济学提出了质疑。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经济常识考点解析(桂平中沙李剑光)概述一、西方经济学发展阶段(一)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1、时间:17世纪中期开始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2、人物:威廉·配第:著作,1662年《赋税论》,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和基础”;亚当·斯密:著作,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提出“看不见的手”。
(二)新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1、时间:从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30年代为止;2、人物:英国杰文斯、马歇尔、法国瓦尔拉斯;3、著作: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4、重要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国家干预1、时间: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2、人物:包括英国凯恩斯、美国萨缪尔森;3、著作:凯恩斯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考2010-单选】下列对人物及其贡献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凯恩斯撰写了《国富论》,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B.孟德尔发现遗传学定律,为遗传因子理论奠定了框架基础C.冯.诺依曼开创了现代计算机理论,其体系结构沿用至今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并据此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A【例题】下列经济学理论或政策,与人名对应不正确的是()A. 新自由主义——凯恩斯B.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C. 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罗斯福D. 自由放任——亚当·斯密A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2.完全信息:指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3.市场出清:在市场调节供给和需求的过程中,市场在短期内自发地趋于供给等于需求的均衡状态。
三、常考经济术语(一)恩格尔系数1、含义: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2、作用: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20-40%为富裕,低于20%为最富裕。
1、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一般公认,世界上现存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是古希腊色诺芬(Xenophon,约前430-约前355或354)的《经济论》,英语单词“Economy”、“Economics”即源于此。
该书采用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讨论如何管理奴隶主家庭农场,堪称“古代微观经济学”。
他还著有《雅典的收入》,论述如何增加雅典国家收入,堪称“古代宏观经济学”。
2.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思想16~17世纪1492年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约1451-1506)“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国际贸易成为当时西欧主要经济增长点,催生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萌芽。
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主张促进商业发展,开展国际贸易,实行贸易管制。
第一次正面肯定商业和商品经济,堪称“革命性”突破。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货币差额论”,即只出口不进口,主要代表作是1581年于英国匿名发表的《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贸易差额论”,即少进口多出口,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克列钦(Antoine de Montchr étien,1575-1622,又译“蒙克莱田”,1615年发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柯尔培尔(Jean Baptiste Colbert,1619-1683)以及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又译托马斯·曼,1621年发表《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s)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著作是1776年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西方四百年经济学演变王廉 / 文1. 十七世纪:经济学的诞生1615年,法国人蒙克莱田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提到“经济学”概念。
1662年,英国人威廉·配第的《赋税论》开启了现代经济学的航程,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1705年,法国人布阿吉尔贝尔在《论财富·货币和租税的性质》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
经济学是伴随着隆隆的工业革命的机器声,左手牵右手相伴而行的。
2. 十八世纪: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奠基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成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从此力挽狂澜,对构建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有法国人魁奈的《经济表》(论点:“纯产品”理论),法国人西斯蒙蒂的《论商业财富》(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创始人),英国人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劳动经济学”理论为首创,对马克思产生影响),以及英国人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人口爆炸理论),法国人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述》(庸俗政经创始人)。
“萨伊定律”因断定人类不会“生产过剩”和“就业不足”饱受争议。
3. 十九世纪:西方经济学、现代理论话语体系形成19世纪上半叶:一是马克思1867年发表了《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二是英国人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将历史上的经济学说进行了综合;三是德国人罗雪尔的《国民经济学体系》,布兰德的《自由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以统计学方法完成了旧历史学派研究方法;法国人克尼斯《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系统阐述了该学派的方法。
穆勒是这一时期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个集大成者。
19世纪下半叶:一是新历史学派有德国人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程》(论点:国家是社会改良的支柱),德国人冯·施穆勒的《一般国民经济学大纲》(论点:倡导伦理因素在经济中的考量);二是边际效用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等内容。
二、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众多哲学家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经济学》。
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和学者们也开始关注经济问题,如塞涅卡的《论财富》。
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视为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古典经济学家们研究了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市场机制等经济问题,如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税收原理》。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阶段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资本论》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这一阶段的经济学家们主要关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如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四、现代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1.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兴起,以阐述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为主要内容,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效率,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20世纪中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提出了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开创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对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阶段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新制度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和组织的作用,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和行为模式。
这两个领域的兴起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
然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财富的获得应该是通过合法手段和公正的交换。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并强调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3. 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以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为代表。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土地租金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穆勒则强调需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4. 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崛起19世纪末,边际革命的出现引发了经济学的新一轮变革。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卡尔·门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们强调个体决策的边际效益,并将经济学从价值理论转向了价格理论。
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使得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无法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战后主导的经济学思潮。
6.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重新兴起,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决策的理性性,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
7.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十七世纪:(注:字体加粗倾斜的是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红色代表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
)布阿吉尔贝尔【法】批判重商主义,提出“自然秩序”的思想。
代表作1705《论财富、货币和租税的性质》威廉-配第【英】开创现代经济学;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首次提出税收理论)代表作1662《赋税论》十八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源泉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魁奈【法】“纯产品”理论。
(首次使用抽象法)代表作1758《经济表》古典政治经济学特点: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自由主义亚当-斯密【英】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
代表作1776《国富论》。
(首次论证自由竞争市场的完善)李嘉图【英】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
代表作1817《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法】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1803《论商业财富》。
特点: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分并使之系统化。
①马尔萨斯【英】“人口爆炸”理论。
代表作1798《人口原理》庸俗经济学②萨伊【法】庸俗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饱受争议的“萨伊定律”。
代表作1803《政治经济学概论》。
十九世纪上半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代表作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思潮: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马克思【德】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
(提出剩余价值学说)代表作1867《资本论》。
特点: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反对自由放任。
旧历史学派①威廉-罗雪儿【德】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
代表作1854--1894《国民经济学体系》②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
代表作1864《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脉络图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韩非子寓言故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3、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4、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商君书·战法》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7、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8、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9、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0、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韩非子·说林上》1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说难》1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13、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14、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
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15、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16、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17、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19、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0、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21、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
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22、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3、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24、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25、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说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一直到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著《国富论》(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经济学才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所以后人尊称他为“经济学之父”,以下将这二百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做一简洁回顾,并探讨不同时期重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贡献。
1. 古典学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农学派“自由放任”思想影响。
A. 时间:大约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B. 创始学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C. 学派精神:a)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涉b) 人类皆有“利己心”,经济体系自动会达成均衡c) 充份就业是社会常态,失业是短暂社会现象D. 代表人物有:a) 亚当斯密:1) 出版“国富论”,为经济学奠定基础,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2) 提出“价格机能”,即“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人类“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决人类基本的经济问题3) 提出“绝对利益法则”,主张国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强调自由贸易。
b) 马尔萨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论》,提出悲观的经济学论调,即粮食以等差级数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级数增加,所以人类终会有粮食不足的惨象,可喜的是其预测与现况差距颇大。
c) 赛伊(J.B.Say):1803年《经济学泛论》,提出“赛伊法则”(Say’s Law)─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充分就业是常态。
与现今“消费者导向”的时代亦背道而驰。
d) 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提出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差额地价说、比较利益法则及生存费用说。
e) 约翰密尔(John l)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2. 反古典学派:A. 时间:大约起至1848年至1890年止B. 学派精神:反对古典学派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政府干涉,此学派分为下列三个支派a) 历史学派: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以李斯特(F.List)为代表,其重要主张为1) 保护贸易政策,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2) 以归纳法研究经济学3) 提出经济发展五阶段说。
世界经济发展年表公元1世纪 - 16世纪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繁荣时期,通过海上贸易带动经济发展。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实施明代经济政策,加强内外贸易,推进农业生产。
公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欧洲殖民主义与全球贸易。
公元1500年:亚洲的明清时期,加强国家贸易,并且发展了制瓷、绘画等领域。
公元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业。
17世纪 - 18世纪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标志着欧洲东方贸易进一步扩大。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动经济繁荣。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提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对现代经济学产生深远影响。
19世纪1800年: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生产的兴起加速了全球经济发展。
1815年:维也纳会议,为欧洲经济和政治的稳定奠定基础。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推动了生物科学和农业的发展。
1870年:德国实施统一以及俄国大面积的农业改革,拉动了欧洲整体经济增长。
20世纪190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全球经济动荡和重构。
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引发世界经济大萧条。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规范国际货币体系,推动了战后经济恢复。
1947年:美国制定《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经济重建。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1992年:欧洲单一市场形成,促进欧洲一体化和自由贸易。
21世纪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各国采取刺激政策应对。
总结这个简要的世界经济发展年表从公元1世纪到现代,概括了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经济变革。
从古代罗马和中国的繁荣,到近代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兴起,再到现代的全球化和金融危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一直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1. 经济学的起源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开始思考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问题。
然而,直到18世纪才出现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2. 古典经济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和观点。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理论。
李嘉图则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等。
这一阶段的古典经济学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该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边际效用和供需理论,并对古典经济学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和发展。
4.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爆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经济活动,以刺激经济增长和解决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逐渐兴起。
新古典合理预期学派主张个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具有合理的预期,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供给学派则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6. 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假设提出了质疑。
实证经济学则借助数据和实证分析,对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创新。
经济学发展史时间轴
公元前3000年前,人类已经开始物物交换,如用水果和鱼交换。
大概是传说中的炎帝和皇帝时期,中华文明开始形成。
公元前650-600年,第一枚硬币出现在土耳其;我国处于东周的春秋四霸时期。
公元1世纪,世界GDP1841亿美元;王莽新政、刘秀建立东汉。
618-907年,中国出现纸币,唐朝的飞钱是世界上最早的汇票。
1000年,世界GDP2117亿美元;我国北宋初年。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量金银等贵金属流入欧洲,缓解了欧洲金银短缺对生产力进步的限制。
我国在此时是明朝弘治中兴。
1500年,世界GDP4338亿美元。
1600年,世界GDP5788亿美元。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公开交易的股份公司;这一年宦官魏忠贤上位接管东厂。
1683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欧洲第一家发行了法定货币;施琅收复台湾。
1700年,世界GDP6482亿美元;康熙年间。
1723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诞生;年羹尧率兵平定青海、西藏叛乱。
1792年,美元诞生;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拒绝同英国通商。
1820年,世界GDP1.21万亿美元,西欧工业革命;道光即位,清朝由盛转衰。
1821年,金本位制在英国确立。
1870年,世界GDP1.94万亿美元。
1900年,世界GDP3.44万亿美元;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
1913年,世界GDP4.77万亿美元;宋教仁遇刺。
1921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0年,世界GDP7.86万亿美元。
1948年,马歇尔计划实施。
1950年,第一张信用卡出现(大莱卡)。
1958年,世界GDP13.38万亿美元。
1968年,世界GDP21.7万亿美元。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1973年,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1978年,世界GDP33.11万亿美元,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1988年,世界GDP44万亿美元。
1991年,互联网诞生;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1998年,世界GDP58.6万亿美元;东南亚金融危机,我国特大洪水。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2008年,世界GDP87.33万亿美元。
2009年,比特币诞生,加密数字货币开始进化。
2018年,世界GDP121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