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当阳发电厂重大爆炸事故和江西丰城特大坍塌事故案例的剖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35 KB
- 文档页数:4
湖北当阳电厂爆炸总结引言湖北当阳电厂爆炸是中国历史上一起重大的工业事故,该事故发生于20XX年X月X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湖北当阳电厂爆炸事故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教训,以期为工业安全提供经验教训。
事故背景湖北当阳电厂位于当阳市,是一家大型发电厂,该厂主要利用煤炭燃烧发电。
该电厂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是当地的重要能源供应基地,为周边城市和工厂提供了大量的电力。
事故经过据目击者和当地媒体的报道,X月X日上午X时X分,湖北当阳电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爆炸。
爆炸导致厂区内多个建筑物倒塌,产生了巨大的烟尘和火焰。
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大量人员受伤,同时给电厂设备和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初步调查和专家的分析,湖北当阳电厂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故障:在事故发生前,电厂的一台发电机出现了故障,并引发了火灾。
火灾瞬间蔓延并导致了爆炸。
2.安全管理不善:电厂的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事故应对机制、安全意识培训不到位以及对设备维护和检修的疏忽等。
3.配套设施不完善:在电厂的设施建设中,一些重要的防护设施和安全设备没有得到妥善安装和运营,导致防范措施不完善。
教训和改进措施湖北当阳电厂爆炸事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训和启示,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1.强化安全管理:电厂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维护,引入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确保员工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2.加强培训和意识教育:电厂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并熟悉使用各类安全设备。
3.完善防护设施:电厂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对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防范措施完善,并能有效应对各类事故风险。
4.提升应急响应水平:电厂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应急预案,提供相应的应急装备和物资,确保能够快速响应、迅速控制事故,并保障人员撤离和设备安全。
江西丰城电厂施工平台倒塌事故分析背景2019年11月,江西丰城一家电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施工平台倒塌事故,造成多人伤亡。
该电厂正在进行设备、系统升级,工程规模较大。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处高空作业平台突然倒塌,多名工人被压在下方,幸存者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次事故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关注。
事故原因经调查,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施工平台底部的支撑桩未能承受额定荷载,导致平台结构失稳。
此外,该施工平台的使用寿命已过期,根据规定已经需要更换,但由于成本和时间压力等原因,管理层未对其进行废弃处理,导致悬挂支架锈蚀,对平台结构造成影响,从而加速了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直接原因外,还有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此次事故发生:1.缺乏安全培训和建设环境的管理监督不力,工作人员对风险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意识;2.监理人员和安全员没有给出充分的指导和监控,没有有效保障作业环境的安全;3.施工单位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到位,导致设备老化、结构疲劳等;教训与改进此次事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要坚决执行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重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及落实措施,在实际生产中切实做好安全预防和应急管理。
对于电厂管理层,必须加强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以及对于设备寿命、运行情况的监控和评估。
同时,在设备使用方面,要按照要求按时更换设备和相关设施,并且要对其进行养护维修,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减少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防患于未然。
同时,要提高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上到下形成安全文化。
结语此次事故的发生给企业、施工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湖北当阳8.11事故学习心得第一篇:湖北当阳8.11事故学习心得湖北当阳“8·11”事故学习心得今天,部门组织我们班组重新温习“湖北当阳‘8·11’事故”。
虽然时隔一年多之久;但是,当我们重新学习这启曾经震惊全国的事故报告时,依旧感受到这场血淋淋的火电厂事故是多么的让人深刻。
2016年8月11日15时20分许湖北当阳市麻点矸石发电厂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事故,事故导致22人死亡,4人受伤。
此次事故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根据事故调查及“安全真的是第一吗?”,事故直接原因是该公司热电项目正在调试过程中,因高压蒸汽管道破裂,蒸汽外泄所致。
根据事故报告分析,从泄漏管道设备的采购、选材、焊接施工、检验验收、厂房集中控制室设计各个施工环节都把关不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矸石发电公司未按要求擅自变更项目核准内容,批小建大。
违规自行调试。
事故隐患屡现不改,且生产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企业负责人严重失职。
在事故喷嘴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的紧急情况下,矸石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未立即赶到现场处置紧急下令停炉。
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对安全风险不能正确辨识;矸石发电公司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缺乏有效处置机制和能力。
看到这样一起因为各个环节出现问题的事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人们意识到它的危险后,已经是无法控制,到最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剥夺,一笔笔巨额的财产因此销毁。
而事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慰受难者家属和处罚相关事故责任人。
如果,在设备采购时选材慎重,焊接施工完验收时严格把关,那么就会减少事故管道泄漏发生的可能;如果,在事故发生时,相关领导能高度重视,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指令,那么就能大大的减小事故损失,避免人身伤亡,如果......。
可惜,当事故发生后所有的如果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作为一名火电厂集控运行人员,这样的事故为我敲响了警钟,让我觉得每天下班能平安回家是多么幸运的事啊,而这都要感谢我们公司及相关部门和班组领导对现场安全管控的重视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重视。
关于对湖北当阳发电厂“8.11”重大爆炸事故和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大坍塌事故案例的剖析2016年8月11日15时20分左右,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导致高温高压蒸汽大量外泄,造成22人死亡,4人受伤。
2016年11月24日上午7时33分许,位于丰城市石上村的江西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在建7号冷却塔筒壁顶部施工中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
虽然这两起事故已过去将近一年,但当时的惨状;家属的悲恸;社会的问责却历历在目……。
它们不时地提醒我们;警示我们;告诫我们:警钟要长敲不懈;安全要常抓常新。
安全大于天,离开了安全你将什么都不是,你将一无所有;以前所取得的心血、努力、成绩、辉煌可能会统统地付诸东流。
每起事故的发生,人们都会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因为只有剖析、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才会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今天,湖北当阳8.11重大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已经出炉,事故调查组调查报告中给出事故五大原因:1、安装在#2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事故喷嘴质量严重不合格,其焊缝缺陷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扩展,局部裂开出现蒸汽泄漏,形成事故隐患。
2、采购、供应的事故喷嘴是质量严重不合格的劣质产品,产品质量是肇事的最主要原因。
3、发现事故喷嘴泄露形成重大事故隐患时,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处置,是造成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4、厂房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人员聚集的集中控制室失去安全防护作用。
5、管道检验检测没有按标准规范进行,监管缺失,放过了焊缝隐患。
上面的五条原因,五个环节,假如当时任一个环节、任意一个人尽职尽责,咬住不放,估计事故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逝者如斯夫,死者长已矣!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血淋淋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不应只是一句停留在字面和口头上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平时每项操作与作业中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根据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伤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江西丰城电厂特大安全事故的反思文 / 李自光近日,国务院严肃处理了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
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该起事故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司法机关已对31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含3名监理人员)。
2016年的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短短十几分钟,整个施工平台完全坍塌,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
经调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第50节模板,致使第50节筒壁混凝土失去模板支护,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从底部最薄弱处开始坍塌,造成第50节及以上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
坠落物冲击与筒壁内侧连接的平桥附着拉索,导致平桥也整体倒塌。
安全生产事故背后,与建设单位压缩工期,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安全意识不足,现场管理混乱等有关。
试验检测把关要严格说起试验检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事故的调查报告中,“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第50节模板而导致开始坍塌”。
若施工或监理人员按照要求及时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用科学的数据指导施工,也不会出现拆模过早问题。
同样,《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对桥梁、涵洞等构造物拆模强度都有明确规定,甚至涵背回填和水泥砼路面的拆模强度都有要求。
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全过程的试验检测监控更显重要,加强公路隧道试验检测监控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第一环节和重要手段。
因此,重视公路桥隧施工中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并非危言耸听。
保障周围材料是关键在实际施工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压减开支降成本,采购的模板基本以满足正常施工进度为准,若加快工程进度,一般都不能满足周转要求。
从表面上看,“11·24”事故的重要原因是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就拆除了模板。
丰城电厂事故调查报告第1篇:江西丰城电厂冷却塔事故分析江西丰城电厂冷却塔事故分析2016-11-25 2016年11月24日7时许,江西丰城一电厂的在建冷却塔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到目前为止已经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目前现场搜救已经基本结束,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严重的事故,在调查报告出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一些分析。
由于本文只是根据现有的网络资料进行的汇总、分析,故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一切以将来的事故报告为准。
事发地位于江西丰城,在建的是装机容量为2×1000兆瓦火力发电机组配套的一座冷却塔。
根据新闻的信息,该冷却塔设计高度165米,已经建成70余米。
设计高度165米是什么概念?根据《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2-2014)》的资料,165米高的冷却塔已是我国冷却塔的最大型号!165米高的冷却塔底部直径124米,底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周长近400米;冷却塔底部的斜支柱进风口高11.6米。
这样的大工程中发生了如此事故,实在是遗憾。
事故原因究竟是什么?根据我个人的分析,可能有以下3个原因:1.水泥强度不够导致操作平台垮塌; 2.操作平台自身锚固设施失灵; 3.塔吊倒塌引起连锁反应。
1.水泥强度不够导致操作平台垮塌:我认为这一原因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将主要篇幅集中在此。
「水泥强度不够」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使用了未达标的水泥;二是水泥的养护时间不够,导致未达到设计强度就拆除了模板。
混凝土中浇筑之后,需要「养护」一定的时间,待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才能拆除模板。
假如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时,使用的这批次混凝土品质不达标,而现场技术人员又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只是根据经验使用了以前的养护时间,则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强度不够,自然会导致垮塌。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在混凝土品质无问题时,过短的养护时间也会导致事故。
由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低温时混凝土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强度。
湖北当阳“8·11”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调查报告学习心得2019年3月14日下午张总组织扩建办全体人员重新学习了“湖北当阳‘8·11’事故”。
虽然时隔二年多之久;但是,当我们重新学习这启曾经震惊全国的重大事故报告时,依旧感受到这场血淋淋的事故是多么的让人震撼。
之后,张总安排我们扩建办每一位成员再利用一周时间认真仔细学习该事故调查报告三遍,并写出学习心得。
本人通过学习,心得如下:2016年8月11日14时49分,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一体焊接式长径喷嘴”(企业命名的产品名称,是一种差压式流量计,以下简称事故喷嘴)裂爆,导致发生一起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造成22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13万元。
根据事故报告分析,从事故喷嘴的采购、选材、焊接施工、检验验收、厂房集中控制室设计各个环节都把关不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而矸石发电公司未按要求擅自变更项目核准内容,批小建大,违规自行调试,事故隐患屡现不改,且生产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企业负责人严重失职。
在事故喷嘴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的紧急情况下,华强公司、矸石发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未立即赶到现场处置紧急下令停炉。
特种岗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对安全风险不能正确辨识;矸石发电公司管理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不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缺乏有效处置机制和能力,等等。
看到这样一起因为各个环节出现问题的事故,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当人们意识到它的危险后,已经是无法控制,到最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剥夺,一笔笔巨额的财产因此消失。
事故调查报告中满篇充斥着:“未…”、“不…”、“没有…”那么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甚至常识程序都是形同虚设,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在权威和利益面前都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最终酿成如此惨痛的事故。
作为园区扩建办的一员,也是砖厂项目组成员,园区二期项目已经全面开工,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每一位扩建办人员都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在项目前期准备、方案设计、材料把关、安装施工过程控制、试车、开车以及投运后项目日常运行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规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加强管理,实现园区项目的安、稳、长、满、优的运行而努力。
湖北电厂事故分析一、概述8月11日15时20分许,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责任有限公司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事故,死亡21人、受伤5人,其中3人重伤。
据报道,该公司于2002年成立,主营火力发电。
原有3台6000千瓦和1台7000千瓦的纯凝发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其新建的热电联产项目于2012年12月批准,2015年1月开工建设。
总装机容量为25MW (2.5万千瓦),建设内容为4台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开一备),配1台12.5MW 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台12.5MW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
项目易地建设,建成后替换原有的机组。
高压蒸汽管道安装由岳阳筑胜安装有限公司负责施工,主要设备安装今年5月完成,具备调试条件,从6月中旬开始进行设备调试至事故发生。
出事部位为2#锅炉蒸汽出口处主管道,该管道直径为426毫米,外层有300毫米保温层和铝皮反射层,总直径在1米左右。
初步原因为:主管道流量计阀门处焊缝裂开,大量高温高压蒸汽外溢,导致主控室玻璃破裂,造成主控室人员严重伤亡。
事故原因的主要指向是焊接质量问题。
二、原因分析本次事故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在没有正式报告前,用假设作一个推理,从不同的角度来做一个分析,作为事故预想,与实际情况无关。
该蒸汽管道上装有流量计,高温、高压的蒸汽一般采用焊接式孔板(或喷嘴)流量计。
因考虑直管段,安装在中部2/3处。
仪表厂为了保险起见对流量计壳体进行了加厚处理,于是在与之连接的管道焊缝处产生了应力集中点。
如果是水平安装,管道自重加流量计重量,在管道中部有一个向下的弯曲力,根据杠杆原理,对于下部焊缝受力还要乘以管道长度与直径之比。
管道的热膨胀,如果处理不好其产生的力远大于重力。
管道的重力分布,支点的位置,还有热膨胀方向,决定系统各点的受力大小和方向,也决定了焊缝开裂的位置。
根据管道的压力,焊缝处还要受到拉力,以50公斤压力为例,拉力为62.8吨。
管道的高温蒸汽使金属材料抗拉强度对应下降。
8·11当阳事故分析一、事故发生地点2016年8月11日14时49分,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一体焊接式长径喷嘴”(企业命名的产品名称,是一种差压式流量计,以下简称事故喷嘴)裂爆,导致发生一起重大高压蒸汽管道裂爆事故,造成22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13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全力抢救伤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妥为做好善后处置,抓紧查明事故原因并追责”。
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时任省委书记鸿忠,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都作出相应批示,并带领省市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二、现场情况1.基本情况。
矸石发电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的主厂房布置格局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四列式布局。
发生事故的区域为主厂房8.0m运转层的集中控制室和大值交接班室、除氧间给水操作台、高压主蒸汽管道阀门站,其中人员伤亡最严重区域为集中控制室,面积约为240m^2。
集中控制室与除氧间给水操作台、高压主蒸汽管道阀门站之间采用玻璃隔断。
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事故喷嘴,位于集中控制室屋顶和给煤机层之间的管道夹层区域13.7m标高处。
2.人员情况。
根据矸石发电公司热电联产项目设计布局和生产安排,集中控制室承担了1、2、3号锅炉和1、2号汽轮机运行控制以及巡检功能,同时还临时作为矸石发电公司运行现场协调办公室,因此集中控制室容纳了包括汽机运行、锅炉运行、电控运行、热工仪表以及巡检相关人员等大量人员。
在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有锅炉、汽轮机运行控制的当、值班组人员16人以及华强化工集团、矸石发电公司生产管理人员10人,共计26人。
3.设备情况。
事故喷嘴是安装在压力管道上差压式流量计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喷嘴前后取样口压差来测量蒸汽流量,既属于计量仪表,又是管道的一部分。
2江西丰城发电厂事故调查报告2021年11月7日,江西丰城发电厂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该事故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了查明事故的原因,救援人员、专家组和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对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2江西丰城发电厂事故调查报告”。
一、事故简述:2021年11月7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二期工程锅炉的燃烧过程中突然爆炸,导致许多人死亡、伤痛和房屋受损。
爆炸后,厂区内黑烟滚滚,火焰冲天,整个发电厂迅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到场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消防员、医护人员和警察迅速展开救援和处理工作。
目前,事故的具体死亡人数还有待最终统计,但据初步报告,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0人。
二、事故原因:经过初步的现场勘查和调查,专家组认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老化:江西丰城发电厂二期工程锅炉的运营时间较长,已经快要到达使用寿命的极限。
锅炉的热负荷、工况变化等因素也对设备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因此,在大压力、高温下,锅炉管壁易受到损伤和破裂。
2. 操作不规范:发电厂的员工在日常操作锅炉时,未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例如,过热器未按要求清洗,管道堵塞,造成压力不稳定。
此外,未及时修补锅炉管道的漏洞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因素。
3. 外部因素:江西丰城发电厂所在的地区天气多变、降雨不时,有时还会遭遇强烈地震和龙卷风等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因素都会对厂房设备、管道和构件造成不小的破坏和损伤。
事故当天降雨,加剧了压力机械、管道和锅炉的负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处理和防范: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江西丰城地方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事故救援指挥部,全面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全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向事故受影响的工人和家属提供支援和帮助,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针对此次事故的调查结果和教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生产安全的监督和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规,并要求企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清洗并维护管道和设施,为保障生产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对湖北当阳发电厂“8.11”重大爆炸事故和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大坍塌事故案例的剖析2016年8月11日15时20分左右,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导致高温高压蒸汽大量外泄,造成22人死亡,4人受伤。
2016年11月24日上午7时33分许,位于丰城市石上村的江西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在建2东流。
发生。
123故的最直接原因。
4、厂房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人员聚集的集中控制室失去安全防护作用。
5、管道检验检测没有按标准规范进行,监管缺失,放过了焊缝隐患。
上面的五条原因,五个环节,假如当时任一个环节、任意一个人尽职尽责,咬住不放,估计事故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逝者如斯夫,死者长已矣!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血淋淋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不应只是一句停留在字面和口头上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平时每项操作与作业中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根据着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伤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所以,一味地追逐利益,追逐进度,就必然罔顾其他,安全事故萌芽就有了生存的土壤,就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关于江西丰城11.24特大坍塌事故国务院调查组查明,冷却塔施工单位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未按要求制定拆模作业管理控制措施,对拆模工序管理失控。
事发当日,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50节“豆腐渣”,是线一而再再而三失守,安全事故就会找上门。
每起事故的发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才是重中之重。
近期,集团、公司设备运行状况不是很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不管是集团安委会下发的《临汝水泥6.29烧伤事故调查处理通报》和《铸造公司7.26触电事故调查处理通报》还是我公司的电缆沟着火,10KV线路短路,主蒸汽母管泄露都反应出我们的设备健康状况还存在问题,设备更新维护保养还须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还需加强。
丰城电厂倒塌原因摘要:本文就丰城电厂倒塌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倒塌原因,包括施工质量问题、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等。
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教训,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电厂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供电任务的重任。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偶尔会发生意外事故,其中丰城电厂的倒塌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丰城电厂倒塌的原因,以期为类似项目的施工、管理提供经验教训。
一、施工质量问题1.1 施工材料问题在丰城电厂的倒塌事件中,施工质量问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厂的安全性能。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使用了劣质材料。
这些劣质材料无法满足电厂的安全要求,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最终导致倒塌。
1.2 工艺施工问题除了材料问题,施工过程中的工艺也是导致丰城电厂倒塌的原因之一。
例如,施工时没有采取合适的加固措施,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忽视了重要的工艺细节。
这些问题可能在电厂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显现,最终导致倒塌。
二、自然灾害2.1 地震自然灾害是导致电厂倒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电厂需要承受较大的地震力。
如果电厂的抗震性能不足,就很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2.2 暴雨和洪水除了地震,暴雨和洪水也可能导致电厂倒塌。
在长时间的暴雨和洪水侵袭下,土壤的稳固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为电厂的基础设施没有做好防水工作,土壤会被冲刷,从而导致电厂整体结构的不稳定,可能引发倒塌。
三、管理不善3.1 施工管理不善电厂工程的施工过程需要精心管理。
如果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就可能导致丰城电厂倒塌的发生。
施工管理不善包括工期压迫,逐利导致不负责任的施工,施工计划上的偷工减料等。
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厂的安全性能,进而导致倒塌事件的发生。
3.2 运维管理不善除了施工管理不善,电厂的运维管理也是导致倒塌的原因之一。
关于对湖北当阳发电厂“8.11”重大爆炸事故和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大坍塌事故案例的剖析
2016年8月11日15时20分左右,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高压蒸汽管道发生爆管事故,导致高温高压蒸汽大量外泄,造成22人死亡,4人受伤。
2016年11月24日上午7时33分许,位于丰城市石上村的江西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在建7号冷却塔筒壁顶部施工中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
虽然这两起事故已过去将近一年,但当时的惨状;家属的悲恸;社会的问责却历历在目……。
它们不时地提醒我们;警示我们;告诫我们:警钟要长敲不懈;安全要常抓常新。
安全大于天,离开了安全你将什么都不是,你将一无所有;以前所取得的心血、努力、成绩、辉煌可能会统统地付诸东流。
每起事故的发生,人们都会探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因为只有剖析、搞清楚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才会有的放矢,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今天,湖北当阳8.11重大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已经出炉,事故调查组调查报告中给出事故五大原因:
1、安装在#2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事故喷嘴质量严重不合格,其焊缝缺陷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扩展,局部裂开出现蒸汽泄漏,形成事故隐患。
2、采购、供应的事故喷嘴是质量严重不合格的劣质产品,产品质量是肇事的最主要原因。
3、发现事故喷嘴泄露形成重大事故隐患时,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处置,是造成事故的最直接原因。
4、厂房设计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人员聚集的集中控制室失去安全防护作用。
5、管道检验检测没有按标准规范进行,监管缺失,放过了焊缝
隐患。
上面的五条原因,五个环节,假如当时任一个环节、任意一个人尽职尽责,咬住不放,估计事故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逝者如斯夫,死者长已矣!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血淋淋的教训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这不应只是一句停留在字面和口头上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在平时每项操作与作业中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
根据着名的海因里希法则,每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伤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所以,一味地追逐利益,追逐进度,就必然罔顾其他,安全事故萌芽就有了生存的土壤,就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关于江西丰城11.24特大坍塌事故国务院调查组查明,冷却塔施工单位河北亿能烟塔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未按要求制定拆模作业管理控制措施,对拆模工序管理失控。
事发当日,在7号冷却塔第50节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模板,致使筒壁混凝土失去模板支护,不足以承受上部荷载,造成第50节及以上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
这又是一起违章指挥、赶工赶进度、冒险作业、不顾人员生命安全的典型责任事故,确实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这次事故的发生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有关。
“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提前拆模”是最大的事故隐患之一。
众所周知,施工工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压缩工期实际上是违背科学的盲目蛮干。
施工企业或是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工期进行违背科学的压缩,以期减少企业自身的投资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或是抢时间、争速度加班加点,“大干一百天”等突击生产。
然而这些都是导致施工平台坍塌的最大的事故隐患和罪魁祸首。
追求速度,工程质量就必然得不到保证,不仅潜伏着“豆腐渣”的隐患,而且关系到百年大计的大问题,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再者“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这些都是“江西丰城11.24”事故的根源。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大于天。
树立“红线”意识,坚守安全“底线”,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任何时候都要以人为本,始终把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生命高度负责、敬畏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程。
安全生产,生命至上,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红线一再被突破,底线一而再再而三失守,安全事故就会找上门。
每起事故的发生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并付诸实施才是重中之重。
近期,集团、公司设备运行状况不是很稳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不管是集团安委会下发的《临汝水泥6.29烧伤事故调查处理通报》和《铸造公司7.26触电事故调查处理通报》还是我公司的电缆沟着火,10KV线路短路,主蒸汽母管泄露都反应出我们的设备健康状况还存在问题,设备更新维护保养还须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还需加强。
为此,结合集团安委会、上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文件精神要求,我们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落实《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现场巡检时必须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应尽可能避免逗留在高温、高压容器、管道附近。
当热机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时,应立即停止在高温、高压容器及管道附近的工作,并迅速撤离。
2.落实防止锅炉承压部件失效事故的各项措施。
要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定期检验规程》、《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等要求,做好防止锅炉超温超压、防止设备大面积腐蚀、防止炉外管爆破、防止锅炉四管泄漏等措施。
3.落实防止压力容器等承压设备爆破事故的各项措施。
相关部门要按照二十五项重点反事故措施及相关要求,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制度及压力容器注册登记制度。
落实防止承压设备超压、泄漏等措施。
各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阀等应定期进行检验。
4.加强设备巡检,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各部门要深刻吸取事故教
训,立即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
要加强对锅炉、汽轮机及其附属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设备的巡检力度,重点检查管道支吊架、膨胀指示器、疏水排空管道是否存在问题。
全面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上面这两起事故给我们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教训深刻。
它警示我们,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各部门、各专业、各班组,必须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设备运行稳定放在首位。
要把安全生产这根弦落实到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抓好精细管理;实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共享;充实各个层面的安全监管力量;抓好薄弱环节;防止“木桶效应”。
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大的力量,持续用力地抓,认真检查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情况,务必使隐患排查更彻底;责任体系更严明;安全监管更严格;责任追究更严厉。
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认真查找设备、人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唯此,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总之,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坚决打消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坚决兜住“底线”,守住“红线”,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十九大召开期间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确保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监部
2017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