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_DCS供应商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相关DCS问题解答
1、国外DCS供应商名单,在国内设厂情况,包括合资厂和独资厂。
如果了解各供应商全球制造厂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制造厂的产品参与国内投标的情况更好。
横河、霍尼韦尔、艾默生、福克斯波罗
2、国外DCS供应商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情况,尤其是石化行业和海上平台的业绩情况。
石化行业用的比较的多是横河、霍尼韦尔,其次艾默生,佛克斯波罗用的比较少。
3、国外DCS供应商产品的使用情况评价,包括适用性、操作友好性、故障率、耐用性以及售后服务、出现过的重大事故以及解决情况等。
横河适用性、操作友好性比较好,比较适合中国人使用,霍尼韦尔稳定性也比较好,艾默生,佛克斯波罗在同等装置上都出现过问题,例如:艾默生的系统在上海赛科出现过网络崩溃;佛克斯波罗在惠炼出现过网络风暴。
4、国外DCS供应商产品的技术特点比较,优缺点比较,以及在招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5、国内DCS供应商名单,及业绩情况,尤其是大型石化业绩及海上平台业绩情况,目前使用情况(含运行时间)及出现的问题说明。
国内在型石化业绩只有浙大中控和和利时,浙大中控在这几年在大的联合装置也在使用,新的系统比较稳定可靠,老系统存在在线下装初始化风险;和利时只在石化行业比较辅助的装置使用。
6、陆上项目及海上平台项目对于DCS软硬件要求的区别。
海上平台使用环境比较潮湿,可能在防护等级要注重考虑,其它的一些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都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场所。
2010年自动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国外部分国内部分类别品牌综合评分类别品牌综合评分PLC 西门子92 PLC 和利时92DCS 横河90 DCS 中控(SUPCON) 91组态软件GE FANUC(发那科)93 组态软件亚控(组态王)90变频器ABB 90 变频器台达92工控机NI 89 工控机研华87RTU 艾默生92 RTU 研华89仪器仪表罗斯蒙特91 仪器仪表重庆川仪87电源艾默生89 电源明纬86总线及通讯赫斯曼88 总线及通讯Moxa 85嵌入设备GE FANUC 84 嵌入设备研祥89PAC NI 92 PAC 泓格88 杂志《电子设计技术》杂志《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10年自动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网上投票结果揭晓2010年度自动化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评选之PLC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国际部分入围品牌(不分顺顺序):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三菱电机、松下、ABB、艾默生、GE FANUC、富士电机、LG、罗克韦尔、VIPA、光洋、日立、东芝、安川(Yaskawa)国内部分入围品牌(不分顺序):和利时、台达、步科(Kinco)、台安、合信(TrustPLC)、永宏、安控、欧辰(SOFTLINK) 浙大中控、南大傲拓、博控、冠德-嘉华、盟立、丰炜、正航、智达评选结果:国际部分国内部分序号品牌得分序号品牌得分1. 西门子90 1. 和利时952. ABB88 2. 台达923. 三菱电机85 3. 安控804. 欧姆龙82 4. 永宏785. 施耐德80 5. 台安70获奖理由:国际厂商:简介: 西门子(SIEMENS)公司在国外PLC众多供应商中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西门子S7系列PLC体积小、速度快、标准化,具有网络通信能力,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范围广,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印刷生产线等领域。
根据自动化行业品牌研究室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和统计表明,尽管siemens的产品相对较贵,但其性能好,产品质量好,易学易掌握,同时对现场恶劣环境适应能力强,扩展功能强大受到广大客户群体的肯定和支持,售前售后服务相对完善,在中国的PLC市场占有率高。
DCS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DCS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对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本报告将对DCS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参与者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市场数据和趋势的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和市场战略规划。
DCS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在当前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DCS市场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帮助相关企业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发展趋势,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例如引言、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
同时,可以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例如: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DCS市场分析报告的背景和目的,并对整个报告的结构进行介绍。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DCS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的情况。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目前市场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报告的内容和脉络。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DCS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等方面。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帮助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了解DCS市场,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制定更有效的市场策略和投资决策。
同时,通过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我们希望为DCS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1.4 总结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DCS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参与者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DCS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DCS市场将持续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和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因此,DCS供应商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积极拓展市场和合作伙伴关系,以适应市场变化并保持竞争力。
国产DCS系统比较及编程组态工程实施水平的提升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杨科歧中国甲醛行业协会创新研发基地李洪伟关键词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关键词2: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组态软件、应用程序、工艺包一、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与中石化市场调查1969年诞生了PLC,1975年发展了DCS,1989年有了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学者们将上述称为工业生产过程三大控制系统。
化工领域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大约占总金额的20.3%。
在化工领域国产DCS已经取得较大的业绩,但该领域销售额最高的目前还是日本横河,其次是浙大中控、Honey-well、Emerson以及北京和利时等公司。
截至至2007年底,中石化大约有900套左右DCS系统先后投入使用。
这4家供应商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其中横河和霍尼韦尔的市场占有率最高,都在30%左右。
尽管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的数量分别只有10%和7%左右,但都有大型炼油和乙烯装置成功的应用业绩。
浙大中控和和利时两家国内供应商也有6~7%的市场占有率,但主要集中在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上。
二、国内DCS主流供应商1、国产DCS供应商1.1浙大中控Supcon浙大中控自从2006年在武汉炼油项目上取得了在石化主装置上的重大突破后,2007年又获得金陵石化丁二烯项目。
2008年,浙大中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2008年仪表隐患治理3项目;同时还击败其主要的国内竞争对手,赢得了仪表隐患治理项目——国内DCS 系统改造合同。
另外,浙大中控还在中石化赢得了一些辅助装置和公用工程的项目。
因此,在2007年1月至今,浙大中控实际的市场份额应该大致接近福克斯波罗和艾默生。
浙大中控进入供应商短名单成功率为15%,获得订单成功率仅为6%。
浙大中控是目前中石化排名第五位的DCS供应商。
浙大中控依托浙江大学,于1996年正式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人自己的DCS系统。
国产DCS品牌分析目前国产主流的DCS有:北京和利时、浙江中控、南京科远、国电智深、上海新华、新华集团、上海自仪等等。
经过近20年来的发展,国产DCS企业在原来DDC直接数字控制技术自行研发和工控机应用的基础上,在对国外DCS的工程应用及技术引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国产DCS产业,特别是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中,国产DCS已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下面,将主要梳理一下近年来国产DCS的知名企业,包含其企业历史、发展状况以及其生产的各品牌国产DCS 的技术指标。
一、北京和利时集团(HOLLiAS)北京和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是一家从事自主设计、制造与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平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集团具有系统集成国家一级资质,是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当前国内最大的国产DCS系统供应商。
和利时的前身是电子工业部第六研究所,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
凭借这一优势,和利时成为高铁、核电站等多个领域自动化产品的唯一供应商,获得了许多其他自动化厂商无法获得的轨道交通、核电站控制系统项目,发展迅速。
和利时自90年代以来,历经了HS-DCS-1000、HS-2000直至现今主推的HOLLIASMACS 系统。
HOLLiAS MACS系列国产DCS 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在总结十多年用户需求和多行业的应用特点、积累三代国产DCS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全面继承以往系统的高可靠性和方便性,综合自身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国产DCS,目前包括两种型号的系统。
●HOLLiAS MACS-F系统:规模上适合于中小型项目(2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为高密度安装,单机柜含端子可达1056点;●HOLLiAS MACS-S系统:规模上适合于大型项目(10万个物理点以内),结构上安装密度适中,单机柜含端子可达720点。
HOLLiAS MACS系统采用典型的C/S(客户站/服务器)结构,广泛集成了市场上通用的技术,基于“计算机+模块+软件”的集成式系统。
•各品牌的系统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展,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以ABB、横河、霍尼韦尔、艾默生和西门子为代表的DCS厂商纷纷提升其DCS系统的技术水平,并不断丰富和完善DCS 功能。
ABBABB公司开发的Industrial IT分为控制IT、操作IT、信息IT,Industrial IT的核心是AC800系列控制器和相应的I/O,系统支持现场总线,如Profibus。
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IndustrialIT 800xA控制和I/O产品,能够满足制造和加工过程中的控制需要。
ABB 控制器备有软件库,其中包括丰富的预定义、用户自定义控制元素,据此可针对任何应用要求,轻松设计出从简到繁各种控制策略〔包括连续控制、时序控制、批量控制和先行控制〕ABB控制器在设计上从始至终都借助了工业标准现场总线和开放式通讯协议的强大能力,并以此提供了全系列的控制、可扩展性和容错冗余选项。
此外还提供了全系列工业I/O供远程和就地安装之用,这些I/O占地面积小,可在导轨上安装,并有广泛的I/O类型(包括本安I/O)。
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的AC 800M控制器和相关的I/O选项,对小型混合系统与集成的大型自动化应用同样有效的子系统模块化设计,允许用户按照实际需求灵活地选择具体功能。
而采用同样的根本硬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中央处理单元(CPU)、I/O、通讯模块和电源选项,从而在功能性、性能和尺寸等方面也提供了灵活性。
800xA控制器和I/O采用了一整套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有助于降低维护本钱。
所有模块都配备了前面板LED显示器,显示故障和性能降低情况。
系统支持假设干通讯和I/O模块,例如:①额外的RS-232C端口,连接更多的第三方系统和设备,PROFIBUS-DP、DP-V1接口,提供S200、S800以及S900I/O 系统的集成,并可访问市面上诸多支持此类协议的现场设备;②FOUNDATION现场总线HSE接口,提供一条到FOUNDATION 现场总线系统解决方案的访问干路;③ABB INSUM接口,通过单一few-core总线,方便对开关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④MasterBus 300接口,提供与Advant OCS和ABBMaster系统之间的向后兼容性;⑤S100 I/O接口,可从现有的Advant 410/450型控制器(甚至MasterPiece200)系统升级到AC 800M,同时保持已有的I/O分区;⑥TRIO I/O接口,可从现有的MOD300控制器升级到AC 800M,并同时保持已有的TRIO I/O分区;⑦S800系列I/O模块,作为直连I/O使用。
中石化DCS/SIS市场分析目录1.中国石化2007年DCS/SIS市场概况 (2)1.1.DCS市场的主要特点 (2)1.2.SIS市场的主要特点 (3)2.各主要DCS厂家分析 (4)2.1.霍尼韦尔 (7)2.2.横河 (8)2.3.艾默生 (9)2.4.英维思–福克斯波罗 (10)2.5.浙大中控Supcon. 112.6.和利时Hollysys122.7.西门子 (12)2.8.ABB. 132.9.Eamatake 上海山武 (13)3.各主要SIS厂家分析 (14)3.1.英维思–Triconex. 163.2.HIMA.. 173.3.霍尼韦尔 (18)3.4.ICS. 183.5.西门子 (19)3.6.横河 (19)3.7.艾默生 (19)4.2008年~2010年DCS/SIS市场发展趋势 (20)以下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中国石化2007年DCS/SIS市场概况中国石化是目前招标模式最为规范化的中国企业之一。
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自2000年7月开展国际公开招标以来,截止至2007年12月底,七年来共采用国际公开招标方式采购DCS和SIS合同共计170个,金额1.0755亿美元,占其国际招标总金额15亿美元的7.2%。
其中DCS系统115个,金额为8936万美元;SIS系统55个,金额为1819万美元。
2007年是中国石化集中采购的一年,其中主要有天津乙烯、镇海乙烯、川气东送项目,通过国际公开招标形式采购的DCS和SIS金额达到4000万美元,占当年国际招标3.2亿美元的12%。
从2008年开始启动中国石化仪表隐患治理项目,仅在2008年上半年就已投资1.3亿**币采购20套DCS、10套SIS和16套PLC。
1.1.DCS市场的主要特点一、大型DCS订单此起彼伏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随着镇海乙烯、天津乙烯、普光气田、金陵PX、达州化肥等大型炼化项目的陆续启动,以及燕山、齐鲁、高桥、洛阳等重点改扩建项目和仪表隐患治理项目的开展,产生了近年来少见的在国际公开招标中DCS大单此起彼伏的现象。
DCS的技术现状、问题及处理对策内容提要1.当前DCS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2.对DCS可靠性的正确认识3.从统计信息看DCS本身的技术问题4.DCS中的技术管理问题5.关于提高DCS安全水平保证DCS性能的几点建议1.当前DCS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计算机参与电厂控制以来,经历了直接数字控制(DDC)、计算机监控(CMS,DAS)、分布式控制(DCS)三个阶段。
2000年以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陆续推出,但目前DCS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FCS的发展势头尚不明显。
DCS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应用系统,已经成为各个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的核心设备。
电厂自动控制作为工业自动化的典型代表,DCS的应用最早,普及率最高。
DCS已经成为发电机组的核心设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DCS的种类很多,就我省33个统计电厂的124台在役机组而言,根据产品推出的时间先后,计有MAX800,WDPF,XDPS-400,HS2000,EDPF,LN2000,FOX I/A,INFI-90,SIMENS T/XP,OV ATION,几乎集中了国内外厂家的所有品牌。
从各个品牌的发展升级历史来看,这些DCS发展渐渐趋向一致,操作站采用通用PC+Windows XP,网络采用以太网协议和交换机形式,控制站采用低功耗嵌入式PC,I/O模块形式多样,但与控制CPU的连接方式几乎已成为串行连接,I/O卡件具有一定的智能功能。
网络化和串行连接带来的方便就是结构紧凑,维护方便,故障率降低。
DCS之所以发展成今天趋向一致的技术外观,主要有两大推动力量,一是价格-成本的市场规律,二是用户的与时俱进的需求。
前者的市场规律的作用首先是体现在产品竞争时,市场规律发挥了作用,低价获胜原则,然后逐渐向内部传导,迫使DCS厂家降低开发生产成本,采用研发成本低,价格低的技术方案,最后全部选用大路货和普及技术。
集散控制(DCS)系统供应商探讨-------21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调研(转载自中国传动网)摘要:本文讨论部分参加21届多国仪器仪表展集散控制系统供应商发展策略,市场定位,行业特点和产品优点点等方面的内容。
将DCS系统供应商分为跨国公司供应商、国内影响力大的供应商、变革中的自动化供应商和新兴自动化系统供应商。
关键词:ABB;Emerson;Siemens;Hollysys;Supcon;中自;威盛;优稳;Winmation;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创造的激情还未平静下来,被认为自动化届“世界杯”的21届多国仪器仪表展将在金秋九月的北京拉开帷幕。
作为亚洲之首的仪器仪表行业盛宴,本次展会汇聚了西门子、霍尼韦尔、爱默生、热电、横河、ABB、福克斯波罗、日立、松下等国际品牌公司和中控、中自、上海新华、威盛、优稳等国内自动化企业公司,值得注意的是ABB独资子公司杭州盈控也首次加入本次自动化的盛会。
在金融危机的和国内产能双重压力下,众多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如何开拓市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从系统供应商表现来看,2009年集散控制系统前三品牌仍是ABB、Emerson和Honeywell,三个品牌共同占35%的市场份额。
其中ABB由于在电力行业萎缩严重,市场份额由15%降至12%。
与此同时,大部分国外厂商2009年的业绩都不好,下降幅度都超过5%,而国内厂商业绩基本能够保持持平,究其原因,本土厂商在自身技术、工程力量等方面已经日益成熟,加上政府“自主创新”政策所营造的良好环境,可谓是国内厂商的发动机。
下面逐一国外国内各DCS厂商发展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
一、跨国公司的介绍1) ABB近年来ABB在中国的业务增长很快,过程自动化DCS业务增长尤为显著。
由于电力行业的发展,ABB从2003年开始成为中国DCS市场第一位供应商。
作为中国DCS市场中的“领跑者”,ABB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电力、造纸和建材行业。
由于相对于其他DCS厂家在质量、规模和知名度等方面的优势,面对近年来中国本土和国外多家DCS厂家价格逐步下降趋势,ABB都没有通过价格战的方式竞争,而是开拓思路,找寻新客户源。
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项目被列入产能过剩调控行业中。
因此ABB传统优势行业业绩受到了萎缩,直接导致ABB市场占有率的下降,为了扭转市场占有率的继续下滑局面,2009年ABB在杭州成立控制系的第二品牌——杭州盈控,该公司的成立无疑加剧了国产DCS竞争。
ABB 此举能否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和创造品牌效应将在今后两到三年中逐步显现。
2) EmersonEmerson 作为国外DCS供应商,业务类型与Honeywell类似,除在Ovation系统具有优势的电力和水处理行业外,Emerson主要跟Honeywell在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竞争。
Emerson旗下有众多现场仪表,控制阀等业务,系统加仪表的捆绑销售模式是他们目前销售的一大优势。
在业务领域上,Emerson进一步深化在石化、电力和水处理工业等方面的优势。
第21届多国仪器仪表展中Emerson除了给我们带来控制系统外,还带来更多的支持Profibus DP 和西门子设备驱动的仪表,Emerson希望以仪表的销售量的增长来填补系统销售量的下滑。
3) SiemensSiemens是国际知名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Siemens信息与通讯、自动化与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灯等业务全部进入中国。
2009年Siemens在大石化项目上继续有新的业绩,化工行业主要在多晶体硅项目上拓展,电力主要集中在城市热网、工厂锅炉改造等300MW以下的项目,同时PCS7继续在建材、制药、水处理、食品饮料、冶金等行业稳步发展。
Siemens在2009年加大了市场的宣传活动,在FA工厂自动化方面,Siemens 参加国内大型展会,比如FA/PA,举办自动化高峰论坛,与此同时,Siemens的PCS 7卡车活动也继续进行。
全新升级PCS 7卡车带着西门子最新版本的过程控制系统,拜访客户及系统集成商,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我们期待Siemens在本届展会上给我们带来新的产品和有新的市场动向。
二、国内影响力比较大公司的介绍1) HollysysHollysys按照其惯例依旧没有参加本次展会,2009年由于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开拓新兴市场,Hollysys销售量继续稳攀升。
Hollysys市场定位在继续巩固石化化工行业的项目优势,尤其是在大化工和国外合作上加强开拓。
在火电领域继续加强600MW火电机组项目,积极开拓核电领域。
2009年核电基本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75%,由于受到业界的认可Hollysys积极活跃在核电市场并取得了优异业绩,成为该行业的一枝独秀。
Hollysys是目前唯一一家进入核电系统的国内企业,早在2005年Hollysys与中广核公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也可以看出Hollysys在核电的战略眼光和决心。
核电仍是一个不充分竞争的行业,谁能先别人一步进入,谁就能拥有标杆的项目,继而抢先占领市场;同样要进入核电DCS厂商要有过硬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在这一新兴市场上,Hollysys能否凭借实力和和经验先入为主,继续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以上Hollysys具有优势的行业外,未来其更加关注风电、纺织、污水处理、机床等行业。
2) Supcon尽管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Supcon在2009年仍然销售额为6.6亿元,与2008年持平,这与国际大公司销售额纷纷萎缩相比显然是一个奇迹。
化工、石化和冶金是Supcon 最主要的行业领域,其中化工领域的项目占其DCS业务总额的70%。
2010年的Supcon市场定位以化工为主要业务,重点突破百万吨乙烯工程,继续发挥在建行业的增长优势。
为了避免陷入产品价格战的恶性竞争,Supcon推出以行业为主的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提高附加值较高的增值服务,提高利润水平。
在战略走向上,Supcon发挥技术优势,继续利用中国本土生产商在国家政策上享受支持;继续发挥产品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实力,Supcon积极联系国外业务并直接面对国外客户,在国外建立了办事机构,如Supcon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际家里了销售办事处,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当地用户以求更高的利润;针对传统优势行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提出从底层到上层完成的InPlant方案。
Supcon 大张旗鼓的参加本次展会并占有利的展位,期待Supcon代表国产DCS系统能给中国用户带来更好的产品。
三、积极变革中的自动化企业的介绍1) 正泰中自2004年正泰集团收购浙大中自,正泰集团正式宣布进军DCS行业,然而正泰的高调进入并没有给这个企业的销售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从2005年至2009年经过多次重组改革的正泰中自公司销售量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2007年正泰中自走向分裂的道路,其核心技术力量分离出来并成立了优稳自动化公司,这更给风雨中摇曳的中自沉重的一击。
论品牌,技术实力,价格中自的市场生存能力都是不高,其中技术实力是最薄弱的环节,这也是中自一直走不出低谷的直接原因,产品研发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可靠性与和稳定性偏低直接导致其品牌实力逐年下降和市场份额的逐年减少。
为了改变此局面,中自加大了销售的力度,以求在变革中发展,例如中自联合当地经销商成立很多子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7月成立上海绿控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哈尔滨绿控自动化有限公司,马上在西安也成立分公司,此举就是与当地有影响力的经销商合并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样销售模式能否达到预期双赢的效果需要时日来验证。
笔者认为缺少核心竞争力研发团队与团结一致销售团队的中自前景不被看好。
2)威盛由于单一火电行业的影响威盛一直在走下坡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9年火电基本建设投资额同比下降11%,火电建设继续向着大容量、高参数、环保型方向发展。
火电市场萎缩是前几年火电投资“大跃进”后的必然结果,在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稳,达到了制高点后逐渐回落。
在一些大容量的火电项目上威盛受到Emerson和ABB的挤压,其市场占有率日益下降,为此威盛正在积极开拓其他行业市场,威盛能否在行业转型中取得成功直接决定该企业的存亡。
四、新兴自动化企业的介绍1)优稳由于2007年浙大中自的分裂导致优稳自动化公司的诞生,优稳UW900 DCS系统是在正泰中自DCS系统基础上研发出来的,虽然部分性能和外观有所变化,但核心技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优稳利用浙江大学的部分资源和政府扶持政策,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销售近400套中小型DCS控制系统对优稳来说是一个不错的业绩。
其DCS 控制系统产品已部分应用于化工、制药、炼油、石化、钢铁等行业。
优稳提出“打造最优秀的控制系统产品,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领先的产品供应商”目标是否能实现,笔者认为主要看其后期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及系统的价格走向,今后的两年中UW900型系统是进入故障高发期还是平稳度过直接决定了优稳的今后发展。
2) WinmationABB杭州独资子公司Winmation(盈控)也以独立的公司和品牌参加本届展会,Winmation在本次展会上隆重推出大中型控制系统Highligt系列产品和小型控制系统HT 600系列产品。
Winmation成立的模式和推出的产品无疑给竞争激烈的DCS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因为Winmation 出现打破了外企进高端DCS市场内企进低端DCS市场的格局。
这个欧洲管理模式的企业能否适应国内市场,其诞生在欧洲的DCS控制系统是否适合中国用户值得我们期待,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Winmation的成立无疑给Hollysys和Supcon 带来了巨大的压力,Hollysys和Supcon不得不加强科研能力提高其产品的性能来应对Winmation推出的高性能的DCS控制系统。
二十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展即将拉开序幕,各个供应商还能带来哪些新奇的亮点我们不一一样列举,期待并祝愿本次展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