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4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5.02 KB
- 文档页数:1
晚期产后出血47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收集10年来在我院产科发生的晚期产后出血47例进行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生胎盘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为主要病因。
其次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结论晚期产后出血重在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防治结合。
【关键词】晚期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发生在分娩24小时后的子宫大量出血。
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
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现将本院10年间收治的47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到2008年1月,我院10年间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47例,本组资料年龄最小21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7.6岁。
其中初产妇22例占46.8%,经产妇25例,占31.9%。
阴道分娩40例,剖宫产7例。
47例患者均为足月分娩。
其中出血发生在7天内者10例。
占21.3%。
7-14天18例,占38.3%14-21天者14例占29.8%。
大于28天者5例,占10.6%。
47例中出现休克症状者9例。
占19.1/。
有人工流产病史者32例,占68.1%。
其中有1例人工流产6次。
因巨大儿行剖宫产术,术后16天因子宫复旧不良发生大流血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有剖宫产病史者1例。
出血量在500-1000ml者25例,1000-2000ml者19例。
大于2000ml者3例。
9例有明显血压下降。
患者的血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血红蛋白最少的5g/L。
10例有体温升高,最高者达39.2℃,占21.3%。
8例白细胞升高,占17.0%1.2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47例患者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为胎盘胎膜及残留。
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见表1。
表147例产后出血的病因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例%1.3晚期产后出血治疗本组47例有30例行清宫术。
刮出物经病理证实为胎盘胎膜残留者22例。
另外17例均经B超检查未发现宫腔内有不规则回声团块而未行清宫术。
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3-01-23T13:57:28.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周亚莉[导读] 在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就被视为产后出血。
周亚莉(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1000)【摘要】目的:观察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相关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4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水囊填塞宫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48例产后出血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为5~11min,平均(8.4±2.3)min;水囊塞入宫腔内止血时间为6~17min,平均(11.6±3.1)min。
48例患者成功止血45例,3例患者中2例因胎盘剥离不全致出血较多止血效果不理想,术后均给予子宫动脉结扎后止血,本组水囊止血成功率为93.8%。
术后水囊停留时间平均(17.6±4.2)h,无子宫切除病例。
结论:水囊填塞宫腔止血治疗产后出血效果理想,在围产期给予相关护理方法可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提高水囊止血的疗效。
【关键词】水囊填塞产后出血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85-02在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就被视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出血大多发生在产后两小时内,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产妇会很快陷入休克状态,如果不能做好及时抢救工作,则往往会危及产妇生命。
为了预防产后出血、提高产后出血的抢救效果,除了要做好必要的计划生育工作,避免生育过多、过密或多次进行人工流产、刮宫等,还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做好围生期的监护护理工作[1]。
传统多采用宫腔填塞纱布等止血方法治疗,但由于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抢救不甚及时而效果不佳[2]。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48例临床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患者用常规方法(如按摩子宫、缩宫素、葡萄糖酸钙、米索前列醇应用等)治疗无效后,采用欣母沛宫体或宫颈注射,必要时可间隔15分钟后重复使用。
结果48名患者中,37例显效,8例有效,有效率93.75%,无效3例。
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加重,但应明确诊断,尽早使用。
【关键词】欣母沛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居首位,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
如果能及时有效采取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临床上多使用按摩子宫、缩宫素、麦角新碱及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来加强子宫收缩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但有些药物对部分人无效或有禁忌症,而只能采用宫腔填塞纱条、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动脉栓塞术甚至行全子宫切除术,给产妇带来了极大的身心痛苦。
本研究采用欣母沛(Hemabate,氨丁卡前列素注射液)治疗48例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2011年6月期间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48例,其中巨大儿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8例,羊水过多9例,双胎妊娠12例,前置胎盘5例,糖尿病2例,疤痕子宫2例;早期产后出血43例,晚期产后出血5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12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岁;孕周37+2到41+3周;剖宫产38例,生理产10例。
所有孕妇均无肝病、血液系统等疾病,术中排除子宫切口裂伤、胎盘粘连等。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摘要】通过对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并发症、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临床观察;治疗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说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必须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们通过对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共住院分娩2987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61例,经产妇48例,初产妇13例,剖宫产8例,双胎妊娠6例,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8岁,治愈60例,死亡1例。
1.1.1 产后出血与产程关系:61例患者中第二产程延长28例,占46%,第三产程延长8例,占13%,剖宫产8例,占13%,其它17例,占28%。
1.1.2 产后出血与产妇自身关系:产妇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50例,占83.3%,包括产妇过度精神紧张,身体虚弱,或合并慢性疾病。
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6%,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减少,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产科并发症。
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6例,占9.8%,包括胎盘粘连、胎盘植入。
软产道裂伤引起产后出血4例,占6.5%,软产道裂伤后未能技术检查发现,导致产后出血。
1.2 临床表现:产后出血指从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超过800ml,为产后出血[2]。
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多量及失血性休克等相应症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1.2.1 阴道多量流血:胎儿娩出后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数分钟出现阴道流血,色暗红,应考虑胎盘因素。
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较多,应考虑子宫收缩乏力。
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不凝,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1.2.2 休克症状:出现烦躁、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数、脉压缩小,产妇可能已处于休克早期。
2 临床观察与治疗2.1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出血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案探讨发表时间:2018-12-21T13:59:03.5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4期作者:谷燕飞[导读] 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危害较大,产科护士在产前、产时与产后均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尽可能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腾冲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腾冲 679100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发生原因进行讨论,总结有效护理方案。
方法:选取48例产后出血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产后出血原因进行总结。
结果:48例患者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比最高,其次为凝血功能异常、软产道损伤与胎盘因素等。
经相应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止血,血压控制平稳,平均住院时间为(6.25±1.03)d。
结论:产后出血对产妇健康危害较大,产科护士在产前、产时与产后均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尽可能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关键词:产后出血;原因;护理方案产后出血是产科多发且严重的并发症,可严重威胁产妇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很多高危妊娠孕妇得到了良好的救治,与此同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却不减反增[2]。
产后出血发生原因较多,护士应从产前开始,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为产妇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
本研究对48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48例产后出血产妇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就诊,年龄22~39岁,平均(27.14±2.03)岁。
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9例。
均为单胎、足月妊娠,患者同意自身资料用于临床研究。
1.2 方法1.2.1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分娩情况、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医师诊断结果、后续救治情况等,总结患者的出血原因。
1.2.1护理方法护士应遵医嘱尽快实施止血处理,并注意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与家属多数不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且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极易出现恐慌情绪。
产后出血64例临床分析一、目的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为探讨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对我院2004-2010年间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二、临床资料我院自2004年7月-2010年12月分娩总数3800例,其中阴道分娩2100例,剖宫产1700例,共发生产后出血64例,年龄21~40岁,孕周35~43周,阴道分娩20例,剖宫产44例,有人流史50例,无人流史14例,系统产前检查25例,未做过产前检查39例,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48例,包括前置胎盘、妊高症、巨大儿、双胎妊娠、子宫畸形、胎位异常、急产、多胎经产、多次人流史、子宫肌瘤、贫血等。
三、分析方法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出血达到或超过500ml,诊断为产后出血。
阴道分娩者,胎儿娩出后立即放聚血器于产妇臀部,剖宫产者计量吸引器负压瓶内的血量,估计浸染纱布、敷料的血量。
分析数据如下:剖宫产阴道产合计宫缩乏力 24 16 40胎盘因素 10 6 16软产道裂伤 2 7 9组别例数百分比平均出血量有高危因素42 65.625% 960ml无高危因素22 34.375% 550ml合计64 100% 819ml组别例数百分比平均出血量有人流史 46 71.875% 795ml无人流史 18 28.1255 655ml合计64 100% 755ml四、讨论1.产后出血病因分析: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首要原因,任何影响产后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子宫不能有效的收缩,致胎盘剥离后创面的血窦开放,引起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所致的出血多发生在胎盘娩出2h内,表现为间歇性出血,可混有血块。
触诊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或注射宫缩剂后出血减少或停止。
可能与产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分娩,临产后休息不好过度疲倦,进食少或临产时使用镇静剂过多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巨大儿及多胎妊娠的发生有增加趋势。
巨大儿发生主要与孕妇肥胖,营养过度体重增加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增加等有关,多胎发生率提高要是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及促排卵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