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无答案教科版
- 格式:docx
- 大小:30.98 KB
- 文档页数:4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1.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鸟叫声、读书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2. 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 在振动。
3. 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 。
4. 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 、 、 等,声音通过 传播最快,通过 传播最慢。
5.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 、 、 都有关系。
6. 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不一样。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1. 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2. 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
……………………………( )3. 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
………………………………………( )4. 固体物质要比气体物质的传声本领强。
………………………( )5.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高,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 )6. 当物体振动慢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高,当物体振动快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低。
……( )7. 固体能发出声音,而液体和气体则不能。
………………………( ) 8. 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 9. 当我们闭上眼睛时就不能辨别出发声物体的方向了。
一、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3、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4、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
5、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 引起振动, 耳中的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 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 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耳由、、三部分组成。
7、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8、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拉得松,声音;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轻轻拨,声音。
9、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乐器和音高。
二、判断()1、弯曲钢尺,没有发出声音,说明钢尺没有发生变化。
()2、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我们可以用耳听、触摸、手捏等方法观察我们的身体内部。
()4、“随身听”、MP3等听歌的播放器,携带很方便,我们可以长时间使用。
()5、轻敲桌面产生的声音低,用力敲桌面产生的声音高。
()7、用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不会发生变化。
()1. 人讲话时所发出的声音是由人的喉咙振动产生的。
()7.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固体传播声音本领最强。
()9. 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它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0、噪音不但会影响我们的听力,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8.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0. 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三、选择1、声音在中传播最快。
A、水 B、木头 C、钢铁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嘴唇B.喉咙C.声带3、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上一根绳子,当()时,声音传播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挂了一根小草B.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C.绳子中间弯曲4、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A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拉伸橡皮筋没有发出声音,说明橡皮筋( )。
A.没有变化B.没有振动C.变化不明显2.把一根钢尺的一半伸出桌外,先轻轻拨钢尺,再用力拨钢尺,听到的声音()。
A.高低不同B.强弱不同C.一样3.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则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强C.低4.停止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
这是因为( )。
A.回声B.人的错觉C.虽然撞击停止,但大钟仍在振动5.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
A.高B.低C.不一定能听到6.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铁钉,大的铁钉发出的声音( )。
A.高B.低C.强7.发生地震灾难时,被困在建筑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质管道。
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很好地( )。
A.通风B.传热C.传声8.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真空9.声音是以( )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波C.气流10.下列关于鼓膜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B.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C.将声波转化为振动11.把3枚硬币放人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能够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一些。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起来B.把整个铁罐用棉花包起来C.以上方法都可以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会影响听力,长期处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B.为了让自己更投人地听音乐,我们应该尽量开大音量C.虽然环境很安静,但戴耳机听音乐时,音量还是要开到最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音叉上的数字表示音调。
(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把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3.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定能听到声音。
( )4.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并没有看到桌面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 )5.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 )6.声音能向四面八方传播。
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 声源一定在振动C. 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 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 空气B. 瓶口C. 瓶子D. 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
A. 不影响B. 有危害C. 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 固体B. 液体C. 空气D. 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 像太阳B. 像水波涟漪C. 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 鼓膜B. 听小骨C. 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 )振动产生的。
A. 笛子本身B. 笛子中的空气C. 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 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 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 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 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 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 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 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共11题;共22分)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如流水声、唱歌声、铃声……归纳起来,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鼓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刮风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人的讲话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当物体的______停止时,声音马上消失。
4.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______,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______的次数。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通过______传播最快,通过_____传播最慢,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6.耳朵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7.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中,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______,发出的声音越______,振动的越______。
8.______或______的声音有可能______我们的听力。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用大小不同的力气敲击同一枚钉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
( ) 2.植树是通过控制声源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 )3.人只有老的时候,才有可能丧失听力。
( )4.轻轻打击大音叉与轻轻打击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
( )5.当我们潜水时就不会听到水面上的声音了。
( )6.橡皮筋拉得紧些发出的声音会比较低些。
( )7.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传到耳朵时会引起鼓膜振动。
( ) 8.人们有很多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而不让物体本身振动。
( ) 9.长期生活在噪音的环境里,会影响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 ) 10.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里的听小骨。
(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在用“土电话”进行通话时,纸杯里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杆2.敲击装水的玻璃杯,从装水多到装水少的声音变化为( )。
选择题: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A. 四季更替
B. 地球自转
C. 今天下雨(正确答案)
D. 昼夜长短变化
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时,应该将温度计放置在什么位置?
A. 阳光下直射的地方
B. 阴凉、通风的地方(正确答案)
C. 室内靠近暖气的地方
D. 室外靠近墙壁的地方
下列哪个工具可以用来观察天空中的云量和云的类型?
A. 显微镜
B. 望远镜
C. 量雨器
D. 天气日历和云图(正确答案)
在记录天气情况时,我们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的观察?
A. 风向和风速
B. 降水量
C. 云的种类和数量
D. 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正确答案)
下列哪种天气现象通常伴随着降水的发生?
A. 晴天
B. 阴天(正确答案)
C. 多云
D. 雾天
在制作天气日历的过程中,我们记录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主要是为了什么?
A. 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正确答案)
B. 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
C. 装饰我们的科学笔记本
D. 比较不同季节的天气差异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风向的表示方法?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上下风(正确答案)
使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A. 将风向标放置在室内
B. 确保风向标可以自由转动(正确答案)
C. 只观察风向标箭头的指向
D. 不需要记录观察的时间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气候特征,而不是天气现象?
A. 今天刮风了
B. 明天可能会下雨
C. 这个地方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正确答案)
D. 今天早上有雾。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一般情况下,成年女子的声带比成年男子的短,振动速度快,这说明()。
A.女子音高比男子高B.女子音高比男子低C.女子音量比男子高2.敲击下图三根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
A.B.C.3.关于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B.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4.橡皮筋拉得越紧,拨弹时发出的声音越()。
A.响B.轻C.不一定听到5.小红拿了六根相同的试管,在里面装上不同量的水,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如图),她用嘴吹试管,主要是靠()振动而发出声音的。
A.试管内的水B.试管内的空气C.整个试管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7.如图,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不接触水槽壁),我们能听到“砰砰”的敲击声,这个实验能够证明()。
A.水不能传播声音B.水能传播声音C.无法确定8.下列情景中,正在发出声音的是()。
A.拉紧的橡皮筋B.静止的音叉C.被拨动的钢尺9.敲锣会让我们听到锣声,当锣停止振动,声音()。
A.还将持续一段时间B.立刻消失C.就越小10.电视机的声音太小了,用遥控器把声音调大了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机的()。
A.声音强弱发生了变化B.声音高低发生了变化C.声音音色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物体振动的()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2.用纸卷成一个“喇叭”,用这个纸喇叭听微弱的声音;拿掉纸喇叭,再听同样的声音。
通过比较发现,用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比拿掉纸喇叭听到的声音更清楚,这说明纸喇叭有()的作用。
这个模拟实验研究的是()的作用。
3.敲击下面的排钟,哪边的声音高?哪边的声音低?请按照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排序。
声音由低到高排序:()4.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我们耳朵的结构主要分为外耳、______和______三部分。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声音的强弱可用______来描述,声音是以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4.我用来制作发声罐。
材料:塑料罐罐内装的物体:几粒豆子不减少发声罐内部的物体,使发声罐发出的响声变轻的办法是: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小乐器时,我们先把设计图画出来,画设计图的目的是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体会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如果物体停止了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
(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
( )3.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嘴唇在动,产生振动的缘故。
( )4.因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所以在月球上声音也能传播。
( )5.把尺子伸出桌外部分的长度,从10厘米转换为6厘米后,拨动尺子振动的速度也变慢了。
( )6.音叉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振动频率,频率越大表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 )7.每天掏耳朵“屎”(耵聍),是为了保护耳朵。
( )8.用较小的力敲击鼓和用很大的力敲击同一个鼓,产生的声音是同一音高。
( )9.一般情况下,孩子的音高比大人高,这是因为孩子的声带小而狭窄,振动快。
( )10.在阅览室读课文要嗓音洪亮,这不是噪音。
( )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1.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 )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 B.最短的钢管 C.长度居中的钢管2.下面对音叉轻触水面时的现象,正确的是( )。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振动才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2.对着瓶口吹气会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
A.空气B.瓶口C.瓶子D.无法确定3.噪声对于我们的健康()。
A.不影响B.有危害C.有益处4.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A.固体B.液体C.空气D.真空5.下面图片中与声波传播状态相似的是()A.像太阳B.像水波涟漪C.像波浪6.我们耳朵里的()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然后通过其他器官将声音信号传入中耳、内耳。
A.鼓膜B.听小骨C.耳蜗7.吹奏笛子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振动产生的。
A.笛子本身B.笛子中的空气C.吹奏者的嘴唇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9.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10.如下图所示,用同一根橡皮筋拉成长度不一的三种情况,分别用同样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A.B.C.11.为了保护听力,正确的做法是()。
A.经常戴耳塞听音乐B.在教室里大声喧哗C.遇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时,用手捂住耳朵二、判断题12.要想让敲响的锣声停止,可以用手捂住锣面。
()13.声音只有音量高低之分,没有强弱的差别。
()14.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15.现在有很多高科技产品不用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16.长短不同的琴弦,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7.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8.皮筋琴声音的强弱变化跟拨动皮筋的幅度有关。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题【28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以()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
4、外耳分为()和()两部分。
5、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6、听觉神经的作用是()鼓膜有()的作用。
7、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8、橡皮筋拉得越紧,弹拨时发出的声音越()。
二、判断题。
【8分】1、用不同的力敲击一支音叉,声音的强弱会发生变化。
()2、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声仪器。
()3、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种物体在振动。
()4、声波和水波一样,只能在水平方向向上传播。
()5、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
()6、我们说话时声音的高低与声带振动的快慢有关。
()7、我们听到的别人说话声,是通过耳朵传播的。
()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三、选择题。
【16分】1、击打音叉后,迅速将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我们看见水面( )。
A.出现一圈圈的波纹B.动一下就不动了C.没有变化2、关于弯折钢尺和拨动钢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折钢尺发出的声音很强B.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说明钢尺在振动C.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越长,发出的声音越高3、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 越来越低C. 一样高4、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振动幅度大,音量大B. 物体振动幅度小,音量大C. 物体振动速度快,音量大5、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B. 最短的钢管C. 长度居中的钢管6、如图,古代人经常用“伏婴而听”的方法侦听城外的敌人是否在擦地道。
这种方法利用的是()的原理。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25分)
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__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_ 。
2、风向标是测量_______的仪器。
西北风吹向_______方。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红旗向_______方飘动。
3、科学家根据风力的大小,将风速划分为________等级。
4、风向标的方向是指向西方向,那么风向是吹()风。
用飘动的旗子来判断风向,发现旗子向东南方向飘动,那么这天的风向是()风。
5、测量雨量的仪器叫()。
气象学家根据()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6、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常见的有、雨、等。
7、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云分为三类、、。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9、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是由组成。
10、空气质量预报分为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级;紫外线强度分为级。
二、选择题(20分)
1、24小时的降水量为50毫米,那么这天下的是________。
A、中雨
B、大雨
C、暴雨
2、24小时降雨量为10——25毫米的属于()。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3、在电视、广播中发布的气象信息中,空气质量分为( )级。
A、三级
B、五级
C、七级
4、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5、21℃读作()
A、摄氏二十一度
B、二十一度
C、二十一摄氏度
6、测量雨量的仪器叫()。
A、雨量器
B、气温表
C、风向标
7、下列()图形表示这一天是多云。
A B C
8、可以反映当地气温的是()。
A、室内、阴凉处
B、室外、阴凉处
C、无法确定
9、某气象小组的同学测得某天24小时降雨量为40毫米,此雨量等级为()。
A、小雨 B、大雨 C、中雨
10、下雨前,我们往往会看到()
A、松果的鳞片会打开
B、泥鳅钻进沙堆里
C、燕子飞得很低
11、以下可以作为雨量器的是()
A、B、C、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做()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13、大树摇摆,难以打伞,是()风.
A 5级
B 6级
C 7级
14、昨天下了暴雨,我知道降水量在()毫米之间。
A、50~100
B、10~25
C、25~50
1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层云通常是黑色的
B、积云通常与雨天有联系
C、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6、某一天晚上天气预报说:“明天早上将有大雾,请出行车辆注意安全”。
这说明天气与()密切相关。
A、旅游
B、交通
C、农业生产
17、当天空都被云遮盖,看不见一点蓝天,这时的天气称为()
A、晴天
B、多云
C、阴天
18、用直尺测量出24小时内玻璃杯内收集雨水的高度,大于等于25厘米的称为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特大暴雨
19、某地一天的最高气温应在()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D、傍晚
20、要判断风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A、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
B、风中旗子的方向
C、风向标箭头所指的相反的方向。
三、判断题(30分)
1、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表示二级风。
()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2个等级。
()
3、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纪录。
()
4、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和卷云三类。
()
5、同一时间,阳光下和背阴处的温度一定是相同的。
()
6、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8、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
9、红旗向西北方飘,说明刮的是西北风。
()
10、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是下雨。
()
11、这个天气符号表示多云。
()
12、一天中中午12点的气温最高。
()
13、天上的云越多,就越有可能下雨。
()
14、雨量器的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是降水量。
( )
15.℃是记录气温的符号。
( )
16、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
17、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一个月中的大气状况。
()
18、阴雨天我们可以看到燕子在高空飞行。
()
19、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
20、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
21、我们看不到风,所以无法描述风。
()
22、早上出门,看到云层很厚,就要带上雨伞,因为今天可能会下雨。
()
23、室外温度一定比室内温度高。
()
24、利用天气日历,可以方便地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
25、利用一些探测仪器和卫星技术可以准确地观测天气。
()
26、气温的变化伴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27、云的种类很多,变化莫测,所以观测云没有什么意义。
()
28、旗子或炊烟飘向南方,这是刮的就是南风。
()
29、根据雨滴的大小,气象台制定了雨量等级表。
()
30、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情况。
()
四、填表(9分)
五、问答题
1、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
请问:这时的校园里刮的到底是什么风?这是怎么
回事?(3分)
2、小方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到多云,最低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5分)
请问:(1)小方明天需要带伞吗?为什么?
(2)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A棉衣B衬衫加外套C衬衫
3、根据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绘制成气温柱状图,并说说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共8分)
温度/℃
间
我发现这一天气温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