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陕西段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多样性
- 格式:pdf
- 大小:333.40 KB
- 文档页数:6
黄河上游龙羊峡段至李家峡段外来鱼种调查
朱世海;黄祥玉;王建生;赵延明;马婷;汪世颜
【期刊名称】《生物化工》
【年(卷),期】2022(8)6
【摘要】通过研究黄河上游外来鱼类,为保护黄河上游土著鱼类资源和防范外来鱼类的入侵提供科学依据。
在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李家峡段,通过走访调查、现场采集和环境DNA分析的方法进行鱼类资源分析。
结果显示,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李家峡段内的自然水域中,共采集到鱼类29种,其中外来鱼类15种,外来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呈上升趋势,部分外来鱼类已在当地水域形成自然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外来鱼种的入侵,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渔获物组成分析表明,土著鱼类依然是鱼类资源的主体。
【总页数】4页(P43-46)
【作者】朱世海;黄祥玉;王建生;赵延明;马婷;汪世颜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2.4
【相关文献】
1.黄河上游龙羊峡-寺沟峡段大型滑坡遥感调查
2.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巨型滑坡OSL测年
3.Quick Bird遥感数据在特大型滑坡调查中的应用——以黄河龙羊
峡-寺沟峡段参果滩滑坡为例4.黄河干流龙羊峡—寺沟峡段灾害地质遥感地质调查5.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渭河入黄河口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王宇辰【摘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为了解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渭河鱼类资源的影响,本研究对渭河入黄河口段约35 km河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渭河入黄河口段共有鱼类21种,隶属3目6科,其中鲤科鱼类14种,占66.7%;鲇科鱼类2种,占9.5%,鳅科、鲿科、鳢科、塘鳢科、虾虎鱼科各1种,各占4.8%,鱼类种类数远低于渭河下游历史数据记录的54种;渔获物统计表明,鰲、鲇鱼、鲤鱼为该河段优势种类,其中鰲是该河段的绝对优势种;经分析该河段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68,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22,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41,表明该河段鱼类物种多样性差,群落结构简单,物种分布极不均匀.研究结果揭示该河段鱼类资源状况处于衰退状态.【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渭河入黄河口;鱼类资源;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作者】王宇辰【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1.5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也是陕西省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全长818 km,流域总面积134 766 km2,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108 m3,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5.8×108 t,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1]。
渭河中下游横穿关中平原,沿线途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等重要城市,对陕西省关中地区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渭河入黄河口位于潼关,1960年10月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因回水末端超过潼关,造成渭河入黄河口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增大,汇流区变浅变宽,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河段的独特生态环境[2],为鱼类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鱼类资源较为丰富[3-4]。
为此,陕西省于2014年7月以渭河下游近黄河段为核心区申请成立了渭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黄河鱼类品种
黄河中有鱼类约121种,纯淡水鱼有98种。
上游的鱼类只有16种,主要是鲤科和鳅科的鱼,包含裂腹鱼、雅罗鱼、条鳅等。
中游的鱼类有71种,常见的平原类鱼很少。
下游的鱼有78种,基本上都是过河口鱼类,还有半咸水鱼。
主要的鱼种有黄河鲤鱼、黄河鸽子鱼、黄河裸裂尻鱼等。
黄河里有什么鱼,黄河野生鱼类介绍
一、黄河里有什么鱼
黄河包含的鱼类有121种,其中纯淡水鱼有98种。
上游鱼类有16种,只包含鲤科和鳅科的裂腹鱼、雅罗鱼以及条鳅等。
中游的鱼类有71种,不过典型的平原类鱼几乎没有,下游的鱼有78种,多为过河口鱼类以及半咸水鱼类。
二、黄河主要鱼种介绍
1、黄河鲤鱼:鲤鱼是黄河中游的主要鱼类,它的体态丰满,肉质肥厚,是中下层的杂食性鱼类。
产自这里的鱼鳞片为金黄色,鱼鳍的尖部鲜红,内脏少且骨骼小,同时还有清香的气味。
2、黄河鸽子鱼:黄河鸽子鱼主要产自宁夏的中卫、中宁境内,由于用网将其捕获的时候,外形很像树上的鸽子,所以由此得名。
这种鱼的学名叫北方铜鱼,体形比较长,而且很粗壮。
一般栖息在河湾等水流缓慢的地方,通常会成群活动,冬季潜伏在深水处,开春后会溯游产卵。
3、黄河裸裂尻鱼:这种鱼又叫小嘴湟鱼,主要生活在黄河的上游干支以及湖泊中,多以植物为食,也可以吃水生昆虫。
它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目前数量也比较少。
4、黄河刀鱼:黄河刀鱼主要生活在黄河口一带,外形很像利刀。
身体比较薄,而且色泽光亮。
这种鱼在繁殖期会逆流洄游,产卵后又随河水如海,因此数量比较丰富。
陕西水产种质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区渔业环境评价作者:田强兵,任惠丽,问思恩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12期田强兵,任惠丽,问思恩(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摘要:通过对2012年陕西省主要水产种质资源及水生生物保护区渔业水域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出陕西省主要保护区渔业生态环境总体质量状况良好,营养盐类指标总氮超标较为普遍,部分保护区水域还一定程度受到非离子氨、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的污染。
笔者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营养盐类N、P污染物的治理和预防,有效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生长和栖息地。
关键词:渔业环境;质量状况;渔业保护区陕西地处中国腹地,是一个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之便,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陕西地形南北狭长,横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气候带以及黄河、长江两大水系。
复杂多样的地形,差异明显的气候,形成繁多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突出。
特别是陕南秦巴山区,处于南北气候交汇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中国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尽相同的生态环境系统,栖息有大鲵、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及秦巴北鲵、平利闭壳龟、多鳞铲颌鱼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渔业水域;另一方面破坏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对全省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针对目前的状况我们对保护区的渔业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已是迫在眉睫,本文选取了几个主要的有代表性的保护区进行了水质环境监测,并对保护区的渔业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1.1监测内容和时间监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春季和夏季,监测的渔业水质项目为pH、溶解氧、总氮、总磷、非离子氨、石油类、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铜、锌、铅、镉、汞及叶绿素a。
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摘要: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异较大,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自己特定的特点。
本文首先对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接着对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一、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陕西黄河干流区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带,由北至南依次为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和绥德县;延安市的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和宜川县;渭南市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和潼关县。
在地形地貌上陕西黄河干流区由北向南分别为风沙草滩区(神木市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府谷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黄龙山区(宜川县、韩城市)、梁状低山丘陵区(合阳县、大荔县)、关中平原区(潼关县北部)和秦岭山地(潼关县南部)。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
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落叶阔叶林。
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强烈,天然植被荡然无存,仅在黄龙山(宜川、韩城和合阳北部)尚存较大面积的落叶林阔叶林。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陕西黄河干流区属于古北界的蒙新区和华北区(张荣祖,2011)。
其中府谷至韩城属于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生态地理单元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北黄土切割塬;合阳以南至潼关隶属于渭河谷地和秦岭北坡两个生态地理单元。
神木市属于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内蒙古东部省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两个自然地理单元(解炎等,2002)。
就候鸟迁徙而言,陕西黄河干流区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也是中国中部的候鸟迁徙路线,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以及无定河流域是我国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张国纲等,2018),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黄河中游湿地也是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于晓平等,2003;雷颖虎等,2007;吴逸群,201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初步调查靳铁治;边坤;候大富;杨斌;方小明;王开锋【摘要】Fish resourc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haanxi Mi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August and December of 2013.The results showed that 9 species belonged to 8 genus, 2 families (Cobitidae and Cyprinidae), 1 order (CYPRINI-FORMES) were found.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y and Homatula variegata(Sauvage et Dab-ry).Acrossocheilus monticolus and Opsariichthys bidens were rare species.A nearly normal distribution of fish species abun -dance pattern was found in this reserve area .There were more fish species and higher biodiversity in the area with height ranged from 900 meters to 1000 meters than other areas in the reserve region.The number of species decreased sharply in the areas with altitude over 1000m.The results indicated low stability of fish community and diversity in Shaanxi Mica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downwards tendency in fishery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2013年8月和12月,对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60卷 第1期 2024年1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ol. 60, No. 1 (Jan. 2024)doi: 10.13209/j.0479-8023.2023.080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的汉江上游黄金峡段鱼类多样性研究丁洋1,2李艳艳3赵进勇1,2,†彭文启1,2张晶1,2任锦豪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38;2.水利部京津冀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 †通信作者摘要2020年, 采用环境DNA宏条形码对汉江上游黄金峡鱼类多样性进行研究, 并对比历史调查数据, 构建汉江上游黄金峡段鱼类名录。
从9个采样点中共检测出20种鱼类, 占名录的45.45%; 鲤鱼(Cyprinus_car-pio)、鲫鱼(Carassius_auratus)、圆吻鲴(Distoechodon_tumirostris)和银鮈(Squalidus_argentatus)为优势种; 黄金峡上、下游Shannon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n=9), 上游鱼类Shannon指数明显大于下游, 黄金峡水利枢纽是造成鱼类多样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环境DNA检测出的鱼类组成与过去传统方法监测的结果相近。
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监测手段, 可以辅助传统鱼类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汉江上游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关键词环境DNA宏条形码; 鱼类多样性; 汉江上游黄金峡段Investigating Fish Diversity in Huangjinxia Section of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DING Yang1,2, LI Yanyan3, ZHAO Jinyong1,2,†, PENG Wenqi1,2, ZHANG Jing1,2, REN Jinhao11.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38;2.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Safety for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of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38; 3.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Abstract In 2020,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was used to study the fish diversity in the Huangjinxia section of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and the historical survey data were compared to construct a fish list in the Huangjinxia section of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A total of 20 fish species were detected from 9 sampling sites, accounting for 45.45% of the list; Cyprinus_carpio, Carassius_auratus, Distoechodon_tumirostris and Squalidus_ argentatus are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 Shannon index of fish i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uangjinxia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1, n=9), and the Shannon index of fish in the upper reaches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lower reach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fish diversity is the Huangjinxia hydraulic hub. The fish composition detected by environmental DNA wa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by traditional methods. As an emerging biomonitoring tool, environmental DNA macrobarcoding technology can complement traditional fish monitoring methods to rapidly detect fish diversity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fish diversity; Huangjinxia section of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河流、湖泊和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 它们以仅占地球表面1%的面积, 贡献了全球50%的鱼类多样性[1]。
黄河物种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黄河物种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并且多数物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调查中发现,黄河流域的植物群落种类繁多,包括灌木、草本、水生植物等。
其中,黄河流域特有的植物物种有48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此外,黄河还是许多鸟类栖息地和迁徙路径,调查中记录到了多达120种鸟类,其中包括苍鹭、鸳鸯等珍稀物种。
在鱼类方面,调查中涵盖了黄河主要支流及干流上下游共计56个断面。
结果显示,黄河流域鱼类丰富度较高,共有77种鱼类,其中包括中华鳖、鲮鱼等特有物种。
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对水质较为敏感的物种,如淡水鲑等。
这一结果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对黄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以维护黄河流域鱼类生态系统的稳定。
对于昆虫类群的调查,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昆虫物种。
蝴蝶、蜻蜓、甲虫等昆虫种类众多,且不少物种具有较高的草原生境适应能力。
此外,调查中还记录到了一些对环境敏感的昆虫物种,如黄河龙实蝽等。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需要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昆虫类群的多样性与稳定。
总结而言,黄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包括植物、鸟类、鱼类和昆虫等各类物种。
然而,也存在一些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物种。
因此,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加强水质治理,是维护该地区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同时,对特有物种的保护和对生境适宜性较强物种的重视也是必要的。
只有
通过持续的保护与管理措施,才能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