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导入新课1、复习生字,认读生字卡片并给生字找朋友。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欣赏大禹治水的动画片。
[评:复习导入后,观看课文动画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协助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是怎样治水的,治水的结果怎样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品读课文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我们哪些小朋友懂得多?(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2、读后交流:(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指导:这个传说离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了,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示出它的时间长吗?(2)洪水很厉害。
问: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将学生说出的词语变成其他颜色)“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想看看造成老百姓无家可归的滔滔洪水吗?(播放有关洪水的课件)看到这滔滔的洪水,你想到了什么?指导:我们能读出洪水的厉害吗?(指名读)读后评价1:你读出的洪水还不够大,不能淹没农田,谁的洪水比他大?评价2:我们都感到洪水像凶猛的野兽一样冲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洪水的厉害。
(齐读第一自然段)[评: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处让学生自身读、悟。
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播放课件,想象说话,将学生带入情境,真切感受到洪水肆虐给大家带来的危害,为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下文打下基础。
巧借评价语言“以评促读”,学生的情感被充沛调动起来了。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洪水太厉害了,老百姓过着无家可归的凄惨生活。
看到这一切,禹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大禹怎样想的句子,用“~~~”划出大禹怎样做的句子。
2、指名读写大禹怎样想的句子。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及学案(通用12篇)《大禹治水》及学案篇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咱们班的同学里边能够天天和爸爸见上面的有多少?(大部分举手)一个星期才能见上一面的呢?(四五个)一个月呢?(四五个)一年到头只能见上爸爸一面的,有没有?(没有)老师呀,真为咱们班的同学感到高兴,因为你们都有那么多和你们亲爱的爸爸朝夕相处的机会。
可古时候有个孩子,他长到13岁了,才见了爸爸两回面,13年来,他的爸爸抱都没有抱过他一次,你们觉得这个爸爸怎么样?生1:很坏。
生2:没感情。
生3:真是一个冷血动物。
师:正是这样一位大家都认为不称职的爸爸,他却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和好评,你们猜这是为什么呢?你说。
生1:因为他是去治水。
师:你预习课文了,是吧?生2:因为他做好事。
生3:因为他帮助老百姓治水去了。
师:学案刚刚发下去,同学们马上就预习课文了,是个好习惯。
生4:他去治水了,所以没抱孩子一次。
师:很多同学都已预习课文了,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这位爸爸,他的名字叫——生齐:大禹。
师:同学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大禹治水。
师:聪明的同学读了课题一定有问题了,你说。
生1:为什么要治水?生2:怎样治水?生3:治了水,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师:田老师听明白了,同学们提的是三个问题:①为什么治水?②怎样治水?③结果怎样?这几个问题呀,田老师也很想知道答案,那咱们就一起到书上找一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师:听老师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标上段落序号,找一找答案,听明白了吗?生齐:明白了。
师:(范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找到答案了吗?生:找到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宋勤,请你说。
生1:“相传黄河一带经常闹水灾,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就是写为什么治水。
师:这个是什么?生:为什么治水?师:在课文的哪一段?生:第一段。
师:怎样治水呢?生1:第二段。
生2:二、三、四、五段。
师:一个说第二段,一个说二、三、四、五段,有问题了,我们先来看看结果怎样,在哪一段?生:第六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大禹治水》教学实录个人简介张淑芳,女,1978年3月出生。
小学高级教师。
现任教于江苏常州市溧阳实验小学。
先后获得了“江苏省课改先进个人”、“溧阳市优秀教师”、“溧阳市教学能手”、“溧阳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她执教的《窗前的气球》、《小鹿的玫瑰花》、《云房子》、《小小的船》等均获省、市一等奖!课堂实录:紫雨录入师:请小朋友们在音乐声中在桌上休息一会儿我们要上课了请坐端正了。
准备好了吗?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人。
生:大禹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他治水的故事。
师:这个“治”“”请大家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师:多有气势啊师:治,治我是治水你是什么?生:治疗生:治理师:多好的一个词啊,老师把它记在黑板上课文里一个字也读“”,瞧,它来了。
拿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师:制,这是什么制。
你从文中找出一个词生:制服师: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读书的孩子大禹治理,制服的是谁呢?生:洪水师:“洪”也是生字。
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谁来读生:洪水师:不够大读师:够大,够凶猛的?读齐读黑板上的三个词。
师:你能用上黑板上的三个字,说说课文吗?生:大禹千辛万苦制服了洪水师:这是结果生:大禹决心治水师:这是主要内容,谁再来生:大禹决定治水,师:最后——生: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请你穿越时空的隧道。
读一读课文感受大禹是如何治理的?自由练读生:很久很久以前……师: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生:很难过。
老百姓没有房子住,农田被冲毁了,没得吃生:洪水实在太可恶了。
人们没得吃的,饿着肚子在找吃的师:孩子们,看出来了,大家心情都不好。
你们看——播放动画片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范读。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有人在喊救命师:声音太小,再喊生:救命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人在说:洪水,你饶了我们吧。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一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情景。
准备:cai重点:让学生了解大于怎样不辞辛苦,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服洪水为民造福的精神。
难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二、新课师:这里的水是指什么水?生:洪水。
师:你知道洪水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吗?生1:淹没田地、房屋。
生2:摧毁庄稼。
生3:让人们无家可归。
师:可见,洪水的破坏性令人恐惧。
请翻开书97页,小声读第一自然段,看课本上是怎么写的?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生:读第一自然段。
我觉得洪水很凶猛,很可怕,像猛兽。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生:淹没毁坏房屋倒塌无家可归。
(出示:洪水肆虐的图片,配音乐。
附幻灯片。
)师: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洪水把人们的房屋淹没了,听到了人们喊救命的声音,很惨。
生2:我看到农民的庄稼也被洪水淹没了,冲走了,听到了大人小孩哭泣的声音。
生3:我还看到人们四处逃难,听到洪水咆哮的声音。
师:让我们再来读第一自然段,看谁能读出洪水凶、猛的特点。
师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这么肆虐的洪水能被制服吗?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能,第五自然段第一句。
抽生读:洪水终于退了,人们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理解“欣欣向荣”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师:洪水被制服,人们有房住了,有田种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这种景象就叫——欣欣向荣。
师:这时老百姓最想感谢的人是谁?生:禹。
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生1:谢谢你,禹。
生2:你好伟大啊!我多么想我当时也在场,就可以给你当助手了。
(出示第五自然段第二句话)齐读: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15、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从词句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禹治水》,学习了部分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打开听写本,听写词语。
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做到了吗?好,开始。
决心带领无家可归安定伟大千辛万苦评议师:认为自己写得很正确、很认真的举起手。
(学生举手)师:你最自信,请到前面来,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批改,王立雯同学不仅写得正确,而且字写得很漂亮。
师画个五角星师:自己帮自己改一下,全对的请举手。
我们二(3)班同学学习很认真,昨天才学的生字词,今天这么多同学都写对了,给自己画个五角星,有错的同学订正一下,也给自己画个五角星。
(学生批改、订正)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大禹治水)。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这里的“治”就是指(生:治理师板书),课文里还有一个词,它当中一个字也读zhì,是哪个词?(生:制服师板书)师:谁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课文写了大禹制服了洪水。
师:这是结果。
谁再来说说。
生:课文写了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最终洪水被制服了。
二、解决“为什么治理”,感受“无家可归”。
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课文哪一段写的?(生:第一自然段)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一生读师:为什么要治理洪水?生: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什么是无家可归?生:没有家可以回了。
师:说得对,有些词语我们可以一个字一个字来理解(无:没有,家,可:可以,归:回去)连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
师:是什么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生齐:滔滔的洪水)师: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去四千多年前看一看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及反思《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师:(板书“禹”指名读,齐读)禹是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
(写“大”)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呢?生:因为他伟大。
生:因为他很了不起。
师: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生:因为大禹为人们治理洪水,所以人们尊敬他,称他为大禹。
师:说得对,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
板书“治水”,齐读课题。
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生:大禹为什么要治水?生:大禹怎么治水?生: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师:(将这些问题写于黑板)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生:(认真读文,纷纷举手)师:师:现在我们交上了字宝宝朋友,相信小朋友们读起课文,会读得更加通顺。
老师再请小朋友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生: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大禹为什么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与反思《大禹治水》教学实录与反思师:请你读读这一段。
生:读,比较流利。
师:谁认为能读得比他更好?(再指两名读)生:(跃跃欲试)我来,我来!师:(故意摇摇头)没理解课文的意思,怎么读都读不出课文的感情。
来,小朋友们仔细读读第一段,找找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生:什么叫“淹没”?师:请读读书上带有淹没一词的句子。
告诉老师,课文中谁淹没了什么?(胡杨》教学反思)生: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
师:(寥寥几笔,勾出农田)在平日,水都在农田下,发洪水时,边画大水盖过农田,边说:洪水就淹没了农田。
生:(惊呼)师:大水淹没了农田,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人们就没有粮食吃。
师:(继续画房子,大水冲毁房子)大水把人们的房子也冲毁了,这又意味着什么?生:人们也没有家住了。
师:人们没有家住,就叫――师: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人们只好到处流浪,过着痛苦的生活。
现在你们再用心体会,读这一段,该用什么语气读?自己练练。
生:饱含深情,十分投入地读师:谁会读?生:读,读出同情的语气。
师:真有感情!但我觉得你没读的洪水还不够大,谁能读得更大一些?指名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优秀《大禹治水》课堂实录1一、读课题今天咱们学习“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感觉这洪水怎么样?依照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来势汹汹让人惶惶不安因此说洪水猛兽。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指名读词语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二、教师导语过渡:传奇,人们为了躲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躲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凄惨。
大禹见到如此的洪水,会怎么想?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男生读。
一、看图片,明白得“水流”和“地形”。
二、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专门多,趟过的河专门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判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
大禹会碰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4、教师再给大伙儿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五、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六、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必然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这才是治水前的预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一、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二、9条9座(这儿的9并非是9,而是指很多)3、教师画图介绍,什么缘故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路?4、教师在黑板上如此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斗胆地猜一猜:五、教师介绍:90千米,90000米!辛苦吗?六、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假设碰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因此读得这么好!八、大禹碰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那个词。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流传了很久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来,咱们一起读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对其中哪一个字产生了兴趣?为什么?——(生)“大”,通篇讲“禹”,为什么在这里多加了一个“大”字?(评价:读得仔细。
)——(生)“治”,谁治?为什么要治?怎么治?结果呢?(评价:一连串的问题,不急,咱们慢慢来研究。
)二.在比较中学:师:孩子们对课题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通过预习,有的我们已经能回答。
请问:课文中讲到谁与谁治水,有什么不同结果?——(生)鲧和禹治水,鲧失败了,禹成功了。
(师板书结果,插问:他们是什么关系?一对父子。
)师:由于年代久远,鲧和禹长什么样子已没人说得清了,这是孩子们通过想象为他们画的像。
(贴画像)师:鲧和禹这对父子先后都治理过洪水,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你能通过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回答我这个问题吗?——(生)因为二人采用了不同的治水方法,一个是堵塞,一个是疏导。
(师板书。
)师:为什么堵塞的方法会导致失败呢?(学生勾划书上相关词句作答.)师:书中提到鲧窃取了息壤.这是一种能自生自长的土,当然,这是人们传说的.在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上古时代,人类面对大自然往往会产生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他们幻想存在一种神奇的力量,并希望通过这种力量去战胜自然,这就产生了神话。
在这里,鲧已经借助了神力,但洪水仍然没治住,看来,人类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来战胜自然,于是,禹出现了。
和父亲不同,他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找到句子:“禹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师:请孩子们注意这几个动词(贴出词条“开凿”“挖通”“垒起”“引到”),在书上标出来。
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聪明的禹进行了这么浩大的工程,采用了这种叫做“疏导”的方法,那么,是不是仅有好方法就能治好洪水呢,还需要什么?(学生自学三四段。
)三.自读感悟:——(生)治理洪水还需要勇气,坚持不懈,无私奉献……师:禹具有这些精神吗?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找书上的句子回答,分析,作朗读练习.——(生)“晚上,……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实录课件[复制]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二上15课《大禹治水》趣味识字,引出课题师:听说二4班的孩子呀特别聪明,真是这样吗?老师今天呀想先来考考你们,咱们先来看一个字,这个字,认识吗?谁来猜一猜?你说——生:禹。
师:还有吗?还有会猜的吗?你说——生:我也是这么觉得,这是“禹”。
师:看来同学们呀可聪明了,这个字就读“禹”。
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原始时期,虫蛇泛滥,一个勇敢无畏的人用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一条虫蛇,这样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人们就称他为“禹”,禹后来成了在远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部落联盟领袖,老百姓呀都非常尊敬他,所以又称他为——大禹。
师板书大禹师:一起读一读——(生读:大禹)大禹除了治虫蛇之外,还做了什么,让我们如此尊敬呢?请你说,还做了什么?生:他来治水。
师:是的,我们今天课题就叫做——大禹治水。
师:咱们先来看“治”这个字,“治”从本义上来说就是治理洪水,水治理好了就笑口常开了。
中国的汉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
来,伸出手,跟老盖住下面的扁口师一起,写一写“治”这个字。
小手伸出来,三点水写竖一些,私字头宽宽的,。
(板书:15大禹治水)来,一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15大禹治水师:把声音放开,读响亮些!生:再读——大禹治水。
【导入部分的设计,直接、高效,一气呵成。
从汉字的本义入手识字,更具趣味性和故事性。
】紧扣课题,提出疑问师:真好!同学们,读完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请你来说——生:为什么大禹这么想治水?师:为什么要治水,是吗?(板书:?)你关注治水的原因,还有吗?请你——你说,还有什么想问的?生:他生活在哪里呀?师:生活在哪里,远古时期,对吗?生:他怎么治水的?师:他是怎么治理洪水的,你关注治水的经过。
还有吗?(板书:?)生:大禹……(师:别紧,慢慢说)大禹是不是要制服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呢?师:是呀,这中间又遇到哪些故事呢?(板书:?)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板书:?)生:想!师:你们的问题有这么多,该怎么办呢?现在呀,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吧。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课 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生齐:《大禹治水》。
师:这些生词朋友还认识吗?(出示生词,) 生:分类指名读,齐读 【将本课的词语分三组出示,不仅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还引导学生分类认读各种形式的词语,并进行适当地积累和拓展,将字词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师: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能用第一排的词语说一说。
生: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刚才你说的就是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小节。
生:(齐读)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滔滔洪水害苦了老百姓,能让大家继续痛苦下去吗?生:不能。
师:如果是你,你想怎么做?生1:我要治理洪水。
生2:我要制服洪水。
师:你的想法真好!禹也跟大家一样,谁能读好这句话。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生1:(读)师:决心还不够,再试试。
生1:(坚定地)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指名二人读,男生一起读)师:禹的决心那样大,可是治理洪水,光有决心可不行,还要——生:有办法,想主意……师: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想禹都做了什么事?(出示第二小节,生自读)师:禹为了治理洪水,都做了什么事情呢?生1:察看水流和地形生2: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师:是啊,为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禹首先……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指名1人读。
自己读,师: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洪水滔滔 淹没农田 冲倒房屋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治理洪水 制服洪水 老百姓 感 激 伟 大 英 雄生1:我读出了禹吃了很多苦。
师: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生2:我读出了禹走了很远。
师:也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大禹治水》课堂实录一:图片导入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你能猜出是什么故事吗?这些故事的主都是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位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
跟老师一起写他的名字。
他做了一件事是:治水。
治理洪水叫治水,治理国家叫治国,治疗疾病叫治病(问)。
(举一反三真是学习的好办法)大禹治理洪水,解除人们的痛苦,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声音洪亮)二:学习字词:预习课上,同学们读了课文写了生字,现在我们读一读第一段,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圈出带三点水的字。
(1)谁来说一说自己圈出的字,让我们一起来读,没有沉入水底的意思,你还能给他组个词吗?(沉没)没还有一个读音(没有)(2)洪水是一种很严重的自然灾害,洪这个字还藏着一个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很厉害的水神,叫共工(问),他一发怒就要发大水,所以一个共一个三点水,就组成了洪,记住了吗?个体读洪水。
(3)发洪水时,洪水会淹没了庄稼,没有了粮食人们会饿死),洪水摧毁了房屋,没有了房屋人们会------(无家可归、颠沛流离)(4)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和温暖的家,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恐惧和灾难,难有一个读音(难过)。
灾的小篆写法,上半部分像水,下半部分像火,水火是灾祸之源。
后来,灾用来泛指水火荒旱所造成的的祸害,齐读灾难。
(5)如果让你生活在各种各样灾难,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词语,(直接读)读着着读着,这些词语,变成一个个短语,谁来读。
三、品析词句,积累运用(一)灾难——体会洪水泛滥1.带着这些短语,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边听他读,边想象,洪水治理之前,百姓们的生活是怎样的?2.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看到房屋被冲塌了;我看到田里的庄稼都东倒西歪,被淹死了;我看到猛兽因为没有东西吃,都跑到村子里来咬小鸡……)你有听到了什么?(我听到小孩在哭;我听到小孩子在找妈妈;我听到人们在祷告老天,请上天对我们好点……)3、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洪水带来的灾难和恐惧吧!师:洪水一路咆哮,它来到了田地,淹没了田地,师:他来到了村庄。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通用13篇)相关推荐《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通用13篇)《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
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
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
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
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
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教学实录生:教师好!师:感谢小朋友。
今日,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位神奇的大英雄。
来点掌声他们就出来了。
闪亮登场!谁啊!生:哪吒师:你知道他的什么故事吗?生:哪吒闹海师:这可是小英雄,我要送给其次位小英雄在这!生:后羿师:知道他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代代相传,咱们的主角可要上场了,是谁啊?生:大禹师:教师预备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跟教师一起写。
一起喊他的名字?生:大禹。
师:大禹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啊?生:大禹把洪水给制服了。
师:这个治,左边呢?右边呢?师:大禹把水给制服了,叫生:大禹治水师:假如是把国家给制服了呢?生:大禹治国师:咱们的保安叔叔把小区给治理好了,叫生:治安师:接下来咱们读课文了。
生读书师:来看看课文后面的生字,自己先读读。
生:读生字师:真好玩,读着读着就一块去了,咱们来个更好玩的,倒着读。
生:读师:这里面确定有好多字你都熟悉了?说说看生:我熟悉姓名的姓师:说说看,你熟悉了哪些字啊?生:我熟悉了洪,还有我们考试常常消失的姓名的姓师:这个字熟悉吗?被我们来看这个字“制”,看一下笔顺,这几个小朋友习惯特殊好,跟着一起写。
师:力道旁。
看看这是什么?被这是我们今日学习的部首师:你看这两个字都是左右构造,要想写好他,看看构造有什么不同的啊?你说生:一个是横折钩比拟宽一些师:什么特点啊?生:左右构造师:你刚刚说了,左边右边宽一点想着想着就会了,这就叫进步,教师嘉奖一颗进步星。
生:这个制是左窄右宽的。
左边宽一些,右边窄一些。
师:王教师嘉奖一颗努力星。
你发觉了什么?生:竖师:是长长的竖吗?生:不是师:听你的!师:感谢小教师!再写横勾,再写撇。
咱们拿起书,再拿起笔,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这个小朋友,教师嘉奖一颗坐姿星。
这个做到了一尺一拳一寸,教师嘉奖一颗写字星。
连续嘉奖。
咱们的大拇指,对了!(教师巡察指导,细致)只要仔细观看,找准关键笔画,就肯定能把其他字写好。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啊?生:大禹治理洪水。
《大禹治水》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神话故事,导入课题。
1、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2、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人真是女娲造的吗?(学生回答)3、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二、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1.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实录课件[复制链接]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语文二上15课《大禹治水》趣味识字,引出课题师:听说二4班的孩子呀特别聪明,真是这样吗?老师今天呀想先来考考你们,咱们先来看一个字,这个字,认识吗?谁来猜一猜?你说——生:禹。
师:还有吗?还有会猜的吗?你说——生:我也是这么觉得,这是“禹”。
师:看来同学们呀可聪明了,这个字就读“禹”。
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原始时期,虫蛇泛滥,一个勇敢无畏的人用一只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拽住一条虫蛇,这样为民除害的大英雄,人们就称他为“禹”,禹后来成了在远古时期与尧舜齐名的部落联盟领袖,老百姓呀都非常尊敬他,所以又称他为——大禹。
师板书大禹师:一起读一读——(生读:大禹)大禹除了治虫蛇之外,还做了什么,让我们如此尊敬呢?请你说,还做了什么?生:他来治水。
师:是的,我们今天课题就叫做——大禹治水。
师:咱们先来看“治”这个字,“治”从本义上来说就是治理洪水,水治理好了就笑口常开了。
中国的汉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
来,伸出手,跟老盖住下面的扁口师一起,写一写“治”这个字。
小手伸出来,三点水写竖一些,私字头宽宽的,。
(板书:15大禹治水)来,一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15大禹治水师:把声音放开,读响亮些!生:再读——大禹治水。
【导入部分的设计,直接、高效,一气呵成。
从汉字的本义入手识字,更具趣味性和故事性。
】紧扣课题,提出疑问师:真好!同学们,读完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请你来说——生:为什么大禹这么想治水?师:为什么要治水,是吗?(板书:?)你关注治水的原因,还有吗?请你——你说,还有什么想问的?生:他生活在哪里呀?师:生活在哪里,远古时期,对吗?生:他怎么治水的?师:他是怎么治理洪水的,你关注治水的经过。
还有吗?(板书:?)生:大禹……(师:别紧张,慢慢说)大禹是不是要制服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呢?师:是呀,这中间又遇到哪些故事呢?(板书:?)同学们,还想不想知道大禹治水的结果?(板书:?)生:想!师:你们的问题有这么多,该怎么办呢?现在呀,就让我们带着问题用心地去读一读课文吧。
【问题意识的建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
】顺读课文,随文识字师: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不懂的地方呀做上记号,再看一下插图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自读要求提得比较细致,无形中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好,同学们现在把书捧起来,自由地去读一读课文。
自己读自己的。
生:学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呀读书特别认真,说明咱们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
老师现在想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师:好,课文第一自然段谁来读?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能把这一段读准确,可真了不起!这一段还藏着两个多音字朋友呢!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生:淹没冲倒,其余学生跟读。
师:这个小老师当得真好!同学们,淹没的“没”表示隐入水中看不见了,所以读“m ò”。
冲倒的“倒”还有一种读音,读什么?生:“dào”。
倒立的倒,那什么时候该读“dǎo”呢?师:倒立的倒,那什么时候该读“dǎo”呢?同学们,咱们来看一组图片。
你们看,大风把树给——(生:刮倒了),解放军叔叔卧倒在草地上,小朋友一不小心——摔倒了,这些人一起把一堵墙给——(生:推倒了)你们看竖着的东西躺下来,这时候就读“dǎo”,现在能分清了吗?再读一读这2个词。
生:能。
师:再读一读这2个词。
生:淹没冲倒师:放到句子中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倒”字的教学非常到位,语文就是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孩子们印象会更加深刻,记得更牢,学得更扎实。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洪水吗?(生:见过)想去看一看吗?(生:想)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四千多年前,去看看那场特大的洪水吧!生:欣赏洪水视频师:同学们,你们看到怎样的洪水呢?生:洪水很大,把一个小朋友淹死了。
师:真可怕呀!还有吗?生:吓得——把大人都吓跑了。
师:是呀,差一点把大人都冲走了。
真是泛滥成灾,你看到什么样的洪水?生:我看到那个洪水把所有的房屋都冲倒了。
师:是呀,这是来势汹汹的洪水。
书上是怎样形容的?这样的洪水就叫——生:滔滔的洪水师: 谁能读得更大更凶猛?找位男同学读,你来——、生:滔滔的洪水。
师:谁能读得比他更凶猛些?生:滔滔的洪水。
师:咱们一起读,生:滔滔的洪水。
师:同学们呢,洪,也是生字呢?怎么记住它呢?生:只要把“洪”拆一拆就可以记住它了。
师:是呀,左边是什么?生:左边是个三点水,右边是“一共”的“共”。
师:左边三点水代表水流,右边是“共同”的“共”。
这么多的水流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很大很大的水,就叫——(生:洪水)。
师:伸出手,咱们来写一写“洪”这个字,小手伸出来,点、点、提,一起书空。
(师范写:洪)生:书空。
师:同学们,这样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老百姓没有了家四处流浪,这就叫做——(生: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生1:难过,觉得洪水有点可怕。
生2:很悲伤。
师:同学们,带着你的心情,大脑想象的画面,咱们一起把这组词读一读。
生:读——滔滔的洪水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视频带来的冲击效果,让学生更容易体会洪水的凶猛,感受无家可归的凄惨,。
视频、文字、情感,水乳交融。
】师:第二自然段谁来读?可难读了,谁来挑战?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真好!老师要提醒大家一个读音,“老百姓”的“姓”,读后鼻音,跟老师一起读——老百姓。
生:老百姓师:这一段有两个词读起来特别有感觉,它们是——(生:千山万水,千辛万苦)。
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谁能比他读得还要好?生:读。
师:同学们,这两个词都含有“千”和“万”,在这里真的是指一千和一万吗?生:指的是很多的意思。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带有“千”和“万”的词吗?生:千家万户。
生: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师:你们积累的词语有这么多,真棒!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遭遇到——千难万险,治水成功造福——千秋万代,老百姓对大禹是——千恩万谢,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大禹的感激之情。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词。
生: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秋万代千恩万谢千言万语师:我们祖国的语言非常丰富,学习语文就要善于积累。
【精彩的设计,听课时就觉眼前一亮。
同类词的出示,读来琅琅上口,在帮助孩子积累词汇的同时,更渗透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师:好,第三段谁来读?生:读第三段。
师:读得很顺畅,说明刚才预习得很认真。
第四段谁来?生:读第四段。
师:读得非常正确,同学们,这一段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洪水被——(生:制服了)这句话中还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一起读一读——(生:“被、制”)。
我们先来看被这个字,左边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偏旁,叫做——(生:衣字旁)和“衣字旁”打个招呼,衣字旁的字啊特别有趣,它是由衣服的衣演变过来,你们看衣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啊?生:衣服师:衣字旁的字都与衣服有关,“衣”在做偏旁的时候竖提要变成竖,撇捺要变成短撇和点,让出右边的部分。
同学们,伸出手,咱们写一写被字。
(师范写“被”)一点住顶间,横撇向左边,一竖立中间,撇点紧相连,右边是个皮。
古时候,人们用动物的皮包裹全身当被子用,一起读——(生:被)师:咱们再来看第二个字:“制”。
右边是利刀旁,远古时期,人们用刀来修建树枝,所以要用到工具的字都是利刀旁的。
咱们再来写一写制这个字。
小手伸出来,一起书空(师范写“制”,生按笔顺书空)。
【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教学生字,自编的口诀对于写好生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文结合,理清主线师:同学们,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最应该感谢的是谁呀?生:大禹。
师:因此大禹也成为世代敬仰的大英雄。
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咱们队这个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大脑也有了初步的印象。
上课之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现在你们都解决这些问题了吗?这篇课文中有四幅插图,都说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这四幅插图就像一幅幅连环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有同学提出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你的眼中看到哪一幅画面呢?生:我的眼中看到了第一幅图。
师:真棒!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师:同学们,你们看,第一幅图画的就是滔滔的洪水,相传几千前年,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这样可怕的洪水,究竟给老百姓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呢?你能找出课文的段落读一读吗?生: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你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遍。
生:读。
(断句不够好)师:是呀,你读出了洪水的可怕。
同学们,读完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洪水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
师:你说——生:我知道那个时候的洪水很大。
师;读完这一段,我们知道了是洪水祸害了老百姓的生活。
咱们把这个问号擦去。
大禹就是看到这样的情景才决定治理洪水,这就是治水的原因(板书:洪水)。
那么,大禹又是怎么治理洪水的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谁来读一读?生:读——师:读得真好,同学们你们看,大禹正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呢!为了治水,大禹四处奔波,先是——(生: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接着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生:九条大河)劈开了——(生:九座大山),最终引导洪水——(生:流入了大海),这一段写大禹在干什么?——(生:治水)咱们又解决了一个问题。
这个自然段写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板书:治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家人的?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谁来读一读。
生:读师:读得特别用心。
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家,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你们看,大禹的儿子正在家门口朝他的爸爸招手呢!可是治水未平,大禹又怎么回家呢?老百姓听说这个故事后,非常感动,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
(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来,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读。
师:同学们,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最终他制服洪水了吗?生:制服了。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啊!孩子们,你们看:大河静静流淌,大川乖乖地流向大海,老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样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放声朗读!生:读——师:同学们,这一段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结果。
大禹终于——生:制服了洪水。
(板书:制服)师:同学们,你们看,咱们今天学会了提炼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说出了每一段的段意。
这些词语的用处可大了!你还能用上这些词语,完成这个小填空吗?生:说师:真好,你的表达清晰而又完整,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
为了拯救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想方设法终于制服了洪水,老百姓终于又过上了春来播种,春秋来收获的日子。
禹就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让我们充满崇敬地称呼他——(大禹)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大禹)。
【正如刘老师所说:“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