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三节 功课后作业(无答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1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章节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甲、乙两种机器所做的总功之比是2:3,机械效率之比是3:1,则它们所做的有用功之比()A.2:3 B.2:1 C.2:9 D.9:22、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两木块下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甲、乙分别在相同的水平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运动了相同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F1做功和F2一样多B.F1做功比F2多C.F2做功比F1多D.条件不足,F1、F2做功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镊子B.瓶盖启子C.钳子D.托盘天平4、如图所示,是工人师傅往高处运送货物的两种方法。
物重均为500N,滑轮重均为10N,不计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拉力等于乙图中的拉力B.甲图中的拉力小于乙田中的拉力C.甲图中的拉力大于乙图中的拉力D.甲图中的拉力为乙图中拉力的两倍5、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与其它三种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是()A.取碗夹子B.核桃夹子C.羊角锤D.修枝剪刀6、引体向上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做引体向上时,双臂的拉力克服重力做功使身体上升。
小明同学每分钟按标准完成了20个引体向上,在这一过程中,小明消耗的功率最接近()A.15W B.30W C.60W D.120W7、在台球比赛中,选手在水平台面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运动后碰撞其它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的推力对球杆做了功B.白球运动时,水平台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C.球在水平台面滚动的过程中,球的重力对它做了功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球杆还在对白球做功8、下面四幅图中所描述的力,对物体做了功的是()A.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手提滑板的力B.托着货物停在水平地面上,叉车对货物的力C.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手对石头的力D.使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的推力9、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关于机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也可以省功B.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C.使用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D.机械做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10、清晨,清河河畔聚集了很多钓鱼爱好者,若某位师傅不小心把水桶弄进水里,捞上桶时发现桶里带些水。
江苏省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学期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三节功填空题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不计空气阻力,当吊车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重1×104N的货物上升2 m时,吊车对货物做的功是________J,若把货物吊到空中某一高度静止,此时吊车对货物的拉力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_____N,重力做的功是______J3.一男子用力推一辆抛锚的车,没有推动,男子的推力一定______车所受的阻力;年轻的女士推着婴儿车向前走,该男子对车所做的功______该女士对婴儿车所做的功。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冰壶比赛时,投手用力将冰壶掷出后,由于冰壶具有,它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但它滑行时受到的作用,因此它最终会停下来;冰壶在滑行的过程中,重力对冰壶(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5.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____J,水平拉力做功____J。
6.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 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 5m,所用的推力为 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 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__J,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7.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在A点和C点之间来回摆动的过程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匀速拉到顶部,则所需拉力F1______F2,所做的功W A______W B.(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9.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如图所示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0刻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象如图乙所示:(2)请计算钩码从刚好离开桌面时到h=15cm时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_______J。
2020苏科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习共同体第11章机械效率实验题加强训练31、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以下问题:(忽略摩擦及绳重)(1)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除刻度尺外还有______ ▲ _______.(2)下表记录了实验中的部分数据:第4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 ▲ ____.(只写计算结果)(3)分析1、2、3次实验数据,你认为他们可以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______ ▲ ______的具体关系。
你这样认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 ▲ _____N,钩码总重G 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 ▲_____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 ▲ 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_____ ▲ ______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使其做 ▲ 运动。
(2)请将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① ▲ ② ▲ ③ ▲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结论一: ▲ 结论二: ▲ 。
(4)在上述实验中,若物重、斜面长度不变,不考虑斜面摩擦,下图能正确表示F 与斜面高度h 关系的是_____.4、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实验记录如下表。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时练及参考答案课时练课时1杠杆[课堂巩固]1.所谓杠杆,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点转动。
2.杠杆的五要素是指(1)杠杆转动时绕着的固定点叫;(2)的力叫动力;(3)叫阻力;(4)从到的距离叫动力臂;(5)从到的距离叫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杠杆和杠杆。
在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工具中,理发师用的剪刀属于杠杆,剪断钢筋用的剪刀就是杠杆,而我们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则属于杠杆。
4. 下列常用的工具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A.瓶盖起子B.剪铁丝的老虎钳C.钓鱼竿D.起钉子的羊角锤E.修剪树枝的剪刀F.缝纫机踏板G.筷子5. 如果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如果为了少移动距离,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
无论使用哪种杠杆,都既省力又少移动距离。
6. 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
7.图11.1.1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 扁担属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图11.1.1(填“能”或“不能”)省力.8.撬棒在撬道钉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5倍,当撬道钉时用力20N恰能将道钉撬起,则道钉受到的阻力为N。
(不计道钉自身的重力)9. 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总位于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B.动力臂越长,总是越省力C.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就越省力D.动力作用方向总是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10. 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力臂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长的杠杆比动力臂短的杠杆省力D.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的杠杆11. 如图11.1.2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图11.1.212. 将重为5牛顿和15牛顿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功》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主题为初中物理的《功》概念及其在力学中的初步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功的单位、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功的基本概念,理解功的单位及其物理意义,能够根据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距离判断是否做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测量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并计算所做的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功的概念及单位的掌握情况。
2. 操作能力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测量力和距离并计算功的能力。
3. 知识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运用功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力学中力的概念,引出功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学习:- 讲解功的基本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做功的条件及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
- 学生动手实验:利用简单器材(如弹簧秤、滑轮组等)测量力和物体移动距离,并计算所做的功。
3. 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做功实例,并计算相关量值。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功的概念及在力学中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功的概念及单位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功的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高其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等,以检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江苏省苏科版初三物理上学期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第三节功填空题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不计空气阻力,当吊车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重1×104N的货物上升2 m时,吊车对货物做的功是________J,若把货物吊到空中某一高度静止,此时吊车对货物的拉力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马拉着质量是2000kg的车在水平路上前进400m,马的水平拉力做了3×105J的功,马的水平拉力是_____N,重力做的功是______J3.一男子用力推一辆抛锚的车,没有推动,男子的推力一定______车所受的阻力;年轻的女士推着婴儿车向前走,该男子对车所做的功______该女士对婴儿车所做的功。
(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冰壶比赛时,投手用力将冰壶掷出后,由于冰壶具有,它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但它滑行时受到的作用,因此它最终会停下来;冰壶在滑行的过程中,重力对冰壶(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5.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____J,水平拉力做功____J。
6.在水平桌面上,将重为 20N的木块沿直线匀速向前推了 5m,所用的推力为 4N,撤去推力后,木块由于惯性又前进了 1m,则推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____J,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J。
7.如图所示的单摆,让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在A点和C点之间来回摆动的过程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______(选填“做功”或“不做功”)。
8.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部匀速拉到顶部,则所需拉力F1______F2,所做的功W A______W B.(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9.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如图所示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0刻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象如图乙所示:(2)请计算钩码从刚好离开桌面时到h=15cm时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_______J。
11.3功(分层练习)一、单选题1.在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将杠铃从地面举起B.背着书包水平匀速前进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D.被踢后滚出去的足球2.1 J的功就是()A.将重1 N的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B.将质量为1 kg的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C.在1 N的作用下,物体移动1 m所做的功D.在1 N的作用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 m所做的功3.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焦B.0.2焦C.2焦D.20焦4.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0.8m,撤去拉力后又向前滑行了0.2m,拉力F 大小为5N,拉力F做的功为()A.1J B.3J C.2J D.4J5.下列实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汽车在水平地面行驶B.起重机吊着重物在空中水平移动C.跳水运动员下落D.做物理实验,让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匀速运动6.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撑力做功了B.乙图中,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着冰壶在冰面上滑动的过程中,人的推力对冰壶做功了C.丙图中,大力士用很大的力拉飞机,但没拉动,大力士的拉力对飞机做功了D.丁图中,小朋友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小朋友的踢力对足球做功了7.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做挺举连续动作的几个状态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明同学从准备状态发力到上拉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B.小明同学从上拉状态发力到上挺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C.小明同学从上挺状态发力到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D.小明同学在站立状态过程中对杠铃做了功8.一颗质量是20克的子弹从枪膛中水平射出,子弹在枪膛中受火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的平均作用力是600N,枪膛长60cm,子弹从枪膛射出后飞行1200米,气体对子弹做的功为A.0.18焦B.120焦C.360焦D.7.2×105焦9.下图为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6×105N的重物匀速上升的图象,能正确反映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10.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 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功》课时练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梦在家从地上拾起两个鸡蛋,并将两个鸡蛋匀速举过头顶,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小梦同学对两个鸡蛋做的功,最符合实际的是()A.0.2J B.2J C.20J D.200J2.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
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W1=W2B.W1>W2C.W1<W2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3.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苹果受到的重力做功B.推车在水平方向运动,车受到的重力做功C.把水桶从地面上提起来的过程中,提水桶的力没有做功D.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停三秒,这三秒内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做了功4.以下物理单位中,属于力的单位的是()A.m B.J C.Pa D.N5.根据你对物理课本了解,下列估测值与真实值最接近的是()A.质量约为2kgB.重力约为0.2NC.平放时对桌面压强约为2PaD.从地上捡起这本书放到课桌桌面上,大约需要克服重力做功1.5J6.如图是某同学在体育考试中抛实心球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球离开手之前,人对球不做功B.在球离开手后上升的过程中,人对球不做功C.球从最高点开始下落的过程中,重力不做功D.球落地后仍会向前滚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球做功7.如图所示是小超同学扔实心球的情景包合四个过程)其中手对实心球做功的过程是()A.②和③B.①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8.如图是一名中学生用力将两个鸡蛋提高1m,此过程中他对鸡蛋做的功约为()A.0.1J B.1J C.10J D.100J9.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将一个钩码由静止位置缓慢提升的过程,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弹簧测力计面板下沿距离桌面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3节“功”。
本节主要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相关性质。
具体内容包括:1. 功的定义:通过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来描述功。
2.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性质:功是标量,没有方向;功的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功的大小与力和距离的乘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因素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和性质。
难点:功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思考力和移动距离与做功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功的定义,讲解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功的本质。
3. 公式讲解: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让学生明白各符号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性质讲解:讲解功的性质,包括功是标量、功的正负表示等,通过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5.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和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7.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性质,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提水、爬山等。
答案:提水时,手对水桶的力做功;爬山时,脚对地面的力做功。
2. 一辆自行车以2m/s的速度行驶了100m,骑车者对自行车施加了10N的力,求骑车者做的功。
第三节 功课后作业
1. 把水桶从井里提到地面上,提水桶的力 功;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路 面向前走,提水桶的力 功;小孩用力提水桶时,水桶没被提起来,小孩的提力 功
(做/不做)。
2. 一个重200N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 ,拉力撤去后,
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 。
若拉力做的功为500J ,则拉力的大小为
N 。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9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2m ,不计滑轮重、
绳重及摩擦,所施加的拉力F 大小为 N ,这一过程中拉力F 做
功为 J 。
4. 小明同学从一楼走到的四楼的教室,估计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 )
A .50J
B .500J
C .5000J
D .50000J
5.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 对它做了功
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6.春季运动会上,李明同学在中学男子5kg 级铅球项目中创造了15.0m 的新纪录。
若他投掷时所用的力是500N ,则他对铅球做的功是( )
A .0J
B .7400J
C .7500J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7. 小丽同学把一本初中物理课本从课桌旁的地面上拿到桌面上,则小丽对物理课本所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 )
A .0.2J
B .2J
C .200J
D .2000J
8.如图所示的一个楼梯,楼梯上面有一个平台。
楼梯的斜坡长L=5m ,平台高h=4m ,平台长s=3m 。
某人手提质量为25kg 水桶沿楼梯上楼,然后走到平台右端。
求这一过程中人做了多少功?
9.如图所示,物体重为180N ,动滑轮重为20N ,绳重和摩擦不计。
在拉力F
的作用下,物体匀速提升了2m .求:(1)拉力F 的大小;(2)拉力所做
的功。
(第5题)
(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