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_徐硕
- 格式:pdf
- 大小:628.17 KB
- 文档页数:9
深圳市污泥处理项目相关情况一、深圳市污泥处理现状1、污泥产量目前,深圳市每天产生污泥约1500吨,占全市垃圾产量的15%。
深圳市水污染治理“十一五”规划中,到2010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污水排放量将达到452万吨/日,处理量340万吨/日,污泥产量1700吨/日,到2020年将突破2000吨/日。
目前在建的污水处理厂还有10多座。
据深圳市污泥处理规划(2006-2020年),到2010年深圳市污泥产量将达到3133.4吨/日(见附表1),其前提是污水处理率100%,再建10多座污水处理厂。
若按80%的处理率、已有的污水处理厂按70%推算,则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量为1755吨/日。
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显得日益突出,解决污泥的出路问题迫在眉睫。
2、处理方式目前,深圳市污泥处置的主渠道是填埋处理。
以深圳市规模最大、处理水平最高的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占地149公顷,总库容量度4693万立方米,日均处理垃圾3500吨),自2000年以来,深圳市政污水处理厂(由政府管理和运营的)污泥全部运到下坪场进行,日填埋处理市政污泥430吨,占市政污泥日产量的1/2。
深圳市已建成投产的垃圾填埋场有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和老虎坑卫生填埋场。
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现状剩余库容3874万m3,按目前日处理量3500t/d,仍可使用30年左右;老虎坑卫生填埋场现状剩余库容390万m3,库容不足,二期工程项目规模为总库容1200万立方米,三期工程,增加库容1000万m3以上;再加上规划的白鸽湖灰渣填埋场600t/d、坪山卫生填埋场2400t/d,无疑,填埋是深圳市政府考虑的主要途径。
)深圳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污泥填埋场,主要是运往垃圾填埋场打包后填埋。
由于含水率高,恶臭和严重影响填埋场的运营等弊端,一般都不愿意接受污泥填埋。
那么每天还有大量的污泥去向都到那里呢?对于采取BOT、TOT模式运作或其他类型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主管部门只好要求污水厂自行解决。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分析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14年已达541万吨,已建成的垃圾填埋场超设计标准高负荷运行,势必导致封场大幅提前,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将去往何处?随着深圳市的建设和发展,新的垃圾填埋场选址难度极大,且垃圾的卫生填埋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坚持过渡期采用新技术、高标准的焚烧处理,逐步走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可持续道路势在必行。
标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资源化引言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公布的《深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告》,2014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达到541.1万吨(约14800吨/日),不仅大大突破了《深圳市环境卫生设施系统布局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深圳市06环卫总规》)2015年生活垃圾488万吨的预测产生量,甚至已突破规划中2020年的533万吨预测产生量。
生活垃圾产生量超速增长与处理处置设施落后建设的矛盾致使深圳即将面临“垃圾围城”的严峻问题,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深圳乃至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道路刻不容缓。
1 深圳市生活垃圾现状情况1.1 总产生量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深圳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生量由2007年的407.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544.1万吨,增长率近34%,年均增长率达到3.6%[1]。
1.2 人均产生量深圳市人均垃圾产生量基本稳定于0.5吨/(人·年),与德国(0.54-0.61吨/(人·年))、日本(0.41吨/(人·年))、香港(0.47吨/(人·年))处于同一水平,低于美国(0.73吨/(人·年))、新加坡(1.08吨/(人·年))。
1.3 现状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至2014年底,深圳市共建成并运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10座,总设计处理能力约12000吨/日,其中:垃圾卫生填埋场4座,设计处理能力为4400吨/日;焚烧发电厂6座,设计处理能力为7425吨/日。
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可研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评价单位:7月目录1 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建设地点及建设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相符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评价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与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工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法定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拆迁影响及相关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公众参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深圳污泥现状和污泥规划对比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持续扩张,污泥的处理成为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深圳市也不例外,污泥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深圳市污泥的现状和污泥的规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了解深圳市污泥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深圳市污泥的现状在深圳市的污水处理厂中,每日产生大量的污泥,这些污泥大多数都需要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然而,在深圳市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的处理和利用往往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
1.1 污泥产生和处理情况深圳市目前有16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污水总量超过270万吨。
这些处理站每天产生大量的污泥,其中大部分由污水处理站利用,约有20%的污泥则送至深圳市污泥处理中心或其他污泥处理企业进行处理。
深圳市污泥处理中心位于龙华新区,是深圳市唯一的污泥集中处理中心。
该中心占地面积78.25亩,有7条污泥压滤机、1台干粉状化设备、1个污泥干化/热解设备和1个重金属污泥焚烧设备,年处理污泥量达到68万吨。
除了中心自身的污泥处理,还提供外部污泥处理服务,为城市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污泥处理服务。
1.2 污泥处理的难点深圳市污泥处理存在着许多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金和技术限制:深圳市污泥处理的技术和设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巨额的资金进行升级和改善。
•空间限制:由于污泥处理设施需要占用大片的土地,加之城市用地稀缺,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扩建受到了空间的限制。
•功能限制:目前深圳市污泥处理主要集中在简单的填埋和焚烧,缺乏针对不同类型污泥的专业化处理。
二、深圳市污泥的规划从环保部公布的《生态环境领域规划》中可以看出,中国近年来开始重视污泥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
在深圳市,也有了针对污泥处理和利用的规划。
2.1 长期目标深圳市污泥处理和利用的长期目标是将污泥处理的过程转变为资源化过程,并实现污泥的零排放。
同时,发展污泥处理和利用的技术和设备水平,使得深圳市成为中国污泥处理和利用的标杆之一。
xx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走在全国前列文/xx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建筑废弃物的管理方面,总体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30年前,随着城市建设“第一爆”的打响,深圳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剧增,基本建设量大,建筑废弃物也日益增多。
尤其是近年来,在深圳土地存量减少、城市发展受土地制约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城市管理需要直接面对而且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此,深圳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目前已有4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投入使用,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350万吨,年资源化率超过,节约土地350亩。
此外,深圳正在规划建设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园,预计在几年内可基本全面实现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使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相当于每年节约土地900亩,基本解决全市建筑废弃物问题。
“垃圾围城”促xx破局建筑废弃物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目前深圳的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大体上分为两种: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填埋,占90%以上;进行轻度分拣,即分拣出可直接变卖的废金属等,占5—10%。
按照每万吨建筑废弃物占用填埋土地约1亩计算,采用简单填埋的方式处置建筑废弃物,深圳每年将消耗土地近千亩,这与深圳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现状形成尖锐的矛盾。
“十一五”期间,深圳新建建筑面积每年以2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每年的旧城改造将达500万平方米,按照废弃物平均产出量折算(每新建1万平方米,产出建筑废弃物500—600吨;每拆除旧楼1万平方米,产出建筑废弃物近万吨),深圳每年产出建筑废弃物约1000万吨,而且全市20年来的建筑废弃物总存量约有6000万吨。
按照国际测算法,每万吨建筑废弃物占用填埋场的土地1亩,深圳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填埋占地面积就要上千亩,处理20年来的存量建筑废弃物需占用土地6000亩。
另外,深圳市原有的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西丽塘朗山受纳场(库容432万方,占地33万平方米,495亩)、龙岗中心城受纳场(库容120万方,占地11万平方米,165亩)和宝安西乡受纳场(库容505万方,占地12万平方米,180亩)均已填满关闭。
d o i :10.3963/j .i s s n .1674-6066.2023.03.042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绿色发展路线朱兴龙1,邓亚军1,郭智刚1,刘正雄1,李 源2,张高科2(1.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深圳518000;2.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摘 要: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建筑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工程渣土,严重影响了城镇生态环境质量㊂目前,地域狭小,城市发达的深圳市所面对的工程渣土处理处置难题尤为严重㊂该研究着眼于我国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管理政策和技术的发展,在对深圳工程渣土处理处置行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一市一策 的绿色发展理念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符合 三精准 原则的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研究,以落实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绿色发展路线㊂关键词: 工程渣土; 管理政策; 处理处置技术; 一市一策G r e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R o u t e o f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i s p o s a l i nS h e n z h e nC i t yZ HUX i n g -l o n g 1,D E N GY a -j u n 1,G U OZ h i -g a n g 1,L I UZ h e n g -x i o n g 1,L IY u a n 2,Z HA N GG a o -k e2(1.S h e n z h e n M u n i c i p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r p o r a t i o n ,S h e n z h e n518000,C h i n a ;2.W 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e c h n o l o g y ,W u h a n4300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W 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a c c e l e r a t i o n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C h i n a ,C h i n a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 d u s t r y w a sa l s ob o o m -i n g .H o w e v e r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w e r e p r o d u c e d i n t h e p r o c e s s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rd e m o l i t i o n .A t p r e s -e n t ,t h e p r o b l e mof e n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 t r e a t m e n t a n dd i s p o s a l i nSh e n z h e nw e r e p a r ti c u l a r l y s e r i o u s .H e r e i n ,t h i s s t u d y f o c u s e d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n a g e m e n t p o l i c y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i s po s a l i nC h i n a .T h e g r e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c e p t o f "o n e c i t y ,o n e p o l i c y "w e r e p r o p o s e db a s e d o n t h e i n -d e p t h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 h e n z h e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i s p o s a l i n d u s t r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l o c a l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 ,t h e r e d u c t i o n a n d r e c y c l i n g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w i t h t h e p r i n c i p l e o f "t h r e e p r e c i s i o ns t a n d a r d s "c o u l dr e a l i z e t h e g r e e nd e v e l o p m e n t r o u t e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 i nS h e n z h e n .K e y wo r d s :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u c k ; m a n a g e m e n t p o l i c y ; t r e a t m e n t a n dd i s p o s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 o n e c i t y o n e p o l i c y 收稿日期:2023-03-01.作者简介:朱兴龙(1976-),硕士,高级工程师.E -m a i l :2651089020@q q .c o m 通讯作者:李 源(1983-),博士,讲师.E -m a i l :l i y u a n 83@w h u t .e d u .c n 通讯作者:张高科(1965-),博士,教授.E -m a i l :g k z h a n g @w h u t .e d u .c n 1 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随之兴盛㊂在2020年,建筑业就为我国贡献了22.64万亿元的产值,在2021年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11.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8.85%[1]㊂但建筑业在创造了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如何处理处置巨量工程渣土的难题㊂以深圳市为例,根据‘市规土委关于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处置能力评估和相关工作建议的报告“,2017-2020年深圳市建筑废弃物产生总量约3.97亿方,年均产生量约9920万方,其中年均工程渣土约9150万方㊂更为严峻的是受光明事件[2]和深圳市土地极度紧张的影响,深圳目前仅存的新屋围建筑垃圾填埋场拒收工程渣土,而新规划的渣土受纳场至今也还未建成㊂同时,因为技术㊁成本等限制,深圳市工程渣土资源化851建材世界 2023年 第44卷 第3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产业市场规模极小,仅有数家企业从事渣土资源化产业,资源化能力非常有限㊂2019年起,受政策影响,惠州㊁东莞已经不再收纳深圳市的工程渣土㊂目前,全市的工程渣土基本都是依赖于海运至珠海㊁中山等周边城市异地处置㊂但珠海㊁中山也有渣土收纳紧缩的趋势,深圳市工程渣土未来大概率无处可去㊂整体上看,深圳市工程渣土的处理处置存在渣土产量大㊁处置成本高㊁政策风险大㊁资源化能力极其有限等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深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的快速发展㊂因此,着眼于我国工程渣土减量化资源化的管理政策的发展路线,对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技术系统整理,同时深入调研深圳工程渣土企业㊁市场和管理者,以探寻深圳市工程渣土绿色发展路线㊂2我国工程渣土处理处置发展历史2.1工程渣土管理政策的发展路线对工程渣土的阶段性管理认知,主流学术界将1992年中共十四大至今划分为四个阶段[3],即起步阶段(1992-2005)㊁进步阶段(2006-2010)㊁发展阶段(2011-2015)㊁深入阶段(2016-至今)㊂在深入阶段期间,建筑废弃物法律法规的立法理念已从 末端治理 转为了 源头防治 ,立法相关的原则也逐渐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4]㊂国家14个部委于2017年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该纲领提出了我国 十三五 时期循环发展主要指标,从政治层面要求城市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3%㊂同时,随着国家层面的‘城市建筑废弃物管理规定“㊁‘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建筑废弃物监管的机制也更为完善,监管范围从施工现场工程渣土产生延伸到转运㊁处置㊁资源化产品等多方面,从政策层面构建了较完善的工程渣土处理处置体系㊂同时,政府部门和建筑废弃物的产生者㊁处置者,都开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理论,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前进方向,共同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进程㊂2.2工程渣土处理处置技术发展路线我国工程渣土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一般认为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利用阶段(2000-2004)㊁初步发展阶段(2006-2011)㊁深化发展阶段(2012-至今)[5]㊂在原始利用阶段,由于相关政策对于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重视程度不足,工程渣土基本都是城市周边填埋处理㊂在这一阶段,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极少,利用的技术工艺也较为初级㊂在初步发展阶段,工程渣土资源化的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加,也开展了少量的工程渣土应用项目㊂在这一阶段,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了盾构渣土泥沙分离技术的研究与技术应用[6],翁晶晶等[7]研究了淤泥和建筑渣土烧制节能砖的技术,并针对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探索㊂但因为经济收益率低㊁政策要求不严等原因,相关研究工作大都只存在小试或者中试阶段㊂深入发展阶段,由于国家的政策监管体系建立和资源化企业的税率调整,各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开始系统性地研究更加先进的资源化技术,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投入实用[8-10]㊂同时也对早年出现的技术工艺,如工程渣土作为地基填料或墙体材料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㊂在这一阶段,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绿色发展路线成为研究热点㊂3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出路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绿色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技术突破,还需要产品生产与质量标准的制定㊁工程渣土再生材料市场准入政策的扶持㊁经济效益提升与资源化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共同推进,以系统地构建工程渣土从技术-政策-市场的全周期生态圈(图1)㊂为体现深圳特区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性,率先将深圳建设成为 无废城市 ,深圳市地方层面积极完善工程渣土管理政策,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工作的通知“(深府办函 2012 130号)㊁‘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工作的若干措施“(深建筑废弃物管 2018 2号)等要求,深圳市住房建设局编制发布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㊁‘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标准“(S J G622019)和‘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S J G63 2019),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建设工程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指标,标准化了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措施,以政策手段来推动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产业的发展㊂95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在工程渣土处理处置技术方面,深圳市多家企业也在积极研发或引进新技术㊂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如堆山造景㊁渣土烧结㊁再生种植土等给深圳市的工程渣土处理处置提供了研究思路㊂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的研究只单单局限在对技术的研发,缺少对深圳市地方的产业链经济㊁政策与市场的分析与思考㊂笔者深耕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行业多年,对深圳工程渣土处理处置技术㊁政策㊁市场现状有深入了解㊂1)深圳市土地资源极端紧缺,渣土用地相关规划一直很难有效协调到位㊂而现有各工程渣土收纳备选场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或其他问题,新建工程渣土收纳场所短期内还很难实现㊂深圳市近期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渣土堆山造景和渣土晾晒脱水㊂2)深圳市的地方环保政策严禁渣土烧结工艺的落地㊂而在深圳临近的东莞㊁惠州开设渣土烧结企业也面临极大的政策风险㊂3)深圳市的城市化率极高,在乡镇较受欢迎的低强度的免烧渣土砖在深圳几乎没有市场㊂而且,免烧渣土砖的低价值特性限定了其不可能长途运输到外地使用㊂同理,深圳市再生种植土行业也很难找到出路㊂4)深圳主要的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途径就是高含砂渣土的泥沙分离㊂泥沙分离后产生的大量高含水㊁低含砂量的泥饼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㊂5)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企业都是将大矿山机械或者制砖线稍微调整后就投入使用,所生产的再生建材产品质量较差㊁市场竞争力薄弱㊁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不高㊂相对应的,市场的低潮更大幅拉低了企业的资金投入信心,进而阻碍了相关工艺技术的发展㊂目前行业主流的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途径大都不太适合深圳市实际情况㊂这就需要对当地的施工现场㊁相关管理政策与再生产品市场深入认识,开发适用于地方政策与空间条件的工程渣土处理处置工艺,开展 一市一策 工程渣土处理处置路线研究㊂从笔者对深圳工程渣土处理处置行业认识来看,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策略要追求 三精准 ,即工程渣土资源化处置目标要精准㊂就深圳本地而言,工程渣土资源化处置目标要从广义的工程渣土缩小到泥沙分离后得到的高含水(>35%)㊁低含砂量(<3%)的泥饼㊂其次,处理处置工艺选择上要精准㊂要选择产生过程符合深圳环保要求,生产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生产成本能有市场竞争力的渣土资源化工艺㊂最后,再生产品的市场定位要精准㊂不能盲目追求产品的高㊁精㊁尖,而要走市场大众化,要精准定位当地需求量大的建材㊂深圳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发展只有政策与技术共同推进,才能以政策打开市场,以技术响应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参与信心㊂同时,多方协作,齐头并进,才能完善工程渣土处理全产业链,以提升深圳工程渣土的减量化与资源化比例,构建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的绿色发展路线㊂4结论及展望通过前期对深圳工程渣土企业㊁市场㊁管理者的深入调研工作,认识到单从政策推动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而技术研究上不跟进,很难实现工程渣土减量化与资源化的可持续发展㊂而工艺路线的选择是关键,要一市一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符合 三精准 原则的工艺路线研究,开发具有贴近需求㊁贴近应用㊁贴近市场的工程渣土资源化技术来丰富深圳市工程渣土处理处置策略,在特区落实循环经济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响应 无废城市 和我国 五位一体 特别是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需求㊂参考文献[1]赵峰,王要武,金玲,等.2022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建筑,2022(17):14-19.[2]中国应急管理编辑部.广东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 12㊃20 特别重大滑坡事故调查报告[J].中国应急管理,2016(7):77-85.[3]王波,孙嘉,王静峰.建筑垃圾处置政策与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6):8-13.[4]傅梅.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法律制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5]李国平.浅谈建筑垃圾的管理[J].城市建设,2010(17):96.[6]唐正一.砂卵石层盾构机渣土分离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3):4492-4493.[7]翁晶晶.河道淤泥生产烧结砖的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8]王建义,张雪敏,梁嘉琪.利用建筑渣土和淤泥生产高档烧结砖的技术探讨[J].砖瓦世界,2018(2):38-42.[9]高平,辛晓婷,郭书辉,等.胶凝材料对改性渣土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广东建材,2019,35(7):1-2,26.[10]刘乐,付兴华,陶文宏,等.建筑渣土制备新型轻质墙体材料的研究[J].广东建材,2021,37(5):9-12.06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分析深圳市污泥处置现状,指出污泥在填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各种污泥处理方案,找出一条经济可行、管理方便的处理对策。
并对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处置卫生填埋污泥打包随着我国对污水处理的日益重视,大量污水处理厂将得到兴建,与此同时,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污水处理工艺,其污泥产生量是污水处理量的0.3%~0.5%(以含水率97%计),数量十分惊人[1]。
如果污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由于污泥处理一般需要经过分离、稳定、消化、脱水及处置等步骤。
这需要大量的基建投资和高昂的运行费用,在污水厂的建设费用中,污泥处理约占20%~50%,运行费用约占40%~60%[2]。
污泥的最终处置常采用填埋、填海或用于农业。
本文就对深圳市污泥最终处置现状及对策进行简单论述。
1 深圳市污泥处置现状深圳市目前主要有滨河、罗芳、盐田和南山四大污水处理厂。
这四个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全部是以活性污泥法为主的处理工艺,处理污水的总量约为100万吨/天,每天产生污泥约为250吨,含水率为75%~85%,所产生的污泥全部送至深圳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填埋处理。
2 存在问题由于深圳市污泥经过脱水后普遍含水率较高,给污泥的处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1)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深圳市污泥的运输是用卡车运输,在运输途中,由于含水率较高,污泥经常洒落在马路上的,给深圳市的道路造成了污染。
在污泥填埋过程中,机械设备无法在污泥表面进行压实、覆盖等工作,因此,污泥基本上露天堆放在填埋场,散发出的恶臭给大气造成了污染。
由于无法对污泥进行压实,其表面非常疏松,加上灭蝇人员无法在其表面进行消杀工作,污泥成了苍蝇孳生的良好环境,导致填埋场苍蝇大量繁殖。
(2)给填埋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根据填埋规范要求[3],填埋物的含水量应小于20~30%,在多雨季节或降雨量大的地区,填埋物的含水量允许适当增大,但以不妨碍碾压施工为宜。
深圳建筑垃圾处理的产业背景和前景分析关键词:深圳建筑垃圾处理,中意矿机,建筑垃圾前景摘要:建筑垃圾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不断增长的“金矿”。
上世纪末,深圳市华威建材有限公司敏锐地发现了这座“金矿”,经过多年努力,已走出一条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之路。
通过引进郑州中意矿机的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正文:什么是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队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得渣土、弃土、弃料、余泥及其他废弃物。
堆砌如山的建筑垃圾侵占路面建筑垃圾的危害日益增多的建筑垃圾,不但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造成污染,而且破坏市容,恶化市区环境卫生,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深圳建筑垃圾的背景据资料显示,深圳余泥渣土年产量达5000万方以上,其中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年产量约1000万吨,1万吨建筑垃圾需占2 .5亩地,那么深圳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占地2500亩,垃圾围城之势渐成。
建筑垃圾不会自动降解,循环利用似乎是最佳选择,而这条解困之路落在了深圳华威建材的肩上。
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2010年至2011年深圳市余泥渣土产生量达到5000万方以上。
其中,废弃混凝土块、砖渣和碎石等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年产量约1000万吨。
解困之路: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目前深圳有4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企业,每年可消化建筑垃圾350万吨。
位于西丽的塘朗山建筑废料综合利用厂(塘朗山环境园)就是其中一家,该厂由华威环保2007年投资1.3亿建设,每年可消纳建筑废弃物100万吨。
中意矿机建筑垃圾处理设备2007年,深圳市政府以“一元地租”引进华威环保,对塘朗山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处理。
该公司通过招标引进郑州中意矿机的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如今,这里500万吨的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等工序,已经变成为一车车混凝土,一块块铺路砖,重新加入到城市化建设中,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
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徐硕,陈宇,丁梁摘要:伴随着深圳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更新、轨道交通等大型市政设施的建设产生了大量余泥渣土,对于余泥渣土的安置使本来就用地紧张的深圳更加“捉襟见肘”。
一方面大量余泥渣土未能有效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规划建设的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供需矛盾日益增加,使得深圳面临严峻的渣土排放“危机”。
在国家大力倡导减少建筑垃圾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
关键词:深圳市,余泥渣土,余泥渣土受纳场1.引言2000年以前,由于深圳市填海工程以及低洼地带广泛分布,城市建设基本面临缺乏土方的境地,因此余泥渣土1的处理大部分由社会自发完成,而政府主管部门只需建设一个规模很小的余泥渣土处理设施就足以应付,不会特别重视,更不会做深入研究[1]。
2001年以后,由于待建用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加之填海工程基本完成,同时国家对填海行为也开始了严格的管制。
原来的社会自发完成的余泥渣土处理平衡开始被打破。
到了2008年开始,随着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全面开工,深圳市余泥渣土的排放问题最终全面爆发,当时深圳市仅有一座余泥渣土受纳场,而且库容不足100万m3,而2008年深圳市的余泥渣土产生量为2000万m3[2],这造成了渣土处理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因此一些民间的渣土场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其中也是乱象丛生,违法占用土地、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引发了渣土受纳场周边居民的抗议等问题。
近几年媒体关于深圳市渣土无处排放以及渣土受纳场管理问题的报道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2更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本文对深圳市余泥渣土的处理现状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深圳市余泥渣土1根据深圳市相关技术规范规定:“余泥渣土”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以及其他废弃物。
2 2015年12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发生特别重大滑坡事故,事故共造成77人失联,58人遇难,22栋厂房被埋,33栋建筑被掩埋或受损,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经调查此次滑坡灾害是一起受纳场渣土堆填体的滑动,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余泥渣土处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对深圳市的余泥渣土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现状研究2.1余泥渣土产生的来源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中的解释,深圳市每年的余泥渣土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纯净余土、新建筑物建设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道路改造垃圾和装修垃圾五大类。
其中纯净余土包括大型市政工程开挖土方而产生的净土以及新建建筑物土方开挖所产生弃土;新建建筑物建设施工垃圾则是城市新建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主要包括旧建筑物拆除主要涉及城中村(旧村)改造、旧工业区改造、大型市政工程建设拆迁等。
2.2余泥渣土处理措施根据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初步统计,综合住建、水务等部门和深圳市自卸车协会提供的数据分析,深圳市2013—2015年每年产生的各类余泥渣土共计3600万m3(按平均密度1.6 吨/m3计,折合重量约为5760万吨[3],已成为深圳市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
每年产生的3600万m3的余泥渣土量中,有600万m3是建筑垃圾,3000万m3是工程弃土。
这3600方的余泥渣土不会全部运往余泥渣土受纳场,有1300多万方的余泥渣土会用作他用[4]。
一部分是用于工程的平衡交换,住建局开设有弃土交换网络平台,通过网上信息公开和共享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建设工地之间弃土的供求平衡,减少余泥渣土受纳场的承载压力。
另外一部分则用于综合利用,将建筑垃圾进行粉碎和加料重制,再次投入到建设工程中使用。
剩余的2200多万m3的余泥渣土则运往余泥渣土受纳场处理(图1、图2)。
图1 深圳市产生余泥渣土主要分类图2 深圳市余泥渣土主要处理途径2.3余泥渣土场的空间分布以及现状管理目前深圳市可使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除发生事故的光明红坳受纳场外还有6座,其中部九窝二期、新屋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场这2座受纳场由深圳市住建局负责建设和管理,龙岗区新坑受纳场、坪山新区甘角落受纳场和沙田秀禾路受纳场、宝安区西部沿江新城土地平整工程等4座受纳场分别由辖区住建部门或土地整备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4]。
具体的空间分布图如图3所示。
图3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空间分布图(图片来自作者手绘)2.4余泥渣土受纳场的现状与管理根据深圳市城管局的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深圳市可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中,部九窝受纳场二期总设计库容是3800万m3,已经填了2800万m3,剩下大约1000万m3,占全市总库容剩余1600万m3约60%。
目前规划占地面积为125.6公顷[5],库容为2500万m3的部九窝三期工程尚未投入使用。
而新屋围受纳场是一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场,并不接受纯净余土的安置;宝安区的西部沿江新城土地平整工程,目前主要接收发生事故的光明红坳受纳场的余土。
龙岗新余泥坑渣土受纳场还有一定的库容,坪山新区的甘角落受纳场已经填满封场,另外的沙田秀禾路受纳场剩余容量不足10万m3,也即将填满封场。
自从2015年12月光明红坳渣土受纳场滑坡事件以后,深圳市的最大的余泥渣土受纳场——部九窝渣土受纳场一直没有运营。
据住建局工作人员解释,深圳市对全市范围内余泥渣土受纳场进行了暂时的停止运营整顿,恢复运营的具体日期需要根据广东省住建厅通知。
目前截止笔者交稿日期为止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基本仍未开始运营。
整顿期间深圳市产生的余泥渣土以运往周边城市和工程交换作为主要处理方式。
根据深圳市政府的决定,目前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管理主管部门已经于2016年初由城市管理局移交给住建局,据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对弃土进行从源头到末端的链条化管理,同时也可以将渣土受纳场的建设看作一个项目来进行更好地管理。
3.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的问题分析3.1建设需求根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最早于2006年开始建设,2011年竣工,全线里长156.5km。
大量快速的轨道建设对深圳市余泥渣土处理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例如2007年轨道弃土产生量大约占全市余泥渣土总量的1/4,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直接增长到一半。
目前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轨道交通三期工程规划里长总计254km,预计到2020年完工,根据轨道交通二期工程的经验,轨道交通三期的建设过程中也势必产生大量的余泥渣土,加之城市化过程中的其他建设需求,可以预计在2020年之前余泥渣土的产量不会大幅减少。
3.2受纳场不足根据《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2015年前深圳全市建设的12座建筑废弃物受纳场,总库容约1亿m3。
其中,市城管局负责建设龙华部九窝二期、南山新屋围、南山下围岭3座受纳场,宝安区负责建设西部沿江新城(一期)土地整备场平弃土受纳工程项目,龙岗区的平湖芙蓉受纳场,龙华新区观澜黎光受纳场,大鹏新区大鹏长荣受纳场,光明新区的公明田寮、公明盲婆坑、红坳等3座受纳场[6],截止2015年底大多数规划受纳场基本已被填满。
据前文介绍,深圳市在2013—2015年每年产生的3600万方余泥渣土,其中有2200万方要运到渣土受纳场,但深圳市目前可利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库容仅剩余1600多万方,加之深圳市的各项建设速度并未显著下降,因此短时间内余泥渣土产生量也不会明显减少,这意味着在未来不足一年的时间内,深圳市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将被填满,深圳将面临余泥渣土“无处可倒”的困境[1]。
加之自从2015年末光明红坳受纳场滑坡事件之后,深圳市多数余泥渣土受纳场一直处于整顿停止运营状态,整个深圳市产生的大量渣土“无处可倒”问题愈加突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一方面城市建设产生的渣土回收率太低,另外一方面,规划建设的余泥渣土受纳场被快速填满。
再加之每年产生的渣土量也不会短时间内急剧减少。
因此这很容易使深圳陷入渣土无处安放的困境当中,亟待政府提出有效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3.3分类和处理技术深圳市目前并未展开垃圾分类工作,同时余泥渣土产生的主体单位也并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往往建筑垃圾和纯净余土或者其他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如果想在末端单一利用纯土或者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回收利用,难度非常大。
在处理余泥渣土方面,深圳市产生的余泥渣土除部分用于填海工程和土地平整之外,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以2012年深圳市城管局公布的渣土受纳场统计数据为例,当年全深圳市共有19座余泥渣土受纳场,其中只有2座是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场,其余全是渣土受纳场,可以看得出来深圳市的余泥渣土综合利用效率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4突发事件管理深圳市政府于2012年通过了《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11—2020)》,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各项规划建设一直按照这个规划陆续推进,包括现有可利用的6个受纳场以及之前已经填满封场的受纳场。
按照规划,在2020年之前还将会有27个受纳场陆续建设完成。
但是自从光明红坳受纳场滑坡事件之后,各项规划建设的受纳场均停了下来。
据深圳市城管局以及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滑坡事件也暴露了我们在规划选址以及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目前深圳市的受纳场规划和建设正在等广东省出台新的规划和标准指导,并且认为2020年以前的规划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
在突发事件面前规划依据的调整和应对不够,也暴露出了我们在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不足和应对突发问题的时候法律规范方面的欠缺。
4.案例借鉴4.1余泥渣土处理概况据世界建筑材料回收协会统计,世界上建筑业产生的废弃物约占工业废弃物总量的35%,如何处理如此大规模的余泥渣土是世界各国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美国,主要由环境保护署负责这一领域的工作,它与建筑行业的其他重要成员合作,通过合理引导拆迁工程来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及回收。
英国在1997年在明确提出鼓励开发商实行废物减量化战略和建设可持续住宅[7]。
结合深圳土地资源紧缺的特点,类似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经验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对于香港,房地产业多年以来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也极大,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2006年的环境报告,香港的建筑废弃物占到了所有固体废弃物的38%。
但作为一个地少人多的城市,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使香港不得不重视余泥渣土的减量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