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2 水的净化3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3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
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
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对硬水和软水有初步的测定经验,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过程和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需要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探究达成共识,进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水的净化的常用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的操作。
(3)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水净化过程的参与,树立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能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以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内容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引入新课1.你们知道哪些水?2. 这些水哪些是混合物?<讲解>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供生活使用。
5’3’小结:检验硬水和软
水:用肥皂水检验,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
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是硬水。
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引出硬水软水的概念。
硬水和
软水如何来区分呢?分析硬水的危害及检验方法
利用刚刚学生过滤好的水及事先准备好的煮沸的水分
别加入肥皂水来检验是软水还是硬水
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水中的杂质不溶性杂质:沉淀→过滤→吸附
可溶性杂质:蒸馏
二、硬水软水检验硬水:大量浮渣
软水:大量泡沫
作业设计必做题:复习本节课知识,完成本节课习题选做题: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自制简易净水器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体来看完成的较好,同学们能掌握水的净化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过滤的操作,掌握软水、硬水定义及区分方法,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界的水、纯水、硬水、软水等有关水的认识不断深化。
煮沸
蒸馏。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4.2 水的净化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知识回顾1、自来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2、你知道哪些净化水的方法?自学导航一、天然水的净化1、自来水厂净化过程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2、天然水的净化方法(1)吸附①絮凝剂吸附: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出来。
②活性炭吸附:能吸附水中杂质和一些的杂质,除去。
(2)过滤①适用范围过滤是分离和的一种方法。
②过滤所需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③过滤操作要点一贴:将滤纸折叠成圆锥形,用水润湿使其紧贴在上,中间不要留有。
二低:滤纸要低于的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的边缘。
三靠: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要轻靠在的一边;盛过滤液的烧杯口要斜靠在的中上端;漏斗的最下端要紧靠。
二、硬水和软水1、概念叫硬水,叫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把倒入水中搅拌,产生的泡沫较,且易形成浮渣的为硬水,产生泡沫较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1)生活中通过,可使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沉淀析出,以降低水的硬度。
(2)实验室根据水和杂质的不同,用法获取蒸馏水。
通过蒸馏,可以利用物质的不同来分离和提纯液态混合物,也可以把混在液体中的不挥发性杂质除去。
三、对水的净化程度由高到低是:﹥﹥﹥。
当堂达标1. 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2.2008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①水是 (填物质的分类)。
②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的物质,还可以的杂质。
课题2 水的净化教学目标1、知道沉淀、过滤、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仪器药品: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1、引入提问:我们每天喝的水从哪里来?(从自来水厂或水井里来。
)自来水厂里的水又是从哪里来?(从江河、湖泊……中来。
)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2、新课讲解板书课题二水的净化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水。
(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水,大多数不能直接饮用)那么现在我们在城市的同学家里用的自来水来自什么地方?而在某些农村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大家清楚你们家的水是怎么在自来水厂净化的吗?下面我们通过课件来认识一下我们家庭生活用水的净化过程对于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进行讲解: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行反应沉淀池沉淀。
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转入过滤池,这里就如我们等会要做的过滤实验一样把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除掉,然后送进活性炭吸附池,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水中除了有不溶性杂质,还有一些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等等。
水的净化---过滤一、教学设计思路课题分析: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路:本节课首先从猜谜语引入,继而把学生引入到过滤中来,使学生对过滤的操作产生兴趣,通过实验、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方面运用这种较生动的学习实践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过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个知识点更好地进入学生新知识构建体系。
打算采用课前微课、学生小组实验、讨论的形式,这是课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更是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精神的一个载体。
二、教学设计课题水的净化---过滤授课人李渊学校安徽省蚌埠第六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物质;2. 学习过滤操作步骤,分析过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合作,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了解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步骤;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加饮水卫生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及实验。
难点过滤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讨论法。
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明矾、胶头滴管、药匙、河水、水、多媒体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杞人忧天”,学生猜谜语?观察并说出谜底。
从身边熟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结过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力。
展示:三支烧杯,一杯纯净水、一杯浑浊的淮河水、一杯加了明矾的淮河水。
学生对比,找出其中差异。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净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教材从纯水、自然界的水及自来水的不同引入水的净化问题,以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为例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起来,并将认识水的角度从社会转入化学学科。
本课题中的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二、学生特征分析1.学生知道天然水是混合物,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清楚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对引用水的来源有了解,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比如活性炭是怎样吸附有颜色和有气味的物质。
2.学生听说过过滤,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并不太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虽然初步的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应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难点: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操作五、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叙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将自然界中的水转化为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的。
板书:水的净化倾听,思考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一:天然水成分的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4 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环节1的内容。
讲述:天然水是混合物,其成分众多。
其中不能为我们使用或对我们有害的统称为杂质。
我们将这些杂质分为:可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和微生物。
过渡:这些杂质如何除去?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一起来看看,我们如何将这些杂质除去。
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内容让学生自主完成天然水成分的分析环节二:除去杂质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味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夸姣愿望。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璃棒、投影仪。
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示式教学法、多媒体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学生准备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1、回答:不能,因 为水中有杂质、细 菌,饮用后会生病。
2、回答:可以把水 静置一段时间。
可以 用家里的棉布或者纱 布来过滤水。
(学生 可能会有不同答案)3、思量、回答:不 纯净,细菌、病毒, 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4、听课 一、 导课 1、陈述: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 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 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 为什么? 2、提问: 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 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4、陈述: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 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 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从解决生活问 题入手,联系学 生生活旧经验, 引入新课程,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 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明确本课题的 教学内容。
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课题 2水的净化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差别。
(2)认识吸附、积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乡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议论与研究,认识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类净化水的方法。
(2)经过对硬水危害的商讨,让学生认识硬水融化的必需性,并学会划分硬水和软水。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本课题的学习,加强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念。
(2) 在讲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育学生勤于思虑,勇于创新,勇敢实践的研究精神。
要点难点认识硬水、软水的差别,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术。
教课准备1.准备好一杯污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的代用品;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教课流程新课导入—创建情境激趣导入↓↓活动研究—认识净水原理实践净水方法↓↓达成家庭小实验,拓展延长课本知识讲堂小结—小结本节知识,形成知识脉络教课方案续表续表板书设计教师漫笔备课资料1.兴趣化学资料中水最近几年来,一个新兴名词出现了:中水。
中水是对应给水、排水的内涵而得名,也称为“再生水”“循环水”或“回用水” ,主要指城市污水经办理后,达到必定的水质标准,可在必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和下水水质之间。
中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是水办理行业最近几年来十分关注的课题。
中水回用系统是指民用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使用后的各样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却水及雨水等经过适合办理后回用于建筑物或居住小区内,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
杂用水主要用来冲刷便器、冲刷汽车、绿化和洗洒道路。
设置中水回用既能够有效地利用和节俭有限的、可贵的淡水资源,又能够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的污染,还能够缓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负荷现象。
拥有显然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化学小资料水体的净化方法关于污染严重,经自净不可以达到要求的水体,一定进行废水办理。
针对不一样的污染物,有不一样的废水办理方法,按原理分为物理法、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4.2 水的净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和净水设备的原理。
3.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
2.理解不同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出本课的话题:水的净化。
教师可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水的净化对人类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 理论探讨(20分钟)a. 水的净化的概念及重要性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简明扼要地介绍水的净化的概念和其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对水进行净化。
b. 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介绍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过滤、沉淀)、化学方法(如加氯消毒)和生物方法(如生物滤池),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3. 实验演示(30分钟)a. 过滤器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过滤器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简易实验装置,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如砂子、活性炭、滤纸)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效果。
b. 加氯消毒的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加氯消毒的原理和效果。
教师可利用漂白粉溶液对一定量的水进行处理,观察和比较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
4. 深化与展开(30分钟)a. 讨论不同净化方法的优缺点教师分组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不同的水的净化方法的优缺点,并总结归纳。
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各种净化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比较适用?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b. 实际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净水设备的优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提问学生:为保证家庭饮用水的安全,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净水方法?五、课堂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纯水与自然水、软水与硬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净物。
因其含有一定的杂质而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给工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
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探讨的“水的净化”问题。
【板书】课题3 水的净化
纯水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呢?
1.某些农村,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城市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来净化处理的,其净化过程为:
(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沉淀。
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转入过滤池,过滤池能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掉。
把除掉不溶性杂质的相对干净的水送入活性炭吸附池,因为水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等等。
从活性炭吸附池中出来的水已经是相当澄清了,就是所谓的清水了,这时就可以进入清水池。
最后再进入配水泵,在进入配水泵之前要对水进行投药消毒,这样就可以送到千家万户,供人们使用了。
【过渡】通过刚才对净水过程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水中的杂质可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板书】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静置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大家知道,当暖壶里只剩下少量水,倒进杯里有些浑浊,若静置一段时间,则杂质就会沉到水杯的底部,而上部的水比较澄清。
【板书】①静置
静置的方法简单易行,人们才经常使用它,但并不能彻底地除掉杂质,要想彻底除掉杂质,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过滤。
【板书】②过滤
注意: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
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
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玻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
一边,以免弄破滤纸。
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滤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
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三靠”。
思考: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波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①滤纸破损②液体高于滤纸边缘③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得到较纯净的水。
可以自制简易净水器,见课本图3-23,用到的物品有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说明:如果用活性炭层进行过滤,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市场的纯净水,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而得到的。
思考:天然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否是纯净物?不是,因为浑浊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这些过程除去的主要是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硬水及其软化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讨论:你可采用哪些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①加热②用肥皂水)
2.使用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3.硬水的软化。
方法有许多,如煮沸、暴晒等
制取蒸馏水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21、图3-22。
注意:为了提高冷凝效果,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由下向上,注意进水管和出水管位置。
讨论:1.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测水的温度,还是水蒸气温度?是测水蒸气温度。
2.制取蒸馏水的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它起到什么作用?冷凝的作用。
水体的净化方法
对于污染严重,经自净不能达到要求的水体,必须进行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的污染物,有不同的废水处理方法,按原理分为物理法、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和化学法。
方法介绍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如沉淀法、筛滤法、气浮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作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如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物理化学法是通过吸附、混凝等过程将废水中污染物得以净化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来分离和回收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从有害变为无害,如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沉淀法等。
3、水体的化学净化方法
中和法
中和法的目的是调节废水的pH值。
酸性废水可直接放入碱性废水进行中和,也可采用石灰、
石灰石、电石渣等处理;碱性废水可加入废酸、吹入CO2气体或用烟道废气中的SO2来中和。
氧化还原法
将溶解于水中的有毒物质,利用其氧化或还原的性质,将它转化成无毒或毒性甚小的新物质,以达到处理的目的。
(1)氧化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漂白粉、氯气、高锰酸钾和臭氧等。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用漂白粉处理含氰废水,让有毒的CN-离子转变成无毒的CO2和N2,其反应式如下:
Ca(ClO)2+H2O+CN----Cl-+Ca(OH)2+N2+CO2
此外,Cl2和O3是强氧化剂,比较常用;O3能氧化大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用O3处理后的废水由于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进行生物处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2)还原法
主要选用的还原剂有铁屑,将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沉淀而分离。
如Hg22+和Hg2+可与铁发生置换反应达到分离。
水体污染物及危害
水体污染有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人为污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对水体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和矿山排水,还有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中或岸边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造成的污染从污染的化学组成划分,主要是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和生物体污染物等。
农药污染物
农药是保护农作物的药剂,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
农药进入土壤,必须要求在土壤中停留一定时期,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杀虫、灭菌或除莠作用。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与农药的施用方法、性质、用量以及土壤的成分都有关系。
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首先是被土壤吸附,其后被植物吸收,或在土壤中迁移和降解
农药污染
农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农药,并积累在农产品(粮、菜、水果等)中,通过食物链,危害鸟、兽和人类健康。
还因农药同时杀害了有益生物(或害虫天敌),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到间接的损害。
农药的危害
(1)短期大量摄入农药能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农药,可引起慢性中毒。
(2)有机氯农药的慢性中毒主要是损害肝、肾;经常接触有机磷农药的人,当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大脑功能损害症状。
(3)农药还会在人体内蓄积,影响生物酶的活性。
如长期接触六六六的人,皮肤会对光过敏或者易生痤疮;DDT可引起高脂血症等。
(4)农药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激素,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可使鸟类产卵数减少、蛋壳变薄,胚胎不易发育等。
防止农药的危害
(1)有机氯农药已在许多国家先后被禁止使用。
我国从1984年停止生产六六六、DDT农药;从1992年起,禁止使用六六六、DDT、二溴氯丙烷、敌枯双等农药。
(2)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除虫菊酯、烟碱等植物体天然成分的农药,大力开展微生物农药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