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2.50 MB
- 文档页数:13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拓展,对于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会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教学手段:我将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数学软件等,来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探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分享学习心得。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章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相关资料。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商场打折,引导学生思考商品价格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引导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但部分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识别和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和识别。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际应用案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实际应用案例。
2.准备练习题和作业,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渐近线、对称性等。
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发现。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1.2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通过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图象的把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能够通过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把握;2.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特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象分析反比例函数的特点;3.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PPT课件,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反比例函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反比,求行驶3小时的路程。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是指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曲线,称为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