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优秀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756.00 KB
- 文档页数:21
七年级下册《登上地球之巅》语文公开课教案(五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站提供的这套七年级语文《登上地球之巅》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下面提供多套公开课教案供您参考!【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内容。
2、理清思路,了解中国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过程。
3、激发同学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4、培养同学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和媒体。
同学:做好预习,了解一些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通讯,作者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山全过程的惊心动魄、胜利的自豪以和喜悦,从而可以感受到队员的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光盘和图片导入新课。
师: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上这珠峰呢?如今中国人把这一幻想变成实际,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不熟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胜利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一起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
二、检查预习1、小组间互相交流有关珠穆朗玛峰的资料。
2、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同学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了解内容,教师指导同学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大意。
1、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并找出登山过程的时间、海拔高度。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相关推荐《登上地球之巅》优秀教案【教学设想】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
在这种精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地方。
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
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
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A】课前准备: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
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活动的有关资料。
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4、查阅2000年湖北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教学目标: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步骤:导入: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
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
(可出示相关图片)一、整体阅读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勇气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登山者的顽强精神,培养勇敢、坚定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座世界之巅。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3.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登山者的信念和毅力。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
5.写作训练(1)以“我的登山故事”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登山者的敬佩之情。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关键句段。
2.写一篇关于勇敢、坚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登山的意义以及登山者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分析课文、写作训练等环节,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登山者的勇敢、顽强、坚持等品质,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
1.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信息。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
3.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勇敢、坚定的精神品质。
1.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上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山者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生:高海拔、低氧、恶劣的气候条件……师:那么,面对这些困难,登山者们是如何克服的?生:他们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互相帮助……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登山者在面对生死关头时,为什么会选择继续攀登?生:因为他们有勇气,有信念……师: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培养勇敢和坚定的品质呢?生:遇到困难不放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2.教学难点补充:师: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哪些表现登山者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的词句?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没有退路”……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词句体现了登山者怎样的品质?生:坚定、勇敢、毅力……师:同学们,你们在作文中准备如何表现勇敢和坚定的品质?生:我可以写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地克服……师:很好,那你们在作文中要注意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表达出勇敢和坚定的精神品质。
优质课登上地球之巅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掌握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描绘之美。
2.教学难点:学习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壮丽景观。
(2)简介珠穆朗玛峰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4.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
(2)讲解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如观察角度、修辞手法等。
5.练习与巩固(1)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描绘一幅自己心中的珠穆朗玛峰。
(2)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2)学生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根据所学,写一篇描绘珠穆朗玛峰的作文。
2.收集其他描写山川景物的优秀作品,进行欣赏与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练习与巩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描写山川景物的表达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
2.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八、教学资源1.珠穆朗玛峰的图片、视频资料。
语文文学登上地球之巅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登上地球之巅》一文描绘了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培养学生运用文学语言描绘景色的能力。
3. 写作训练: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球之巅的相关知识。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手法描绘自然景观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地理知识和文学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现场写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珠穆朗玛峰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登上地球之巅》,让学生了解地球之巅的地理知识和生态环境。
3. 文学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手法。
4. 写作指导:以“我眼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进行现场写作指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5. 学生展示: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珠穆朗玛峰位于_______,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2. 课后作业:以“我心中的地球之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运用所学文学手法进行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