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2.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优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清单】知识点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即环境影响生物)1.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 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特别提醒】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知识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特别提醒】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
对照组就是不作处理的,已知的那一组。
实验组就是作了相应处理的,也就是要验证,探索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处理的那组。
知识点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应该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前者包括寄生,捕食,合作、共生,竞争等;后者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知识点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但是生物只能适应环境,环境不能适应生物。
考点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例1】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气温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
这一现象说明对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 阳光B. 水C. 温度D. 空气【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通过对题干的认真阅读,我们就可以判断是温度影响了蝉的鸣叫。
【答案】选C【例2】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 春江水暖鸭先知B. 葵花朵朵向太阳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春风又绿江南岸【答案】选C考点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例3】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常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条件的是()A. 明亮和潮湿B. 干燥和潮湿C. 空气和土壤D. 温度和水【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像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研究必备:欢迎下载七年级生物上册复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之分。
在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对象和目的,并制定调查方案。
在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调查结束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需要使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生物的分类可以按照形态结构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和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和水等。
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和共生关系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1.环境影响生物,如春江水暖鸭先知;葵花朵朵向太阳;春风又绿江南岸;2.生物适应环境,如荒漠中的骆驼、寒冷海域中的海豹和旗形树等;3.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植物)、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秃鹫等),以及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温度、土壤、水和湿度等)。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及其重量分布在生态系统中,如果将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是生产者。
这是因为生产者直接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养分,而消费者则需要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获得能量和养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异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松土利于植物呼吸(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人排汗、呼气和排尿/植物落叶。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葵花朵朵向太阳 /牵牛花清晨开放,中午关闭。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蜻蜓点水(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龙生龙,凤生凤为遗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变异(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有细胞结构)注意:钟乳石 (能长大,不是生物)、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2.生物归类法按照形态结构分按照生活环境分按用途分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蘑菇属于其他生物);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1)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2)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1) 南橘北枳,“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植被分布的差异”“大棚蔬菜”“春江水暖鸭先知”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 “春兰秋菊”,一枝红杏出墙来,不同水层中藻类植物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影响:草盛豆苗稀(竞争关系);小麦和杂草(竞争关系);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捕食关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捕食关系);海葵和寄居蟹(共生);菟丝子和豆科植物(寄生);大豆和根瘤菌(共生)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描述生物生活的特征,能够正常的存活。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生态系统的概念①通过观察家庭水族箱,分析问题,
寻找答案。
②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思考:生物
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实例,如家
庭水族箱。
②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朗读
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创造一
个愉悦的氛围。
生态系统的组成①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教材提供的
资料),找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
且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
②分组扮演动物、植物、细菌和非
生物,并寻找四者之间的关系。
①教师引导:下面大家分析一下书
中的资料,看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
系。
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扮演角色,并
且帮助他们寻找其中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①把最近一段时间所吃的食物,通
过一系列箭头连接成食物,观察自
己在食物中的位置。
②学生观看录像,讨论分析动物、
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②教师播放一段录像,其中有动物
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分析了解
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同
时了解营养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
动。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淡水
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并且讨
论:a、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
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
的后果?
b、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
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
环保教育学生观看课件,分析环保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