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上呼吸道的较大支气管内,通过惯性碰撞及少量的 重力沉降作用,使5-10um的尘粒沉积下来,经气管.支气 管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随痰排出体外.
因此,真正进入下呼吸道的粉尘,其粒度均小于5um,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空气中5um以下的矿尘是引起 尘肺病的有害部分.
<3>在下呼吸道的细小支气管内,由于支气管分支增多, 气流速度减慢,使部分2—5um的尘粒依靠重力沉降作用 沉积下来.通过纤毛运动逐级排出体外.
〔3〕煤肺病 由于大量吸人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 多属煤肺病.患者多为长期单一的在煤层中从事 采掘工作的矿工.发病工龄20-30年
2.尘肺病的发病机理
尘肺病的发病机埋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关于尘 肺病的形成的论点和学说有多种.
进人人体呼吸系统的粉尘大体上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1>在上呼吸道的咽喉、气管内.含尘气流由于沿程的 惯性碰撞作用使大于10um的尘粒首先沉降在其内.经过 鼻腔和气管粘膜分泌物粘结后形成痰排出体外.
〔4〕闪燃所形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尘粒,并 使之参与链反应.导致燃烧过程急剧地循环进 行.当燃烧不断加剧使火焰速度达到每秒数百 米后,煤尘的燃烧便在一定临界条件下跳跃式地 转变为爆炸.
2.煤尘爆炸的特征
〔1〕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 煤尘爆炸火焰温度为 1600-1900℃,爆源的温度达到2000 ℃以上.这是煤尘 爆炸得以自动传播的条件之一.
在矿井条件下煤尘爆炸的平均理论压力为736kPa, 但爆炸压力随着离开爆源距离的延长而跳跃式增大.爆 炸过程中如遇障碍物,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连续爆 炸时,后一次爆炸的理论压力将是前一次的5-7倍.煤尘 爆炸产生的火焰速度可达1120m/s,冲击波速度为 2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