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危害及防护
- 格式:docx
- 大小:9.85 KB
- 文档页数:5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对人体、对生产、对产品的质量,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对经济效益都有影响,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产生量,粉尘的性质以及尘源的周围情况等,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工人作业的地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随着空气吸入肺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内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尤其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站,因水泥粉尘吸入肺部的数量较多,肺部病变,并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
防止粉尘的综合措施:①用机械或自然风压作动力,将尘气从作业场所抽出去,进行除尘净化后排空。
②用水湿式作业,用水消除粉尘,在搅拌站内喷雾、洒水、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落地灰。
③密闭尘源,采用各种形式的密闭罩,将粉尘产生源密封起来,也是防止粉尘外逸扩散的有效措施。
④个人防护,是防尘技术实施中重要的辅助措施,也是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屏障,尤其是在其它防尘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尤为重要,教育职工在工作中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⑤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⑥各级领导要把防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⑦宣传教育职工进行劳动卫生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粉尘危害,把防尘工作变为广大职工自觉的行动。
⑧对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情况和粉尘设施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学期作业在粉尘较严重场所的职工要定期体检,(12-24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早采取防治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二)粉尘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它由固体颗粒组成,可以悬浮在空气中。
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传播,并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粉尘对于人体呼吸道的影响是最显著的。
吸入粉尘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如喉咙疼痛、咳嗽和黏膜刺激。
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称为生产性粉尘。
悬浮粉尘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介质是空气,分散相为固体粒子,固体粒子与空气共同组成一个分散体系。
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及影响因素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粉尘量有关。
(1)引起中毒危害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危害人体的主要因素。
因为化学性质决定它在体内参与和干扰生化过程的程度和速度,从而决定危害的性质和大小。
有些毒性强的金属粉尘(铬,锰、镉、铅、镍等)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以至死亡。
例如铅使人贫血,损害大脑,锰,镉损坏人的神经,肾脏,镍可以致癌,铬会引起鼻中隔溃疡和穿孔,以及肺癌发病率增加。
此外,它们都能直接对肺部产生危害。
如吸入锰尘会引起中毒性肺炎,吸入镉尘会引起心肺机能不全等。
粉尘中的一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2)引起各种尘肺病一般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后,可能引起各种尘肺病,有些非金属粉尘如硅、石棉、炭黑等,由于吸人人体后不能排除,将变成矽肺、石棉肺或尘肺。
例如含有游离二氧化硅成分的粉尘,在肺泡内沉积会引起纤维性病变,使肺组织硬化而丧失呼吸功能,发生“矽(硅)肺”病。
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粉尘是指固态颗粒物悬浮于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它的主要来源包括建筑施工、金属加工、化学工业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道路扬尘、农业作业等活动所产生的粉尘。
尽管看似微小,但粉尘却潜藏着许多危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方法。
一、粉尘的危害1. 健康危害: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特别是悬浮颗粒尺寸在2.5微米以下的细小颗粒,它们可以进入肺部深部,引发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职业性喘息等。
同时,粉尘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物质等也可能通过吸入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健康造成损害。
2. 火灾爆炸危险:某些可燃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如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遇到火源时,会引发爆炸事故。
此类事故在化学、煤矿、粮食加工等行业较为常见,一旦发生爆炸,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 机械危害:工作场所中存在大量悬浮的粉尘会降低能见度,使操作人员易受伤害。
同时,粉尘的积聚也可能导致设备的堵塞、故障或损坏。
二、粉尘的防护方法1. 防护措施:首先需要对粉尘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使用排放管道或局部抽排系统将粉尘排到室外,采用喷淋装置或湿式处理工艺降低粉尘浓度,用防护罩或防护网隔离粉尘源与操作人员,对不可避免的粉尘源进行封装等。
2. 个体防护: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佩戴个体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佩戴防尘口罩、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服等,并根据粉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护级别和材质。
3. 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使用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粉尘的扩散和积聚。
通风系统应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节,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粉尘浓度。
4. 定期清洁: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和设备是减少粉尘积聚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可以使用专门的粉尘清除设备或湿拖地方法来清除粉尘。
5. 健康监测:对于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危害,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检测、职业病体检等,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影响: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部纤维化等疾病。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下,还可能导致职业性尘肺病。
2. 眼睛刺激:粉尘颗粒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接触某些粉尘颗粒可能引起皮肤瘙痒、湿疹、过敏等皮肤问题。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a. 封闭操作区域:在粉尘产生的工作区域设置封闭的操作舱或罩,减少粉尘扩散。
b.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产生的粉尘迅速排出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c. 吸尘设备:使用吸尘设备清理粉尘,避免扬尘产生。
d. 湿式作业:对于易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湿式作业方法,将粉尘湿化降低扬尘风险。
2. 个体防护:a. 呼吸防护:根据粉尘浓度选择适当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等,确保过滤效果良好。
b. 眼部防护:佩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避免粉尘颗粒进入眼睛。
c. 皮肤防护:穿戴适合的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3. 健康监测:a.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的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b. 职业暴露监测:通过空气采样和粉尘监测,了解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评估危害程度。
4. 培训和教育:a. 员工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粉尘危害的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b. 安全宣传:加强企业对粉尘危害的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通过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健康监测和培训教育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粉尘危害。
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共同努力,确保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和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造施工、农业种植等过程中产生的悬浮颗粒物,由于其弱小的颗粒大小,容易被人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粉尘的主要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严重时可引起肺癌。
2. 皮肤危害:长期接触粉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粗糙,容易浮现皮肤过敏、瘙痒等问题。
3. 眼睛危害: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红肿、流泪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消化系统危害:吸入粉尘后,部份粉尘会通过咽喉进入消化系统,长期积累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肝炎等。
5. 神经系统危害:某些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伤害,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粉尘预防措施:1. 工作环境改善:保持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可以通过安装通风设备、设置局部排风装置等方式,及时排除产生的粉尘。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
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防尘口罩,如N95口罩等。
3. 工作操作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粉尘的产生,避免产生大量的粉尘。
可以采取湿法作业、封闭操作等方式,减少粉尘的扩散。
4.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及时清除积累的粉尘,避免粉尘长期滞留在工作场所。
5. 健康监测和培训:定期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使用防护设备: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减少粉尘对皮肤和眼睛的直接接触。
7.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有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为了保护工作者的健康,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的弱小颗粒物,它可以来自于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如建造工地、矿山、木材加工厂等。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引起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等严重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颗粒物接触皮肤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炎症等问题。
3. 眼睛问题: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睛疼痛、红肿、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消化系统问题:吸入粉尘后,粉尘颗粒物可能通过食物等途径进入消化系统,引起胃肠道问题,如胃炎、胃溃疡等。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设备: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应采取封闭措施,减少粉尘的扩散。
b. 通风系统:安装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粉尘积聚。
c. 湿式作业:通过加水等方式,使粉尘湿润,减少粉尘的飞散。
d. 粉尘采集器:安装粉尘采集器,将粉尘集中采集,防止粉尘扩散。
2. 个体防护措施a. 戴口罩:选择合适的防尘口罩,确保有效过滤粉尘颗粒物,防止吸入粉尘。
b. 穿防护服:穿戴适合的防尘服,保护皮肤免受粉尘颗粒物的接触。
c. 戴护目镜:佩戴护目镜,防止粉尘进入眼睛,保护眼睛的健康。
d. 定期洗手: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避免粉尘残留在手部。
3. 健康监测与教育a. 健康监测: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粉尘暴露引起的健康问题。
b. 健康教育: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培养正确的防护意识。
四、结论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粉尘危害。
同时,健康监测和教育也是预防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
惟独全面采取预防措施,才干保障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粉尘的危害及防治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通常来自于工业生产、建筑工程、农业作业等活动中的物质颗粒。
尽管粉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接触,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下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大部分粉尘颗粒的直径小于10微米,容易被人体吸入肺部。
长时间接触高浓度粉尘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肺损伤。
2. 心血管系统危害:吸入粉尘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浓度的细颗粒物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3. 皮肤病危害:某些粉尘颗粒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如硫酸盐、石棉等。
这些颗粒物接触皮肤时会引起皮肤炎症、过敏、湿疹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引发皮肤癌。
4. 食品安全危害:粉尘污染也会对食品产生危害。
例如,在食品加工行业中,过多的粉尘会附着在食物表面,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卫生。
某些粉尘颗粒还可能携带细菌和病毒,威胁人体健康。
为了预防粉尘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工作场所改造:对于高粉尘产生的工作场所,应进行适当的改造,如安装局部抽风设备、封闭式操作间等,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在高粉尘环境中工作时,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护目镜、防尘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粉尘吸入。
3. 加强通风换气: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同时,定期清洁通风设备,防止粉尘积聚。
4. 粉尘治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清除地面、设备和工作台等粉尘积聚物。
粉尘应收集到合适的容器中,防止扩散和污染环境。
5. 教育培训:在相关岗位的工人应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了解粉尘的危害性和防护方法,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6. 监测和评估:建立粉尘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对人体,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环境,自然风景,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物化性质,粉尘量及尘源周围的情况。
(1)对人体的危害:如果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呼吸时会吸入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量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发生尘肺。
(2)对生产的危害:空气的粉尘可使高级,精密仪器精确度下降;使油漆,胶片,微型仪器,电容器等的产品质量下降;使机器,设备的磨损增快,工作寿命减少;使人的操作视线受影响,造成工作效率降低。
(3)对大气的危害:大量粉尘悬浮于空气中可使其它有害物质附着于其上,人呼吸时吸入可引起各种相应疾病;有关文物,古迹会被腐蚀,污染;降低大气的可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和传递受到不同影响。
二、预防措施(1)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
(2)加强个人卫生一是要注意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中的卫生,如使用防毒口罩,在使用前应了解其性能、用法和如何判断失效等知识,经常更换滤料,以免误用或使用无效口罩。
保持清洁卫生,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二是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在车间抽烟、进食和饮水及存放食品、水杯,更不能在生产炉热饭、烤食品,以免毒物污染食品进入消化道。
要勤洗手,凡是脱离操作后,做其他事前要洗手,如抽烟、吃饭、喝水、去卫生间等。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物形成的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质。
在工作场所中,粉尘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物料的研磨、切削、破碎、破裂、喷涂等工艺过程。
粉尘不仅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对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生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 呼吸道疾病: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会被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尘肺病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病: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病变。
特别是对于长时间接触粉尘的工人,可能会出现慢性皮肤病。
3. 眼部损害:粉尘中的颗粒物质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甚至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金属粉尘、木材粉尘等具有可燃性,当粉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1. 设备改进:通过改进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在研磨、切削等工艺中使用带有吸尘装置的设备,可以直接将产生的粉尘抽取和收集起来,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
2. 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粉尘。
可以采用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将粉尘排出室外或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确保工人能够有效地防止粉尘的吸入和接触。
4. 定期清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积尘和粉尘。
可以使用湿拖把、吸尘器等工具进行清洁,避免扬尘和粉尘再次扩散。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有关粉尘危害和防护措施的培训和教育。
使工人了解粉尘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6. 定期检测和监测: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言概述:粉尘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它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还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等安全问题。
为了保护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粉尘的危害1.1 呼吸系统问题粉尘进入呼吸系统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喘息、气短等呼吸道疾病。
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1.2 皮肤病某些粉尘颗粒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接触皮肤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
1.3 眼睛问题粉尘颗粒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炎症和结膜炎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2.1 通风设备在粉尘产生的工作场所,安装通风设备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通风设备可以有效地将粉尘排出室外,减少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
2.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者应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阻挡粉尘颗粒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减少对身体的危害。
2.3 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工作场所的设备和表面,以减少粉尘的积累。
清洁工作应采取湿拖的方式,避免扬起更多的粉尘。
三、粉尘的处理和控制3.1 封闭和隔离对于粉尘产生源,应采取封闭和隔离的措施,防止粉尘扩散到工作环境中。
可以使用密封设备和隔离罩等工具,有效地控制粉尘的扩散。
3.2 湿化处理湿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粉尘控制方法,通过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使粉尘颗粒吸湿,减少其悬浮时间和扩散范围。
3.3 使用吸尘器在清理工作场所时,使用吸尘器可以有效地采集和控制粉尘。
选择适合的吸尘器,并定期清理和更换吸尘器的滤芯,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培训和教育4.1 培训工作者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者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学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4.2 提供安全指导雇主应提供相关的安全指导,包括工作场所的粉尘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等,以确保工作者了解并遵守安全规定。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引言粉尘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其存在对人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二、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问题: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可能会得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眼部刺激和伤害: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刺激和炎症,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3. 皮肤问题:某些粉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和过敏反应,引起皮炎、湿疹等疾病。
4. 爆炸和火灾风险:某些可燃性粉尘在空气中形成可燃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或者高温,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
三、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或者局部排风系统:在粉尘产生源头进行封闭,或者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粉尘抽出,减少粉尘扩散。
b. 合理布局:合理规划工作区域,将产生粉尘的设备和操作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减少粉尘扩散的可能性。
c. 喷淋系统:在粉尘易扬起的区域安装喷淋系统,通过湿化空气减少粉尘浓度。
2. 工艺改进:a. 使用封闭式设备:尽量采用封闭式设备进行生产,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b. 优化操作方法:合理调整操作方法,降低粉尘产生的程度和频率。
c. 使用湿法处理:对于需要研磨、切割等操作,尽量采用湿法处理,减少粉尘产生。
3. 个体防护措施:a. 戴防护口罩:根据粉尘浓度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确保过滤效果良好,正确佩戴。
b. 戴防护眼镜:在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环境中,佩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
c. 穿戴防护服:对于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作岗位,穿戴适当的防护服,避免粉尘对皮肤的刺激。
d. 定期洗手: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避免将粉尘带入生活环境。
4. 培训和宣传:a. 培训工人:对从事可能接触粉尘的工人进行相关培训,教授防护知识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b. 强化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工人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
四、结论粉尘的危害不容忽视,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危害描述粉尘是指由固体物质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弱小颗粒物,其直径普通在1微米到100微米之间。
粉尘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危害:吸入粉尘后,其颗粒物会进入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皮肤危害:某些粉尘颗粒具有刺激性,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瘙痒、湿疹等症状。
3. 眼睛危害:粉尘颗粒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4. 爆炸和火灾危害:某些可燃性粉尘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明火或者高温,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
二、预防措施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粉尘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空气净化设备:在粉尘较为严重的工作场所,应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如除尘器、排风扇等,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眼睛和皮肤。
3. 通风设施: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排除粉尘。
4. 工作操作控制:采取湿式作业、局部排尘等措施,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5.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应定期清洁,包括地面、设备等,以减少粉尘积聚。
6. 培训教育:对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7. 定期体检: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与粉尘相关的职业病。
8.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粉尘物质应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9. 管理监督:建立粉尘危害防控管理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
总结:粉尘危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通过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粉尘危害的风险,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高社会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关注,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粉尘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细小固体颗粒,它们可以来自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建筑施工、农业作业等。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1. 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某些有害粉尘如石棉、二氧化硅等还可能引发肺癌。
2. 皮肤疾病:某些粉尘颗粒具有刺激性,接触后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等疾病。
3. 眼部疾病: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结膜炎、结膜下出血等症状。
4. 肝脏和肾脏疾病:某些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长期接触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5. 神经系统疾病:一些有害粉尘如铅、汞等重金属粉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导致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a. 封闭或隔离:对于产生大量粉尘的设备或工艺,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措施,减少粉尘扩散。
b. 通风换气:通过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减少粉尘积聚。
c. 抽湿降尘:在粉尘易产生的场所安装抽湿装置,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减少粉尘悬浮。
d. 吸尘设备:使用吸尘设备对产生的粉尘进行及时清理。
2. 个体防护措施:a. 戴口罩:在粉尘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有效过滤粉尘颗粒。
b. 戴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粉尘的刺激和侵害。
c. 穿防护服: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场所进行作业时,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d. 保持清洁:工作后及时清洁身体和衣物,避免粉尘残留。
3. 健康监测:a. 定期体检:长期从事粉尘暴露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b. 健康教育: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掌握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4. 管理制度:a.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粉尘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确保粉尘防护工作的落实。
b. 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粉尘防护意识和技能。
c. 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粉尘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粉尘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一、粉尘的危害
1、粉尘空气污染
粉尘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粉尘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沉尘分子粒子很小,悬浮在空气中,影响了空气质量,严重时可导致空气污染,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2、粉尘危害健康
粉尘中的有毒物质,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进入人体,可造成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支气管炎、气喘病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健康。
3、粉尘影响日常生活
粉尘悬浮在空气中,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睡眠质量,粉尘还会沾染在衣服上,使衣服变的很脏,影响人们的形象。
二、粉尘防范措施
1、建立除尘系统
安装专业除尘设备,将粉尘污染有害物质进行净化处理,减少粉尘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2、改善工作环境
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室内空气质量,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不仅能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还能够消除粉尘。
3、采取措施防止粉尘
加强操作安全,减少粉尘的排放,注意工作环境安全,避免污染源排放,严格执行空气污染防治法规,建立除尘设备,将粉尘污染物质进行净化处理。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建造施工、农业种植等各个领域产生的细小颗粒物质。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粉尘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匡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粉尘的危害1. 呼吸系统疾病:粉尘中的弱小颗粒物质会进入人体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2. 肺部损伤:粉尘颗粒在肺部沉积,长期积累会导致肺部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严重时可能引起肺癌。
3. 皮肤疾病:某些粉尘物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炎症、湿疹等问题。
4. 眼部刺激:粉尘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部不适、红肿、流泪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5. 其他系统疾病:某些有毒粉尘物质还会对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造成伤害,引起相应的疾病。
二、粉尘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粉尘危害,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穿戴防护用具:在接触粉尘环境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口罩、防尘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具,以减少粉尘进入呼吸道和接触皮肤的机会。
2. 保持良好的通风: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以通过开窗、安装排风设备等方式将室内空气中的粉尘排出。
3. 使用防尘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防尘设备,如除尘器、风机等,将产生的粉尘及时清理和处理,减少粉尘的扩散。
4.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墙壁、设备等,以减少粉尘的积累。
5. 健康监测和体检:长期从事粉尘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采取相应措施。
6.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粉尘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7.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歇息:避免长期连续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歇息,减少粉尘对身体的伤害。
总结:粉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穿戴防护用具、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防尘设备、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健康监测和体检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防范方法。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一、粉尘的危害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二、粉尘爆炸的条件: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热能源(点火源).和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10毫焦耳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因此,一个足够强度的热能源也是形成粉尘爆炸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粉尘爆炸危害1.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2。
容易产生二次爆炸。
四、粉尘的预防1.通风除尘: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2.清洁制度:每天对生产车间进行清理,视尘量及时对收尘装置进行清理,使作业场所积累的粉尘量降至最低,禁止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清洁时必须停止抛光等产生粉尘的作业。
3.禁火措施: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严禁各类明火,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进行明火作业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停止抛光作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检修时应使用防爆工具,不应敲击各金属部件。
4.器材配备:根据不同的作业条件与环境配备消防器材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配备1立方米的消防沙,可燃爆粉尘燃烧时必须使用消防沙灭火,灭火时应防止粉尘扬起形成粉尘云。
严禁使用普通灭火器灭火。
5.电气电路: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的电器线路采用镀锌钢管套管保护,在车间外安装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设备、电源开关应采用防爆防静电措施,严禁乱拉私接临时电线。
升而降低、随尘粒的变小而减少。
粉尘易被水湿润的称亲水性粉尘, 相反则称憎水性粉尘。
对于憎水性粉尘不宜采用湿式除尘净化。
某 些粉尘吸水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硬垢,称为水硬性粉尘,硬垢会造成 堵塞而导致除尘系统失灵。
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 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 (尘肺 ); 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 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 中毒。
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 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 ; 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 致溶血性贫血 ; 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 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 ; 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 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 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 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 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
还可形成咽炎、 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
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 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粉尘的吸水性:粉尘的吸水性决定于粉尘的成分、 大小、荷电 状态、温度和气压等条件。
吸水性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随温度的上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 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
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粉尘对肺部的作用: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产生的尘肺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职业病。
由于粉尘的性质不同,对肺组织引起病理改变也有差异,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疾病可分为三大类。
1、尘肺。
2004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
病目录》中按其病因分为矽肺、电焊肺、铸工肺、等13 种尘肺病。
尘肺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因而在《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把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四项分级之一)和职业健康监护作为重要的考评内容之一。
2、肺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锑等粉尘吸入后
可沉积于肺部组织中,呈现一般的异物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小或无明显影响,经治疗或脱离粉尘后病变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3、有机性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有机性粉尘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尘肺等病变在机械制造企业极为少见,由于对有机粉尘致病的原因研究较少,致病机理的看法不一致,目前也未定为职业病。
机械制造企业常见的粉尘作业
生产准备的阶段中:锅炉、制煤气司炉、出灰、修炉作业,固体燃料粉碎、输送,木料加工、木型制作过程中打磨和可能产生木尘的作业;磨料制造作业(如砂轮、油石、砂布)的炼制、粉碎、精筛,
包装、砂布置砂作业; 焊材生产工艺的涂装作业; 电瓷(绝缘体)工艺的陶工作业等。
制坯成型阶段中:金属原材料气、电切割作业; 铸造过程中的型砂处理(包括输送、回收、碾砂、混砂、筛砂等)、造型、熔炼、浇铸、落砂、及铸件清砂浇口打磨、吹扫作业; 有色压铸作业,溶模作业,粉末冶金压制作业等。
零部件加工阶段中:铸件的高速精车、粗车及其它干式机械切削作业、金属构件及工具砂轮磨削、砂轮打磨、砂轮切割、焊缝打磨作业。
金属表面处理中:金属喷砂、模具喷砂、镀件喷砂、石英打磨、抛光、抛丸、除油除锈、喷砂粗糙作业。
焊接切割中心: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碳弧焊、气焊、碳弧气刨等作业以及汽车装配阶段的焊装作业等。
对粉尘发生源治理及个人防护
粉尘的防护对策应对工艺、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及方式、职业健康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采取综合治理。
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
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 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
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 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通风排尘: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人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
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
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
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个人防护: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
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 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
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
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 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
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
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囊较集中的部位)眼镜等:三是禁止在粉尘作业现场进食、抽烟、饮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