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淀粉比色法测定淀粉酶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8
淀粉酶(AMS)测定试剂盒说明书(碘-淀粉比色法)一、 原理: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及糊精,在底物浓度已知并且过量的情况下,家人碘液与未水解的淀粉结合生成蓝色复合物,根据蓝色的深浅可推算出水解的淀粉量,从而计算出AMS 的活力。
二、 试剂组成与配制:(100T )1、0.4mg/ml 底物缓冲液:60ml ×1瓶,4℃冰箱保存6个月。
2、0.1mol/L 碘贮备液:7ml ×1瓶,4℃避光保存6个月。
0.01mol/L 碘应用液的配制:将碘贮备液:蒸馏水=1:9稀释,现用现配4℃避光保存。
三、 操作表: 测定管(u 管) 空白管(0管)底物缓冲液(ml )37℃预温5分钟0.5 0.5 待测样本(ml ) 0.1混匀,37℃水浴,准确反应7.5分钟 碘应用液(ml ) 0.5 0.5蒸馏水(ml )3.0 3.1 混匀,660nm 波长,1cm 光径,蒸馏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注:不同样本批量测试前需要做预实验,确定最佳取样浓度,将 (空白OD-测定OD 控制在0.05~0.150之间) 四、 计算:1、 单位定义:100ml 血清(浆)中的AMS ,在37℃与底物作用30分钟,水解10mg 淀粉为1个单位。
2、公式:样本测试前稀释倍数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样本测试前稀释倍数分钟分钟空白管吸光度测定管吸光度空白管吸光度⨯⨯-=⨯⨯⨯⨯⨯-=801.01005.730105.04.0dl AMSu(此公式适用于测定血清中淀粉酶)血清淀粉酶的含量测定一、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移液枪(100~1000ul、10~100ul、1000~5000ul、2~20ul)、5mlEP管、0.5mlEP管、比色皿、100ml烧杯、漩涡仪、水浴箱,分光光度计、计时器。
2、实验药品:NaCl、蒸馏水、0.4mg/ml底物缓冲液、0.1mol/L碘贮备液。
二、实验步骤:1、0.01mol/L碘应用液的配制:将碘贮备液:蒸馏水=1:9稀释,现用现配4℃避光保存。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酶活性测定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了解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酶活性,通过测定酶催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来间接反映酶的活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电子天平、移液器、试管等。
2. 试剂:淀粉酶、淀粉溶液、碘液、NaOH溶液、HCl溶液等。
3. 材料:新鲜土豆、苹果、黄瓜等。
四、实验步骤1. 淀粉酶的提取- 称取新鲜土豆或苹果,切碎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研磨成匀浆。
- 将匀浆过滤,取滤液备用。
2. 淀粉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淀粉溶液煮沸,使其糊化,冷却后备用。
3. 酶活性测定- 取适量淀粉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酶液,混合均匀。
- 将混合液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一定温度。
- 定时取样,用碘液滴定,计算淀粉的剩余量。
- 根据淀粉的剩余量,计算酶活性。
4. 不同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将淀粉溶液和酶液在不同温度、pH值下进行混合,观察酶活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活性测定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酶活性单位。
2. 不同温度、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温度、pH值下,酶活性变化如下:- 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适宜温度后,酶活性逐渐降低。
- pH值:在适宜的pH值范围内,酶活性随着pH值的升高而增加,超过适宜pH值后,酶活性逐渐降低。
六、实验结论1.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比色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2. 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和pH值可以提高酶活性。
3.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淀粉酶的活性,并探讨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关于淘汰血、尿淀粉酶温氏测定法淘汰血、尿淀粉酶(AMS)温氏测定法的理由及替代方法淘汰的理由淀粉酶是一类能将淀粉分子水解的酶。
人类的淀粉酶属于。
淀粉酶,或称内切淀粉酶,有任意.切割α-1,4糖苷键的能力,作用于多糖后可产生葡聚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分子。
测定淀粉酶的方法很多,有粘度法,浊度法,糖化法,淀粉——碘量法,染料释放法等。
前二者由于影响因素较多,缺乏特异性和灵敏度,已被淘汰。
糖化法虽然可直接测量酶活性,但操作复杂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碘量法,酶速率法和染料释放法等。
温氏法是基于碘量法原理的一种半定量方法。
做为一种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方法,目前认为最好具备下述几个条件,即:应用性质稳定的限定性底物;有好的限定性反应产物;在30℃反应时有足够的灵敏度;没有内源性葡萄糖干扰等。
从这些条件来看,温氏法是不符舍要求的。
它以测定剩余底物反映酶活性,对淀粉的要求没有限定性规格,用生理盐水稀释而非缓冲液亦不符合酶学测定要求,肉眼观察颜色来判断结果,只能属于半定量方法,不能准确与精确的反映酶活性。
此法不敏感,淀粉酶升高的阳性率低於酶法和染料衫,易给临床造成误诊。
因此,在有许多更为灵敏且特异方法的情况下,温氏法已失去其实用价值。
可替代的方法目前应用的有碘淀粉比色法,酶法与染料释放法等。
后二聿试剂配制困难,但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
现将此三种方法介绍于下。
一、碘淀粉比色法(一)原理血清(或血浆)中α-粉酶催化淀粉分子中。
α-1,4葡萄糖苷链水解,产生葡萄糖,麦芽糖及含。
α-1,6糖苷键支链的糊精。
在已知底物浓度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的碘液与未被水解而剩余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
其蓝色灼深浅与未经酶促反应的对照管比较,即可推算出淀粉酶的活力单位。
(二)试剂1、4g/L缓冲淀粉溶液于约500ml蒸馏水中,溶解9g氯化钠,22.6g无水磷酸氢二钠(或56.94g Na2HPO4。
12H2O)和12.5g无水磷酸二氢钾。
淀粉的鉴定目的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它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以及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淀粉的鉴定是为了确认所研究的样品中是否存在淀粉,并确定其含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淀粉的鉴定方法和意义。
一、外观特征通过观察样品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含有淀粉。
淀粉呈现白色或微黄色的颗粒状或粉末状,质地较为均匀。
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圆球形、椭圆形、多角形等。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初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二、碘滴定法碘滴定法是常用的淀粉鉴定方法之一。
淀粉与碘反应会形成紫蓝色复合物,根据其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淀粉的含量。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加入几滴碘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如果溶液变为紫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淀粉;如果颜色变化不明显或没有变化,则说明样品中不含淀粉。
三、糖酶法糖酶法是一种利用酶的作用将淀粉分解为糖的方法。
通过测定淀粉分解产生的糖的含量,可以间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常用的糖酶法包括淀粉酶法和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法。
淀粉酶法是将样品与适量的淀粉酶反应,然后使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测定产生的糖的含量。
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法在淀粉酶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葡萄糖氧化酶,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样品中的糖含量。
四、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无损的淀粉鉴定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谱线,可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淀粉在红外光谱图上有明显的特征峰,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峰的出现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淀粉的鉴定目的是为了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并确定其含量。
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
在食品工业中,淀粉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粘稠度、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在医药领域,淀粉被用作药丸、片剂等药物的主要成分,起到增加药物稳定性和容易服用的作用。
此外,淀粉还被用于纺织、造纸、胶粘剂等工业领域。
淀粉的鉴定是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的重要方法。
作者:耿素敏白忠荣袁家驰【摘要】淀粉酶测定在许多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
但其测定方法很多,难以标准化,也给临床资料的交换带来困难。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应用的淀粉酶测定方法、试剂和仪器情况,认为染料释放法中的另一类以染料和可溶性限定底物结合的方法,其底物分子结构明确,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为动力学法,随着生化分析仪的普及,此方法已成为淀粉酶测定的主流。
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不少贫困地区,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动力学法。
干化学法、湿化学法、比色法并存的现象还需持续一段时间。
【关键词】淀粉酶;标准化;动力学法α-淀粉酶(αms,ec3.2.2.1)的升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淀粉酶(ams)活性显著增高。
其测定方法很多,尚难以标准化,由于测定原理和底物性质的不同,淀粉酶的测定方法已超过200种以上 [1] 。
各实验室间α-淀粉酶测定值离散度较大,对室间和室内质评的开展极为不利,也给临床资料的交换和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现分析如下。
1 α-淀粉酶测定的价值-淀粉酶来源于多种器官:胰淀粉酶由胰腺产生并释放到肠道中,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合成并分泌到唾液中。
血液中的淀粉酶由肾脏清除并经尿液排泄。
因此,尿液淀粉酶活性上升反映了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升高。
-淀粉酶是将淀粉降解为麦芽糖的水解酶类。
急性胰腺炎发作患者在腹痛开始后的几小时内,血液淀粉酶活力升高,约12 h后达到峰值;并至少在5 d后活力回复至参考范围内。
由于多种非胰腺疾病如腮腺炎、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引起检测血清、尿液中 -淀粉酶的升高。
其升高程度低于急性胰腺炎发作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929年elman等发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价值,使诊断有了可靠的客观指标,淀粉酶的测定使成为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尿淀粉酶测定因标本易采集,而被作为急性胰腺炎首选的检查项目 [2] 。
测定淀粉酶活性的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一、简述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为糖类物质的生物催化剂,其在食品工业、生物塑料生产以及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淀粉酶的活性,本研究将比较分析两种常用的测定淀粉酶活性的方法:碘量法和比浊法。
该方法系通过加入碘与淀粉样液来测量淀粉的水解程度,但是它无法避免一些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比浊法是基于酶反应产生胶体体系的形成,据此原理可测定淀粉酶活力。
本实验旨在比较这两种方法在测定淀粉酶活性时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以期找到一种更为理想和高效的测定手段。
1. 淀粉酶的简介及重要性淀粉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分解为糖类物质的生物催化剂,它在食品工业、发酵工业以及生物塑料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淀粉酶的活性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催化效率越好。
研究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对于这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淀粉酶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在制作面条、饼干等食品时,需要确保食品中的淀粉得到充分分解,从而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淀粉酶能够有效分解淀粉,使其转化为糖类物质,为食品提供甜味和黏性,因此它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酶制剂。
淀粉酶在发酵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
发酵工程中常用的糖化酶就是一种淀粉酶,它能够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碳源。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淀粉酶,可以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定向发酵,生产出各种有用的产品,如抗生素、酶制剂等。
淀粉酶在生物塑料工业中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一种环保型的生物塑料,其降解过程需要淀粉酶的参与。
通过利用淀粉酶降解塑料中的淀粉成分,可以降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淀粉酶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淀粉酶活性的方法,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淀粉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和目的在淀粉酶活性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测定酶活力。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两种常见的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碘量法和比色法,并阐述它们的目的。
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碘-淀粉比色法)欧奇灿学号:201680075 临床医学“5+3”2班3组摘要:唾液淀粉酶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可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糖原等α-1,4-葡聚糖等,属于α-淀粉酶的一种。
酶学与医学联系紧密,测定酶的最适pH,有利于我们把酶学知识运用于临床诊断与应用治疗。
本实验尝试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最适pH,加深对酶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缓冲液;唾液淀粉酶;分光光度计前言:人体内各种代谢反应,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量的改变以及酶活性的改变都会引起人体化学反应的异常或紊乱,因此酶在人体内是否能发挥正常活性关系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而pH是影响酶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探究实验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不仅可以检测我们的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可以加深我们对酶学知识的理解。
正文:【实验原理】酶是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其化学结构上具有许多极性基团,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这些基团的解离状态不同,所带电荷也不同。
只有当酶处于一定的解离状态,才能和作用物结合。
因此,溶液的pH对酶活性影响很大。
若其他条件不变,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催化活性。
在某pH时,酶催化活性最大,此pH称为酶作用的最适pH。
当溶液的pH偏离最适pH时,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淀粉经唾液中淀粉酶的水解,生成糊精和麦芽糖。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反应后加入碘液与未被水解的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空白管颜色的差值和唾液淀粉酶的活力成正比。
在底物过量的条件下,相同时间内,在温度、酶浓度相同、pH不同的条件下,越接近最适 pH的反应体系中酶活性越高,消耗淀粉的量越大,剩余淀粉与过量碘液生成的颜色越浅,吸光度越小。
本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各管的吸光度后,取处于降低与升高趋势之间的较小吸光度范围对应的 pH 值即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仪器与试剂】仪器材料:试管架,试管,烧杯,一次性纸杯,移液枪,刻度吸管,洗耳球,胶头滴管,pH试纸,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试剂药品:2.5g/L淀粉溶液,碘液,0.2mol/L NaH2PO4、0.2mol/LNa2HPO4,唾液,纯净水【实验步骤】1、唾液的获取纯净水先漱口1~2次,然后含一大口水约2分钟,其间做咀嚼运动,然后将水和唾液一同收集至烧杯中。
一、血糖检测:--糖尿病1、葡萄糖氧化酶法: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苯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Trinder反应);505nm2、己糖激酶法:NADPH 340nm二、血清总蛋白检测:1、微量凯氏定氮比色法:纳氏试剂(碘化钾汞复盐),棕黄色440nm2、双缩脲法:540nm3、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等电点不同,从正极开始:白蛋白,α1,α2,β,γ三、血清白蛋白检测1、电泳法2、免疫化学法3、染料结合法(溴甲酚绿BCG),最常用,无需分离白蛋白和球蛋白;蓝绿色630nm。
四、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肝功能损害1、赖氏比色法:丙氨酸,α-酮戊二酸;2,4-二硝基苯肼(腙)红棕色505nm五、血清(尿)淀粉酶检测--急性胰腺炎1、碘-淀粉比色法:AMY:淀粉酶蓝色660nm六、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1、LD, 2,4-二硝基苯肼(腙)红棕色440nm七、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骨骼肌、心肌、脑组织,心肌梗死、多发性肌炎、休克1、比色法:无机磷酸法、酶偶联丙酮酸测定法、肌酸显色法(常用):A TP,肌酸与双乙酰和α-萘酚生成红色化合物;540nm2、速率法3、荧光分析法八、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肝胆系统、骨骼系统1、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ALP在碱性条件下使磷酸苯二钠水解,生成磷酸和游离酚,后者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并经铁氰化钾氧化成红色醌类化合物,510nm。
2、速率法:ALP在碱性条件下,使磷酸对硝基苯酚(4-NPP)释放出磷酸基团,生成磷酸基团和游离的对硝基苯酚(4-NP),形成黄色的醌,405nm九、血清γ-谷氨酰基移换酶(GGT)测定—肝胆系统1、底物:L-γ-谷氨酰-3-羧基-对硝基苯胺;受体:双甘肽,在GGT的催化下,谷氨酰基转移到双甘肽分子上,同时释放出黄色的3-羧基-对硝基苯胺,405nm十、血清三脂酰甘油测定—动脉硬化1、分溶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皂化反应、甘油、过碘酸。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淀粉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它能够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糖类。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对于了解酶的功能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探究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 淀粉溶液- 淀粉酶溶液- 盐酸溶液- 碘液- 试管- 恒温水浴方法:1. 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淀粉溶液,如0.1%、0.2%、0.3%等。
2. 将试管标记为不同的浓度,并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淀粉溶液。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淀粉酶溶液,并迅速混合。
4. 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保持恒定的温度。
5.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体积的反应液,加入碘液停止反应。
6. 通过比色法测定淀粉的浓度,进而计算淀粉酶的活力。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淀粉酶活力随着淀粉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淀粉酶需要与淀粉分子结合才能发挥催化作用,高浓度的淀粉溶液提供了更多的底物供给,从而增加了酶的活性。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淀粉酶活力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一定时间后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在反应初期较高,但随着反应进行,底物浓度逐渐减少,酶的活性也会逐渐降低。
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淀粉酶活力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较低温度下,酶的活性较低,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最高。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酶会发生变性,活性会显著下降。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淀粉酶的活力,并探究了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活力受到淀粉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深入了解酶的催化作用和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并为工业生产中的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我们仅仅测定了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他酶的活力测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次,实验结果受到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
淀粉酶测定方法难以标准化原因探讨作者:耿素敏白忠荣袁家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5期【摘要】淀粉酶测定在许多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中。
但其测定方法很多,难以标准化,也给临床资料的交换带来困难。
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应用的淀粉酶测定方法、试剂和仪器情况,认为染料释放法中的另一类以染料和可溶性限定底物结合的方法,其底物分子结构明确,稳定性显著提高,其为动力学法,随着生化分析仪的普及,此方法已成为淀粉酶测定的主流。
但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不少贫困地区,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普及动力学法。
干化学法、湿化学法、比色法并存的现象还需持续一段时间。
【关键词】淀粉酶;标准化;动力学法α-淀粉酶(ΑMS,EC3.2.2.1)的升高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淀粉酶(AMS)活性显著增高。
其测定方法很多,尚难以标准化,由于测定原理和底物性质的不同,淀粉酶的测定方法已超过200种以上[1]。
各实验室间α-淀粉酶测定值离散度较大,对室间和室内质评的开展极为不利,也给临床资料的交换和临床诊断带来困难,现分析如下。
1 α-淀粉酶测定的价值-淀粉酶来源于多种器官:胰淀粉酶由胰腺产生并释放到肠道中,唾液淀粉酶由唾液腺合成并分泌到唾液中。
血液中的淀粉酶由肾脏清除并经尿液排泄。
因此,尿液淀粉酶活性上升反映了血清淀粉酶活性的升高。
-淀粉酶是将淀粉降解为麦芽糖的水解酶类。
急性胰腺炎发作患者在腹痛开始后的几小时内,血液淀粉酶活力升高,约12 h后达到峰值;并至少在5 d后活力回复至参考范围内。
由于多种非胰腺疾病如腮腺炎、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引起检测血清、尿液中 -淀粉酶的升高。
其升高程度低于急性胰腺炎发作时。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急腹症,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929年Elman等发现血清淀粉酶升高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价值,使诊断有了可靠的客观指标,淀粉酶的测定使成为急性胰腺炎最常用的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尿淀粉酶测定因标本易采集,而被作为急性胰腺炎首选的检查项目[2]。
血、尿淀粉酶三种测定方法的参考值调查和临床应用比较蔡逸婷;吴文俊;夏青【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01(016)002【摘要】目的了解三种血、尿淀粉酶(AMS)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在调查并确定其参考值上限的基础上,同时用这三种方法测定临床已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尿AMS含量。
方法1.碘-淀粉比色法;2.对硝基苯酚麦芽七糖苷(PNPG7)法;3. 2-氯-4-硝基苯酚麦芽三糖苷(CNPG3)法。
结果三种AMS 测定方法的参考值上限:参考人群血清中测得的AMS值(±2s)分别为263 U(碘-淀粉比色法),45 U/L PNPG7法),66 U/L (CNPG3法),尿液中测得的AMS值单侧95%上限分别为:692 U,260 U/L,323 U/L。
用三种AMS测定方法同时对15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尿AMS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中6例用三种方法测得的血、尿AMS均高于各自参考值的上限;5例血清AMS均高于各自参考值的上限,而尿A MS则均在参考值范围以内;另有4例血清AMS均正常而尿AMS则均超过各自参考值的上限。
结论三种AMS测定方法在诊断性能上基本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各个实验室可根据本实验室的条件加以选用。
【总页数】2页(P106-107)【作者】蔡逸婷;吴文俊;夏青【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6+.2【相关文献】1.成人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正常参考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J], 马科;左路广;冯博;张娅娟;李洁2.联合检测血、尿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J], 黄修海;肖创清;毕超;张一帆;刘祥3.三种血、尿淀粉酶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其临床应用 [J], 许连顺4.纤维蛋白原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及临床应用评价 [J], 刘锦丽;王彩5.全血铁微量快速测定法及参考值和临床应用I.全血铁微量快速测定法及临床意义[J], 姚德佳;李颖;姚秀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