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
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
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
循化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工作责任书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为确保全面完成《青海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青政办〔2011〕117号〕各项工作任务,根据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和地委行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安排》以及我县与海东地区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订本责任书。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
促进失业人员参保。
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6%以上。
2、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
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按不同年龄段提高到每人每年280—320元,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10—260元。
3、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
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
4、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到达70%左右。
确保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到达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
5、积极开展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
贯彻落实新农合对农村艾滋病病人时机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
6、资助困难人群参保,将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内部参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6月15日)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文件出台的过程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伴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30年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胡锦涛总书记对30年来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作了深入的总结。
可以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帷幕。
也是卫生事业开始新的探索,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情况。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当时的卫生部党组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医疗卫生事业也要探索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转换机制,通过改革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段时间的卫生改革分四个阶段。
改革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针对的问题,改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都不尽一致。
我们卫生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思路和措施,也不尽一致。
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段改革的历史。
第一,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卫生改第二,卫生费用增长过快。
从上个世纪80年到2005年的2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29倍,GDP增长20几倍,实现了几个翻番。
同样在25年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52倍,远远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
卫生总费用中居民个人支付费用增长了133倍,远远超过了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了卫生总费用的增长速度。
在这25年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倍和17倍。
第三,保障制度不健全。
2004年,我国真正享有比较正规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只占总人口的1/10左右,从全国的情况看,存在很大差异,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一亿两千万人。
新农合刚刚开始建立并试点。
保障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四,政府投入不足。
多年来,我国卫生事业投入的整体水平是偏低的。
一段时间内,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职能和责任在逐渐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医疗基本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2、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3、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3、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3、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新医改方案五项重点
1、实现全民医保
3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XX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
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3、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从XX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
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今年不低于15元,XX年不低于20元。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今年开始试点,XX年逐步推开。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辽宁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精神,扎实有效地开展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行动,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要求,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辽宁,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突出公益性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努力实现全省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基本省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我省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辽宁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医疗基本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2、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3、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2、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3、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4、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3、发挥村卫生室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网底功能。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完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
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3、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