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8.49 KB
- 文档页数:9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2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程内容包括《春晓》和《花儿》两首古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朴素与深刻,适合小学生阅读。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材特点: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富有音韵美,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标题:《12 古诗二首》
•板书内容: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儿红冬咪白,梅艳紫秀;飘飘舞舞,轻摇一袖。
三、教学流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入季节与自然的话题。
2. 学习古诗《春晓》
•逐句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和内涵。
•请学生齐读齐背诗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学习古诗《花儿》
•比较《春晓》和《花儿》的异同,体会不同的意境和表现方式。
•请学生模仿古诗的语言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小诗。
4.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朗诵比赛:学生自愿参与朗诵古诗,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诗歌教学,学生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下一步可以结合唐诗宋词等更多古典诗歌,开展更丰富多彩的诗歌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的提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
会写“首、采”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池上》。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夏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有哪些好玩的事?预设:夏天有美丽的荷花,夏天可以去水上乐园……过渡:古人是怎么写夏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去看看夏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夏天的美景和好玩的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白居易以及他创作《池上》的背景吧。
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魔”“诗王”,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池上》创作于公元83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
3.情境诵读播放《池上》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4.纠正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
(1)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5.全班齐读《池上》。
6.集中识字。
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一首踪迹浮萍(1)首,独体字,金文的“首”,上面是头发,下面是脸,脸上还有眼睛。
头是人体最上面的部位,“首领”指一个集体中地位最高的人。
【篇一】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原文chíshàng池上xiǎowáchēngxiǎotǐng,tōucǎibáiliánhuí。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bùjiěcángzōngjī,fúpíngyīdàokāi。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楊wàn萬lǐ裏quán泉yǎn眼wú無shēng聲xī惜xì細liú流,shù樹yīn陰zhào照shuǐ水ài愛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頭。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裏。
晴柔: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
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篇二】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第12課《古詩兩首》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正確認讀本課“首、蹤、跡、浮、萍、泉、流、愛、柔、荷、露、角”等12個生字,會寫田字格裏的“首、采、無、樹、愛、尖、角”7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情感目標:理解詩句的內容,想像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
2.背诵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难点1.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表达。
2.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保持流畅和得体。
四、教学安排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静夜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第二堂课1.复习《静夜思》: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登鹳雀楼》:同样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讲解内容和意境。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1.学生整理课桌椅,安静就座。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二、课堂教学1.引入:播放古诗《静夜思》的音频,呈现相关图片,引入古诗内容。
2.学习《静夜思》: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4.复习《静夜思》:对上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三、课堂总结1.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朗读2首古诗。
七、课后作业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理解《12 古诗二首》中的古诗内容。
2.能够简单解释古诗中的常见词语和成语。
3.能够感受和领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哲理。
4.能够初步模仿古诗的形式,尝试创作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1.理解《12 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
2.快速学会朗读古诗。
3.了解古诗中常见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三、教学内容1.课文《送元二使安西》2.课文《登鹳雀楼》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教学PPT或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热身(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师生一起品味古诗的美感。
2.导入新课《送元二使安西》(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内容。
3.课文学习(20分钟)•教师逐句解读《送元二使安西》的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生僻•字词的意义。
4.情感领会(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
5.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课后背诵《送元二使安西》部分内容,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第二课时1.课前复习(10分钟)•学生朗读已学课文《送元二使安西》,温习内容。
2.导入新课《登鹳雀楼》(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文学习(25分钟)•逐句讲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4.创作探究(15分钟)•学生尝试写一首类似《登鹳雀楼》的简单诗歌,体味古诗韵味。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6.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背诵《登鹳雀楼》部分内容,并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和尝试创作诗歌等方面都有了进步。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外阅读和诗歌创作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以上就是本次《12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导学生爱上古诗,感受诗歌之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两首》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掌握《12古诗两首》的词意和背诵。
3.学习欣赏古诗,培养语感。
二、教学重点1.《12古诗两首》的词意和背诵。
2.古诗的韵律与意境。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
2.如何准确背诵《12古诗两首》。
四、教学准备1.《12古诗两首》课文。
2.课堂板书。
3.音频设备。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播放《郑板桥》古诗音频,让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
2.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学习1.分段学习《郑板桥》古诗,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意境。
2.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读诗。
巩固1.板书古诗内容,并进行复述训练。
2.点名背诵《郑板桥》古诗。
作业背诵《郑板桥》古诗。
第二课时复习1.让学生互相背诵《郑板桥》古诗。
2.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学习1.播放《寻亲》古诗音频,让学生欣赏古诗的韵律。
2.讲解《寻亲》古诗的内容和作者,解释生词和意境。
巩固1.学生分组朗读《寻亲》古诗,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2.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12古诗两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热爱古诗,多多欣赏和背诵。
七、作业背诵《寻亲》古诗,并准备参加课堂朗诵比赛。
以上就是本课程的备课教案,希朓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课文中的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首”、“无”、“爱”、“角”、“采”、“树”、“尖”7个汉字,背诵课文,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感悟小孩顽皮、天真的形象以及小池的夏日美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荷花。
)师:同学们真聪明,就是荷花。
师:你们知道荷花还有什么颜色吗?师:白色、粉色、紫色。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想说些什么呢?师:今天就让我们去看看唐宋两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说了些什么?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师:让我们走进这两首古诗。
师: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把古诗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shǒu wú ài jiǎo cǎi shù jiān首无爱角采树尖(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采”的偏旁是“爫”;“树”的偏旁是“木”;“尖”的偏旁是“小”。
(3)指导生字的笔顺。
“无”:横、横、撇、竖弯钩。
“角”:撇、横折、撇、横竖钩、横、横、竖。
2.学习组词。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牛角爱人树荫采药尖尖一角爱心大树采花刀尖三、精读领悟1.师:学完了生字宝宝,让我们走进《池上》这首古诗吧!(播放视频)。
师:“池上”是哪里呢?池塘上。
(1)师:仔细观察图片,图中有什么?小娃、小船、白莲、浮萍、水草。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认识本课生字,会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教学过程】教学1: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照片,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两首古诗。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
5.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2.古诗两首》的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
–能够背诵并朗读《静夜思》和《春晓》。
–能够理解诗歌中所体现的意境和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12.古诗两首》中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
–能够准确背诵和朗读诗歌。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12.古诗两首》的课件及相关配图。
2.古诗材料:准备《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的诵读材料。
3.角色扮演道具:可以准备道具或服装,以便于教师或学生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静夜思》教学1.引入:播放《静夜思》诗歌演唱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诵读练习:逐句带读《静夜思》,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3.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意境的感悟。
4.背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静夜思》的背诵训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朗诵作品。
第二节:《春晓》教学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春晓》的意境。
2.诵读练习:逐句带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春天气息。
3.情感表达:讨论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晓》的理解。
4.背诵训练:指导学生背诵《春晓》,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
第三节:综合训练1.对比分析:让学生比较《静夜思》和《春晓》的异同,理解不同季节所表达的情感。
2.创作训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创作一首关于四季的小诗,并分享给同学。
3.游戏互动:设计有趣的古诗知识竞赛或游戏,巩固学生对《12.古诗两首》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延伸1.古诗欣赏:邀请家长或老师讲解其他古诗,并组织学生一起欣赏和理解。
2.古典文化传承:开设古诗经典诵读班或古诗比赛,激励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源,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来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zōnɡ z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z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背景故事和意境。
2.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常见词语和句子。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二、教学内容1.古诗《悯农》2.古诗《登鹳雀楼》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悯农》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方法1.听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解读诗意。
2.教师讲述古诗背景故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
3.组织学生朗诵古诗,培养语感。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古诗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悯农》(15分钟)–听老师朗读《悯农》。
–操读《悯农》,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3.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听老师朗读《登鹳雀楼》。
–操读《登鹳雀楼》,学习生字和生词。
–教师讲解诗意,学生跟读。
4.诗歌朗诵(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诵《悯农》和《登鹳雀楼》。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做简单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古诗。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分:–参与度评分。
–朗诵评分。
2.作业:–要求学生写《悯农》和《登鹳雀楼》的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朴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12、古诗两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个生字。
、认识“首、踪”等121个字。
、会写“首,采”等72(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三)情感目标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的古代有很多古诗,很美丽的,我想大家一定背诵过今天呀,我们将学习一篇古诗,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古诗两首》,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本课是两首古诗,《池上》的大意是:一个小娃偷采白莲,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这首诗写的是“偷采白莲回”的情趣。
《小池》的大意是: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11/ 1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ǒu zōnɡ jì fú pínɡ quán liúài róu hé lù jiǎo cǎi wú shù jiān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采无树尖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
例如学习生字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水字旁,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多音字多音字jiě解放解jiè押解xiè解数zànɡ西藏藏cánɡ藏起来反义词无——有阴——晴大——小早——晚(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11/ 2四、朗读生字(一)带拼音朗读生字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
(一课一领读)(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五、我会读(课后朗读)1、学生一起朗读。
2、开会车朗读。
六、考一考你汉字魔术变一笔天——(无)写偏旁采——()踪——()露——()浮——()加偏旁对——()用——()何——()亦——()反义词阴——(晴)无——(有)晚——(早)七、升华学习游戏:摘果子游戏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
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八、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11/ 34、初读了课文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行几句话。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第一项:分析《池上》1、分析题目池上:池子上面2、了解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学生一起读第一行:小娃撑小艇。
撑:撑着,小艇:小船一个小娃撑着一艘小船。
4、男生读第二行:偷采白莲回。
回:回来,偷偷地采别人家的白莲回来。
5、女生读:不解藏踪迹。
解:懂得。
藏:隐藏。
踪迹:行踪。
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
6、学生一起读:浮萍一道开。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道:水道,开:荡开船行水面,浮萍荡开一条水道。
7、《池上》写了夏天哪些景物?11/ 4白莲、浮萍8、老师总结: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偷采白莲回”的情趣。
写写娃娃偷采别人家白莲,不懂得藏匿行踪,写了小娃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第二项:分析《小池》1、分析题目小池:一个小水池2、了解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挺秀,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诗人。
3、学生一起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惜:珍惜。
从泉眼中无声地流出一道细流,似乎非常珍惜细细的流。
4、男生读:树阴照水爱轻柔。
晴柔:晴天的柔和:树阴倒映在水面,喜爱这晴天的柔和风光。
5、女生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刚露出水面。
6、学生一起读:早有蜻蜓立上头。
里:站立早就有蜻蜓飞来站立在上头了。
7、《小池》写了夏天哪些景物?泉眼,树荫,小荷,蜻蜓8、老师总结: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作者写了夏天小池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板书小娃乘小艇池上偷采而归偷采白莲归天真无邪,淳朴可爱不解藏踪迹暴露踪迹浮萍一道开11/ 5泉眼——惜池旁树荫——爱小池生动有趣,生机勃勃池内小荷——露蜻蜓——立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五、灵活朗读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一考你按课文内容填空1、()娃撑()艇,偷()()莲()。
()解藏踪迹,浮萍()()()。
2、()()()()惜()流,()荫()()爱()柔。
()()()露()()(),()()蜻蜓()()()。
七、课文升华1、池上眼中的夏天是“偷采白莲归”的情趣。
杨万里眼中的夏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2、说一说:你看到的夏天的美景是什么样的?例如:管老师眼中的夏天是:溪水音乐会夏天,雨过天晴,我踏着弯弯曲曲,充满梦幻般的小路走进山谷,昔日几乎干涸的山谷里又有了清澈的溪水窃窃地流。
沿着溪边小路顺势而上,山溪上上下下,左右徘徊,高高低低,组成一场心旷神怡的音乐会。
3、写一写:以“我眼中的夏天”为题,11/ 6写一写你看见的夏天的景色,看谁写的好。
八、小结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一)指导书写汉字首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首”共9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11/ 7(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采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采”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无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无”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11/ 8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树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树”共9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爱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爱”共10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11/ 9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
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六)指导书写汉字尖1、笔顺(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
“尖”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1)描红(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