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统计年鉴2017:各市(州)国有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6年)
- 格式:xls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4318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8-05-15 15:30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与2016年的67569元相比,增加了6749元,同比名义增长10.0%,增速比2016年加快1.1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8.2%。
分四大区域看,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84809元、68323元、61193元和59514元,同比名义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10.7%、东部10.1%、西部9.4%和东北地区8.5%。
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为1.4,与上年持平。
表1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地区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金融业122851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504元,住宿和餐饮业45751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0552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9%、62%和68%。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65,与上年相比差距扩大了0.01。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率分别为14.8%、13.3%和12.0%。
增速最低的三个行业依次为金融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增长率分别为4.6%、5.5%和5.8%。
全部19个行业门类中,有5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分行业年平均工资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外商投资企业90064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1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其他内资单位54417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3%。
2017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平均工资主要数据。
其中,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
你的工资涨了多少?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平均工资将影响你的10大钱袋子!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2%。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5761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0%。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0415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102元,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52289元。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4272元,住宿和餐饮业36886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8417元。
企业工资增幅提高是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首席统计师孟灿文表示,2017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10.0%,企业、事业、机关和其他单位分别拉动城镇非私营单位工资增长5.5、2.7、1.6和0.2个百分点。
其中,企业贡献率达55.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企业工资增幅提高是拉动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保证工资较快增长,新动能加快成长带动相关行业工资增长。
企业工资增幅提高是拉动平均工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因此,不要再说拖后腿了!是你的辛勤工作拉动了平均工资增长!平均工资从10个方面影响你我平均工资指的是应发工资。
平均工资是个关键数据,它是有关部门制定社会保险征缴基数、计算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等的重要依据,将在10个方面影响职工权益。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17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后,各省份2017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陆续出炉。
那么,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是多少钱呢?下面小编整理的2017全国平均工资收入排名,一起来看看吧。
2017全国平均工资标准_2017全国平均工资收入排名_2017中国各省平均工资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8日,全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等23省份陆续公布了2016年地区平均工资情况。
北京在已公布省份中平均工资最高,其中非私营单位年均工资达到了历史最高,为119928元,比2015年的111390元增加了8538元,增长7.7%。
但在这23个省份中,包括北京在内,全国仅有4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赶超了全国水平。
河南垫底,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49505元,不足北京的一半。
同时,也仅有5个省份的城镇私营单位人员平均工资超过了全国水平,吉林垫底,平均工资仅为30184元,不仅不到北京的一半,与全国平均数42833元还相差了12649元。
多数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达到5000元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16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569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2833元。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仅有北京、浙江、广东和江苏等4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看,23省份中也仅有北京、浙江、广东、重庆和江苏这5个省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上述统计显示,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城镇私营单位,多数省份的平均工资未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6万元的省份有北京、浙江、广东、江苏、青海、贵州、宁夏、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内蒙古、云南等13个,占比59%,超过了一半。
法眼39政策吹风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0号)国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激发人力资源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
国家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公平竞争、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服务的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机制,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流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七部门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18〕1008号)发展壮大新动能,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催生吸纳就业新市场主体。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
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定和促进外向型就业。
健全联动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
加强统筹施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失业风险应对。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四川省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川人社发〔2018〕31号) 企业工资指导线:(一)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为7%。
(二)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上线(预警线)为11%。
(三)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为3%。
企业应当建立与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兼顾效率与公平,合理确定本企业的工资增长水平和不同岗位人员的工资调整幅度,既促进企业发展,又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经济效益较好、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工资增长幅度应当高一些;工资水平较高的,工资增长幅度可以低一些。
因生产经营持续亏损,增加职工工资确有困难的企业,通过集体协商,职工工资增长可以低于下线。
四川省统计局关于发布2017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公告2017年四川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8671元,比上年增加4246元,增长7.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
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范围内,所有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的统计数值。
社平工资标准的确定对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6年,我国的社平工资标准经历了一定的变化,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首先,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社平工资标准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这种地区差异主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东部地区的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于劳动力需求较大,因此工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也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其次,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这也导致了工资水平的不同程度上涨。
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也对社平工资标准产生了影响。
2016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政策,其中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提高社平工资标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者,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这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提高社平工资标准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2016年度社平工资标准的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面临着用工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者仍然存在着工资低于生活成本的情况,这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2017全国各省份的平均工资排名工资是大家最关心的事,从各地的平均工资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2017年的全国各平均工资排名,欢迎大家前来查看参考。
各省份平均工资排名国家统计局5月13日公布2017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
随后,各省份2017年平均工资陆续出炉。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已有河北、安徽、湖南、湖北、海南、青海、四川等地公布了2017年平均工资。
记者注意到,同全国一样,上述已公布平均工资的地区中,其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都明显高于私营单位。
以河北为例,2017年河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921元,远高于私营单位的34084元。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此前对中新网记者表示,非私营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居多,效率相对比较高,效益也比较好,其平均工资一直高于私营企业;加之去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加工资,工资比前年涨得稍快一些,其与私营企业平均工资的差距也稍拉大了一点;而私营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于非私营企业,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又大都没有完全建立健全,劳动者议价能力也不强,导致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前者。
2017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均超过了5万元,其中,河北为50921元,安徽为55139元,湖北为54367元,湖南为52357元,海南为57600元,四川为58915元,青海则突破6万元,达到61090元。
一些省份还公布了分地区的平均工资数据。
河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河北省有5个设区市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是廊坊市63455元、秦皇岛市54946元、唐山市54407元、石家庄市(含辛集市)53466元、沧州市52654元。
安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平均工资居前三位的是合肥、马鞍山、宣城,分别为63626元、58427元、56867元。
【2017各省平均工资排名】2017各省平均工资的情况介绍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公布了,2017各行业年平均工资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各省平均工资,希望你们喜欢。
2017各省的平均工资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消息,公布了2016年不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水平。
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背景下,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继续稳步增长。
全部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7394元国家统计局对16个行业门类的约96万家企业法人单位调查显示,2016年,全部一套表平台被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94元,比2015年增长7.0%。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23926元,增长7.3%,是平均水平的2.16倍专业技术人员76325元,增长7.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4258元,增长6.4%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8005元,增长5.9%。
商业、服务业人员46742元,增长5.6%,是平均水平的81%△资料图/视觉中国IT业工资首超金融业居首位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平均工资为122478元,比上年增长9.3%,平均工资水平首次超过金融业排名各行业门类首位。
金融业工资水平退居次席,主要受银行业高管限薪以及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2016年平均工资为117418元,比上年仅增长2.3%,增幅排各行业门类第二低位。
东部地区工资最高外企岗位间差距最大分区域看,各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区域均为东部(62875元),最低的区域均为中部(47538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分行业、企业类型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四类岗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均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四类岗位工资最高的企业类型均为外企。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此类岗位工资最高的企业类型是国企。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成都市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成劳社发〔2009〕127号各区(市)县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对企业工资分配实行宏观调控指导的要求,为促进企业建立工资分配的自我调节机制,在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确定合理的工资水平,实现“控高、扩中、保低”的调控目标,我们以成都市2008年国民经济完成情况与市政府2009年经济发展目标为依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专家论证,在广泛征求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市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经市政府授权,成都市劳动保障局发布《成都市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请你们根据今年企业工资调控指导目标,按照分类调控的原则,指导各类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状况,合理安排在岗职工工资增长。
请将实施情况及时函告我局劳动工资处。
附件:《成都市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二OO九年六月二十九日附件成都市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一、200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及劳动工资主要情况2008年,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都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二、三产业增加值36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二、三产业社会劳动生产率68354元/人,增长12.4%;全市财政收入1132.3亿元,增长13.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43元,增长1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4.3。
2008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382.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2017年成都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员平均⼯资2017年成都市城镇全部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65098元,⽐上年增加3768元,增长6.1%。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77505元,⽐上年增加4623元,增长6.3%;其中:城镇⾮私营单位在岗职⼯平均⼯资为79292元,⽐上年增加2299元,增长2.9%。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89208元,增长6.3%;城镇集体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67418元,增长11.6%;内资外资和港澳台投资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71701元,增长6.7%;城镇私营单位就业⼈员平均⼯资为41476元,增长5.3%。
分⾏业门类看,农、林、牧、渔业35265元,采矿业46165元,制造业55686元,电⼒、燃⽓、⽔的⽣产和供应业85226元,建筑业54119元,批发和零售业47756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587元,住宿和餐饮业39660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4564元,⾦融业100439元,房地产业61278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5927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98394元,⽔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6274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35409元,教育业83609元,卫⽣和社会⼯作98634元,⽂化体育和娱乐业64966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2623元。
附注:1.上述数据已经四川省统计局审核、认定。
2.指标解释(1)单位就业⼈员:指在各类法⼈单位⼯作,并由单位⽀付劳动报酬的⼈员,包括在岗职⼯和其他就业⼈员。
在岗职⼯是指在本单位⼯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单位⽀付各项⼯资和社会保险、住房公积⾦的⼈员,以及上述⼈员中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作,仍由单位⽀付⼯资的⼈员。
为准确反映⾏业⽤⼯情况,从2011年起,将在岗职⼯中的劳务派遣⼈员进⾏了单独统计。
其他从业⼈员是指除在岗职⼯以外,实际参加本单位⽣产或⼯作并从本单位取得劳动报酬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