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心理研究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25.86 KB
- 文档页数:8
青春期心理辅导解读青少年的自我厌恶情绪青春期心理辅导:解读青少年的自我厌恶情绪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许多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自我厌恶情绪。
自我厌恶指的是对自己的否定、自卑和对自己身体、能力以及性格的不满。
了解并有效应对青少年的自我厌恶情绪对于心理辅导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我厌恶的原因、影响以及一些帮助青少年克服自我厌恶情绪的方法。
一、自我厌恶的原因青少年自我厌恶情绪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首先,身体形象是青少年自我厌恶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意,可能出现对体重、外貌或身高的过度关注,觉得自己与他人相比有所不足。
其次,社交环境也会对青少年的自我厌恶情绪产生影响。
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他们更容易接触到与自己相比更“完美”的他人,从而产生对自身不足的感觉。
最后,心理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自我厌恶的原因之一。
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智力或个性特点感到不满意,产生自我厌恶情绪。
二、自我厌恶的影响自我厌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自我厌恶情绪容易导致自尊心下降。
青少年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难以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降低了自尊心。
其次,自我厌恶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的出现。
对自己的厌恶感使得青少年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问题。
同时,自我厌恶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因为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各种任务。
三、帮助青少年克服自我厌恶的方法1.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积极的自我认知,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鼓励他们制定并实现个人目标,培养对自己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 提供支持和理解青少年需要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和理解。
家长、教师以及心理辅导员应尽可能理解他们的感受,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培养身体积极形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身体观念,培养身体积极形象。
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和自信心。
解读心理学研究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厌恶感厌恶感是一种情绪反应,当我们遇到令人不快、令人反感的事物或情境时,我们往往会产生厌恶感。
这种情绪反应在人类中普遍存在,但为什么会产生厌恶感,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解读心理学研究,探讨厌恶感的产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1. 遗传与进化角度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来看,厌恶感可能与我们的生存和繁衍有关。
在进化的长期过程中,人类通过感知和避免可能对生存造成威胁的事物,提高自己的适应性。
这种对可能具有有害性的对象或环境的厌恶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自己和后代的安全。
2.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认为,厌恶感也可以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当我们面对某些触动我们不愉快情绪或价值观的事物时,厌恶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通过产生厌恶感,我们可以将自己与那些令我们反感的事物保持距离,避免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3. 社会认同与文化影响厌恶感也可能与社会认同和文化影响相关。
我们的行为和情感往往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和影响。
某些事物或情境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普遍视为令人厌恶,这种社会共识形成了一种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通过社会认同和文化传承,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并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中表现出厌恶感。
4. 基础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认为,厌恶感可能是一种基础情绪反应。
不同于复杂的情绪表达,厌恶感是一种相对简单、本能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基于我们的感官信息处理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让我们迅速对一些特定的刺激作出负面的情绪反应。
5. 学习与条件反射厌恶感也可能与我们的学习和条件反射有关。
在我们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和观察他人的反应来对事物表达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通过负面的经验或条件刺激,将特定的事物与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厌恶的情感。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厌恶感产生的多重原因和心理机制。
从遗传与进化、心理防御机制、社会认同与文化影响、基础情绪反应以及学习与条件反射等角度来看,厌恶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释和理解。
厌恶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导言:道德判断作为人类社会交往的基础,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厌恶情绪在道德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变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厌恶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发展研究,并分析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1.1 厌恶的定义与特征厌恶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常伴随着恶心和想要远离的欲望。
人们通常在面对恶臭、污秽和道德背离行为等时出现厌恶情绪。
1.2 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可以影响道德判断的过程和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避免恶心和不干净的事物,因此在厌恶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更容易对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否认和谴责。
二、厌恶情绪对个体的影响2.1 道德敏感性的提高厌恶情绪可以增强个体对道德问题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面对引起厌恶情绪的刺激,人们更加重视道德标准,并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道德判断的偏见然而,厌恶情绪也容易导致道德判断的偏见。
在厌恶情绪的驱使下,个体可能过度强调一些细节,而忽视整体情境和他人的情感需求,从而做出不完全公正的道德判断。
三、厌恶情绪对社会的影响3.1 道德偏好的塑造厌恶情绪的存在可以塑造社会对道德问题的偏好。
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往往受到共享的厌恶情绪的影响,并引导人们按照这些偏好行事。
3.2 道德行为的促进研究表明,厌恶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道德行为。
厌恶情绪引发的道德愤怒可以激励个体采取积极行动,追求道德正义,并对道德违背者进行惩罚。
四、对的思考4.1 方法探索目前,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大多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研究,未来可以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等神经科学方法,深入揭示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
4.2 个体差异的考虑人们在面对厌恶情绪时的反应会有所不同,个体的道德感受和行为也有差异。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考虑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厌恶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一、概要研究方法:阐述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研究结果:呈现研究发现,包括厌恶情绪如何影响道德判断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可能的机制和原因。
讨论与反思: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指出可能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厌恶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结全文,强调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文献综述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厌恶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
当个体处于厌恶情绪状态时,他们可能会更加关注道德规范和道德责任,从而做出更加严格的道德判断。
一些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可能会导致个体在面对不道德行为时产生更强烈的负面情感反应,并因此更加反对这些行为。
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的认知过程:厌恶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认知过程。
厌恶情绪可能会导致个体更加关注道德行为的负面特征,而忽略其正面特征。
这种偏向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一些研究发现,厌恶情绪可能会导致个体在评估道德行为时更加关注行为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其积极影响。
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的社会文化因素: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还可能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可能会对厌恶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
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面对厌恶情绪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道德判断策略。
情绪调节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情绪调节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
情绪调节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通过情绪调节策略来降低厌恶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不道德行为的道德判断。
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厌恶情绪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认知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并考虑情绪调节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现象。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苟勇摘要:厌恶是人类六种情绪之一,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情绪。
然而,厌恶和其他情绪相比又有些奇特,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强烈遗传特性。
本文通过对厌恶基本概念的认识,分析了厌恶心理研究的现状,并对厌恶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的最新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厌恶习得性脑岛厌恶是什么?厌恶是一种情绪,也是最神秘的一种情绪。
厌恶来自于习得性,并最终成为我们关于自身脆弱和有限的生命的独有认识。
任何触发厌恶的事物,从各种物质、人体结构,再到我们世界观被粉碎,都可以引发我们的厌恶。
所有厌恶都会引起回避,但特定的、转瞬即逝的厌恶感是不能被制约的。
厌恶可以是明显的、内在的和简单的,或者是抽象的、哲学的和复杂的。
﹝1﹞1厌恶的定义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厌恶(disgust)是远古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
也有学者认为,厌恶是一种内脏情绪,有特定的面部表情,生理体验和行为倾向。
厌恶是有同情心和文明的人的副产品,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鲜明的个体特征,厌恶也具有强烈的遗传性,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家庭的厌恶对象可能代代相传。
2研究现状2.1厌恶的研究方法2.1.1观察法。
观察法为行为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例如,通过观察2~3岁儿童群体对厌恶的人或物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区分儿童厌恶情绪表现方式。
观察被试者的日常行为和饮食习惯,记录厌恶对象名称。
分析出厌恶的事物往往没有普遍性,但是每个事物可以划分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无素,每个元素都构成了厌恶情绪的一个层面。
2.1.2实验法。
厌恶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厌恶量表研究和厌恶认知干预的研究。
厌恶量表由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读博士期间开发的,它被应用于实验及临床测验,量表中可以回答你的忍耐恶心事物程度。
同时也可以让你知道哪些具体的事物,对被试者有多大“杀伤力”。
厌恶的认知干预研究主要是确定精确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厌恶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法则,该方法旨在确定影响厌恶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大脑中的厌恶解析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大脑中的厌恶解析: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大脑是人体中最为神奇、复杂的器官之一。
它担负着控制我们的思维、情感、行为和感官等各个方面的重要职责。
情绪作为大脑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
其中,厌恶作为一种负面情绪,是我们大脑中的一种基本反应模式。
本文将揭示大脑中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探究其神秘面纱。
一、厌恶的定义与特征厌恶,作为人类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指的是对于某物、某种情境或某种行为的强烈反感和抵触。
它常常伴随着生理上的不适感,如作呕、恶心,以及心理上的拒绝和回避等。
厌恶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对于某种食物的讨厌、对于嗅到的恶臭气味的反感等。
二、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1. 大脑结构厌恶情绪的产生与调控离不开大脑的多个结构,如扣带回、背外侧纵隔核和颌下回等。
这些结构的相互连接和协作,构成了调控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
2. 扣带回扣带回是一个在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之间连接的结构,并且与情绪、记忆和决策等的处理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扣带回在厌恶情绪的产生和调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大脑接收到对于厌恶刺激的信息时,扣带回被激活,并与下丘脑相互通信,进而引发相关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3. 背外侧纵隔核背外侧纵隔核是扣带回的一个重要的投射区域,它与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密切相关。
实验研究发现,当动物或人类暴露在厌恶刺激下时,背外侧纵隔核被激活,进而引发诸如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4. 颌下回颌下回是一个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区域,它与情绪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联。
研究发现,颌下回在厌恶情绪的形成和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受到厌恶刺激时,颌下回被激活,进而引发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5. 神经递质与厌恶情绪在厌恶情绪的神经回路中,多种神经递质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参与了奖赏和惩罚的处理,从而在厌恶情绪的产生和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
三、调节厌恶情绪的方法1. 认知重构我们可以通过对厌恶情境的认知重构来调节和缓解厌恶情绪。
厌恶人类是什么心理1. 厌恶人类的心理本质:1. 厌恶人类的心理本质:厌恶人类的心理本质主要是恐惧、憎恶、反感、厌恶和仇恨。
它们都是对人类行为的反应,是人们对他人的抗拒和不满的表现。
这种心理是由于人们对某些行为的不满,或者是对某些行为的恐惧和憎恶,而产生的。
它们可以是对别人的攻击性行为,也可以是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2. 厌恶人类的心理动机厌恶人类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遭受过某种形式的伤害,从而对人类怀有深深的敌意。
另一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人类的行为感到厌恶,认为人类是没有道德的。
还有一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时会做出不可原谅的事情,从而对人类产生厌恶。
此外,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时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从而对人类产生厌恶。
有时,人们可能会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时会做出自私的事情,而产生厌恶。
有时,人们也可能会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有时会做出虚伪的事情,而产生厌恶。
总的来说,厌恶人类的心理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由于伤害、不道德、不可原谅、不理智、自私或虚伪等原因。
3. 厌恶人类的心理表现厌恶人类的心理表现包括:1. 表达抗拒:对人类的行为或者态度表达出抗拒,表现为不接受、拒绝或者反对。
2. 表现出憎恶:对人类的行为或者态度表现出憎恶,表现为厌恶、反感或者讨厌。
3. 表达蔑视:对人类的行为或者态度表达出蔑视,表现为轻视、藐视或者嘲笑。
4. 表现出怨恨:对人类的行为或者态度表现出怨恨,表现为抱怨、抱怨或者憎恨。
5. 表达愤怒:对人类的行为或者态度表达出愤怒,表现为怒斥、指责或者抨击。
4. 厌恶人类的心理影响厌恶人类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对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个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隔离,因为他们不愿意与其他人接触。
此外,他们可能会拒绝参加社交活动,以及拒绝与他人交流。
这种厌恶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情绪,使他们感到抑郁、焦虑和恐惧。
此外,这种情绪可能会导致个人变得暴躁和攻击性,从而影响与他人的关系。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苟勇摘要:厌恶是人类六种情绪之一,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情绪。
然而,厌恶和其他情绪相比又有些奇特,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强烈遗传特性。
本文通过对厌恶基本概念的认识,分析了厌恶心理研究的现状,并对厌恶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的最新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厌恶习得性脑岛厌恶是什么?厌恶是一种情绪,也是最神秘的一种情绪。
厌恶来自于习得性,并最终成为我们关于自身脆弱和有限的生命的独有认识。
任何触发厌恶的事物,从各种物质、人体结构,再到我们世界观被粉碎,都可以引发我们的厌恶。
所有厌恶都会引起回避,但特定的、转瞬即逝的厌恶感是不能被制约的。
厌恶可以是明显的、内在的和简单的,或者是抽象的、哲学的和复杂的。
﹝1﹞1厌恶的定义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厌恶(disgust)是远古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
也有学者认为,厌恶是一种内脏情绪,有特定的面部表情,生理体验和行为倾向。
厌恶是有同情心和文明的人的副产品,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鲜明的个体特征,厌恶也具有强烈的遗传性,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家庭的厌恶对象可能代代相传。
2研究现状2.1厌恶的研究方法2.1.1观察法。
观察法为行为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例如,通过观察2~3岁儿童群体对厌恶的人或物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区分儿童厌恶情绪表现方式。
观察被试者的日常行为和饮食习惯,记录厌恶对象名称。
分析出厌恶的事物往往没有普遍性,但是每个事物可以划分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无素,每个元素都构成了厌恶情绪的一个层面。
2.1.2实验法。
厌恶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厌恶量表研究和厌恶认知干预的研究。
厌恶量表由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读博士期间开发的,它被应用于实验及临床测验,量表中可以回答你的忍耐恶心事物程度。
同时也可以让你知道哪些具体的事物,对被试者有多大“杀伤力”。
厌恶的认知干预研究主要是确定精确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厌恶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法则,该方法旨在确定影响厌恶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2.2厌恶心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同学者对引起厌恶心理的因素有不同看法,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大体上认为厌恶从一种简单的机制进化而来,它帮助我们避免吞咽毒药,警告我们远离一些危害。
厌恶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情感。
它取决于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和在社会群体中理解互惠的重要性,同样地,我们对于疾病感到厌恶并回避它,因为这会有损我们的健康。
2.2.1厌恶心理受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厌恶作为一种基本情绪,大多数时候被研究者忽略。
然而,很多研究都暗示厌恶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一情绪在临床病理如恐惧症、厌食症和强迫症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除此之外,人们的群体态度对厌恶也会影响。
受家庭及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身体相关的排泄物感到厌恶,儿童会被灌输粪便是人体排出的最脏的排泄物这个概念。
这种思想上教育不仅是外显的口口相传,而且还会通过一些日常行为将其牢固地内化进儿童的思想。
社会文化、习俗、历史条件等对厌恶起主导作用,使厌恶现象出现扩大化现象。
不同人的厌恶反应方式是与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有关。
特定的文化形成特定的厌恶情景,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厌恶心理和行为方式。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文化习俗影响着人们判断的对象,当认识的情景与自身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厌恶就可能产生。
2.2.2厌恶受习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婴儿在三岁才有厌恶的表现,五岁时才能理解母亲脸上厌恶的表情,在那之前,儿童很可能把这种厌恶理解为对他们的愤怒。
最近的一个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到九岁的时候才能辩认出厌恶的面孔表情;14%的概率能说明儿童是因为遇到恶心的事情才流露出厌恶的表情,其他时候他们都倾向于将厌恶表情描述成愤怒。
幼儿时期对厌恶的钝感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因为在不干净的环境中,这样的钝感有助于免疫系统。
传统的育儿方法赞成让小孩在室内或者到室外摸爬滚打,实际上对孩子长大后的整体健康有好处。
要习得厌恶这个多方面的情绪体,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大脑的发育程度是否足以对能引起厌恶感的刺激物进行深入的加工和理解。
儿童的厌恶感在三岁左右开始发展,是因为独自上厕所。
三岁之前,许多儿童会用手去抓甚至尝自己的粪便,但是通过家庭的如厕训练之后,加上心理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得到提升,能够在不同场合下初步分辨出别人的愤怒与厌恶,儿童由此开始说“真恶心”。
但是对人类兽性及死亡的厌恶,需要在儿童中后期才能得到理解,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厌恶,则需要等到青少年时期。
人们对厌恶的理解力与体验力是随着心智能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2.3厌恶受大脑机制的影响研究者发现,亨廷顿舞蹈症患者不能够识别厌恶情绪,主要是大脑基底神经节退化。
基底神经节,由大脑底部四个相互联结的区域组成的结构,除了负责控制动作机能外,还与人的动机与情绪,特别是厌恶情绪有关,当给健康的人注射抑制基底神经节活动的药物时,正常人同样会丧失识别厌恶表情的能力,但是识别恐惧、高兴、悲伤以及惊讶面孔的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而另外一个与厌恶情绪有关脑区,便是脑岛,脑岛是一个向内凹陷的,并且被额叶、颞叶以及顶叶覆盖的大脑结构。
由于脑岛看上去你是一个独立其他脑叶的区域,因此脑岛一度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脑叶,但是现在,大多数研究者将脑岛视为颞叶的一部分。
脑岛是厌恶情绪加工的一个重要脑区,无论是厌恶面孔,还是肮脏食物的图片,或者令人恶心的气味都会激活这一区域。
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人的自我放纵、感官快感以及成瘾行为,此外脑岛除了驱动人们享乐外,脑成像显示,在人们观看肮脏的厕所图片,想象厌恶的表情时,脑岛也会表现出剧烈的活动。
3厌恶的研究展望3.1厌恶在理论的建构和检验上面:成功的科学理论能够对实证知识进行概括,通过提出可检验的假设,对研究进行引导并且能通过严格的检验,因此对厌恶心理的定义、与其他情绪情感的区别等等基本问题需要取得一定的突破。
虽然我们已经开始研究有关厌恶的种种问题,但对于厌恶的基本理论却没有统一的认可,基本概念的界定也不清楚。
厌恶到底是什么?厌恶为什么会引起回避,但特定、转瞬即逝的厌恶感又可能被制约。
除此以外,愤怒和厌恶作为两种不同的情绪,在测评和研究中经常联系起来,多项对于愤怒和厌恶区别的研究都表明,诸如损人利己这样导致伤害或者不公正不道德的行为,引发的究竟是愤怒还是厌恶,尚不能明确界定。
实际上愤怒相比于由内而发的厌恶更准确描述与身体无关的感受,虽然这两者确有区分,但是由于心理内部的功能机制仍未解开,我们也因而不能清楚地指出厌恶和愤怒的影响因素和心理作用机制有何区别,而这些影响因素分别对于厌恶和愤怒的影响程度是怎样的,还不够明确。
3.2厌恶在研究方法方面:现有的研究及其相关研究是以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由于厌恶心理的本身特点,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环境家庭观念的影响,从而很难揭示厌恶心理的实质。
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增加对实验法的重视,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或干预实验,同时综合运用问卷法、投射法、个案法等,更加科学客观地研究厌恶。
3.3厌恶的分类方面:关于厌恶的分类目前研究者还有不同观点。
大体上从生理厌恶和道德厌恶上来区分,厌恶作为人类六大情绪之一,操纵者个体心灵和身体的各个方面,从进化论的视角研究厌恶分类,应把重心放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从不同时段、不同纬度来区分厌恶形成类型。
二是应结合累积的实验数据,不断修改和完善关于厌恶的分类依据,进而提高有关理论的信效度。
3.4厌恶的研究对象方面:已有的厌恶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群体或是成人,对老人、青少年和儿童的研究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扩大研究对象范围,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厌恶心理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影响作用,不断促进厌恶心理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徐学俊.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及操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7-58.[2]约翰·肖内西,(张明译).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邮电版社,2010:79-81[3] Rachel Herz著,(刘潇楠译).这太恶心了-揭开厌恶心理的奥秘[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30-45[4]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4):488-496。
[5]蒋重清,杨丽珠.情绪启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314.317.[6]谭永红,丛中,鲁晓华.中文厌恶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96.699.[7]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18. 705-710.[8]张卓业.厌恶的起源及其泛化:进化的观点[J].社会心理科学2010 (03).[9」张卓业.道德厌恶与生理厌恶的关系:关于厌恶泛化的进化假设的实验检验[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 Rosenberg EL. Levels of analysis and theorganization of affect[J].Rev Gen Psychol,1998,2(3):247-270.[11]Schaller M.Parasites,behavioral defenses,andthe social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cultures are evoked.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6,17(2):96- 101. [12]Panksepp J. Affective neuroscience: The foundations ofhuman and animal emotions. London,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48.[13]R ozin P. Towards a psychology of food andeating: Frommotivation to module to model tomarker, morality, meaning, and metaphor.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6,5(1):18- 24.A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DisgustAbstract:Disgust is one of the six kinds of human emotions, may be the basic emotions of human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However, disgust and compared to other emotions and some strange, disgust with high cultural brand and strong genetic trait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concepts of hate, hate the status quo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s analyzed, and the aversion to study possible problems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are reviewed.Key words: disgust practise ins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