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测资料分析之陷阱选项逆推.doc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4
为了更好的迎接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0(将对行测的每个专项知识做系统的整理,将每个难点清晰的分解,让考生更容易理解,复习起来更得心应手。
“答题陷阱”这个词对已经开始做资料分析练习题的考生来说一定不陌生,这也是考生为什么做题时出错率高的原因之一。
资料分析答题陷阱就是指题目中设置了很多容易混淆视听的障碍,干扰了考生对于正确答案的判断。
资料分析中的陷阱花样百出,令考生防不胜防头疼不已。
下面教育专家就几个最常见的资料分析陷阱想考生一一介绍。
1、时间陷阱这类题目往往给出与原文相近的时间,日期,并在选项中给出与原文的数据以混淆视听,扰乱考生视线。
【应对措施】时间陷阱是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陷阱之一。
考生遇到这种题目时应本着逆向思维的原理,答案直接显示在题干中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判断是否真实可信,不可抱着捡了现成便宜的心理,草草作答。
例题:材料:“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题目:2007年上半年半年农民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影响因素,实际增长()A. 12.5%B. 13.1%C.14.1%D.10.09%【陷阱剖析】时间陷阱。
题干中问的是”2007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给的是2008年上半年,容易混淆而错选A.【正确答案】D2、单位陷阱在资料分析中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单位混用的情况,如千米与里,米与尺,公顷与亩;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不常用的单位,如百万元等,但在题干或选项中使用的却是另一个单位,如亿元等。
【应对措施】在题目中出现单位时,考生要谨记对单位之间进行换算,避免出现计算正确了但是答案却选择错误这种局面。
3、指数陷阱在经济生活中,一般都会用到两种指数,一种是以特定时期的数据为100,之后时间的数据全部根据这个时期的数据来计算指数,时期改变,但指数的基数不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的股票指数;另一种则都是以上个时期的数据为基数100,下个时期指数均是两个时期的数据之比,时期改变,基数代表的数据变化。
三支一扶:行测资料分析易错点之数据陷阱资料分析是行测考试中的拿分“神器”。
好多小伙伴通过练习能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剩下的10%中就包含着出题人设计的陷阱,成功识别陷阱,就能让成绩更进一步。
今天就跟着中公教育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常见的数据陷阱吧。
一、平均数的单位平均数作为资料分析里的重要考点,几乎每年考试都有它的身影。
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为一般情况下,确定谁是总量,谁是份数,直接计算并结合选项勾选正确答案即可。
看似简单的背后,却有着小陷阱——平均数的单位。
例题2017年,某省全省园林水果面积1987.30万亩,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枣的挂果面积为262.74万亩,同比增长12.6%;2017年,该省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801.02万吨,增长5.1%。
其中,枣的产量为87.23万吨,同比增长5.0%问题①:2017年该省枣的单位面积产量约为( )斤/亩?A.332B.445C.664D.1075【中公解析】C。
题干所求单位面积产量即平均数。
转化成平均每亩多少斤枣的问法,可知面积作份数,产量作总量。
此时代入公式结合选项易选错成A。
那么思路没有问题,具体性错在哪里呢?题目所求为每亩多少斤,题干给出的单位是万亩和万吨,需要把吨换算成斤才是正确答案。
这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易错点,在平均数答题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二、倍数和翻番倍数在考试中常见,也是资料分析里容易得分的知识点。
多几倍和是几倍的问题,随着做题量的增长已经逐渐被大家克服,而翻番经常出现在综合判断题中的某个选项,遇到类似题目的情况不多,渐渐演变成了新的陷阱。
在求番数时,先求是几倍,再根据求出的倍数确定番数。
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为8261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1692万人。
1995年个体户数为2529万户,其中城镇个体就业人员为1560万人。
问题:2019年全国个体户数比1995年翻了三番多。
(判断正误)【中公解析】题干问的是翻番问题。
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顺利应对考试!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如何巧妙避开那些陷阱资料分析在行测试卷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答案十分必要。
但是命题人并不会轻易的让大家选出正确答案,通常都会设置小障碍小陷阱,那么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从而使得大家避免犯错。
陷阱一:时间时间是大家极易犯错的点,比如材料给的时间是2015年,而题目所求的指标是2014年,其实就是求基期值。
例1:2015年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359元,同比增长10.6%。
10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同比11.0%。
问题:2014年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多少亿元?A.244359B.28279C.220939D.25477【解析】答案:D 。
2015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9亿元,所求为201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即基期值,用28279除以(1+11%)得到25477。
其他的情况是材料中的图表是全年的数据,但问题中只求部分时间点的数据,同学不注意时间会将全年数据都带入列式中。
所以时间的小陷阱大家只要多留意题目本身就不会出错。
陷阱二:细节一、不能准确地判断所求指标1.增长量与增长率。
如: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对快的年份是?所求为增长最快年份,那么就是增长率最大的年份。
口诀就是快慢描述的是速度也就是增长率,多少表述的是增长量。
2.百分数与百分点百分点是百分数相减作差得到,实际上也是百分数,但在资料分析中要读作百分点。
例: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
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你掉进易错陷阱里了吗”,持续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资料分析这种题型复习过的同学都知道不难,但还是总是出错,正确率提升不上去,大局部原因都是因为掉入了资料分析的易错陷阱了,所以每次做完题后对错误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发现了这些易错陷阱后,反而能利用它快速把题目正确答案选出来,这里通过例题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例1】20XX年,全国房总投资额为120264亿元,同比增长9.5%。
其中,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5%,西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1.6%,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9%,东北地区投资额占比4.0%。
问题:20XX年,东部地区房投资额比中部地区多多少倍?A.2.56B.2.33C.1.56D.1.42【答案】C。
根据“东部地区投资额占比53.5%,中部地区投资额占比20.9%”,可得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多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但很多同学会看错问题“多几倍”,而求成了“是几倍”,导致误选A项。
这就提醒大家在做倍数的题目时看清“多几倍”或“是几倍”再去求解。
如果有细心的同学也能发现出题人正是想在这里设置陷阱,所以设置了A项,如果看出“A项-1=C项”的情况下,又知道所求为“多几倍”的前提下,可直接大胆选C项。
区分:多几倍=是几倍-1【例2】问题:XX年上半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最快的产品,其6月份的产量比增长最慢的产品:A.多20.83万吨B.少20.83万吨C.多881.54万吨D.少881.54万吨【答案】B。
由图2可知,XX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率最低的产品为十种有色金属(-1.4%),增长率最高的产品为化学纤维(13.5%)。
由图1可知,XX年6月份,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为36.64万吨,化学纤维的产量为15.81万吨。
那么所求为15.81-36.64=-20.83万吨。
2014年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易入陷阱题讲解
资料分析陷阱部分主要是指解题中常见的陷阱。
四大资料分析时间陷阱,深入分析命题人常设陷阱的特点及应对策略,帮助考生走出误区,提高正确率。
学习陷阱这部分的知识,可以帮助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了解资料分析题目特点,从细节上对这部分知识查漏补缺。
一、四大时间陷阱
1.时间点陷阱
【例题1】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人均1586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2004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 )。
A.12.5%
B.13.1%
C.14.1%
D.10.9%
解析:此题答案为D。
方法一,因为2005年的实际增长率比2004年高,那么2004年的实际增长率肯定要低于12.5%,选项中只有D符合条件,所以可以直接选择D。
陷阱分析:题干所问的是“2004年上半年”,而材料中所给的是2005年上半年,很可能会混淆而误选A。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行测资料分析中单位陷阱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guo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单位陷阱”,持续关注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亦或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料分析的考察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在资料分析的题目出题过程中,出题老师有时会在数据的单位方面设置一些陷阱,而我们如果没有辨识出来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使得我们的计算出现错误。
今天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
例1.20XX年中国棉花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3352.3千公顷,增长4.9%;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818.3千克/公顷。
问题:20XX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总结:通过这道题目我们能够发现在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如果不关注单位的变化,很有可能会使得最终的结果有误。
接下来我们再把刚刚这道题目的条件变化一下进行方法的稳固练习。
例2.20XX年中国棉花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为3352.3千公顷,增长4.9%;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21.3千克/亩。
问题:20XX年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多少万吨?通过上面的两道例题,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我们资料分析题目中的陷阱有了一些了解。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在平时多一些积累,比方公顷和亩的换算,亿和万的换算,吨和千克的换算等等。
所以在后期大家练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单位变化,只有注意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完美的避开陷阱,拿到分数。
祝各位同学都能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出题老师的陷阱,最终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分数。
行测资料分析中如何能够尽快选出正确答案,除了大量做题提升计算能力之外,也需要采用一定的求解方法。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尾数法的常见应用。
尾数法,就是利用多位数字中的末一位或者末几位来确定答案的方法,多用于加减法精算。
方法看似简单,但是也有些细节需要注意:1.小数位对齐。
2.加减混合运算时,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例1. 324.3+434.16+558.72+221.78=( ) A.1627.06B.1538.96C.1641.56D.1552.76【答案】B。
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本网准备了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希望考生们能避开陷阱,少失分。
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资料分析中四大“陷阱”题型在现今的公考中,资料分析的命题趋势,由侧重考察计算能力渐渐向侧重考察分析能力转变,可以说是使资料分析回归了“分析”的本质。
这对于大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原本非常紧蹙的时间里,如果能在资料分析当中省出来计算的时间,在其他模块上就可以多去争取一些分数。
但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侧重考察我们分析能力的同时,命题人往往也会设置诸多陷阱,若在此造成失分,那就显得得不偿失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命题人在哪些地方会设置陷阱。
1、时间陷阱这是命题人最喜欢设置陷阱的一个地方,当题目有问到比重,或者平均数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特别小心,到底求的是现期比重(平均数)还是基期的。
建议:在做每一道小题的时候,先将题干的时间划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在时间问题上出错,有效避开陷阱。
2、单位陷阱这是仅次于时间陷阱外出现频率最高的陷阱。
在我们以往的考试中,出现过的几个关于单位的陷阱,一个出现在关于人口增长的材料中,让大家容易混淆的两个单位:%和%。
(严格意义上百分号和千分号不算单位而是符号),千分号的“。
”经常会被大家忽略,因而造成计算后总是算不出准备答案的情况或者在排错题当中直接默认为是正确的选项。
建议:当材料和人口增长有关的时候,在此单位上一定要留心眼。
另外一个关于单位的常见陷阱,则是关于亿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某篇讲述货运量的材料,其中提到的关于空运货运量和公路货运量,虽然表格中的数字空运更大,但他的单位却比公路少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这也需要我们去注建议。
建议:做这一类题目的时候,计算之余也可以结合我们的常识去进行判断,例如空运的吨数是一定不可能大于公路或铁路运输的吨数等生活常识。
3、增长量和增长率这一类陷阱出现的次数不算太多,但也有不少的考生会在这里栽跟头。
针对下列图、表或文字回答问题。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你可以在题本上运算。
请开始答题:1.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有六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和香港。
六个国家出口总额为18.38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7%。
其中对美国出口7.3亿美元,增长12.2%,扭转了一月份下降的局面。
对日本出口2.99亿美元,增长16.2%;对韩国出口2.66亿美元,增长32%;对德国出口2.46亿美元,增长1.2倍;对新加坡出口1.62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1.35亿美元,增长25.4%。
今年前两个月该市对外出口超亿美元的国家的六个国家和地区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额增长最多的是( )。
A.美国B.日本C.新加坡D.德国2.2005年某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14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302.4亿元,约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1%。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31:16.7:52.3调整为2005年的21:13.2:65.8。
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县(市)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呈现领导发展势头。
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总产值分别为334亿元、747.3亿元。
“十五”期间平均分别增长7.1%、24.7%,大大超过“十五”预期目标。
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业、船舶修造等产业日益壮大,2005年总产值分别达470.3亿元、180亿元、40.9亿元,“十五”期间平均增长14.9%、9%、13.2%。
2005年海洋产业中“五大产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海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的总产值占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82.6%,海洋支柱产业已经形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2005年该省海燕产业中“五大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②2005年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24.7%③2005年海洋渔业、海洋运输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一半A仅①③ B仅②③ C仅①② D①②和③4.2010年珠海市进出口贸易总值43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2019年国考资料分析目录:第八讲:陷阱、梳理与总结、综析(一)资分中的陷阱(二)梳理总结(三)综合分析(四)综合应用一、资分中的陷阱(一)时间陷阱:(1)题干中的时间点与材料中涉及的时间点相关不相同(2)选项中给出相关时间点的数据混淆视听(3)时间是否需要往前推算(4)计数类问题需要注意的时间:全年、上半年、1-5月、累计值真题演练:(2016.北京)124.与2013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上升了:A.11.4%B.17.3%C.28.7%D.30.7%(2014.412福建)115、关于2009年-2012年全国矿产品贸易和能源生产、消费,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D、平均每年一次能源生产量超过30亿吨标准煤(判断正误)(4)计数类问题(详见第三节第五部分“时间的确定”)XX-XX年满足XX条件的年份有几个?——每一年都需要考虑2005年我国原煤生产177.2百万吨标准煤。
119.2006-2015年我国原煤产量年增长率超过10%的年份个数有A.0个 B.1个C.2个D.3个(2016.四川)86.2011—2015年间,该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多于2005—2010年平均值的年份有多少个?A.2 B.3C.4D.5(二)概念陷阱:多(了)多少倍与是多少倍、为多少倍增长了与增长到(2009.广西)对外开放30年,我国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509亿美元。
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到2007年,大约增长了多少倍?A.56B.57C.58D.59(2017.江苏)124.在感到“满意”的受访市民中,主要原因为“相互谦让,文明礼貌”的受访市民是“彼此照应,感到温暖”受访市民的多少倍?A.1.6倍 B.1.8倍C.2.3倍D.3.1倍(三)表格类陷阱:1.合计列1-AB %r ====增长了多了多少倍多多少倍AB ===增长到为多少倍是多少倍2015年上半年A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9.9亿元,同比下降9.4%。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对题目选项陷阱
“暗度陈仓”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对题目选项陷阱“暗度陈仓”
很多题目出题人为了设置陷阱故意设置另外一个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我们反而可以利用一下这个陷阱,这有关联的选项中必然有一个正确答案。
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选项。
下面举几个有关联选项的例子:
【例8】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售价为定价的8折,每件商品获利24元,该商品定价为?( )
A.180
B.160
C.144
D.120
【解析】选A。
这个题选项的相关性比较强,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选项A、D恰好是1.5倍的关系;售价为定价的8折,选项A、C就是8折的关系;每件商品获利24元,选项C、D就是差了24元,所以根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A选项就是定价,C选项是现在的售价,D选项就是进价。
2018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之陷阱选项逆推
答案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相对容易掌握的模块,题型特征一般比较明确,公式变化的灵活性远小于数量关系。
但是资料分析的问题之一是计算量大耗时长,其中资料分析的魅力,又或者说是特色在于他的选项设计上,合理利用陷阱选项逆推可以化繁为简,快速的得到答案。
一、基期量加和/做差
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在计算单一基期量时计算难易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考试如若求两个基期量的和或者差,那么难易程度相对就加大了许多。
1.2011年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4026万吨,增长5.2%;捕捞水产品产量1574万吨,增长1.9%。
2010年,我国水产品产量大约达到多少万吨( )
A.1500
B. 3800
C. 5000
D. 5300
【答案】D
【选项逆推】此题求水产品的产量,而题目中给的是养殖水产品和捕捞水产品的现期量,一般考生容易找数据不仔细,把养殖水产品或者捕捞水产品中的一个当做水产品来计算。
那么,出题人在选项中必然会设计两个干扰选项,分别是2010年的养殖水产品和2010的捕捞水产品,结合选项发现,A(1500)+B(3800)=D(5300),因此答案为D选项。
【华图小结】当我们刷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要注意出题人对于选项的设置规律,一般选项都有干扰项,我们可以考虑从干扰项逆推,尤其是基期量求和或者做差的时候。
二、间隔增长量
2.2011年前十一个月,某省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76
3.00亿元,实现增加值896.31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30.7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1.6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32%。
若该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
则2012年前十一个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同期约增加多少亿元( )
A.210.7
B.486.3
C.275.5
D.685.6
【答案】B
【选项逆推】读完题目之后,发现此题难以程度较大,题目给的是2011年的数据,求的是2012与2010相比的增长量,列式计算有很多种方法,但是计算量很大。
那么我们思考,考生容易只求2011与2010年比的一个增长量,或者2012年与2011年相比的一个增长量。
那么选项中会有这两个干扰项,我们发现A(210.7)+C(275.5)=B(486.3)。
因此答案为B选项。
【华图小结】因此,以后在做关于间隔增长量的方法,可以优先充选项入手,通过干扰选项逆推可以秒选出答案。
三、间隔倍数
3.2014年1~2月中国出口简况如下:西部地区出口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6.9%,增速同比回落43.5个百分点。
8个省份同比增长,增速较快的宁夏、甘肃分别增长1.6倍和1.4倍。
4个省份由去年同期增长转为下降,西藏、贵州分别由增长7.2倍和2.4倍转为下降79.7%和50.2%。
2014年1~2月,西藏自治区出口额约是2012年同期的多少倍( )
A.0.2
B.0.6
C.1.7
D.8.2
【答案】C
【选项逆推】,在思路上比较绕且计算量较大,那么我们从可从出题人角度出发,考生容易犯的问题是侧重点求得间隔增长率忘记加1,通过选项我们会发现,B.0.6+1=C.1.6,因此答案为C选项。
【华图小结】倍数的一个易错点在于A是B的几倍和A 比B多几倍的区别上。
在做倍数问题的时候,可以优先看选项有没有相差1的。
在做资料分析题的时候,让我们打好基础之后,我们要思考出题人的选型设计和布局。
一般考试中列式难计算量大的题目,通常出题人在选项中都会有提示。
题目越是咬文嚼字的和一些做题的易错知识点,我们也要擅于总结。
出题人往往会根据考生的易错点设计干扰项,这样我们可以排除干扰项或者是利用干扰项来求得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