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27
分类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标准操作步骤水分干燥称重法GB 212-2001方法A:通氮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
在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出水分的质量分数方法B: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量分数灰分高温灰化法GB 212-20011. 缓慢灰化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人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加热到(815士10)℃ ,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2. 快速灰化法方法A:将装有煤样的灰皿放在预先加热至(815士10)℃的灰快速测定仪的传送带上,煤样自动送人仪器内完全灰化,后送出。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分方法B:将装有煤样的灰皿由炉外逐渐送人预先加热至(8151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至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加热称重法GB 212-2001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柑涡中,在(9士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固定碳减重法GB 212-2001100-(水分+灰分+挥发分)1.高位发热量;一定量的分析试样在氧弹热量计中.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燃烧,根据试样燃烧前后量热系统产生的温升,并对点火等附加热进行校正后即可求得试样的弹筒发热量。
煤发热量热量计法GB 213-2003从弹筒发热量中扣除硝酸生成热和硫酸校正热(硫酸与二氧硫形成热之差)即得高位发热量,氧弹热量计的热容量通过相近条件下燃烧一定量的基准量热物苯甲酸来确定2.低位发热量恒容低位发热量和恒压低位发热量可以通过分析试样的高发热量计算得出 计恒容低位发热量,要知道煤样中水分和氢的含量.计算恒压低位发热量,要知道煤样中氧和氮的含量硫GB 214-2007艾士卡法①.将空气干燥煤样和艾氏剂混合均匀。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一、煤质概述 (3)1. 煤的成因及分类 (4)2. 煤的性质与特点 (5)3. 煤质分析的重要性 (6)二、煤质分析方法 (7)1. 采样与制备 (9)1.1 采样原则及方法 (10)1.2 样品制备流程 (11)2. 物理分析方法 (12)2.1 工业分析 (13)2.2 元素分析 (14)3. 化学分析方法 (15)3.1 无机质分析 (16)3.2 有机质分析 (18)三、煤质指标与评价 (19)1. 煤质指标介绍 (20)2. 煤质评价原则 (21)2.1 动力煤评价要点 (22)2.2 炼焦煤评价要点 (23)四、煤质分析技术应用 (24)1. 常规煤质分析技术 (25)1.1 常规物理测试技术 (27)1.2 常规化学测试技术 (28)2. 现代分析技术在煤质分析中的应用 (29)2.1 红外光谱分析 (31)2.2 核磁共振分析 (32)2.3 其他现代分析技术 (33)五、煤质分析实验及操作规范 (35)1.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36)1.1 实验室基本要求 (37)1.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39)2.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40)2.1 实验前的准备 (41)2.2 实验过程规范操作 (42)2.3 实验后的整理与记录 (43)六、煤质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 (44)1. 质量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 (45)1.1 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46)1.2 质量控制的实施要点 (48)2. 标准化管理要求与实施策略 (50)2.1 标准化管理概述 (51)2.2 标准制定与执行监控 (51)一、煤质概述煤是一种由古代植物经过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根据成因和形成过程,煤可分为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四大类。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硫等,其中碳含量最高,氧、氮和硫含量相对较低。
煤质分析是对煤炭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指标,主要包括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和煤质特性分析等方面。
煤质分析管理制度一、煤质分析的重要性1. 煤质的影响煤炭是一种多孔性的矿物质,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其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含灰量、含硫量等。
而这些参数又直接关系到了煤炭的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情况。
因此,建立科学的煤质分析系统是保障煤炭燃烧环境友好和燃烧效率高的前提。
2. 煤质分析的需求在煤炭的采选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煤炭的质量进行分析,以确定其适用范围和用途。
同时,在煤炭的燃烧利用过程中也需要对煤质进行分析,以确定燃烧设备的参数和调整燃料组合。
因此,建立科学的煤质分析制度是保障煤炭生产和利用的需要。
二、煤质分析管理制度的建立1. 建立组织机构建立煤质分析管理制度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和实施。
这个机构应该由煤炭生产企业、煤炭科研机构、煤炭利用企业等组成。
并且需要有专门的煤质分析人员进行技术服务。
2. 制定煤质分析标准煤质分析应该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确保煤质分析的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需要建立自己的煤质分析记录和数据库,便于对煤炭质量进行管理和分析。
3. 提高煤质分析技术水平煤质分析技术是保障煤炭质量的关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煤质分析技术水平。
4. 完善煤质监测设施煤质分析管理制度需要有完善的煤质监测设施,保障煤炭质量分析的准确和及时。
这需要有一套煤质监测设备和实验室,确保对煤炭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
5. 实施煤质分析管理建立完善的煤质分析管理制度后,就需要进行具体的执行和落实。
这包括对煤炭质量的不断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煤质分析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三、煤质分析管理制度的实施1. 对煤炭矿区的煤质进行分析煤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煤炭的利用和加工,因此对煤炭矿区的煤质进行分析是保障煤炭质量的有效途径。
这需要对煤炭矿区的煤矿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其煤质特性和适用范围。
2. 对煤炭的加工和利用进行指导煤质分析的结果可以为煤炭的加工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需要将煤炭的煤质分析数据及时应用到煤炭的加工和利用中,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率和环境排放要求。
煤质分析————————————————————————————————作者:————————————————————————————————日期:ﻩ煤的元素分析与工业分析ﻫ通过元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煤的主要组成成分,称元素分析成分。
它包括碳(C)、氢(H)、氧(O)、氮(N)、硫(S)、灰分(A)、水分(M)。
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
硫燃烧后要生成SO2,及少量SO3,故它是有害成分。
煤中的水分和灰分也都是有害成分。
ﻫ通过元素分析成分可以了解煤的特性及实用价值,燃烧计算也都使用元素分析数据。
但元素分析方法较为复杂。
发电厂常用较为简便的工业分析方法得到工业分析成分,用它可以基本了解煤的燃烧特性。
ﻫ煤的工业分析是把煤加热到不同温度和保持不同的时间而获得水分、挥发分、固定碳、灰分的百分组成。
一、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碳(C)、氢(H)、氧(O)、氮(N)、硫(S)、磷(P)等元素的含量。
碳是煤中最主要的可燃元素,也是煤中最基本的成分,其含量约占40%~85%。
1K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能放出约32825.56KJ热量。
1K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能放出约9258.06KG的热量。
碳的燃烧特点是不易着火,燃烧缓慢,火焰短。
煤的碳化程度越深,即含碳量越多,则着火和燃烧越困难。
氢是煤中单位发热量最高的元素,但含量不多,约占3%~6%。
氢极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煤中的硫由有机硫、硫化铁和硫酸盐中的硫三部分组成。
前两种硫可以燃烧,构成所谓的挥发硫或可燃硫;后一种硫不能燃烧,将其并入灰分。
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氧是煤中的杂质,不能产生热量。
由于氧的存在,使得煤中可燃元素的含量相对降低。
煤中的氧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游离的氧,它能助燃;另一部分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不能助燃。
氮、磷是煤中的杂质,其含量很小,对煤的燃烧影响不大。
二、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对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
煤质分析的名词解释煤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煤炭质量的分析至关重要。
煤质分析是指通过各种化学、物理和矿物学方法,对煤炭样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其质量特性的过程。
本文将对煤质分析中常用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煤炭质量评价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1. 煤质煤质是指煤炭所具有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矿物学特性,包括固定碳、挥发分、灰分、硫分等指标。
煤质的不同特征直接影响着燃烧性能和燃烧排放物的生成,因此煤质分析是了解煤炭品质和利用价值的关键环节。
2. 煤样制备煤样制备是指将采自矿井或采煤现场的煤炭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
其中,研磨、粉碎和分级是常用的制备方法,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可测试性。
3. 真密度与表密度真密度和表密度是煤炭质量评价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真密度是指煤炭在无孔隙的情况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测定得到;而表密度是指煤炭在自然状态下包括孔隙的体积与质量比,可以通过测定煤样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
4. 热值煤炭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煤炭所释放的热量,通常以焦耳(J)或卡路里(cal)为单位。
高热值的煤炭常常具有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价值。
常用的两种热值指标是高位发热量(HHV)和低位发热量(LHV)。
HHV指热量计在完全氧化煤炭时释放的热量,而LHV则考虑了水蒸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凝结热。
5. 粒度分析粒度分析是指研究煤炭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的方法。
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筛分和激光粒度分析。
了解煤炭的粒度特征对于燃烧性能和碳热解等煤炭利用过程中的反应速率有重要影响。
6. 元素分析元素分析是分析煤炭中各种元素含量的方法。
其中,C(碳)、H(氢)、O (氧)、N(氮)、S(硫)是煤质分析中最常测定的关键元素。
通过元素分析可以了解煤炭的基本化学组成,进而预测其燃烧性能、煤焦化性能以及环境排放物的生成。
7. 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煤质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煤炭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确定煤中的矿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
煤质分析煤质分析是煤炭质量检测与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结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要介绍煤质分析的背景和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和方法分析,探讨煤质分析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矿物资源,主要由有机质形成,具有较高的燃烧价值。
煤质分析是通过对煤炭中各种元素和物质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以了解煤炭的品质、性质和应用价值的一种方法。
煤质分析的意义在于为煤炭资源的优化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燃烧性能、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灰熔点等关键指标,从而指导煤炭资源的选矿、制炭和能源利用等环节。
同时,煤质分析还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煤种的品质和经济效益,为煤炭交易和使用提供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煤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煤质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即从煤矿或其他场所采集煤样,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样品制备,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是对煤质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分析,包括粒度分布、比重、孔隙度和膨胀度等参数的测定,以了解煤炭的结构和形态。
此外,煤质样品还需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元素分析如碳、氢、氮、氧和硫等。
最后,在一定条件下对煤样进行燃烧试验,以确定煤炭的热值、灰熔点和气体排放等特性。
煤质分析的关键技术包括物理测试、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与手段。
物理测试主要通过试验仪器和设备对煤样进行粒度、比重、孔隙度和膨胀度等参数的测定,可以直观地了解煤炭的结构和形态。
化学分析主要通过化学试剂和仪器对煤样中的元素和物质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煤炭的主要组成以及各种元素和物质的含量。
仪器分析则是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如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和质谱仪等设备,对煤样进行精确和快速的分析,以获得更多的煤质信息。
煤质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煤炭开采、燃烧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煤炭开采领域,煤质分析可以指导选矿和破碎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高煤炭的回收率和品质。
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煤质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煤质分析方法及其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
一、煤质分析方法1. 传统煤质分析方法传统的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煤样采集、煤样制备、煤质测试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煤样采集是煤质分析的基础,需要保证采样的代表性。
煤样制备包括煤样破碎、煤样粉磨等过程,以便于后续的测试。
煤质测试主要包括煤样的元素分析、灰分测定、挥发分测定、固定碳测定等指标。
数据分析则是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以了解煤炭的质量特征。
2. 现代煤质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煤质分析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方法。
现代煤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电子显微镜分析等。
光谱分析通过煤样与光的相互作用,测定煤样的光谱特征,从而得出煤样的组成和结构信息。
核磁共振分析则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测定煤样中核自旋的特征,得出煤样的化学结构信息。
电子显微镜分析则通过观察煤样的微观形貌,得出煤样的孔隙结构和微观组成。
二、煤质分析方法在煤炭利用中的应用1. 煤炭质量评价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评价煤炭的质量特征,包括热值、灰分、挥发分、硫分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煤炭的燃烧性能、燃烧产物的环境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对煤炭进行分类和评价,以便于合理利用和选择。
2. 煤炭洗选煤炭洗选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炭中的杂质含量和分布情况,从而指导煤炭洗选工艺的选择和优化。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了解煤炭中的硫、灰、氧等元素的分布情况,以便于选择合适的洗选工艺,降低煤炭中的杂质含量,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3. 煤炭转化煤炭转化是将煤炭转化为其他能源或化工产品的过程。
煤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了解煤炭的结构和组成,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转化工艺和条件。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了解煤炭中的可燃组分、氧化组分等,以便于选择合适的转化工艺,提高煤炭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
煤质精准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煤炭是全球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用于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
而煤质的精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指导煤炭的开采、利用和加工,同时也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煤质精准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展开讨论。
一、煤质分析的重要性煤质分析是对煤炭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
通过煤质分析,可以确定煤的品种、热值、灰分、水分、硫分等参数,为煤的开采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煤质分析还可以为煤炭的选煤和深加工提供数据支持,指导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方面,煤质分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煤炭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其中的硫、氮、灰分等成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煤质分析,能够预测煤的燃烧产物,为减少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煤的品种和热值等参数也是评价燃料质量的重要指标,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煤质分析作为煤炭科研和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质分析的常用方法目前,对于煤质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热分析等。
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对煤炭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分析测定。
物理分析则是通过一些物理测试,如密度、孔隙度、磁化率等,来确定煤炭的一些物理性质。
热分析则是通过分析煤炭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变化,来得出煤炭的燃烧特性和热值等参数。
物理分析则是通过测试煤的物理性质来进行煤质分析。
常见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煤的密度测定、孔隙度测试、煤的磁化率测定等。
这些物理特性与煤的形成过程和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为煤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热分析是通过测试煤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变化,来得出煤的燃烧特性和热值等参数。
煤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一系列的热变化过程,包括失重、放热、吸热等现象。
通过对这些热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煤的热解特性、热值、燃烧特性等参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质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煤质评价唐跃刚教授2011.11.25煤质分析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元素分析煤的工艺无机成分--元素和矿物WHY ARE THEY IMPORTANT?AIR-BORNE DETRITUS(VOLCANIC ASH)(COSMIC DUST)ELEMENTSASSOCIATED WITHPLANT MATTERWATER-BORNEDETRITUS REMOBILIZED?WATER LEACHED COAL煤炭质量有利和不利应用的物理与组成特性1 有效利用率2 环境问题煤质影响每一个人SAMPLE COLLECTION & HANDLING •Collection-Cores-Channels-Grab-Continuous samplers-Washed-Etc.•Handling-Minimize moisture loss-Avoid oxidation-Prevent contamination§8-1 煤质评价煤质评价是指评定煤炭质量及其在工业上利用的价值。
正确评价煤质,可以了解煤的成分和性质,为矿井建设、煤炭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提供依据,从而使国家工业得到合理布局,有关工业部门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
一、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从煤田普查、勘探到开采以及加工利用的过程,对煤质评价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各阶段煤质评价的任务是不同的。
♦(一)煤质初步评价♦(二)煤质详细评价♦(三)煤质最终评价(一)煤质初步评价煤质初步评价阶段相当于煤田普查时期对煤质的研究和评价。
该阶段研究成煤的原始物质、煤岩组成和煤的成因类型,比较全面地分析煤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质。
其测定的指标有:煤的工业分析、煤中全水分、最高内在水分、全硫及各种形态硫的测定、发热量、元素分析、灰成分、煤灰熔融温度、黏结指数、胶质层指数、奥亚膨胀度、自由膨胀序数、基氏流动度、抗碎强度、有害元素及微量元素、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苯抽出物、腐植酸含量、透光率、真密度和视密度等。
煤质分析的常规检验指标一、水分(M )煤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全水(mr),二是分析水(mad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水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0kcal/k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结焦时间延长5 —10min .二、灰分(A)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
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
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
灰分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发热量降低10okcal/k左右。
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焦炭强度下降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3%, 石灰石用量增加4%。
三、挥发分(V)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
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
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
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四、固定碳含量(FC)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
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五、发热量(Q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
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焦耳/克、兆焦/千克、卡/克,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
煤质分析基础知识目录1. 煤炭基本组成 (2)1.1 煤炭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3)1.2 固体、液体和气相成份 (4)1.3 矿物组分 (4)1.4 煤炭的物理性质 (6)1.5 煤炭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及热值含量 (7)2. 煤质分析方法 (8)2.1 采样及准备 (9)2.2 挥发分分析 (10)2.3 灰分分析 (11)2.4 固定碳分析 (12)2.5 水分分析 (13)2.6 高低位热值分析 (14)2.7 proximate和ultimate分析 (15)2.8 その他分析方法 (17)2.8.1 元素分析(C, H, N, S, O) (18)2.8.2 炭素类型分析 (19)2.8.3 形态学分析(体积、孔隙率) (20)3. 煤炭品质评估指标 (21)3.1 影响煤质的因素 (23)3.2 高低位热值 (24)3.3 挥发分 (25)3.4 灰分及焦化特性 (27)4. 煤炭的使用 (28)4.1 不同用途的煤炭品质要求 (29)4.2 煤炭利用效益及优化 (30)5. 相关标准和规范 (30)1. 煤炭基本组成煤炭主要由碳(C)组成,通常占煤炭干重的70至80。
还含有少量的氢(H)、氧(O)、氮(N)以及硫(S)等元素。
这些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碳酸盐、氧化物、硫化物和氮化物等。
煤炭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
这些物质在煤炭形成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最终转化为煤中的有机组分。
胶结物是煤炭中的一种重要组分,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胶结物的存在对煤炭的孔隙结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
煤炭的水分含量通常在3至10之间,灰分含量则在5至20之间。
水分和灰分的存在会影响煤炭的燃烧性能和加工利用。
煤炭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硫、磷、钾、钙、镁等。
这些元素虽然在煤炭中的含量较低,但对煤炭的质量和燃烧特性有一定影响。
煤炭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