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 格式:docx
- 大小:72.03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上册语文易错成语60个一、金玉满堂“金玉满堂”选自兰亭序中的“百年之后,林桥之下,有人曰:‘金玉满堂,胡为家国伤?’”成语意为形容家境富裕,家中充满了金银财宝。
二、百里挑一“百里挑一”原指驱赶牲畜,今指在一批人或事物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个。
三、打草惊蛇“打草惊蛇”比喻做事违背常理,行动使对方有所警觉,达不到原来的目的。
出处见《淮南子》。
四、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比喻一个人胸襟宽广,能容纳很多人或很多不同的意见。
五、九牛一毛“九牛一毛”比喻很多相对于很小一部分或很多纯洁相对于一点杂质。
六、唇亡齿寒“唇亡齿寒”比喻关系紧密,彼此相依为命。
七、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多余的事情。
八、班门弄斧“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取其辱九、捉虎擒龙“捉虎擒龙”是汉武帝问张良如何能治理天下时,张良的回答。
比喻解决难题或大事。
十、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比喻不以向下请教而感到羞耻。
也比喻学习方法谦虚。
十一、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比喻目光狭隘、见识浅陋。
十二、李代桃僵“李代桃僵”比喻利用别人的东西来充当自己的东西。
十三、囫囵吞枣“囫囵吞枣”比喻学习不仔细,不会吸收消化。
十四、深恶痛绝“深恶痛绝”比喻对坏人坏事特殊恶心厌恶。
十五、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比喻对人才的极力排遣。
十六、青梅竹马“青梅竹马”比喻小时候亲近的朋友。
十七、一日千里“一日千里”比喻行进速度极快或进步神速。
十八、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比喻失意之后重新振作、崛起。
十九、鸡飞狗跳“鸡飞狗跳”比喻一片混乱。
二十、清明自天“清明自天”比喻静止明净。
二十一、望洋兴叹“望洋兴叹”表示在困难面前无法措施或失望的心情。
二十二、脚踏实地“脚踏实地”表示要稳扎稳打,不急于求成。
二十三、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比喻幼稚无知地盼望和谋求不切实际的事情。
二十四、寸草不生“寸草不生”比喻荒凉无人的情形。
二十五、宝刀不老“宝刀不老”比喻有才华的人不会因年老而失去才华。
二十六、马到成功“马到成功”比喻事情到达了成功地点。
100个初中语文高频易错成语(附练习)1.空穴来风释义: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误用: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释义: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含贬义。
误用: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释义: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误用:用来形容自然风景或其他美好事物,错。
4.炙手可热释义: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靠近;指人的权势等。
误用: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其他流行的事物。
5.侃侃而谈释义:“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误用:多误用来形容聊天。
6.首当其冲释义: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一般作谓语。
误用: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释义: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恰到好处。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误用:常被人误用来形容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8.鼎力相助释义:大力支持帮助。
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误用:不可用于自己,否则显得不谦虚。
9.集思广益释义: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误用:主语应该是领导者,不能是提意见得群众。
10.首鼠两端释义: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释义: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多为贬义。
误用: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释义:才华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误用:常误用于“脱颖而出,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
13.蓬荜生辉释义:谦敬之辞,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
误用:广告语误用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
14.不可收拾释义:指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不可救药的地步。
误用: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说成“一发而不可收拾”,错。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15.出奇制胜释义:出奇兵战胜敌人。
中考易错成语集锦【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
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遍体鳞伤】浑身都是伤痕。
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误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与“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不同。
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有人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褒为贬,。
一发而不可收,形容对发生的气势难以控制。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误例:这些办事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可对那些初到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
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
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
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易与“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混淆。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初中语文:118个中考高频易错易混成语尽管希望愚弄人,但人仍需要希望,因为希望本身就是快乐。
——约翰逊今天于老师为大家整理了中考的高频成语,这些既是易错点也是易考点。
同学们一定要摘抄下来并背诵这些成语的意思,考试时才能更好拿分!1.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2.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3.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多为贬义用法。
4.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5.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6.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7.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8.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9.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10.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11.满不在乎:丝毫不在意,形容对事情一点也不重视。
12.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13.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14.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15.罄竹难书:用尽竹子也难写完。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多用于贬义。
16.精神矍铄(jué shuò):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17.白驹过隙: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
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18.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19.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0.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21.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
22.涣然冰释:指嫌隙、误会消除。
23.不期而至:指没有预料的到来。
24.不名一文:一点钱也没有,形容极度贫穷。
25.不屑一顾: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26.始作俑者:某种恶劣风气的开创者,为贬义,不符合句子的感情色彩。
初中生容易混淆的成语成语运用是中考必考题型,下面这些常见的易混成语,赶快给孩子们收藏起来吧!A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一毛不拔”偏重行为上的自私,语意轻一些。
2.[安分守已·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安分守己”偏重于拘守本分,不来:“循规蹈矩”偏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3.[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
异:“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随遇而安”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程序的意思。
异:“按部就班”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
就:遵照);“循序渐进”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5.[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
“暗箭伤人”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含沙射影”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B6.[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八面玲珑”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事手腕圆滑;“面面俱到”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7.[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8.[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9.[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10.[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中考易错成语集锦【包罗万象】形容内容庞杂,无所不有。
该词易犯“大词小用”的毛病。
误例:工人俱乐部里,象棋、扑克、乒乓球、电视机、书报、画片,包罗万象。
【遍体鳞伤】浑身都是伤痕。
已包含“浑身”的意思,不能再说“浑身遍体鳞伤”。
误例:他被敌人抓住后,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误例: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与自己相当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误例: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误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与“不翼而飞”表示东西丢失不同。
误例: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误例: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有人将此词与“一发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变褒为贬,。
一发而不可收,形容对发生的气势难以控制。
误例:自2001年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奖以后,这位年轻画家由专攻传统国画转而大搞新技法创新,佳作频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误例:这些办事的规矩,在我们看来早已习惯成自然了,可对那些初到中国的外国朋友来说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指的是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对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
这是一个赞扬演员演技好的褒义词。
常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
误例: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
初中生易错成语初中生易错的成语有15个,这15个成语如下:1.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易错点】易误解为:轻而易举。
2.百里挑一:形容十分出众。
【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3.杯弓蛇影: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易错点】易误解为:无中生有。
4.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贫穷。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长处。
5.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
【易错点】易误解为: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
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易错点】易误解为:连续不断,络绎不绝。
7.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8.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可思议,不可理解。
9.不名一文:形容极其贫穷。
【易错点】易误解为:一钱不值。
10.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文章写得不好。
11.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学习就没有本领。
12.不易之论: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容易理解的言论。
13.不知所云:指说话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用于说话人,不用于听话人。
【易错点】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4.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
15.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易错点】易误解为:化大为小。
1/ 1。
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容易混淆的成语解析在初一语文阅读题中大家会经常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成语,如果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有误会导致对整篇文章产生疑问,好好掌握牢记一下成语的涵义,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
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
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
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一、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含解释)初中语文易错成语01、三人成虎✔【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02、美轮美奂✔【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03、炙手可热✔【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04、侃侃而谈✔【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05、首当其冲✔【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06、鼎力相助✔【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自己。
07、—言九鼎✔【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背离本义。
08、首鼠两端✔【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09、溢美之词✔【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11、蹉跎岁月✔【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形容虚度光阴。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2、望其项背✔【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13、差强人意✔【解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
14、抛砖引玉✔【解释】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15、不知所云✔【解释】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
易混淆的成语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13.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骇人听闻: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如虎添翼: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
为虎作伥: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15.无所不能: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
无所不为: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
16.无微不至: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
无所不至: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
17.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迫切。
刻不容缓: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8.因势利导:褒义词,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
顺水推舟: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
19.披肝沥胆: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肝胆相照: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初中必背的易错成语大全初中必背的易错成语一)易混用成语(46个)1、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一蹴而就”,用来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
比喻彻底悔改。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脱胎换骨”,用来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3、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重在“表白”,多与“说”这一类词语配合使用。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推心置腹”,多形容内心的态度、行为,比喻真心待人。
4、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多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语意较轻。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自暴自弃”,指不求上进,甘心落后。
多指行动表现,语意较重。
5、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洋洋自得”,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这个词语经常需要动作行为配合。
6、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侧重在不理睬、不处理。
7、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后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8、挖空心思:比喻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有贬义。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中性词。
9、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多用作贬义。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10、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强调受到深刻影响。
11、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
强调说得含糊不清。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闪烁其词”,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
重在不肯说出真相。
12、惨绝人寰: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与之相似的成语是“惨无人道”,残酷、狠毒到极点,残暴而灭绝人性。
易混淆的成语165组1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2 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
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
3 本末倒置:本,树根。
末,树梢。
置,放。
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
形容轻重倒置。
4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为。
5 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
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
//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自成一家。
6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
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7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
8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
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
9 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10 步履维艰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
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
11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
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
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2 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13 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中考语文常考且易混淆的200个成语汇总1.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安然:平安;恙:疾病。
2.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c3.跋山涉水:翻越山岭,蹿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跋:在山上行走;涉:从水上经过,渡。
4.百看不厌: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5.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c6.搬弄是非:把别人背后说的话传来传去,蓄意挑拨,或在别人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搬弄:挑拨。
7.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本:原来;厉:猛烈。
8.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匠心:巧妙的心思。
I0.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耻:耻辱。
II.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药:用药治疗。
1 2.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13.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14.不屈不挠:指在逆境中或恶势力、苦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屈:屈服;挠:弯曲。
15.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16.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
屑:认为值得。
17.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了解。
18.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9.不折(zhe)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折:折扣。
2 0.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
峦:山峰;嶂:像屏障的山。
21.畅所欲言:尽情地说出想说的话。
畅:痛快,尽情。
22.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23.称(ch 6 n )心如意:指完全合乎心意。
称:适合,相当;如:适合。
24.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
承:继续,接续;启:打开,开创。
2 5.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
常考易错成语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第二类、对象误用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
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5。
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6。
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7。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中考语文常见易误用成语归纳第一组贬义成语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2.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3.虚与委蛇:对人假意敷衍应酬。
4.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6.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7.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8.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9.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1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11.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12.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13.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14.东施效颦: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15.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16.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17.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18.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9.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20.溢美之词:过分夸赞的话。
21.原形毕露:本来的面目完全暴露(含贬义)。
22.舞文弄墨:①歪曲法律条文作弊。
也说舞文弄法。
②玩弄文字技巧。
2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24.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25.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26.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27.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2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29.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30.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31.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易混淆的成语1.【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之意。
前者指喜欢什么,憎恨什么,界限十分清楚明白。
后者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
2.【鱼龙混杂·鱼目混珠】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3.【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
前者形容人处世圆滑或办事细致周到。
后者指各方面都有考虑、安排得很周到,没有遗漏。
4.【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听厌的话。
前者指陈旧而不切实际的言论。
后者泛指平常的、没有新意的老话。
5.【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之意。
前者侧重于安于本分,规矩老实;后者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作变动。
6.【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按一定顺序、步骤进行之意。
前者侧重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7.【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
前者指不可发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后者重在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8.【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前者指办事大包大揽,不让与事件相关的人参与其事;后者指超过权限办事。
9.【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都有“使人吃惊”的意思。
“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多指怪诞、诡异的言行。
10.【耳闻目睹·耳熟能详】都有“耳朵听到”的意思。
前者指亲耳听到,亲眼见到;后者指听得多了,就能细述出来。
11.【抱残守缺·敝帚自珍】都有“守着旧东西”的意思。
前者贬义,形容固执保守、不知改进。
后者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12.【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有凭空捏造之意。
前者重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作为根据;后者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13.【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前者指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后者除了比喻东西忽然不见了,还可比喻传播迅速。
八年级易错成语1. 首当其冲。
- 错误理解:常常被误用来表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做某事。
- 正确含义: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例如: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
2. 炙手可热。
- 错误理解:很多人误将其理解为“热门”“受欢迎”的意思。
- 正确含义: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如:这位明星在娱乐圈炙手可热,但也有很多负面新闻。
3. 莘莘学子。
- 错误理解:有时会被误写,“莘莘”容易写错,且可能被误读。
- 正确读音和含义:“莘莘(shēn shēn)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例如:莘莘学子们怀揣着梦想走进大学校园。
4. 不刊之论。
- 错误理解:容易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 正确含义: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证严密,堪称不刊之论。
5. 差强人意。
- 错误理解:常被误解为“不能让人满意”。
- 正确含义:差,尚,略;强,振奋。
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例如:这场比赛的结果差强人意,球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无所不至。
- 错误理解:可能被误理解为“无微不至”的积极意义。
- 正确含义: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比如:这个坏蛋作恶多端,无所不至。
7. 不绝如缕。
- 错误理解:可能被错误地用来形容“连续不断”的一般事物。
- 正确含义: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例如:远处传来的笛声不绝如缕,在夜空中飘荡。
8. 望其项背。
- 错误理解:常被误用为“赶不上”,错误地使用“难以望其项背”的形式。
- 正确含义: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后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例如:他的成绩如此优秀,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
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初中易混淆的成语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很多,四面八方通明透亮。
现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
含贬义
人情练达:指通晓待人处事的方法。
左右逢源:含褒义(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极少数时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取巧)
口若悬河: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
贬义词
高谈阔论:指志趣高雅、范围广泛的谈论,含褒义和贬义。
也指大发议论或不着边际地谈论。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
贬义词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贬义词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照顾不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褒义词
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
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
贬义词。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褒义词
栩栩如生:形容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的艺术品。
芸芸众生: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
也特指世间众多的人。
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多用来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不置可否: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即态度不明确。
不容置疑:形容真实正确可信。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令大家信服。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颔首低眉:形容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听从的样子。
锋芒毕露: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比喻和全都显露出来。
韬光养晦:隐藏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
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待时而发。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别有用心: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大多时候是贬义词。
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亦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贬义)。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不胫而走:指没有小腿却能跑。
形容消息等传播迅速。
不翼而飞:东西突然不见了。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
指闷闷不乐。
偏重表示人的性格方面烦闷不快。
含贬义
忧心忡忡:形容,非常忧愁,在担心着什么。
闷闷不乐:偏重表示时间或长或短的烦闷不快。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或遭遇。
中性词
一马当先:形容领先、带头。
也工作走在前面,积极带头,身先士卒。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只能形容实物,不可形容的事物。
细致入微:
万人空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
人迹罕至:指很少有人来的地方。
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
荡然: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
含贬义。
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语义比较轻,是直接陈述性的;”一般不能用于表示“失去颜色、暗淡无光”的意思。
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
语义重,是形象的比喻。
寻章摘句:指写文章时套用、抄袭前人章法、词句,没有创造力。
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不见天日: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遮天蔽日: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或形容生长茂盛,多指树木。
花团锦簇: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也形容文章华丽。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气冲斗牛:指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或指锋利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