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 简答论述
- 格式:doc
- 大小:39.53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
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
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①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简答题一、简答题1. 简述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并解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3. 阐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四个阶段。
4. 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请列举并解释前三个阶段。
5.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6. 描述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7.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8. 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面临哪些挑战?9. 简述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10. 什么是关键期理论?它对儿童早期教育有何启示?二、论述题1. 论述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 分析青少年期的心理危机及其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3. 讨论成年人在面对中年危机时的心理调适策略。
三、案例分析题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案例: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最近他在学校的表现有所下滑,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家中也显得情绪不稳定。
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答案一、简答题答案1.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范围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冲突,解决方式会影响个体的性格形成。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能力。
4.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经历八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是:信任与不信任阶段、自主与羞愧阶段、主动与罪恶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危机,成功解决这些危机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5.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儿童的学习是在与更有知识的他人的互动中发生的。
考研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知识点全解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发展心理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门学科的关键内容。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心理发展,具体涵盖了从生命孕育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
它不仅关注个体在生理、认知、社会性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还探讨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其主要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等。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与性本能的驱动密切相关,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冲突和发展任务,如果这些冲突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成年后出现心理问题。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或危机,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期的自主对羞怯和疑虑等。
(二)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华生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塑造的,而非内在的心理因素。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强调通过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三)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实现的,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四)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多个相互嵌套的环境系统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一、概览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本章节将简要概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范围以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主要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期。
心理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范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感知和动作发展,到幼儿期的语言学习、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变化,再到成年期的心理成熟和老年期的认知衰退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性: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笔记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发展心理学简介发展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婴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儿童期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和老年心理发展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关注感知觉、动作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期则开始关注认知。
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就的实现;老年期则关注生活满意度的保持、生理和心理适应等。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发展心理学试题简述题及答案大全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述题及答案:1. 简述题:请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和语言发展。
这些领域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生命周期。
2. 简述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哪些阶段?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3.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和挑战,成功解决这些危机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4. 简述题:请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他将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5. 简述题:什么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并且个体的发展是通过“更有经验的他人”的指导而实现的。
6. 简述题:简述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答案:依恋理论主要研究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的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依恋形成阶段、依恋明确阶段和目标矫正阶段。
7. 简述题:请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些阶段从儿童的道德直觉逐渐发展到成人的道德原则和推理。
8.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答案: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是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学会信任或不信任他人。
结束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林崇德版)[精品文档]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
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
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一、先天还是后天二、与环境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三、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还是有最终目标(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里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认知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两个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一、心理发展的社会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语言的发展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30年,出版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何林渥斯,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五. (1)种系心理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跟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2)人类心理的特点:有意识的;社会性的;有语言功能的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发展心理学目录1发展历程2简史3心理学家3.1 简介3.2 儿童心理学3.3 儿童心理学发展4发展研究4.1 主要内容4.2 功能特殊性4.3 研究方法4.4 方法新趋势5性质5.1 简介5.2 整体性5.3 活动性5.4 规律性6研究方法6.1 观察法6.2 访谈法6.3 测验法6.4 实验法7理论7.1 精神分析7.2 行为主义7.3 维果斯基7.4 皮亚杰8新趋势8.1 简介8.2 研究思路8.3 多元统计8.4 计算机运用1发展历程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或称做比较心理学)、心理的种族发展(包括民族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等)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而言: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
2简史1、德国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标志儿童心理学的诞生;2、20世纪初美国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青少年时期;3、20世纪3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荣格提出了40岁的“中年危机”理论;4、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第一次使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代替了以前的儿童心理学;5、1980年德国贝尔特斯提出“毕生发展观”理论,标志着发展心理学的完善。
[1]3心理学家简介智力理论·让·皮亚杰·哈沃德·加德纳·奥利佛·萨克斯情绪智商·彼德·萨洛维(Peter Salovey)·约翰·梅尔(John A. Mayer)·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最近发展区(ZPD)·利维·维果斯基(Lev Vygotsky)资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西摩尔·派普特(Seymour Papert)(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的前身是儿童心理学,至今已有一百三十余年的历史。
第一章概念1.二因素理论 p102.复演说p18-p19+p1873.比率智商p194.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简答、论述1.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2.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 P134.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 P165.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第二章1.格式 P232.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3.平衡过程 P264.客体永存 P305.守恒 P32 02年名词6.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7.同一性 P2178.观察学习 P439.内化 P44 - P4510.最近发展区 P46简答、论述1.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2.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4.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第五章婴儿期(出生- 1 岁)1.髓鞘化 P702.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3.视崖实验P884.前语言思维P92 02年名5.依恋 P956.陌生情景P987. A 非 B 错误P938.抓握放射P729.双向性原则P10010.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P95简答论述1.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 - 84 P85 举例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年论述P96-98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3.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01 年简 784.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5.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6.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P81第六章幼儿期(1-3岁)1.第二信号系统P1052.模仿性游戏P1083.单词句P1104.直觉性行动思维P1175.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简答论述1.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P1062.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3.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164.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简答P1125.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122-P1236.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第七章幼儿期(3- 6.7岁)1.平行游戏 P1332.积极词汇 P1393.消极词汇 P1394.自我中心言语 P1415.内部言语P14001、 02名6. LAD P1467.他律道德02年名词P16118. 自律道德 P1616. 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P210-简答论述P212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 7. 青少年自我认识P212 - P214规律是什么?自我体验 P215 >主要发展特点?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 自我控制P216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8. 艾里克森有关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02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 - P135简P217- P218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9.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影响? P221 -点? P141- P143P222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 “ 维果第十章 成年早期斯基 ” 和 ‘ 行为主义 'P142 、 P1431. 二元论阶段 P254 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622. 相对论阶段 P254第八章 童年期( 6 - 12 岁)3. 一般人的身体在 20- 25 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1. 中介缺失P173佳水平。
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与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3)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4)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与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3、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4、动作的发展规律:(1)从上到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5、语句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杂句6、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7、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
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2)行为主义观行为主义发展观认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
a、华生的观点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发展是行为模式和习惯的逐渐建立和复杂化,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b、斯金纳的观点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
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
c、班杜拉的观点班杜拉着重研究人的行为学习,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或对现存的行为进行矫正。
(3)精神分析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发展就是“性”的发展。
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a、口唇期(0—l岁)。
新生儿的吸吮动作既使他获得了食物和营养,也是他快感的来源。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1.1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持续时间短,易于控制有关因素,且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不同年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②成本低、费用低,省时省力③避免研究结果受到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影响1.2纵向研究设计的优点:①比较系统地、详细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的量变质变的规律②可以揭示出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过程中与家庭、社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③对于那些在短期内不能很好地看出学生发展结果的问题,只有通过纵向研究设计,才能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结论。
1.3聚合式交叉设计的优点:①在短时间内既能了解各个年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状况,又可以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认识学生心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②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1.4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客观性原则:①坚持实事求是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为研究的目的②在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时,要确立客观的指标1.5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发展性原则:①要在思想上树立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②要坚持教育是促进一个人心理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1.6怎样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①始终牢记所研究的对象是人,要考虑所施加的实验条件对其心理发展的当前和长期影响,特别是要主注意这些条件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那些不利影响②明确教育研究对学生心理发展锁起的主导作用,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不能为研究而损害学生的身心发展③尽量控制实验研究中一些意外事件对学生的不良影响1.7为什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①检验理论的适当性和可应用性水平②克服实验室研究过程中的精确性、严密性与自然性、应用性之间的矛盾③让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直接为社会发展服务1.8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问题时,坚持伦理性原则这主要表现在:①研究必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②研究者在事先或事后又让学生(被试)知情的义务,即向学生解释实验的目的③研究者不能强迫学生(被试)完成实验或参与研究的全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C.相对论阶段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高中阶段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得分5.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皮亚杰6.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7.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B. 行为主义理论8.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 A.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9.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B. 同学关系10.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
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哪一个心理学流派的? B. 行为主义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D.荣格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B.探索性实验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C.顺应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主动性对内疚感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家谱分析法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 B.预测性恐惧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B.教学游戏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
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B.由近及远原则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 A.时间知觉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属于 D.成人感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B.初中生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们属于 B.自我否定型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C.智商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D.元认知结构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B.多重辨别学习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 C.概念和命题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B.精加工策略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导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领会)(P3):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识记)(P4):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3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领会)(P6):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4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应用)(P7):1)、绝对决定论:争论的双方把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起来,或者是强调遗传决定发展,完全否定环境的作用;或者是环境决定发展,完全否定遗传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2)共同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其核心是,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是一种折衷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他的理论是“成熟优势论”,并提出了:“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是皮亚杰。
一、他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
二、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
三、最后达到较高层次的结构化。
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P9):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的影响也越大。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作者:张贵一、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2、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3、年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
二|、简答与论述。
1、请举例说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基本问题.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2、请简述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的标志是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四、简答题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4.论述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①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量变和质变,有时还产生大的质变,所以,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它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
由此可见,儿童心理发展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的质变和阶段性,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②儿童心理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在每一阶段之初,可能保存着大量的前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之末,也可能产生较多的下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③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发展性原则③教育性原则④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⑤伦理性原则2.简述横断研究设计的内容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个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心理观察或实验,比较各个年龄的人群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3.简述纵向研究设计的内容纵向研究就是对同一人群在不同的时间里对他们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研究结果,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
4.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选择研究课题第二,形成假设第三,标记出假设的变量第四,变量的控制第五,实验结果的整理第六,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1.简述达维多夫的儿童心理学观点。
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简要评述。
3.简述儿童年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4.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5.简述瓦龙及其巴黎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6.简述格赛尔及其成熟势力说。
7.简述霍尔及其复演学说。
8.简述皮亚杰的主要理论观点。
9.简述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0.简述皮亚杰思维发展的阶段。
11.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2.简述遗传决定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1.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并作简要评价。
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础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③儿童心理发展按两类主导活动交替进行④关键期问题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3、①近代西方社会的发展及新的儿童观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③近代教育的要求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强调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结构和潜意识观点5、瓦龙创立了巴黎学派,是西方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儿童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要从儿童与周围环境的辩证关系中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与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存在着矛盾;平衡的打破是由于随着有机体生长而产生的机能的觉醒,就这一点来讲是不符合唯物论观点的。
6、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通过研究的出结论: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7、复演说是由霍尔提出的,具体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复演种系发展的过程,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
8、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的,他提出刺激-反应公式,主张只研究行为,否认意识,否认机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10、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他认为,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2、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五、论述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经过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到发展,这样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的不断相互作用,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心理就得到不断发展。
2、他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皮亚杰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儿童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他着重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
最突出的一点是关于图式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还强调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他关于图式的起源、发展的具体论述也是符合唯物论思想的,但在动作和知觉、知觉和概念的关系上,他的有些观点违反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在年龄阶段的划分上,皮亚杰对各个阶段的质的特点阐述比较清楚,但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注意不够,阶段划分有点绝对。
四、简答题1.简述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述。
2.简述我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
3.简述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6.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年龄问题。
7.简述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8.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含义。
9.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原因。
10.简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各起什么作用。
五、论述题1.试述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2.结合学龄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
3.结合学龄初期儿童心理特点,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试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5.试述小学儿童智力活动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6.试述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趋势。
7.结合实际,试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四、简答题1.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2.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内的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这些特殊矛盾或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主导活动、智力(或思维)水平和个性特征上,同时也表现在他们的生理发展和言语发展水平上。
3.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4.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5.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6.在动物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
这个关键的“时机”,就是关键期,也称最佳年龄。
7.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8.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如阶段的顺序,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可变性是指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儿童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差距,即可变性。
9.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因为儿童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活动中,心理机能不断经过量变质变而实现的改造和提高的过程。
首先,儿童生理发展是形成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物质基础;其次,儿童心理发展受他们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的制约;再次,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得到改造、提高,需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不断经过量变质变的过程;最后,社会和教育条件虽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一定时期有其相对稳定性。